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黎元洪为林在亭祖孙三代题匾额

  客家土楼振成楼内有几块匾额,其一是民国总统黎元洪为林在亭题褒的“里党观型”匾,其二是黎元洪总统为林仲山(林在亭次子)题褒的“义行可风”匾,其三是黎元洪总统为林仁山(林在亭三子)题褒的“义声载道”匾,其四是黎元洪总统为林鸿超(林仁山次子)建振成楼落成题“承基衍庆”匾。数块匾额引得来自四方的众多游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一个偏僻的山村,黎元洪总统为何给林鸿超祖孙三代题此数幅匾额,说来话长。

  林鸿超(字逊之)为清末秀才,从小接受正统教育,琴棋诗画无所不通,一生研究易经,传统文化底藴深厚。民国二年(1913年)一月,其当选为民国众议院议员,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知名人士。林鸿超到北京开会和公务,因此有机会觐见总统。

  林鸿超祖父林在亭(字起春)乃洪坑村一贫苦农民。道光年间,其弟在明触犯烟禁,被拘押连江。闻讯后,在亭只身赴连,恳求以身代弟,当道矜其“孝友”,释放其弟。民国《永定县志·卷二十九 孝友传》记他:“道光间,禁烟严厉,有弟在明服贾台湾,归途经厦,触犯烟禁,被拘解连江。在亭闻讯,上体亲心,孑身赴连,恳以身代弟,得省释后,当道廉悉,矜其孝友,并释之。在亭回家后,尝以敦孝友、戒洋烟训诫子弟。后嗣亦克遵训,一门孝友,人无闲言。”

  同治初年,林在亭带着三个儿子德山、仲山、仁山到抚市新寨妻子外家避乱,又在此处学打铁,主要是锻打烟刀。几个月后,时局平静,他和儿子回到洪坑开铺打铁,以三个银元起家,办起了第一家烟刀厂,起字号“盖本真”(后改为“日升”)。林在亭去世后,烟刀厂由三个儿子接手。由于经营有方,以质取胜,注重信誉,先后创办起十余家烟刀厂,生意十分红火,烟刀远近闻名。他们又在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开店经销,“日升”牌烟刀行销全国,几乎垄断了全国烟刀市场。他们也成了当地富有名气的财主。于是三兄弟花了20万块光洋建起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土木结构的府第式土楼福裕楼。汀州知府张星炳为其设计,并题写楼名。

  当黎大总统听说了林在亭的德行,认为确实值得宣扬、提倡和效仿,于是为其题了“里党观型”匾额,以加表彰。“里党观型”之意,就是乡村中可供学习的模范,是褒扬林在亭的善举及为人,可以作为乡人学习的楷模。

  林氏三兄弟发财后,热心公益,四处修桥,筑路,建凉亭,出钱赈灾,广积善德,为地方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在社会上声誉鹊起。后来,三兄弟分家,老二仲山在洪坑村口独资兴建了一座汉光学校(现称下村小学)。老三仁山于1903年在洪坑村头也独资兴建一所新式学校——日新学堂。

  三兄弟行善积德,得到了乡里好评,地方旌表。

  民国《永定县志·卷三十  行传》记林仲山:“精岐黄术,施诊施药,活人无算。而尤留心于恤孤救贫、修桥砌路诸善举,力任其成。复建大厦、家塾、祖茔及洪川文馆、丰盛社、文昌祠以培植后进。……” 林仲山行医救人,还为地方做了很多善事,确实值得旌表。当黎元洪总统听了林鸿超讲述他叔父的事迹,又欣然为其题褒“义行可风”匾额。“义行可风”之意,就是乡村中的风范,可供乡人学习,是褒扬林仲山的高尚德行。

  林仁山是林鸿超的父亲。林仁山传承父亲家风,在乡间广做善事,以积善读书勖勉后人。得到众多官员包括郡守张星炳、闽省长萨镇冰旌奬。《永定县志·卷三十 惇行传》记林仁山:“少贫,辍学经商,家道渐丰,乐善好施。如修桥、砌路、建亭,营冢贳,救灾赈荒,费资巨万。清末,废科举,设学校,自筑‘日新小学’,培育乡邻子弟,开风气之先。……”

  日新学堂(林氏蒙学堂)是有别于旧式科举教育的新式学堂,占地1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外大门顶扇形匾额写四个大字“日新学堂”,内大门横额是英文“THE DAILY NEW SCHOOL”(新学校的生活)。内大门额顶之上的二楼栏杆,镶嵌一方长条石匾,上刻“林氏蒙学堂”五个遒劲大字,上款为“仁山三兄大人建立”,下款为“甲辰夏,知汀州府事张星炳书”。题匾者是当时汀州知府张星炳,题匾时间是1904年夏天。日新学堂紧跟时代潮流,内大门额顶写英文,以示跟科举时期的私塾有区别。学堂大门一副对联“训蒙心存爱国,为学志在新民”,思想也很新潮,藴涵着一种抱负。

  《永定县志·卷十六 惠政志》又记:“洪川义冢,在大坪顶,光绪戊戌年,林仁山建造。”“洪川流馨亭,每年五月至八月,林仁山立租田施茶。”林仁山为无后代之人建“义冢”,在凉亭为过路人“施茶”,由此可见其行善积德之广。

  《永定县志·卷十三 教育志》又记“日新小学校,在金丰里洪川。校舍为林仁山独资建筑,清光绪三十二年开办。”清末废科举是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次年林仁山便开办新学堂,可见其对办学的重视。

  黎元洪总统听到林鸿超父亲的功德,又为其题褒“义声载道”匾额。“义声载道”之意,就是林仁山高尚的品德、声誉传遍四方,是值得褒扬的。

  老大德山、老二仲山相继去世,老三仁山想独资兴建一座大圆楼,可惜未遂心愿,人先谢世。林鸿超乃仁山次子,正当年富力强。他继承父志,邀集堂兄弟数人,又亲自设计,于民国二年合资兴建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大型圆土楼,历经5年时间,共花费了8万块光洋。林鸿超兄弟从上代祖宗福成公、丕振公父子名字中各取一个字为大楼取名“振成楼”,以纪念先祖,真是极具孝心。林鸿超也是很有善心之人。《永定县志·卷十八 交通志》记载:“万年古桥,在洪川中心,光绪间林逊之创建。”振成楼落成,黎元洪总统又为林鸿超题“承基衍庆”匾额,表示对振成楼大厦落成的庆贺,并希望后裔能传承祖上的德行。

  林鸿超设计装饰振成楼时,把黎元洪总统褒扬其祖父林在亭的“里党观型”题字和褒扬其父亲的“义声载道”题字刻成石匾,镶于内环正面门楣上,又把“承基衍庆”、“里党观型”、“义行可风”、“义声载道”数幅题字布置张挂在正厅墙上。这些装饰一方面表明瞭他的孝心,也无形中提高了振成楼的文化品位。

  随着土楼振成楼走向世界,黎元洪总统为林在亭祖孙三代题匾额的风雅故事也传扬全球。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