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节 葬礼

  埋葬,是丧事中最重要的一环。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生和死联系起来,死后还与生人发生关系。《葬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比喻死者可以荫佑生者。当然这是唯心的迷信观点,但它却在民间长期地流传着,迷信人死后,还有灵魂,所以丧事都围遶这一观念办理。因死者可以荫佑生者,所以必须把他安顿好,使其灵气得以升腾,也就涉及阴宅的问题。古人把坟墓与房屋相对称呼,房屋是生人居住为阳宅,坟墓是死人葬身之地,视为阴宅,阳宅、阴宅都必须讲究风水。《黄帝宅经》云:“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坟墓川冈,并同此说。”所以很古以前便有各种《宅经》、《葬经》或《葬书》问世,流传甚广,影响很深。同时,也就派生出种种安葬礼规习俗。在葬礼中,就有择地、开塘、出殡、送葬、路引、撒金钱、下葬、筑坟、超度等等。

  一、择地

  晋·郭璞《葬书》云:“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地之止。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止,藏风次之。”说明什么叫风水,为什么要讲究风水。这一思想体系流传至今。客家人择地也非常重视,客家人确有不少因找不到好风水,而拖延葬期,有的不远数十里、数百里寻找风水;有的在生前就请风水先生寻找风水,甚至把风水先生养起来;有的为瞭风水相争斗殴。迷信风水而陈尸不放的陋俗,虽常受社会批评,而且清代就规定,职官庶民,三月而葬,若惑于风水及托故停柩在家,经年暴露不葬者,卑幼发尊长开棺见尸者,弃尸卖坟者,买买地人及牙保矫情者,及教诱之地师,俱各有应得之罪。尽管如此,因风水停尸不葬的现象直至民国时期,仍有所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不断移风易俗,因风水停尸不葬现象已无,但“风水”意识仍存,如今民间仍然讲究风水,但只是一般要求。争风水之纠纷也时有所闻。

  二、行祭

  出殡之前,要举行祭奠,意作送行之礼。

  三、出殡

  堂奠礼毕,一般是第二天上午就是护柩还山(现在叫做送遗体火化)。因是土葬,所以也叫“还山”、“归山”。时间都在清晨。行祭之后鸣炮举哀,吹奏哀乐。一面由“土工”用绳索绑扎扛丧棍“起棺”;一面由僧道念“起柩文”。出发时,全家嚎哭。抬棺柩人数,视死者年岁辈份、官阶和丧家的经济状况而异,一般8-16人,也有多达数十人的。抬棺材的人,有的是专业的“土工”,农村许多是带互助性的,本族兄弟或邻居朋友,互相帮助。

  第一步是化灵屋,就是将竹片扎、彩色纸糊好的、供亡者在阴间享用的纸扎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以及纸糊的家电、汽车等全套设备“纸活”放在丧家门外的柴草等可燃物上面摆好,然后点火燃烧,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而且家具齐全。孝子孝孙们围着燃烧的灵屋走圈,筛红酒的要绕着火堆一连筛3圈。这时,孝联等表示丧家的摆设要在这时一同烧掉,火势最旺时开始放纸钱,一张张纸钱随着热气升腾在空中飘荡。

  第二步,在灵屋烧完后,整队出殡。五服内的要披麻戴孝,除喇叭、乐队外,其他送葬的人全部要戴白头巾(现代对一般亲友,只要求在胸前插一朵白纸花即可)。有人站在路边专门负责分香,所有送葬的人手里都要拿一根香。放铳、放炮的走在队伍最前面,然后,依次是铭旌前导,开路神,纸扎祭品、撒买路钱、高灯、彩旗、挽联、花圈、挑盛(客家常用的一种用细条竹篾编成的、有3层重叠的盛器)、喇叭、乐队、孝子孝孙、亲戚、朋友、亲房等等。孝长子捧香炉,二子捧神主牌,三子拿遗像护送遗体。出殡时,丧家于出葬沿途抛撒“冥币”,以打发野鬼,不要拦住死者的去路。走了一段路,到了岔路口时,举行辞棺仪式。孝子孝孙向棺材跪着,哀乐队围遶着棺材走圈,走圈的还有拿着火把、搁箩和秤的人,还有撒米的人不断向棺材撒米,撒完后将碗对着石头摔下,摔碗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碗是摔给死者的,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瓷碗一摔,“八仙”起身抬棺上山,现在是灵车启动出发。

  接下来是“辞客”,孝子孝孙面向送葬的亲戚朋友亲房等跪着,表示谢意。之后,亲戚、朋友、族人等开始“去白”,即将白毛巾收起来,去香,将剩余的线香插在路边,然后沿着来路回去。送葬时儿媳只需送到路口,跪过外家后便可返回家中清理死者遗物。[注:此俗各地有差异,有的地方是在火化后“做忏”,送骨灰盒还山。]

  四、下葬

  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都郑重其事。

  所谓入土为安,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风水上,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兴旺发达。

  下葬之前要先打“墓圹”(就是存放棺材的洞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风水先生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民间迷信认为丧家就会遭受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3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要把灵柩推进去的,推棺柩前要先在圹洞底部垫上两条光滑的长竹片,将灵柩放在竹片面上才比较容易推动。在旧时,人们是很看重祭祀墓穴的。祭祀时要杀公鸡,用它的血滴在草纸上用来祭奠。下葬之前还要由死者的儿子在墓穴里放一些五谷杂粮。

  呼龙安葬。孝子孝孙等至亲者送亲人棺柩到达墓地,待八仙将棺柩推进墓穴后,要用泥砖封墓门。子孙跪在坟堂前,同时风水先生手托罗盘和谷头盐米,站在坟头大声呼喊(民间叫“呼龙赶煞”),边呼边撒谷头米,通常的呼辞有:“手把罗经八卦神,盘古初分天地人,九天玄女来下降,传与凡间杨救贫,前面有山山朝拱,后面有屏镇龙基,手把罗经摇一摇,二十四山都荣耀,手把罗经照一照、二十四山都来朝、前有朱雀人丁旺,后有玄武镇高堂,左有青龙招财宝,右有白虎进田庄,正是人间安葬时,此时听我将话断,年通月利百无忌、今日打开生龙口,轻轻引进大封君,从此子孙万代兴。”墓门封好之后,把无用的东西弃之河边。花圈、招魂幡送到墓地后置于墓头上。

  在高头乡,葬礼上棺木入土时,请师傅呼龙(即高声唱读)。一是压煞,二是请龙神到此,保佑孝家全家人平安富贵。道士在坟头画个圆圈,在圈内加个井字,才开始呼龙:“吉日良时,天地开张,亡魂安葬,时候正当。天煞打从天上过,地煞打在地中藏。”边呼边撒谷头米。

  在培丰镇,下葬时要请人用黄纸写一个“地契”,地契文字的表述各地略有不同,大致意思如下:

  天苍苍,地黄黄,太阳月亮照山冈。今有×地姓名××,前往南山采茶,北山采果,忽遇神仙赐酒3杯,酕醄大醉,一梦南柯,已离阳间,未有安葬。阳上孝子贤孙之敬爱,特备地价银钱若干,今凭中人张坚固、李定夺,前来说合,到龙子冈上,买到牛眠吉地一穴,坐落土名××坐×向××分金,东南西北疆界分别是甲乙木、丙丁火、庚辛金、壬癸水,在中央戊己土落穴,地师正穴,玄女择定,四界分明,两相交付,不欠一文,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端正来朝,年通月利,日吉时良,荣登禄位,快乐永昌,逍遥自在,世代荣光,荫子荫孙,丁财两旺。不许一切无主孤魂前来争占,如有此情,即差横天破土大将军前去追捉,先斩后奏不留情。借问契书何人写,白鹤仙人写后上天堂,契书何人读,黄龙读完下长江。在场人、中介人、作证人分别是西王母、李定度、东王公。玉封敕赐号全一张,附与亡者永远收执为据,交契武夷王示。

  “契书”在葬前跪在山龙口(即圹洞口)宣读,读完后烧在圹内。

  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放炮,为死者饯行去阴间。通常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杉树。放的时候,把灵柩搁在棍子上面,再将棺材徐徐推进去。接着,用掩门木插好,掩门木上写上郡头几代显考(妣)××公(孺人)之墓,外面用砖头或者石头砌好。而后点上香烛,放鞭炮。孝子孝孙围着墓头转3圈,然后折青,通常是折山茶树枝,拿回家后插在门上,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

  旧时,永定民间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3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举措。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这些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反映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

  五、入祠

  灵柩入土安葬后,挽轴随道士、孝子孝孙到祠堂.挽轴放在祠堂门口,撕去字联,挽轴布拿回交还物主,其余人等到祠堂登祠合火。

  从盛箩中取出三牲五果,在祠堂祭祀,其目的是引导死者的灵魂进入祠堂升座,与列祖列宗一起,可以享受节期的祭祀,其名字也就可以写上祖宗名讳牌上。然后点亮船灯(孝男须交红包给发灯道士),由乐队,喇叭吹奏着乐曲送到各孝男家中,接灯时要放鞭炮,意示后代财丁兴旺。

  有些乡镇的规矩,孝子孝孙在辞棺后,还要将香火送进祠堂。在祠堂门口,割雄鸡,丧家儿孙必须脱去麻衣,祠堂是不允许穿麻衣进去的。进入祠堂后,将盛箩里备好的三牲、果酒等摆好,然后升座,喝彩,拜祭祖宗,礼生要念升座文。喝彩升座文曰:

  “伏以,日吉时良,天地开张,吉星拱照,恶曜潜藏,今乃某某公(某孺人)合火升座之良辰,配享宗祠烝尝,禋祀绵远,世代荣昌,孝子孝孙捧主高登宝座。”

  升座后,还要祀后土。祀后土文曰:

  “维神德厚,永镇宗祊,维祖恩深,庇荫无疆,宗支一脉而共享,千秋万世以共堂,兹维我父(母),忽返仙乡,涓吉祔庙,合享宗祊,仰神力为护卫,永锡福以无疆。世俾德泽,长发其祥,具杯酒以献奠,冀神祖共来尝。谨告。”

  礼毕后,放鞭炮,每人提着一对灯回家,灯丁谐音,象征着将来密密添丁。

  衣冠冢。有些亲人在外地死亡日久,已经无法找到其尸骨的,便在家乡建立衣冠冢,照样要用骨头盦,里面放一块银牌及几件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刻上死者的姓名,还要滴上死者亲骨血(子孙)的血液,然后按照常规作坟墓埋葬。

  六、谢客

  客人在送葬完毕后,主事者请他们入席吃饭。主家孝子孝孙从祠堂回来后,重新穿上麻衣,这时喇叭吹起来,孝子孝孙在礼生的引导下,对着在座的宾客拜二拜,表示感谢,这就是谢客。吃饭时,空的碗碟不能重叠。

  宴席完毕,主家要回给客人财食和礼粄。财食一般是豆腐2块,鸡蛋2个。现在也有用钱充作财食和礼粄的。女丧的,回谢礼一般是财食、米粄、充豕、充帛礼。娘家回去时,乐队奏乐,孝子孝孙要穿麻衣跪送。晚上,以前是要宴谢大力(八仙),实行火葬后就革掉了。

  城关地区的习俗是,灵柩出门,送葬亲友到半路适当的地方,被辞谢回来后,还要先到孝家吃红豆腐,表示吉利。孝子孝孙送柩上山,待风水先生及“八仙”师傅处理完毕“下葬”各项事宜后,有些也还要回祠堂“引魂上座”。回来就可以脱去丧服,并将家中一切哀悼对联及有关丧葬事物拆除乾净。一般在当晚设席宴请协助处理丧事的工作人员及有送“代烛”或 花圈等其他丧仪的就近亲友。丧家主人要向宾客讲话表示感谢。不过,此时已经将宴会当作红好事来处理,甚至可以饮酒。

  附带说明:有些亲友在该丧葬期间外出,来不及回来吊唁,在出殡以后才回来的,要去看望死者遗属时,就不能用“代烛”形式,而是送红包,表示慰问。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