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惇和堂做满月“开斋”的故事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夏历五月初六,黄学周出生于永定县太平里平寨厦黄的一座大土楼惇和堂。不知不觉又是一个月,男孩弥月,永定客家人俗称“满月”。

  满月这一天,是个大喜日子。惇和堂内外十分热闹。上厅右边墙上早早贴上了红纸新丁名单,是用鸡蛋清来贴的。长辈为其命名,按字辈取名“培泉”。一大早,母亲就抱着小培泉下楼来了。上厅厅口供桌已摆起五牲、茶酒,家人点燃香烛,祖母抱着小培泉,敬天神、敬祖宗,把新丁降生的喜讯告诉天地神灵。接下去,祖母抱着小培泉到大门外见天见地,“喊鹞婆”(永定客家话称老鹰为“鹞婆”)。祖母朝天空上下抛动小培泉,高喊:“鹞婆!鹞婆!”全厦黄的孩子都来看热闹,跟在后面,也齐声高喊:“鹞婆!鹞婆!”客家人的男孩满月“喊鹞婆”有两种含义:一是给新生儿锻炼胆略,使之心雄胆壮,因为鹞婆时常飞来农家抓小鸡,大家一见鹞婆要落地,齐声大喊“鹞婆!鹞婆!”以吓走老鹰,免不了就会惊吓小孩,喊过“鹞婆”的小孩,听习惯了,就不容易受惊;二是祝愿新生儿像鹞鹰一般勇敢,将来像鹞鹰一般遨游蓝天,青云直上,前程万里。两个帮忙的婶娘一边把簸箕上满月粄分发给左右的小孩。喊过鹞婆,主家还要给亲房和邻居分发印有“福”字的新丁满月糖粄。满月粄是头一天做好的,中等人家都要做四五斗米,才够分赠亲朋戚友。

  接着,做父亲的黄焕波和家人担着五牲祭品,到大宗祠敦睦堂祭告祖宗,叫做“报丁”。把一张写着“第某房第某某代裔孙某某新丁长男某某”的红纸贴到宗祠正堂的墙壁上,预示向祖宗报告:“添新丁了!”祭告完毕,燃放鞭炮,家人把担去的满月粄向前来祝贺的男女老少分发。宗亲声声庆贺,场面甚是热闹。

  到了半昼,老虎坑外曾祖张家、虎冈外曾祖赖家和孔夫新塘外祖父张家等外家亲戚到了,其他亲朋也陆续到齐。他们一路辛苦,先在上厅喝过茶。不久,又吃点心。用过点心,歇了一会,在大楼门口附近走走,之后正式喜宴便开始了。

  惇和堂上厅摆满了酒桌,家人在“拘客”入席,坐上横头大位的是今天最受尊敬的客人——小培泉的外祖父,等会他要给小培泉“开斋”。客家人习俗,母乳属于素食,小孩出生一个月都食斋,满月后,可以开始食用荤菜了,所以叫“开斋”。不过,开斋只是象征性的,并非满月后的小儿马上就可以饮酒、食肉了。

  开席后,酒过三巡,“开斋”仪式就要举行。这是弥月礼俗的高潮,非常隆重。黄家司仪人员用红漆大茶盘端出开斋菜:大茶盘放有拦腰用一圈红纸标红的两棵带根青葱,一小壶米酒外加一个小酒杯(可先倒上酒),一尾含红须、已用酒灌醉的小红鲤鱼,一块开水烫熟的五花猪肉,鸡则是取白斩雄鸡的头、双翼、双脚和鸡后拼装成的“整鸡”,还有一双红漆筷子。大茶盘先摆放在上厅厅口中央的供桌上,接着由司仪端至开斋人外祖父席上。外祖父行至厅口,用主家备好置于面盆架上面盆中的温水、毛巾洗脸、洗手,之后擦干。

  黄焕波抱出小培泉,来到厅口,朝天作揖致敬。然后转身,把小培泉抱到外祖父席前。外祖父起立,两人同时作揖行礼,然后把小培泉转抱外祖父手中。外祖父微微鞠躬致意后,双手接过小培泉抱入怀中,口中道:“一手过一手,寿高九十九。”外祖父抱着小培泉,走到厅口朝天作揖,说一句吉利话,然后回到开斋席位入座。外祖父左手把小培泉托在怀中,右手举箸,象征性地朝酒杯蘸酒,再放到小培泉口边,小声说:“斗酒百篇。”放下筷子,再举起,触向青葱,再放到小培泉口边,说:“聪明智慧。”接下去,又有板有眼地分别蘸鸡头、鸡翅、鸡后、鸡爪、鱼、肉等,依次放到小培泉口边,一边分别说“头角峥嵘”、“鹏程万里”、“光前裕后”、“金鸡独立”、“鲤跳龙门”、“诸事遂意”等吉祥语。此时,厅内宴席中,众宾客都停止用膳,站起来,转身朝向开斋主席,饶有兴趣地看着正在开斋的外祖父的一举一动。厅内宴席上不时传出一阵阵嘿嘿的笑声。

  开斋礼毕,外祖父把小培泉转抱黄焕波手中,说一声“衣锦荣归,亲族争光”,然后带头给小培泉送上一个大红包。于是,黄焕波抱着小培泉,司仪人员端起大红茶盘跟着,一桌一桌致谢,一边说:“没什么款待,淡酒请大家多喝一杯。”席上的客人纷纷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到新生儿身上或盛放开斋菜的大红茶盘里。接下去,客人继续喝酒,直至酒醉菜饱,散席的鞭炮响过,满月宴席才告结束。

  小培泉周岁时,长辈照习俗为其“抓周”,作为卜测未来的前程。桌上摆满了文房四宝和算盘、银元等器物任其抓取,小培泉看到一辆精致的孔明“木牛流马”,伸出小手便一把抓住不放。大家都笑着说:“培泉将来要学孔明瞭。”

  巧合得很,日后,黄学周担任陇海铁路运输司令部少将参谋长,掌管当时重要的东西交通大动脉,真是应了当年“抓周”习俗的预卜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