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节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节、元夜,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永定客家人称元宵节为“正月半”,常简称“月半”,又称“开大正”。

  中国在汉朝(公元前206年)没有“元宵节”,但有“通宵点灯”,祭祀神只的民俗活动。因为原始人发现了火以后,认为这种神秘的东西具有无穷的力量,它能除黑闇,驱赶“妖魔鬼怪”,促进种族的繁荣和发展,由此产生了对火的崇拜。《史记·乐书》载:“汉家祀太乙,以昏时祠到明”,也就是“通宵点灯节迎黎明”,由此逐渐演变为“元宵节”。宵者天河夜空也,古语“夜”称作“宵”,所以,那时的元宵是指一年的头一个月圆之宵,叫元宵节。

  由于时代的变迁,在这个喜庆节日里,先民们在维护生存的发展的物质劳动与共同生活中,与自然界接触,认识自然从而产生征服自然的欲望,因而在元宵节制作的花灯式样,大都仿效动植物和历史传说。如“鲤鱼灯”、“莲花灯”、“百合灯”、征服自然的“姜太公钓鱼”、“嫦娥奔月”……

  元宵节早上,永定县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吃汤圆,谓之“开大正”,意味着这一天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佳节吃元宵,意在祝福合家团圆和睦、康乐幸福。乡镇也有闹花灯、走古事和猜谜等活动。

  这一天,永定县各个较大的村落大闹元宵,迎灯、舞龙、舞狮、奏乐、走古事、踩高跷、划旱船、猜灯谜、敲锣打鼓,共同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元宵节前10天,人们便开始制作花灯和大龙,并为走古事等活动作充分准备。许多村落由新婚、添新丁之户负责牵头。

  闹元宵活动一般在本村或者本族间进行。晚上,各项活动达到高潮,长长的队伍按预先安排好的次序鱼贯而行,在村内巡游,接着到祠堂演出。演了一段后,带队的人要讲几句恭贺新年的吉利话,比如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顺意,身体健康,合家幸福等,迎接的人也要代表本族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表达感谢之情。大家进入祠堂祭祀祖宗,最后放烟花。元宵节有亲戚朋友来,要隆重接待,邀他们一同观赏花灯和烟花。结束后,迎灯队伍到各楼各户去走一圈。队伍到达之前,先给各楼各户发灯签,各楼各户便准备好鞭炮、糖果、茶水。迎灯队伍每到一楼一户,人们燃放鞭炮、烟花相迎,接丁(灯)接财,有的还会发红包。舞龙、舞狮队伍到各楼首先向该楼祖先参拜表示敬意,而后在楼内巡逥一圈,最后由领队人将花灯分别交给户主,一家一盏,并向他们客客气气地说“添丁发财” 之类的好话。

  永定城乡闹元宵活动各具特色:有些地方闹元宵,从正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开始,闹至正月十六日或十七日才结束。迎灯队伍每天傍晚出发,不但在本村活动,而且还到别个村落同宗族聚居地去巡游。有的地方几个村落都同一宗族,各村的迎灯队伍则按约定的日期,全部集中到本姓宗祠和共同的老祖宗坟上祭祀祖宗,而后各村队伍回到各自村落闹灯,向各家各户分送花灯,分送花灯结束时已是次日凌晨二三点钟了。有些村落的习俗是十五日晚上花灯队、舞龙队、舞狮队先在村内巡游,到每楼每户。游村结束后到祠堂后山进行接龙、抢龙,以示日后会添丁兴旺。元宵节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如城关的走高跷和走古事,抚市镇的走古事、木板龙,下洋镇的迎花灯、十番(即十欢)音乐和大锣鼓吹,高陂镇的十番(即十欢)音乐,坎市镇的龙灯;湖雷镇四姓迎花灯;高头乡高东村的迎龙灯;湖雷镇的舞狮;合溪乡汤湖村的摇船灯(划旱船);歧岭乡的“弄竹马”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元宵节表演的节目更加多样化,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发展。

  永定也有元宵节没有迎花灯的地方,如湖坑镇以及其他乡村的李姓人家。传说唐代李治皇帝于公元684年正月十五日观灯时,薛刚闹事踢死太子李奇,他被吓得从观灯楼栏杆上摔下致死。从此后李家把这一天视为忌日,唐王下旨每年正月十五日李氏后裔不准闹花灯。

  元宵节这一天,永定县不少地方有头一年新婚夫妇和生男孩(俗称新丁)人家拜祭祖坟的习俗,祈求上祖保佑大家添丁添财,万事顺利。当天晚上7点,各家各户拿着灯笼,火把、香纸等,敲锣打鼓到指定地点集中。长龙搬的队伍到新婚、新丁祖坟拜祭,灯火通明,锣鼓喧天,鞭炮礼炮声震耳欲聋,场面十分壮观,而后大家沿着出发的路线回家举行接丁接财仪式。

  元宵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上灯、贴名单的习俗。比如下洋镇东联村、沿江村,谁家生了男孩,便有义务组织做花灯,迎花灯,请灯酒。添新丁的人家在春节前便向各家各户收点喜炮钱,用于年初一去祠堂拜年,年初二给公王老爷拜年,正月十五迎花灯。新丁家庭出大钱,宗亲乐助。正月初五、六,新丁家庭要先做一盏花灯,组织锣鼓到各家各户炒灯(邀请大家做灯),正月十五(新丁家庭必须在迎灯后方可扫祖墓),灯头一架大花灯,迎后挂在叶吉堂,灯二也一架大花灯,迎后挂到南庆堂,由灯头打炮组织迎灯,按商量好的路线走,先到杨婆太坟上闹灯,最后到两个祠堂闹灯、上灯。贴名单则在敬公太婆太时贴在祠堂或自家上厅墙上。贴名单用蛋白作浆糊,不易虫蛀。迎完灯则摆酒。全村不分姓氏,敲锣打鼓来庆贺、喝酒,男丁多时,吃到天亮。

  凤城镇下坑十八罗汉表演至今已有200多年,当初为凝聚族众,强身健体,组建了十八罗汉队。十八罗汉约25人,其中大罗汉9人,小罗汉9人,观音一人。打鼓一人,打大小锣各一人、大小钹各一人,领队一人。表演罗汉者都需要有武术功底,要练功。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参加演出,表演的主要节目有《观音过桥》、《卷龙尾》、《观音座莲花》。

  仙师乡三坝村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举行“赶龙”活动。二三十名青年人,打着锣鼓,提着灯笼在最高山岭上追逐回家,其他群众则围观、呐喊,看谁最先到家。裁判员是大家公推出来的。村中家家放鞭炮接灯,谓之接龙。

  虎岗乡虎西村赖氏自开基祖以来都是正月十五日黎明祭祖庙,只有松阳赖氏正月十五日“祭天明”。古竹乡大德村苏氏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为祭祖祠日,届时祖祠装灯结彩,苏姓宗亲都来祭祖,祈求祖宗保佑合族平安,财丁两旺,万事如意。在祖祠设宴请宗亲梓叔,夜间迎龙舞狮,演大班戏,燃放鞭炮持续数小时,烟花照亮夜空,全村灯光辉煌。

  西溪乡等地在元宵节这天,早餐家家都要煮金瓜(南瓜)吃,祖辈相传说是“十五吃金瓜,一年不会被鬼瓜”。吃了金瓜可辟邪趋吉。

  永定县有个别地方不是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凤城镇下坑社区,以前过元宵、七月半、八月半都和大家一样过十五。据说传到十四祖时,家家户户在月半准备吃丰盛的晚餐时,来了一群土匪把东西抢个精光,害的大家过不成节。另一种传说是过元宵节的头天夜里,每家都准备好第二天过节食品,不想晚上来了小偷把东西偷个精光,为了不再被抢、被偷,就提前一天过元宵节,至今下坑正月十四日过元宵、七月十四日过中元节、八月十四日过中秋节。嫁出去的女儿一家和亲戚朋友都在十四日这天到下坑作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