】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已故知名甲古文学者董作宾影像在台南展出
http://www.CRNTT.com   2018-04-14 00:03:49


董敏亲自向来宾解说父亲董作宾生平影像。(中评社 赵家麟摄)
  中评社台南4月14日电(记者 赵家麟)成功大学举办文化摄影家黄华安《民国大家的身影》特展,展出已故知名甲古文学者董作宾生平影像,也让70多年后的今天,外界得以一窥抗战之前的中国重要文化活动纪实。

  董作宾的六子董敏,13日在成功大学出席了特展开幕式,也亲自为观众导览解说父亲董作宾生前的行宜。特别是在中国对日抗战的1940年,董作宾在四川宜宾的李庄,历时20个月,夜点油灯亲笔书写70万字的《殷历谱》,将中华民族信史从3000年再往前推300年,遥想当时困。

  董作宾(1895–1963年),在考古学、殷商史、文字学、书法及篆刻艺术等方面颇有贡献,特别是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贡献卓著,在1928年至1937年间,前后多次参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甲骨,对于殷商史、文字学都有卓然贡献。

  董作宾1949年随国民政府来台,任教于台大,又往香港任教于东方文化研究所,又在“中央研究院”主持“甲骨学研究室”。董敏告诉中评社,位于台北南港的“中研院”,在一次的水患中,早年在大陆考古的珍贵影像资料毁损严重。董作宾为自己50岁时所做的景谱,反而意外的保存了抗战之前中国大陆文化活动的纪录。

  董敏说,他的父亲董作宾,因为投入考古而有拍照设备,为考古研究工作及个人的生活,留下许多的影像。50岁之年,董作宾以丰富的照片,为自己半世纪的生活,留下了生命的足迹,殷墟考古现场、河南嵩山少林寺、元代天文台、抗战前的“中研院”学人聚会等,都成了这本景谱中,以编年的形式呈现出来。

  董敏表示,父母亲膝下有10个儿女,却无一人投入文史研究之路;对于父亲在学术上的成就,大陆在20多年前就已非常重视,并且在陕西兵马俑博物馆办过特展。他先父这本个人传记《平庐景谱》留下早年在大陆考古的珍贵照片,在家人扫瞄存档后,纸本原件都捐赠给大陆文化单位妥善保存。

  董敏说,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DNA,是文字、历史、文化、艺术的综合,近年来,他也积极在大陆推动甲骨文的普及化,透过甲骨文认识并珍惜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资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