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陈美霞:性别视野、文化政治与台湾文学史
http://www.CRNTT.com   2019-07-17 00:20:40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 郑惠妍)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陈美霞在第七届“两岸文教发展论坛”上发表观点称,八十年代至今,海峡两岸兴起一股台湾文学史书写热潮。由于“内战-冷战”意识形态的影响,大陆的台湾文学史书写往往强调两岸亲缘,台湾本土派学者则突出“台湾意识”。共同点是两岸文学史史观都是以男性作家为主体的“国族”建构谱系的。西方世界女权运动兴起后,对“白人男性作家”占据文学史主导位置的反思,波及台湾等第三世界地区。

  陈美霞表示,台湾学界对以往的汉人、男性、异性恋的历史叙述展开反思,边缘弱势的女性群体、同性恋群体等声音渐渐在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中崭露头角。不可否认,文学文本的经典化、文学史评价与权力运作、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性别领域的台湾文学史书写,从最初女性主义影响下重审女作家文本、撰写女性文学史,发展到性别议题与政治、阶级、种族联系,晚近更把同志文学史推延到“台湾的发明”的文化政治实践。

  陈美霞指出,台湾女性主义运动与七八十年代党外运动相伴而生。七十年代,吕秀莲、李元贞等提出“新女性主义”的口号,提倡“女人先做人再做女人”、“女人走出厨房”等主张,台湾女权运动滥觞。1982年,李元贞创办《妇女新知》杂志,宣扬“女性自觉”理念。社会运动领域的女性主义主张,蔓延到文学界,引发了李昂等充满女性意识的文学文本,台湾学界亦从女性主义视域重估文学作品及其位阶。

  陈美霞认为,哈罗德·布鲁姆等传统文学研究者极力推崇文学的审美价值,不惜把文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性别批评、后殖民、解构主义、符号学称为“憎恨学派”, 却还是无法扭转学界抛开审美面纱,进一步洞悉文学史书写背后的阶级、种族、性别等等权力关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