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一节 聚落址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如中国的《汉书·沟洫志》的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聚落的形成一般与地理环境好坏紧密联系。很多著名聚落遗址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人类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1-1  仁横岗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永定洪山乡,属新石器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的东北坡,地势平坦,平面呈椭圆形。相对高度42米,面积约60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砾石和少量灰硬陶片,纹饰有网纹、席纹、方格纹、双线网纹、刻划纹等,可辨器形有罐。

  1-1-2  鸡子石遗址

  1987年发现。遗址位于洪山乡,属新石器时代。地处临溪二级台地东北坡,地势平坦,平面呈椭圆形。相对高度47米,面积约80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砾石和少许灰硬陶片,纹饰有网纹、细方格纹、双线网纹,可辨器形有罐、钵。

  1-1-3  背头山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下洋镇,属新石器时代。地处背头山半山腰平凹处东南面山坡,平面略呈方形,相对高度42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采集有陶纺轮和少量泥质红陶片、灰硬陶片,纹饰多为素面,可辨器形有罐等。

  1-1-4  城东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陈东乡,属新石器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的北坡,平面呈长条形,相对高度5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石镞和少量灰硬陶片,陶片纹饰有篮纹、刻划纹、素面纹、曲折纹等,可辨器形有罐、鼎。

  1-1-5  大坪里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湖雷镇,属新石器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的北坡,平面大致呈长条形,相对高度38米,南北长180米,东西宽30米,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采集有石斧和极少数灰硬陶片,纹饰有方格纹、曲线纹、回纹、篮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等。

  1-1-6  岭下房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仙师乡,属青铜时代(专指考古学年代,下同)。地处临河二级台地,平面呈长条形,相对高度22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采集有石镞、石锛和少量灰硬陶片,纹饰有曲线纹、篮纹、方格纹、刻划纹、双线网纹、网纹等,可辨器形有罐、豆、尊等。

  1-1-7  湖顶头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峰市镇,属青铜时代。呈龟盖形,中部隆起,相对高度8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采集有石斧、石锛、石镞、石锉、石刮削器、砺石、石锥、陶纺轮和大量灰硬陶片,陶片纹饰有篮纹、网纹、方格纹、曲线纹、席纹、双线方格纹、粗网纹、刻划纹、弦纹等,可辨器形有罐、钵、盘等。

  1-1-8  坪顶岗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金砂乡,属青铜时代,平面呈长条形,相对高度97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采集有石镞、石锛和少量灰硬陶片,陶片纹饰有方格纹、曲线纹、回纹、篮纹等,可辨器形有罐。

  1-1-9  西田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金砂乡,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山势平缓,平面呈长条形,相对高度43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采集有少量灰硬陶片,纹饰有篮纹、方格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等。

  1-1-10  仙师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仙师乡,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二至三级台地,平面呈长条形,中部隆起,相对高度43米,面积约250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石镞、石斧、砺石和零星灰硬陶片等,陶片纹饰有方格纹、水波纹、曲折纹、刻划纹、篮纹,可辨器形有罐、盘等。

  1-1-11  尚径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洪山乡,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平面呈椭圆形,中部隆起,相对高度8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石锉、石镞、砺石和零星灰硬陶片,纹饰有篮纹、曲折纹、刻划纹、曲线纹等,可辨器形有罐。

  1-1-12  罗前头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城郊乡,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的东坡,中部隆起,呈长条形,相对高度19米,面积约900平方米。采集有石镞、石锛和少许灰硬陶片,纹饰有篮纹、席纹、方格纹、网纹、双线菱形纹等,可辨器形有罐。

  1-1-13  赤坎头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大溪乡,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三级台地的东坡,中部隆起,平面呈方形,相对高度60米,面积约2600平方米。采集有砺石、石锛、石斧和大量泥质红陶片、灰硬陶片,纹饰有篮纹、曲折纹、方格纹、双线网纹、刻划纹、双线菱形纹等,可辨器形有罐。

  1-1-14  斜子岗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大溪乡,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的北坡,呈龟背形漫丘,相对高度48米,面积约12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和少量夹砂红陶片、灰硬陶片,纹饰有篮纹、组合刻划纹、曲线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等。

  1-1-15  背头山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大溪乡,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的山之北坡,中部隆起,平面呈长条形,相对高度35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石纺轮和大量夹砂红陶片、灰硬陶片,纹饰有篮纹、方格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盆、盅、豆、钵、壶、碗等。

  1-1-16  牛岗嘴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岐岭乡,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一级台地的东侧山坡,中部隆起,相对高度45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石凿、石镞、石锉和少量夹砂红陶片、灰硬陶片,纹饰有篮纹、曲折纹、刻划纹、方格纹、组合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等。

  1-1-17  凉山岽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岐岭乡,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台地,呈长条形阶梯状分布,由上下两个台地组成,相对高度7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陶纺轮和少量灰硬陶片,陶片纹饰有篮纹、曲线纹、双线刻划纹、方格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碗、豆等。

  1-1-18  茶头岗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古竹乡,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的南坡,平面呈方形,相对高度为28米,面积约300平方米。采集有石纺轮和少量灰硬陶片,纹饰有方格纹、刻划纹等,可辨器形有罐、豆。

  1-1-19  平仑顶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抚市镇,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的东北面山腰,平面呈方形,相对高度32米,面积约300平方米,采集有少量灰硬陶片,纹饰有篮纹、方格纹、网纹、粗网纹、曲线纹、刻划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等。

  1-1-20  大坪顶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湖坑镇,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二级台地的北坡,平面呈长方形,相对高度53米,宽40米,长10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采集有石锛、石斧和大量夹砂红陶片,纹饰有篮纹、网纹、刻划纹、双线网纹、双线菱形纹、曲线纹、叶脉纹、水波纹、蕉叶纹、席纹、曲折纹、三线填席纹、刻划线填曲折纹、单线填条纹、菱形篦点纹等,可辨器形有罐、鼎、釜等。

  1-1-21  桔树下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湖雷镇,属青铜时代。地处临河二至三级台地的南坡,山形呈“Z”字形向北延伸,相对高度38米,面积约20000平方米。采集有大量灰硬陶片,纹饰有回纹、粗网纹、双线网纹、方格纹、方格填平行纹、云雷纹、平行线填网纹等,可辨器形有罐、尊等。

  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多数地层堆积已被破坏,现保留的文化堆积层十分有限。发现遗迹主要有柱洞55个、灰坑1个、灰沟2条,出土遗物有石锛、砺石、石砧、石核等石器和大量夹砂陶、泥质陶片,可辨器形有釜、罐、瓮、盆、豆、支座、圈足等。

  1-1-22 龙安寨遗址

  2009年发现。遗址位于城郊乡,为宋代防御和居住合二为一的寨堡。平面呈长条形,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北临永定河,南邻广东大埔入闽古道,是控扼水陆两路的交通要冲。寨址内现存遗迹有残墙(长1.0-1.44米,宽0.36-0.4米,高0.5-1.5米)、护坡(用山石两面对砌而成,基座下大上小、两壁等高,高度均超过1米,外壁露于寨外)、道路、灰坑,烽火台等。2009年试掘,出土一批陶、瓷片标本,年代最早为宋。2012年8月,该遗址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1-23  金山寨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高头乡,建于宋祥光二年(1279),平面呈圆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现仅存寨墙的两圈石砌墙基,外圈直径38米,尚存石砌墙裙和护坎;内圈因植被茂盛,直径不详。

  1-1-24  石寨遗址

  1988年发现。遗址位于培丰镇,始建于元代。地处独立山包,山石砌筑,平面呈椭圆形,坐北向南,寨墙周长900多米,残存墙基高10-25厘米不等,宽25-10厘米,石块砌筑。寨址后侧有一岩洞,可容百人。清嘉庆年间(1796~1820)乡人在洞旁依岩而建“中华书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