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王见川倡修高陂桥的故事 廖永茂

  吴氏女遇险誓建桥

  康熙年间,有一年五月初六,刚好发大水,可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心切,依然出门送节看望父母。此时,高陂“深渡”上一条渡船正行至河中间,突然上游来了阵洪水,渡船受到洪水冲击,左右摇摆,上下颠簸,船上渡客大惊失色,只见渡船中有一怀孕少妇,双手合十,口里念念有辞,求天后圣母保佑大家平安,将来怀中小子出世长大后,定叫其在此架一座大桥,方便行人来往。说来真怪,渡船顿时平稳下来,一船人化险为夷。船上的怀孕少妇就是王见川之母吴氏,她娘家就在“深渡”附近的塘下。日后,吴氏生下儿子王见川。吴氏每次回外家带他去塘下,就要向他讲自己的许愿。王见川也暗中立誓,将来定要在此建桥。

  王见川文馆讲学倡议修桥

  干隆十七年(1752),翰林王见川辞官回籍。他在原深渡桥畔的太平文馆设帐讲学,一边编纂县志。他闲时常常徘徊于故桥之畔,看到豀边当年修桥的几块残石,回想起昔日石桥的雄伟,大发思古之幽情,感慨不已。长老所讲,成化年建的“深渡桥”,画栋雕栏,相当壮观。当时,两岸开墟,有街道,有歌楼,有酒馆,贸易兴旺。桥下船只上下,桥上,乘轿的,步行的,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这里北通龙岩,西去上杭,南出广东,桥的作用可大啦。他感叹民生之不易,就以旁边的深渡桥来说,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被大水冲垮后,人们在原处多次重建木桥、石桥,屡建屡毁。看到里民、客商过往不便,平时和本里士绅来往,大家就常常谈到修桥的事。他决心联络众位重建石桥。

  于是王见川亲撰一篇《募修高陂深渡桥序》告之绅民:

  高陂之有桥也,由来旧矣。闻诸故老,昔年方盛时,累石为梁,翼以长栏,覆以雕甍。桥之下,松桧悠悠,或泛或泊。两岸开墟列肆,商贾辐凑,歌楼酒馆掩映于榕竹阴翳之间。于时,前后数十里附桥而居者,物阜材蕃,舆马往来,比诸隋堤坝岸。盖路通岩永,取便旅行,抑诸乡众流之会,彩虹一锁,形势亦藉以增雄也。

  溯厥兴废:成化十三年,里民吴克恭、简维时、卢宗善,募资凿石拱砌。嘉靖三十七年,水废,易以木。康熙甲辰,又废,巡检郭天福仍修以石。辛巳又废,石梁尽圮,仅存两址,市亦寝衰。自是,病涉者众。居民通以略彴,旋易旋朽。春夏波涛,魂销柱杖。秋冬板迹,足茧霜华。当夫残月清晓,野草夕阳,既醉无眠,欲题少柱,指顾几片余石,人人泽然于昔年驾鼍排雁之盛也。

  余馆处桥侧者四年,近辑邑乘,以书局自随,编登及此,慨然生感。爰告里人,佥谋重建,梁空、酾道、覆屋、重檐,修也实创,踵焉而增,计靡金钱当得二百余万,将募众而共勷之。夫川泽不梁,单子以卜人国。而火见水涸,举事必期于司里。况形胜所关,夙有明验,知输金庀材,必皆踊跃震动,万无道旁之虑。独念余跨策蹇驴,听残杜宇,徘徊此桥者数矣。兹际盛举,莫效大夫之舆,又愧学士之带,聊发一言以导之,命毫而书,自笑鹊枝之空衔云耳。

  《序》文回忆了故老所言昔日深渡古桥的盛况,历代修桥的盛举,周边的美景,桥毁后给人带来的种种不便,期盼里人共襄此盛举。

  他又请来金丰秀士苏挺秀题了《募捐文》“天有缺,炼石以补之,地有陷,搭桥以渡之。炼石者何人?女娲氏也。搭桥者何人?芳名如左——”贴在人多醒目处。

  《募捐文》以女娲炼石喻遇河搭桥,言简意赅,很有号召力。

  王见川的倡议得到了太平里绅民的热烈响应,很快便募得铜钱二百余万,折合白银数千两,于次年建起了宏伟壮观的石拱阴桥,成为永定胜迹之一。他又与众绅商议,桥旁乃古地名,高陂古驿站,于是将石桥易名为“高陂桥”,幷亲题桥名,刻在桥两边拱顶之石上。

  高陂桥建筑很有讲究

  此次修建的石拱阴桥,位置往原来桥位上游移了三十米,更加高大,工程质量及装饰艺术都大大超过了成化石桥。石桥半圆形独拱,孔径横跨20米。拱圈用条石干砌,设计精密,建筑坚固。据说,修建拱圈放最后一块拱石时,师傅对好位置,石锤轻轻一敲,拱石挤进拱圈,与其他拱石接触紧密。师傅还在南岸桥下修了一个小拱,以便宋代水利工程高陂的水渠从桥下通过。石拱桥全长60米,高15米,宽7.5米。桥台护墙以块石浆砌,上盖屋瓦。又在桥面中间靠下的墙头设一神龛,立桥神护佑石桥平安。

  高陂桥桥面和屋顶的建筑,特有讲究,是按天罡、地煞、十三太保、十二生肖、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日来设计建造的。桥面路心石板,特制成宽、厚一样的长方体石条七十二块铺成,合七十二地煞星数。左右两边各十二个柱石墩,合十二生肖和十二个月。二十四支顶梁柱,合一年二十四节气。柱顶十二架扛梁,每架扛梁有三支横梁,总共三十六支横梁,合三十六天罡星数。左右两边墙共开十三个窗子,一边七个,另一边六个(中间留一个窗位安奉土地伯公神座),合十三太保。屋顶有三百六十行桷子枋,合农历一年三百六十天数。

  桥联、桥匾和桥碑

  桥建成后,王见川想到要给石桥写一副对联和立桥匾、桥碑。

  他在桥边走上走下,走到桥下游不远处,立于溪中,透过桥拱,只见远处田段、北山田畴密布,屋宇林立,近处桥洞半圆,倒映在水下,成了一个整圆,实在美观。从桥上漏窗可看到行人来来往往,人们为前途和生计匆匆而行。心中若有所思,对联已酝酿于胸中。回到文馆,他亲笔将对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题写在宣纸上,之后请来一帮文友定夺。大家都说很好,内容恰切,对仗工整,而且气势磅礴,激发人上进。于是叫来工匠按原字刻于桥两头的木柱上。

  他又召集太平里士绅文友相商,说明作横匾的意思,发动众人想一个四字的桥匾,择优选用。最终选用了西坡贡生林雅韵题的“长桥永太”,叫匠人制作成匾,挂在桥两头的屋梁上。

  他又召集里中士绅商量立碑的事。众议,诸位绅民热烈响应募捐,很快便募得足够修桥之银,成就了大家多年的愿望,定当立碑纪念,激励后人。于是请来石匠,将王见川《募修高陂深渡桥序》和苏挺秀《募捐文》以及捐银者姓名、所捐银两数共刻了三块石碑,立于桥面中间神龛旁。

  修桥闲暇游山,发现“千年”摩崖石刻

  修桥闲暇,一个秋日,王见川邀请了修桥理事文友数人一起游太平铜鼓山(现通称“石锣岐”)散心。

  王见川数人一路跋涉,一边谈论修桥之事和太平里“汲古文会”的活动,不觉得辛苦就登上瞭高五百仞的铜鼓山之颠。极目远眺,只见周围数十里的太平里各村庄历历在目,溪流碧波,田舍俨然。近处群峰高耸,见棱见角,石壁险峻,奇峰突兀,林木碧緑,无边无际。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大家心情舒畅,真是快乐极了。

  快乐之余,王见川又向诸位讲起了一件事。历代传说,铜鼓山顶石壁有倒书“千年”二字摩崖石刻,可是自己作为塘下人的外孙,在铜鼓山下读书十二年,虽然听先贤讲过山顶石刻的事,亦曾多次登上山顶,寻找所谓“千年”倒书的字迹,然而正如韩昌黎在衡山寻找大禹碑,千搜万索,哪里找得到呢。因而心想,古时的一些名胜,很多出自一些好事者荒诞虚构的附会,以致以讹传讹,贻误后人。而邻近的州县,也有数处叫“铜鼓山”的,倒书“千年”或许不一定就在此处铜鼓山吧。因此编县志时就想把旧志有关倒书“千年”的记载删去,此次游山也就不打算再去寻找所谓倒书“千年”的遗迹了。

  王见川数人在山顶饱览美景,谈古说今,不觉已有一个多时辰。各人心中也拟好了此次游山欲作的诗文,便准备下山回家。

  下山另选山左小路。一里左右的山路十分险峻,两旁悬崖峭壁。看山谷深处,使人越感艰险怕行。真是人迹罕至之地。王见川慢慢走着,偶然看对面山岩,苍劲黝黑,似乎有镌凿的痕迹。再仔细辨认,原来就是倒书“千秊”二字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只见“千”字楷书,“秊”字从“禾”从“千”。《说文》曰,禾,一岁两熟,故“秊”字“从禾千声”,原来是古字“秊”也。铜鼓山有民謡说:“铜鼓闻,岁大稔。”大概就是由此而出。字径一尺,镌作双钩。初看似乎分辨不清,经大家指划,字形便十分明显了,只是“秊”字“千”画模糊不可识别。原来字本倒书,第一横被雨水长年冲刷,漫漶不清了。王见川低首深思,欣欣然感触良多,又若有所失。苏轼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确实如此,如果按自己原来所想,此名胜是出于好事者虚构讹传,而准备在新编县志时把旧志有关倒书“千年”的记载删去,那真是既对不住远古先贤,更对不起后世乡人。而如按前人所说,字是李阳冰篆书,可李阳冰是唐朝天宝、干元间人,那时汀州山洞初开,阳冰游踪从未到此,这就肯定是后人附会无疑了。真是有所失也有所得啊!

  诸位文友跟着王见川指指点点,慨叹古人奇絶,探究古人是如何在此凌空石壁上凿字的。诸位文友说:此次铜鼓山之行收获甚多,既娱乐了心胸,又发现了倒书“千年”的史迹,考证了千古之迷,大有益于后人也。

      回到太平文馆,王见川立刻研墨挥毫,在宣纸装订的书册上,记下了归途中已经构思成熟的《游铜鼓山》诗篇:

  三代古文留遗迹,多铭钟鼎少书石。
  岐阳石鼓始周宣,继此琅岈之罘峄。
  方碑圆碣终移徙,唐宋以来乃镌壁。
  或于深洞或岩阿,近来平夷未奇特。
  铜鼓山头峰砐峨,上陟下削高无极。
  有石隆然面势开,倒书千年字径尺。
  初疑石泐冰裂痕,又疑雷文飞霞雳。
  注观老健作双钩,分明斧凿深锼刻。
  想像当时欲下锤,百丈绳牵定丧魂。
  嗟哉古人真好奇,不顾躯命殉题勒。
  矢心字待留千年,只今千年尚可识。
  愧余他日搜不到,辄以讹传删古册。
  岂知天壤古怪多,有无安敢凭胸臆?
  指点同游仔细看,申作长言纪其实。
  水底鹤铭岣嵝文,寄语后贤莫轻测!

  撰写《高陂桥落成》诗

  趁着高陂桥竣工庆典的喜事,王见川又撰写了一首五言排律《高陂桥落成》:

  经纶孚地脉,结构有神功。排雁连云际,飞虹落镜中。
  百川争赴壑,万石怒张弓。尽障狂澜倒,须知砥柱雄。
  人行银汉路,鱼跃水晶宫。醉卧垂杨緑,仙游彩幔红。
  留题车与马,觅句雪兼风。倘得奇书授,甘为纳履童。

  诗以排律的形式,对石桥的神奇设计、坚固建筑、美观造形、桥旁美景等极尽赞颂之词,还以张良纳履的典故,表达了对石桥设计者的称赞之情。

  烟贩贪财献联遭恶报

  相传本县有一位外号叫“油老鼠”的烟贩到湖南做烟丝生意,遇上当地也建了一座石拱桥,正出重金征集桥联。他竟冒充才子,装得很懂文墨的样子,把王见川题写的那副桥联献上去。众人看对联对仗工整,生动恰切,能激励人奋发向上,于是马上被采用。“油老鼠”得了赏银,而且弄得名声很大。过不久,当地另一乡村也要建大桥,也来请他题写桥联,吓得他连夜逃走。第二天,人们发现“才子”不辞而别,猜疑不已。后来,又有一永定烟商来到那里,经问才晓得桥联的来由。大家对“油老鼠”非常气愤。“油老鼠”怕丑事被追究,以赏银作盘缠下了南洋,没料到海上遇盗,财失身亡,真是应了“恶人自有恶报”这句俗语。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