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节 弥月周岁

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就如破土的竹笋,开始了崭新的人生历程。肉体生命的诞生,在人的一生是个十分重要的关口。为了新生命的降临,人们举行各种礼仪活动来祈祷、祝福、庆贺。

  永定客家人十分重视家族的兴旺,一个家庭有婴儿降生,便是整个家族的喜事,从婴儿诞生之际,一直到婴儿满一周岁,礼仪活动纷繁多彩,充分体现了家庭、家族乃至社会对新生命的关怀,也体现出客家文化的特点。这些礼仪活动是对生命的的礼赞,也是对新生命茁壮成长的祝福。

  一、分娩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一个生命在母腹中孕育成熟,便要来到人间,分娩是胎儿成为婴儿的关口。为了顺利通过这个关口,孕妇临产之前,就有一套细密的礼仪习俗。分娩后的一个月,称为“做月子”。

  (一)安排产房

  旧时,永定客家人所谓的产房,一般是产妇原来居住的房间。妇女不能在娘家生孩子,如果在娘家临产,娘家只能安排楼外粪寮之类的空房做产房,因为在娘家的楼中生产会拔走本楼的龙势或福气,因而一定要回到婆家分娩。

  妇女分娩后,身体比较虚弱,容易伤风受湿,而永定的气候比较潮湿,因此产房要作一些处理,如封闭窗户,遮挡光线等,房间门也一般不开,因而妇女分娩的房间又称为“暗室”。有的还在产房的门上挂上宝剑,或弓箭,或茅草,或鱼网,以驱邪祟。妇女分娩未满月前,忌孕妇、生人入产房。

  (二)接生

  产妇临盆分娩,俗称“做月”。以前,没有专门的助产士,分娩大多由“好手头”(助产经验丰富)的中年以上妇女(旧称接生婆)助产。分娩时产妇多坐在床上,身靠叠高的棉被。也有用结婚时娘家送的“生子椅”(或称“脚踏椅”)分娩的,据说利于孕妇顺利生产。产褥铺的是旧衣、稻草、草纸、油纸之类,用以收聚分娩时的污物。产后穿用婚嫁时携带的“生子裙”。

  孕妇顺利分娩后,要初步擦洗婴儿,处理脐带、胎盘。婴儿出生后,脐带用剪刀剪断,谓“断脐”,所用剪刀事先用火烧红以消毒。婴儿身上的脐带头用苎麻丝缚系牢固,脐带断口用麻油涂抹。

  新生儿洗浴,用煮沸后的清水,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据说有以猪胆汁放入温水中浴儿的,可以使婴儿不生疮疥。洗浴也有顺序,先洗双眼,谓“开天门”;次洗鼻子,谓“点龙鼻”;再洗嘴,谓“启龙口”;然后,由头部洗到胸脯、手脚。新生儿浴后,就要包裹起来,最里一层,男婴用父亲的旧贴身内衣,女婴用母亲的旧贴身内衣,外面则用父母的旧衣衫。有的地方婴儿初生不用水洗,而用柔软旧衣布将婴儿身上的污物擦净,直接包裹起来。产后三五日,脐带头脱落,产妇将其用红布包裹收藏。日后,再生孩子的脐带头也收藏在一起,据说有利兄弟姐妹团结和睦。

  男孩出生,民间风俗要保密。别人问起生什么呀?产家回答是“妹子人,赔钱货”。因为男孩金贵,怕遭鬼神妒忌,怕“锁口鬼”窥伺。所以即使要把真情告诉亲戚,也得远离产房,悄悄地说。

  (三)胞衣窟

  婴儿诞生后,胎盘(俗称胞衣)要深埋地下,俗称“种衣”。种衣的地点,永定各地有一些差异,有的乡村,男婴儿的胞衣种在大楼的中厅或大楼门厅,有的种在婴儿父母亲灶间(即厨房)的门槛前方;女婴儿的胞衣则大都种在父母亲灶间的门槛后方;有的则不分男女,种在大楼的楼梯间内。男女婴的胞衣种的位置不同,有寓男主外女主内之意,希冀儿子将来能够志在四方,女儿能够成为贤淑内助。种衣之法,先在地上挖出约2尺深的小洞,内置干木炭若干,胞衣以乾净草纸包好,置于木炭之上,再覆上净土,夯实。此即“胞衣窟”也。三朝内要用米汤浇胞衣窟,据说婴儿在吃奶期才不会呕奶。永定客家人常询人“胞衣窟”在何处,即指诞生在什么地方之意。

  (四)早产

  俗称“小产”。俗云“七成,八败,九难养”,意为怀孕7个月生者可养,8个月生者易死,9个月生者不易养活,还有的认为7个月生者命运较好。也有的地方称七公公八婆婆,7个月出生的男婴易养,女婴难养,8个月出生的女婴易养,男婴难养之说。

  (五)难产

  旧时,将孕妇难产视为平日不孝公公婆婆的后果。如产妇难产,做婆婆的就会烧香点烛,祈神拜佛,赦免其罪孽,以求胎儿安产。除求神佛庇佑其安产以外,常以“人生你,你生人”之类的话加以勉励。由于产妇难产的情况较为复杂,有经验的接生婆能当机立断,也可转危为安。但也有因愚昧无知而误了产妇婴儿性命的。

  (六)死产

  俗谓“生过手,麻油香,生勿过手,三块枋”,意为安产可食麻油酒,难产则死在床板上。旧时,医疗保健水平底下,而且缺医少药,分娩确实是对妇女生命的一种威慑和考验。

  (七)哺乳

  婴儿生后3天开始哺乳。对此,民间有一则谜语很生动:“壁上两壶酒,三朝就来娘,皇帝不敢动,小孩敢去尝。”在此之前,以浸泡的酸菜叶给婴儿擦嘴,把口腔内的白薄擦掉。或用黄连水涂抹婴儿口腔。仅饮些许甘草水、蜂蜜汁,俗信饮此可消弭胎毒。产妇开始哺乳时,须以风葱(葱的一种)先洗奶头,使奶口易开。乳量不足,可食猪脚煨花生,增加乳量,还可以用“米糊”喂婴孩。

  旧时,初产妇在哺乳前或4个月内,如奶水不足,有“乞奶”习俗,或称“乞缘奶”,凡生男者应向生女之家乞奶,生女者应向生男之家乞奶,而对方应为产后满四个月以上奶水充足的产妇,即让新生儿吸吮其奶汁。其意为产妇奶水,借他人的奶源,会源源而来,可使产妇有足够的奶水,顺利哺育。

  (八)做月子

  产后一个月内(有的为40天),产妇身体需要调养,以恢复元气,称为“做月子”。分娩后头几天,生男孩的,即食雄鸡、麻油、姜酒,生女孩的,即食鸡媛、麻油、姜酒。也有食桔饼、陈皮等煮麻油酒,或饮酒煎中药生化汤,以滋补血气,去瘀生新。

  永定客家妇女做月子,一般都事先酿造好糯米酒,准备几只老阉鸡,用来产后补养身体。有产后要吃全鸡习俗,称“扎腹鸡”,意谓婴孩生出后,产妇腹中空虚,要以鸡扎补腹中,以益壮母体,并寓有以后再生育之意。产后,日常主食为鸡酒(麻油、酒、姜等煮阉鸡) 或猪肉。也可吃一些猪肝、猪肾(俗称腰子)煮麻油酒,或其他营养品。猪肾煮中药杜仲,谓可壮肾。做月子的产妇最忌感“月内风”。俗谓盐能生风,因而产妇食品忌用盐。又谓姜、麻油能驱风,故食物多用麻油、姜炒。月内产妇以布荆或山苍子枝叶熬水澡身,忌接触冷水。出入以黑布巾扎头,以免受风寒。不搬动重物。

  二、洗三朝

  新生儿脱离母体,标志着他获得了独立的肉体生命,走上了现实的人生之路。新生儿诞生之后,一般到第三天才举行正式的礼仪,俗称“三朝”,庆贺新生命的诞生。因婴儿初生,三朝礼仪并不张扬,然而对于新生命来说,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洗礼。

  洗三朝,最突出的是“洗”礼,就是给婴儿洗身躯,地点就在产房前。婴儿洗身用布荆熬煮的水,也有用茉草、石菖蒲等草药熬制的,起消毒杀菌作用。在烧水时,把一个如蛋形的石卵放在灶内烧热,然后置于盛水的盆中,称之“石胆”。婴儿由接生婆或母亲抱着,清洗身躯,接生婆还边洗边说:“见水高,见水大;石卵圆,石卵靓,孩子胆大头骨硬。”洗毕,为婴儿换上乾净的衣布,并把石卵滚进产妇的床底下。石卵,寓意婴儿像石头一样“骨头坚实”,健壮;滚石卵至床下,石卵滚得轰轰响,意在婴儿有胆量,不怕惊吓。

  洗三朝后,主家还要分煮熟的鸭蛋给楼中的小孩们吃。三朝,开始对婴儿喂奶,称“开奶”。这天起,亲戚朋友也陆续来送礼道喜。

  据史籍记载,洗三朝的仪俗在唐代就有,杨贵妃就受过这种洗礼。宋时,苏东坡有“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浴”的诗句,并记述过当时的洗三风俗。

  三、吃霞酒

  如果头胎生的是男孩,到第十二天,产妇之家要宴请本族的亲房梓叔及邻里,谓之“吃霞酒”。“霞”在客家话中是婴儿的意思。亲族们也同时赠送“月礼”祝贺。如送鸡、酒、面线、猪肉、鸡鸭蛋等物品,主要是给产妇补养身体的食物。如果是外村的亲友送鸡、兔等动物作礼物,而且要经过山路,得在鸡笼上放茅草或葛藤,也不能直接带到楼内,要在楼外边的碓寮或厕所暂放一些时间。凡生人要进产房的,都必须去厕所走一圈后方可进入,以避邪祟。

  四、送酒

  妇女初产生得男孩,做父亲或祖父母的要亲自登门向产妇娘家报喜,俗称“送酒”。

  送酒礼俗,要备办三牲、酒等礼品,送到岳丈家,向岳父岳母报告他们生儿子的喜讯。如果岳丈住大楼,做女婿的还要向每家每户的亲戚敬上一杯酒,报告得子好消息。送酒之后,岳父岳母就会给做月子的女儿送礼,如大阉鸡、兔子、麻油、糯米等等,并附几个小石子或黑豆数粒,寓意像石头一样坚实,以祝婴儿健康。同时,也要着手准备婴儿满月时的礼品。其他亲戚也会送礼,有的送猪肉,有的送鸡蛋或鸭蛋。

  送酒的时候,来回的路上都不能停歇,据说是怕遇上“锁鬼子”等邪祟,对婴儿不利。一般头胎生男孩,送酒的仪俗最隆重,娘家的礼物也较多。生女儿,就没有送酒这一仪俗了,这明显是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作祟。

  五、看命

  旧时,产后旬日内,新生婴儿的祖辈就会请算命先生占卜婴儿的命运,俗称“看命”。 算命先生据婴儿出生时辰,按天干地支排出他的“八字”,以推测其一生的寿殀穷通。如遇命中五行有缺的,就会建议给孩子命名时在用字方面给予弥补,或者要契神,或者要契父,以趋吉避凶,期一生幸运。有的算命先生认为女婴的“八字”不好,命中“克夫”、“煞翁姑”,则会改换“八字”,以免将来婚嫁不利。故俗云“男命无假,女命无真”,如此更改的好命,俗称“假好命”。

  六、命名

  姓名本是一种记号,是分清彼此而用的,但人们认为名字的好坏会影响人的命运。因而命名受到重视,成了颇具文化意义的礼俗。《礼记·檀弓上》载:“幼名,冠字,五十以仲伯,死谥,周道也。”这说明,周朝的时候,一个人就有小名、字、尊称、谥号等名字、称号了。永定客家人对新生儿的命名,自然也脱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小名

  也叫“乳名”、“奶名”,是孩子小时候的名。小名一般较为随便,甚至认为小名越粗俗越好,特别是“八字”好的孩子,恐怕难养,起个鄙陋的小名,认为可以避灾免祸。如细狗仔、乞食客、番着根等。所以农村有“人无小名,做人不成”的俗语。永定客家人的小名常常在中心词的前后加上词缀,如在前面加“阿”、“老”等,如阿平、阿莲、老狗、老健等,在后面加“古”、“头”、“老”等,如雄古、群古头、鼎皇老等。女孩子的乳名多带“嫲”、“妹”等,如香兰嫲、凤珍妹等。

  有的小孩多疾病,父母把他契给神佛或树木、石头等做乾儿子,并以契主来命小名,如伯公子、观音妹、松树根、石养古等。父母得备香烛果品至神佛或树木、石头前,焚香敬拜,告以婴儿姓名年龄,献上红布,以求保佑孩子平安,健康成长。也有寄名神佛的,即父母将婴儿或幼子送到寺庙,请和尚命佛门中名号,意在受到菩萨、神佛保佑,妖魔邪祟、祸患灾厄不易侵凌。孩子寄名佛门后不留头发。

  小名只用于婴幼时期,限于家庭或家族内部长辈称呼小辈,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称,体现亲近亲切的感情。年长后,一般不再叫小名,而叫正名,以示尊重。

  (二)大名

  相对于小名而言,也称“正名”。永定客家人起正名,有比较多的讲究。

  一是以家族规定的辈序用字命名。在辈序用字之前或之后加字构成名字。这样的名字把辈分与名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人伦关系。如孔姓家族规定名字的前一字为辈序用字,有“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取名时按照辈分在辈序用字后加一字构成名字,即昭某、宪某、庆某等。

  二是下一辈的名字用字不能与上辈人的名字用字相同。这便于正人伦,辨昭穆,体现长幼有序。

  三是以传统的阴阳五行的观念来命名。婴儿出生后,请算命先生论其“生辰八字”,如果五行中某一种缺少,就以名字来补足。方法有三:①直接在名字中用所缺者,并结构出兴盛的意境,如缺木叫森林,缺金水叫金水。②择取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为名,藉以补救,如缺“金”用“金”旁的字,缺“土”用“土”旁的字作名字。③以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来命名,如缺金叫长庚,缺木叫寅生等。

  四是名字大多选择音义美好的字。如福、禄、寿、财、荣、华、富、贵、昌、盛、兴、隆、仁、义、礼、智、忠、信、贤、良等音义俱佳的字,为男孩命名常用字,表达长辈对孩子的期望。女孩子命名,多用女性专用字(如娘、娣、姐、妹、姬、娥、媛)或带女字旁的字,体现女性姿色神态美(如婵、娟、姣、好、娉、婷、妙,娇、妩、媚、婉、娴、娜)和德性美(如兰、莲、芳、英、贞、淑、静)的字,配以金、银、财、宝、珍、珠、美、玉、秀、丽、春、秋、彩、月等为名。也有少数人用兄弟辈序用字起名。也有以四季、月令或数字取名的,如春花、冬梅、申生、阿七、阿八等。

  (三)命名礼俗

  永定客家人给婴儿命名,通常要由辈分最高的人来命名,如果这位长辈不具有命名的能力,由他人代起名字,也要告诉他(她),然后以他(她)的名义,用红纸写出新生儿的名帖,在婴儿满月那天,祭告天地之后,贴在厅堂的墙壁上。新生儿名帖的书写格式是:

  七、弥月

  满月,是婴儿出生满一匝月时举行的礼仪,又称“弥月”之喜。这是新生儿第一次出门见世面的礼仪,也是一次隆重的礼仪。

  旧时,举行弥月礼仪的日子,一般可提前二三天,但不能推后,超过一个月。选定日子后,即可向亲友发出弥月宴客请柬。产妇的娘家收到请柬,就要把给婴儿满月的礼品在满月之日(或之前)早早送到女儿家中,让婴儿穿戴外公外婆送来的礼品过满月。外公外婆的礼品通常有:3~5套婴儿穿的衫裤、帽子、袜子、披风、背带、棉风衣、银手镯、银项链、长命锁等。

  满月的仪式主要有:

  (一) 剃胎发

  满月当日,要给婴儿剃头,为婴儿剃去胎发。也有在产后24日剃胎发的,取二十四孝的寓意。剃头时,预先于洗脸盆水中放置小石3个或铜钱12枚,旁边放葱一根、染红的鸡蛋12个。剃发后,取一红蛋轻轻在头上滚3次,寓红顶吉兆。然后取出蛋黄与葱汁混合,在头上作涂抹状,寓聪明之意,小石、铜钱则寓壮健、财富之吉。剃下的胎发与小石子用红纸包裹,置于楼门上方的土墙缝隙中。

  (二)敬神

  满月这一天,正式对外宣布生了男孩的喜讯。一大早,大楼的厅堂里就摆起五牲、茶酒、果品,还有写着新丁名字的红纸放在长寿面的盘子上面,由爷爷或奶奶抱着新生儿点燃香烛,敬拜神明,曰:“某某命新丁名××,祝告天地,祈求神明保佑,快高快大。”即把男丁降生的喜讯报告天地神只。敬神毕,把新丁的名单按辈分贴在厅堂的左墙壁上。

  (三) 喊鹞婆

  敬神之后,第二个仪式是“喊鹞婆”。由祖母(或别的福寿双全的老妪)抱着婴儿,从厅堂走出大门外,朝天上下抛动婴儿,高喊:“鹞婆!鹞婆!”全楼的孩子跟在后面,齐声大喊:“鹞婆!鹞婆!”有的还喊:“鹞婆飞得高,明年做阿哥!鹞婆飞得低,明年带老弟!”喊鹞婆有两种意义:一是祝愿新生儿像老鹰一样勇敢,将来像老鹰一样遨游蓝天,直上青云,前程万里;一是给新生儿一点刺激,锻炼胆量,使之心雄胆壮。

  喊过鹞婆,主家便向邻居大人小孩分赠满月粄。

  (四)报丁

  喊过鹞婆后,主家担着五牲祭品,到宗祠祭告祖宗,叫“报丁”。把一张写着“第某房第某某代裔孙某某新丁长男某某”的红纸贴在祠堂左边墙上,向祖宗报告。新生儿不用去祠堂,做父亲的去举行仪式就可以了。告祖毕,燃放鞭炮。从祠堂回来,逢人就分粄,每人分2个,多的4个,分双不能分单。

  (五)开斋

  中午,喜宴开始。这一天,坐主桌大位的是新生儿的外公或母舅,是特地来给新生儿开斋的;另一位是本族长老。

  开斋仪式是满月礼仪的高潮,非常隆重。酒过三巡,司仪人员用大盘托出开斋菜,有鸡、鱼、肉、酒、葱等12样食品,摆放在宴会厅中央,或开斋人席上。主家先打一盆水给开斋人洗脸。然后,祖父(或其他长辈)抱出婴儿到大厅口,朝天作揖致敬,口念:“手抱新贵人,天上玉麒麟。”转身,抱婴儿到开斋人席前,开斋人起立,两人互行鞠躬礼。接着,把婴儿交给开斋人,交的时候说:“一手过一手”,接的应:“寿比彭祖久”(或“寿高九十九”)。开斋人接过婴儿,到厅口朝天作揖,说:“祝告天地,三元及第。”(或:新贵人见天,天增岁月;新贵人见地,大地皆春。)然后转身向堂内鞠躬,说:“敬祝满堂,万寿无疆。”随后,回到大厅主桌入座,说:“得寿得位,得福得禄。”(或:新贵人登宝,福寿绵长。)左手把婴儿托在怀中,右手举筷,说:“快高快大。”象征性地朝酒杯蘸酒,放到婴儿嘴边,说:“斗酒百篇。”放下筷子,再举起,触向青葱,再放到婴儿口边,说:“聪明智慧。”接下来,分别夹鸡头、鸡翅、鸡后、鸡爪、鱼、肉等,边夹边说:“头角峥嵘,鹏程万里,光前裕后,金鸡独立,鲤跳龙门,诸事遂意。”当然,这些吉语也可由开斋人随意变通,只要能相应地嵌入所给食物的字眼,且含祝愿新生儿长寿、聪明、前途无量的寓意,就是好话。

  开斋礼毕,开斋人把婴儿交还给主人,说:“衣锦荣归”,然后带头给新生儿送红包。主人抱着孩子从大厅出来,席上的亲朋将准备好的红包放在婴儿的身上或开斋盛菜的大盘子上。主人则向亲友致谢。

  散席后,主家要酌情用钱回礼,每人还要一条毛巾。有挑的,还要回礼,此外,还要送一桌酒菜。

  大溪乡流传巫翰林为婴儿开斋的故事。有一回,一家人的孩子满月,正好翰林巫宜福路过,主人便请鼎鼎大名的翰林公来开斋。翰林公也不客气,接过婴儿说:“食得、睡得、屙得。”然后就交还给主人。大家认为翰林公肯定说了大好话,却不解其意,就问翰林公是什么意思。翰林公说,小孩子能吃,会睡,大便通畅,身体好,能健康成长,这就是家长所希望的,至于做官、发财的空话,有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翰林公开斋“三得”的吉语。

  八、百日

  婴儿出生满100天,人们借“百”字做文章。百是一个重要的数目,被人们赋予隆重的文化色彩。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百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数目,而明显地含有“圆满”、“完全”之意,如百喜、百福、百禄、百寿等。因而,婴儿初生满100天,家人举行百日礼,表示祝福与庆贺。

  宋代《东京梦华録》云:“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zuì)。”百日礼又称“百晬”即源于此。民间以百岁为长寿, 晬是周岁之意,故百日礼又称“百岁礼”。这明显可以看出百日礼含祝福长寿的愿望。

  百日礼没有像满月那么隆重,只是亲友携礼来贺,主人设宴款待。所送的大都是食品和小儿衣饰,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百家衣”和“百家锁”,是小儿的护身符。

  旧时,医疗设备极为简陋,疾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大敌,为了保证生命的延续,人们与疾病作斗争中,多求助冥冥之中的力量,而成为神灵崇拜的源头。民间以为,取自百家之物便有神奇的力量,能保婴儿平安。因而,娘家送给婴儿百日的礼物一般是“百家衣”和“百家锁”。“百家衣”是集百家的小布块缝制的衣服,在永定有的地方演变成“百衲被”,就是用许多小布角拼成一块被心做成的小被子。“百家锁”是集百家之钱,购一银锁,正面镌“百家宝锁”,反面镌“长命富贵”或“长命百岁”,挂于小孩颈上,谓佩之可以却病延寿。

  孩子稍长,也有因其身体柔弱给他吃“百家饭”的。所谓“百家饭”,即向众多人家讨些许米来,甚至向乞丐要点米来做饭给孩子吃。俗信吃了“百家饭”,孩子便能健康成长。

  九、周岁

  婴儿一周岁生日时,家人要举行周晬礼。

  俗话说:婴儿7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0个月会沿壁子,周岁会走路。能独立行走,这是人生的一个节点。因此,周岁时庆贺祝福一番,举行周晬礼。小孩周岁这天,要在厅堂上摆放五牲敬神。周岁礼,婴儿已经能蹒跚行走,因此鞋便成了必不可少的礼物。外婆送给外甥的生日礼物中必有鞋袜。

  这一天还有试鞋的仪俗,即让小孩试穿新鞋。民间普遍流行的是虎头鞋,鞋头绣一虎头,虎额绣“王”字,人们认为小孩穿虎头鞋可以壮胆辟邪。

  周晬礼流行最普遍的仪俗是“抓周”。小孩周岁这天,主家在竹制的爬篮里放上书、印、笔墨、算盘、钱币、鸡腿、猪肉、尺、斧、葱、蒜、芹菜、泥土与稻草等物品,其意是:书主文人学士,印主仕宦,笔墨主书画,算盘主商贾,钱币主富,田土、稻草主农,尺、斧主工,葱主聪明,蒜主善算,鸡腿、猪肉主食禄,芹主勤。然后将小孩抱入爬篮中央,随其抓取,测其志向。以他第一次拿的物品来推测小孩日后的前程和品性。

  抓周这种仪俗来历甚古,南北朝时的《颜氏家训》载:“江南风俗,生儿一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直到今天,抓周的风俗仍在某些地方存留。

  周晬礼,还要宴请送礼的亲戚和亲房。

  十、契父

  婴儿出生后请算命先生算命,如果命中要契给他人的,都会在三岁以内进行安排出契仪式。承接小孩的一般为本族人,要合辈分,而且家门较兴旺,兄弟姐妹多,乐意接收。

  出契要选择好日子,小孩身上的衣着要由承契人购买,然后诚备三牲果品,敬拜天神,写上过继神单,当天烧化,以示告知神灵作证。要由本族较有威望的文化人,具过出契书,契书中双方签字画押,还要有中见人、在场人作证签字。而孩子实际上仍在生父家养,承契人则为孩子的契父、契母(乾爹、干妈),孩子则为契父母的乾儿子(女儿)。往后两家似同亲戚一样来往,年节或者逢红白喜事,都互送礼物。承契人每年春节要做一套新衣服给乾儿子(女儿)穿。

  诞生礼俗,寄寓着人们对于新生命诞生的美好祝愿。自然,它是民族意愿的象征,从本质上包含了大众的情感,也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礼仪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掺杂了许多迷信成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风俗大多已改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