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一节 红白宴席各不同

永定土楼人家民间交际食礼内容十分丰富,有贺年节、红白喜庆、开张营业、上梁下墙、乔迁入宅、升学上任、男婚女嫁、迎神打醮、饯行迎归,以及近年越来越多的同学聚会、同乡聚会、同宗聚会、家庭聚会等等。人的一生就包含了诞生、约览、满月、对岁、相亲、定亲、捡日子、送聘金、担席、娶亲、圆房发烛、三朝回门等婚嫁食礼;男做齐头女做一的寿庆食礼;丧事全程、做头七、做三七、完七、做周年、做三年、葬地等丧葬食礼。只要有红白喜庆,都要设宴招待亲友。

  永定客家人一般是红事不请不贺,白事不请自来。然而,当属红事的小儿弥月永定城关一带则是不贺(月礼)不请。

  宴席最讲究的是桌序座位的安排。长幼尊卑、亲疏内外,不可越规。宾客的席位、斟酒先后、上菜程序、摆菜向势、撤盘可否、敬酒顺序,都应依规而行。

  客家人喜用四方桌,坐八人,俗称“八仙桌”。红事都在厅堂摆席,白事可在下厅至室外摆桌。桌序通常按“一字席”、“品字席”、“梅花席”等摆法而定。如是“一字席”,最中间一席为主桌,面对大门主桌左边为二桌,右边为三桌,余下依左右左右序数。如是“品字席”上“口”为首席,面对大门下左“口”为二、右“口”为三。“梅花席”可依“品字席”算法定主次。如摆成“众星捧月席”,则中心“月”为主桌,主桌背后面对大门左为二、右为三,其余先左后右依次为序。此种摆法主桌背后正对大门中线上不摆桌。

  红事主客在厅堂上横头就坐,一般客人在厅堂下首至中厅、左右侧厅就坐,自家人在下厅至厅外厢房就坐。

  坐桌时,主家有懂食礼和识主宾的人稽客,引导主宾按尊卑长幼就坐。主桌面对大门上首左边位为首位,也叫“尊位”,可安排主宾中职位最高者就坐;右边位为二位,也叫大位,可安排主宾中最年长者就坐;紧靠首位左侧边上位为主家陪客位,通常是主家中职位最高者或最年长者就坐;与陪客者同坐者为第三位;紧靠第二位右侧上位为第四位,同坐者为第五位;坐在主宾第二位对面下首位的为主家的接菜、斟酒位,通常是主家较重要而又较灵活的人,同坐下首右边的主宾为第六位。其余桌座次与主桌一致。

  现时,宴席用桌多为圆桌坐十人。桌位排序以“八仙桌”相同,座位排序却大相径庭,大门正中位为主人位(陪客位);左为主宾,右为副主宾(或主宾夫人);与陪客的主人位正对面的下首位为副主人位(接菜斟酒位,也叫卖单位);其左为主宾三位,右为主宾四位;主宾左边的为主宾五,副主宾右边为主宾六;主宾三左为主宾七;主宾四右为主宾八(主宾秘书位、翻译位)。

  宴席开始时第一次斟酒(客家人叫筛酒),以八仙桌为例,应按首、二、四、五、陪、三、六、己顺序而为。筛酒要满(九分为佳),满酒敬意。筛酒者要双手同用,先是右手提壶把,左手扶壶盖壶嘴(防温酒冲出伤人),为首二、四、五筛酒,接着换手,左手提壶把,右手扶壶盖壶嘴,为陪酒人、主宾三、六筛酒,最后才为自己筛酒。筛酒时要保持壶嘴向受酒者,壶嘴要从高向下筛出酒,边筛酒边抬高壶嘴,如此三次,像似给客人点头三鞠躬。若是壶底朝向客人则似屁股翘向客人,对人不尊。受酒者应双手捧起酒杯接受筛酒,还要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做出轻叩酒杯的动作以示还礼。

  开食时,主人应首先敬酒。敬酒时,敬酒者应站起,右手举杯,左手扶杯(不可一手举杯、一手下垂),讲几句祝酒好话,而后先干为敬。若是单独敬某人,则应起身走到其身旁,为其筛满酒,讲好话,与其轻轻碰杯(碰杯时自己的酒杯不可高过对方酒杯,以示谦躬),先喝下以示敬意。菜上一半,酒过三巡,主人还要持杯依桌序去敬酒,一般是每桌一杯,如有特殊客人还要单独敬之,以示盛情和敬意。

  席间上菜,凡有头者均应将头朝向主宾,如鸡头、鱼头等。主人应请其先动筷品尝,或用公筷公勺将最美味的部位夹给主宾,如鸡大腿、鱼鳍旁边的肉、狗掌、鹅掌等等。并也为身边客人夹菜或请大家一起品尝,决不可抢先动筷自己食。

  宴席开始和结束,都要视主桌主宾而定,主桌主宾动筷了,其余的才能开食。主桌主宾未离席,其余桌客人亦不能自行散席。

  不同主题的宴席,虽有不同的美食内容和享受过程,但基本的礼仪是一致的。

  结婚喜宴讲排场

  结婚是人生头等大事。“我们成人了,相爱了,结婚了,成家了!”新郎新娘向亲朋好友宣告这一人生重大喜讯的场合,西方人是在庄重肃穆的教堂里;而咱东方的土楼儿女是在隆重热烈、热闹非凡的喜宴上。

  尽管从结婚登记完起新郎新娘就是合法夫妻了,然而,对于土楼客家人而言,似乎没摆筵席请喜酒,就不算真正结婚,所以结婚喜宴是人生中应设的一次最重要的宴席。结婚喜宴请的朋友最全,亲戚添加了新婚妻子的娘家、朋友有自己的、妻子的、父母亲以至爷爷奶奶的。因此,结婚喜宴是展示家庭势力、财力、能力的最佳平台,极尽祖宗三代的奢华一点也不为过!古时是轿抬新娘,喇叭迎亲。现时是豪车长龙招摇过市。不管新郎新娘长得是否出众,也要像明星那样打扮花上一两千元到“大花轿”摄制一套婚纱照。除了印成相册外,还要制作比真人还大的写真,摆放在喜宴场所门边、厅堂、卧室等处,有的还请专业婚庆司仪主持整场婚礼,席间表演歌舞,成为喜宴的组成部份,并请专业摄像全程摄録,制成光碟保存播放。

  结婚喜宴以新娘家来人坐首席。过去新娘的父亲和叔伯男客一般不来赴宴,辛辛苦苦生养大的姑娘一下子变成了别家人,似乎让人高兴不起来。所以这首席首位往往由新娘的兄弟就坐。农村喜宴大部分在自家厅堂举办,由族人操持完成。现在基本上都请移动厨房承包了,主家出钱就没事了,族人们也清闲地像客人那样坐下来领食就行了。菜面过去以猪肉、牛肉、鸡、鸭、鱼为主,现在大多增加了海鲜、鲍鱼、虾、蟹以至大龙虾、高档海鱼等等。但不管怎么变化,高坎抚湖以上地方必定要出线面、糍粑。“好事密密,合适焯面”。寓意爱情像线面那样长,像糍粑那样粘连,象征新郎新娘白发到老不分开。宴席间,新郎父亲要带领新郎新娘每桌去敬酒,以示盛情。喜宴前后用糖茶、新人豆(爆米花)招待客人也是客家人的特色。城里人结婚基本上都到饭店酒家去请客。

  土楼客家人结婚,以前有闹房,现在不闹了。发烛仪式倒是保留了下来。发烛用的依食鸡,要由厨房准备,红烛一对,火柴一盒(有发财之意,不用打火机)、筷子一双、米酒一壶、酒杯二只、蒸熟全鸡(即将下蛋的鸡鸾子)一盆,用红木托盘盛全端至洞房,由两长辈边讲好话边为新郎新娘点“食”(象征性点碰一下嘴唇)。至此,喜宴才算圆满结束。

  小儿弥月满堂庆

  人财两旺,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家庭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所以结婚生子是值得满堂吉庆的大事。

  客家人过去重男轻女,生下女儿一切从简,不做鹞婆粄,不喊鹞婆,名字不上墙,不请满月酒,现在仪式从简满月酒一样请。

  土楼人家添丁,整个家族都十分高兴。弥月喜宴有一整套礼仪。

  弥月的前一两天大家便忙开了,打灶头、洗碗筷、做鹞婆粄(粳米粉加红糖滚水搅拌后,用“福”字粄印压出,蒸熟即可食的圆粄块)。这是满堂喜庆的序幕。

  小儿弥月当日早晨要举行“喊鹞婆”仪式:一个健康长寿子孙满堂有福气的老太太怀抱满月小儿,在厅堂敬好天神家神后,随着鞭炮响亮声,出大门,沿当地主道,边走边高声吆喝“鹞婆!鹞婆!”似有老鹰抓小鸡,欲将其赶跑。老太太身后,早有一大群赶热闹的孩童,也随其高声大叫“鹞婆!鹞婆!”跟在孩童后的是抬箩筐随路分发鹞婆粄的人员。喊鹞婆的队伍要沿着本自然村主道走一遍。通过这一仪式,一是壮孩儿胆量;二是告诉族人哪家的孩子满月了,咱又添丁了,赶快来分享鹞婆粄(每家九个)。这是满堂吉庆之首“喊鹞婆”。

  小儿弥月当日上午,要将新丁儿的名字用毛笔写在红纸上(字数要合小皇道“生老病死苦”之“生”),一式两份,沾鸡蛋清粘贴在厅堂左侧墙壁高处一份。接着派人担牲仪、果、酒、粄、香、烛、纸、炮、名,往宗族祠堂,贴好新丁名,摆上供品,报告添丁喜讯,祷告上祖保佑茁壮成长。这是满堂喜庆之二场:告上祖。

  宴请宾客——这是满堂吉庆的重头戏

  永定客家小儿弥月宴以小儿母亲的娘家男人为主宾。“俺的女儿会生子!”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当爹的理所当然要邀上众叔伯、兄弟、子侄前往女儿家食满月酒。当然,女人也都会一起出席。娘家食满月酒要为外孙备上全套披子、背带、风被和三套“和尚衫”(一种用白布缝成,用布带替纽扣,小儿好穿不伤嫩肤的衣服)、袜搭裤、帽子、鞋子,以及银手镯、银脚镯、银项圈、银项链、长命锁等等。眼下,将银器换成金器的一点也不稀奇。当然,主家会根据物件的价值,奉回一定比例的红包。一般亲戚朋友备上红包就行了。

  小儿弥月宴席,主桌是给小儿母亲娘家人坐的。主桌首位由为小儿开斋者(小儿母亲娘家中辈分高或善于辞令者主持)就坐。开斋仪式一般在席间进行,上鱼时,说明菜上一半,酒过三巡。宴席即将进入高潮,此时侍者端一红托盘至主桌,内有由白斩雄鸡的头、双翼、双脚和鸡后拼装的“整鸡”一只,筷子一双、凉开水一小碗、米酒一小壶、酒杯一只(可先倒满酒),带根须青葱(拦腰用红纸标红)两棵、红鲤鱼一尾(口含红纸剪成的红须,事先灌食米酒,让其醉而能动不能跳),五花猪肉一块(约200克,肉皮向外肉向内)、豆腐二块、米饭一碗。侍者放好托盘,请开斋主持人至厅口,用主家备好的脸盆温水、新毛巾洗脸洗手。主持人洗毕,倒水放回毛巾,并放一红包致谢。接着整理衣冠,向怀抱弥月儿站在旁边等候的主人微微鞠躬致意后,双手接过小儿抱入怀中,口中响亮道出:“一手过一手,活过一百九十九”。并问主人小儿名,主人答后,开斋主持人高声呼出小儿名,并向厅口高声赞曰:“好名,响响亮亮,众呼大吉,名扬四海!”接着朝天地拜三拜,曰:“荣华与地久,富贵与天长。”转身来到厅堂内的家神位前,朝家神拜三拜,曰:“满堂鸿福,喜庆有余。”拜完后回到原位,招呼众宾客落座后自己坐下,曰:“坐在前排,位居中央。”调整好坐姿和怀中的小儿,左手揽人,右手拿起筷子,曰:“起筷运筹帷幄,快乐一生。”将筷子往清水碗中比划,曰:“洗筷:福如东海,源远流长。”接下来一边做动作一边抑扬顿挫往下说:“食酒(用筷头沾一下杯中酒,碰一下小儿嘴唇):天长地久,禄享千钟。”往下这般将盘中食物等一一做完说完。放回筷子,掏出一红包,放在小儿身上,曰:“腰缠万贯,财宝归身。”说完站起,双手托小儿交还主人,曰:“衣锦还乡,宗族争光。”主人接过小儿,谢过开斋主持人,请当席客人多食淡酒一杯,众人掏出红包放小孩身上。主人抱着小儿,侍者端着托盘跟在后头,往二桌三桌依次去敬酒,众人纷纷将红包“见贝”放于小儿身上或托盘上。

  红包里的“见贝”有多有少,过去最少的5分,最多的10元。随着时代的进步,红包里的钱也慢慢地多了起来,现时一般是50或100元。当然,有时收个把空红包也不足为奇,因为此种红包上都不署名。时下,开斋后主家就把人抱回去了,大多不收红包。

  开斋是永定客家人小儿弥月宴席的重头戏中的高潮戏,大多在席中进行。若开斋主持人神情沉稳喜悦,动作大方潇洒,语速快慢有致,语音高低有调,咬文嚼字清晰明瞭,吉语用词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席上人皆放筷停食瞪眼观看,竖耳静听,收获的是比美食更加难得的精神享受。相反,开斋主持人准备不足,神情紧张,动作混乱,语音低细,音调颤抖。吉语词彚老旧难懂,即使菜肴再好,也让人顿觉味同嚼蜡,欲作呕吐槽。

  不知是否为避免此尴尬情形的发生,抚市人开斋是在散席后,另外摆桌进行的,当然,观众就只有自家人了。

  开斋的程序和备用物件基本的就是这些,也有增加文房四宝、茶叶、灯芯、米糕等的。也有减少其中某几样的,开斋主持人可根据厨官师傅备好的东西灵活掌握,吉语彩语,也可灵活变化,只要与所进行的程序或物品相关联就行。

  做楼乔迁漾新房

  做大楼,搬新居,过去是土楼人家生活中特殊的大喜事。有些家庭几百年都住在老祖宗留下的老屋中,几代几十代人不需建房,不需搬家,也就不必操办这种喜事。

  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给土楼人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现在絶大多数土楼客家人都修缮了老房,建起了新楼。有些还在城里购置了套房,真是好事密密,喜庆连连!

  土楼客家人做大楼下墙板要请客,乔迁新居要请客,设宴地点一般都在刚下墙板的大楼里和乔迁新居地,说是漾财漾丁漾新楼,发富发贵万万年!

  下墙板漾新楼可分为下墙打纸炮和食酒庆贺两个阶段。

  下墙板,亲戚朋友多以送纸炮为主,每挂纸炮都在百元左右,一般人都能收数十挂,上百挂,收三几百挂以至更多者也不少见。吉时燃放要数十后生协同完成。高墙上,楼四周同时炸响,顿时火光闪射,硝烟翻滚,数十分钟经久不息,似乎天地也被震动了!

  下墙板请客,由女主人娘家来客坐首席,如母亲、祖母的娘家均有来客,应以祖母的娘家来客坐首位。建筑工匠的师傅头,也应请到上横头或主要桌席就坐,以示感谢。上鸡时鸡头应朝向木匠师傅或泥水师傅,他们会互相谦让,其余人不敢食。席间,豆腐、猪肉、鱼等碗盘可往上叠,寓意大富大贵连连有余层层高,不可中途撤去。席间,高兴者可划拳斗酒,越闹热越好!

  乔迁漾新居亦可分为入宅和食酒两个阶段。

  入宅,首先要请地理先生依全家人的生辰八字,择得吉日良辰。接着准备物件,发贴请亲朋好友食喜酒。当日,按择定吉时烧香祷告家神、灶王爷。并从老灶分得薪火,点亮两盏红马灯,由家长提着走在前头,女主人怀抱金银细软领着儿女跟在其后。接着,依次是牵大牛牯的(可请堂兄弟、梓侄们帮忙,以下相同),挑五谷粮食的(一头要放香炉点着香火蜡烛),挑油盐碗盘的,挑柴把的(“柴”与“财”谐音,寓意大把发柴)挑各种日用工具的……迁居队伍出老灶厦,来到厅堂祷告上祖后,在鞭炮声中出大门,浩浩荡荡迁往新居。

  进入新居后,将马灯放置灶君神位前,让闪闪红光照得新居焕彩。紧接着给新灶君焚香点烛,敬茶敬酒,献果品、五牲。然后,起火支锅打禾炮(把谷炒开花),煮水焯惜圆。禾炮、惜圆除敬神用,可让大家食。让孩童抢食嬉戏,将禾炮撒满灶间厅厦更好,寓意金银满地,兴旺发达,花开富贵,阖家幸福。

  灶君敬了还要敬天神。依地理先生择定的吉方在露天设香案。大香炉后要摆上三杯茶、五杯酒、五样斋蔬和五牲。主人率全家老小虔诚跪拜烧高香,地理先生立一旁读祝文,烧地契,祈求神灵保佑事主平安幸福,发富发贵。

  当日中午,亲朋好友都应邀前来食酒,并送来礼物红包祝贺。外家的礼物是特别的,一对种子鸡、两担新谷箩连扁担(一担装满粳谷,一担装满糯谷)、一板豆腐、两盖发粄、一套碗盘餐具,还有水桶、尿桶、大脚盆、大盘篮、大簸箕……如未分家,婆媳外家都要如此这般置办礼物。主家除要奉还一盖发粄(表示两家一起发)还要酌情奉还红包。

  这是土楼人家过去乔迁漾新居的一些习俗,现在已省略了不少。

  乔迁宴席与下墙板宴席相同,都是越闹热越好。如今在城里买套房搬新居,因地方有限大多在就近饭店酒家请客。

  今非昔比语寿宴

  土楼客家人庆寿叫做生日,“男做齐头,女做一”是规矩。男人从40岁开始,每加10岁做一次生日,女人从41岁开始,每加10岁做一次生日。做生日,都不真正在生日那天做,而大都在立春后正二月的好日子里做。正月是新春之始,万物复苏,生发之季节。此时庆生有生命勃发,不断延长之意。40、50岁(女41岁、51)生日是岳父母兄弟姐妹给过的,一般较简单,就是外家和姑姨姐妹来家中聚聚,寿礼一般是一只鸡、二结面、九个鸡蛋、九个寿饼、一套衣服、一双鞋一双袜。现在基本上都改用红包了。60岁以前的生日还不能收鸡,不请客、不敬神,只在本族房内每户分9个寿饼。

  古时,人的生命普遍没有现在长,60岁称做大寿,子孙必为其兴办隆重的祝寿活动,一是借此报答养育之恩,二是以示后辈有为,家庭兴旺。庆寿当日,门上张灯结彩贴寿联,厅屏挂“寿”字,摆香案、供寿品、吹喇叭、打鼓子。择吉时请寿星坐上披有大红毛毯的交椅中,接受儿孙们依辈份长幼为序的跪拜祝福。寿星给前来拜寿者发红包。

  寿面是寿宴中必不可少的头道美味。这是客家人手工拉成的线面,每根比缝衣棉线略粗,数十米长,煮时不剪断,吃时站起用筷子拉得很长很长,一时挟扯不断,众人帮忙。常有人戏说:“快去找梯子爬上去吃!”引得大家喜笑颜开——“面长”寓意“命长!”今天,人的寿命大幅提高。“昔日七十古来稀,如今七十小弟弟。轻轻松松八九十,活过一百不稀奇”。所以,60岁70岁做生日,并不隆重,只是家庭内部小酌而已。敬神、放纸炮也免了。有人说是怕惊动阎王错勾生死簿,当然,这只是戏言。其实是60岁70岁不算大,待到80、90、上百岁大庆祝不迟。这种年轻的心态和有盼头的念想对健康长寿确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丧葬宴席有讲究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死归土”,“入土为安”是土楼客家人丧葬的传统习俗。

  丧葬宴席一般是为答谢送葬队伍准备的早餐。“出殡后食朝”是丧葬宴席的正常情形。“食朝(早饭)”是丧葬宴席的正餐。因是悲哀之白事,经数日煎熬已疲惫不堪(少则一两天,多则六七天)哪有心情大食大喝;加之早上时间紧张,也很难做出太多的美味佳肴。但是传统规矩礼仪半点不能含糊:男人丧事宴席以宗亲梓叔的长辈坐首席首位。女丧则是其娘家来客坐首位。挖窟“打矿”抬棺材的“大力”叫“移重”,也叫“八仙”,要设专席让其4人就坐(故称“八仙”),且需每肴双碗,红蛋、豆腐双份,叫作“双财食”(其余人均为一个蛋两块豆腐的单财食)。旧时“八仙”多为专业,要发给工钱。如今,多为族人后生义务轮流不取报酬。白事宴席碗盘可于中途撤下,絶不能往上累叠。

  五代同堂或百岁老人过世,捡骨头葬“全瓮”建永久性大坟大地做风水都属白红事,可白事喜办,贴红对联,大摆宴席以庆贺,以此表达对死者的敬重与爱戴。这也反映出客家人对死亡的一种洒脱境界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如今,实行火葬,骨灰存放纪仙堂。挖窟“打矿”抬棺材、葬风水等都不必要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