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洪山半径老“番客”的故事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五岁的洪山半径人廖星五与上杭县城区岗背街人葛奇猷同往南洋新加坡。经过数年的白手打拼,积攒了一定的资金后回国。

  20世纪初,广东近代酿酒业萌发,回国后的廖星五看到了酿酒业的前景。旧时的汕头埠,是华侨回来实业投资的好地方。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有商人开始在汕头创建顺成酿酒厂,之后商人余某建“成春号”酒厂。紧接着廖星五便在汕头设“仙东酒厂”,用米酿酒,由于经营有方,产品销路甚旺,“仙东酒厂”一跃成为全汕头最大的一家酿酒公司。

  “仙东酒厂”所雇用员工絶大部分为上杭、永定籍人,很多人得到廖星五的赏识进入酒厂担当学徒、走脚、行岗等。当时的“仙东酒厂”地址设在汕头市镇平路以南,新观电影院附近。因为“仙东酒厂”的名气很大,其厂门前的路就叫做“仙东巷”,走进仙东巷,可以看到当时少见的自来水管直通酒厂,同时巷内处处飘着阵阵酒香。

  到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汕头市的酒厂以仙东、西园、陈裕泰等酒社较为有名,生产的品种有高粱酒、玫瑰酒、五加皮、长乐酒、双花酒、红酒、糯米酒等,其中仙东酒厂的产品辐射范围最广,国内销至上海、厦门、广州,海外远销至新加坡、槟榔屿及香港、澳门。

  同时,廖星五还开设“美东公司”,专营印刷业务。“美东公司”的业务很多,办公室和排字间常常灯火通明,一片繁忙。

  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年),《闽粤赣武威廖氏族谱》在永定谱局修成,正筹备印刷,突遭遇时局动乱。主修者廖镜波将修纂稿带往汕头,才免毁于一旦。

  廖镜波是永定县城的大乡绅,与廖星五私交甚好,每次廖星五到永定县城,廖镜波都会极其热情款待,安排在其开设的旅馆住宿。

  来到汕头,廖镜波得到在此经商的宗亲廖星五极力赞襄。廖星五为修谱提供资金、场地、设备等,在汕头成立族谱委员会。廖镜波与廖星五共同主持召集众多族内知名学者、前辈继续潜心修纂。洪山半径“连元馆”的私塾老师廖云裳也被请到汕头,帮助修谱。又四处筹款,最终在南洋筹得银元2500元,在内地筹得银元1484元,共筹得银元3984元。终于在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935年)于美东公司印好共20册,约208万字,收録了闽粤赣三省245个廖氏村落世系,篇幅巨大,内容宏富的族谱,分发各地。

  当时,北方的银号业相当发达,而全国信誉最高的要属山西晋商的钱庄票。广州由于当时作为通商口岸,有大量外商银行,所以钱庄业不太发达,反而是其他地区特别是潮汕地区因为有大量华侨和外国贸易往来,钱庄特别发达。廖星五也在这个时候开设“东成银庄”,自己印制发行银庄票。此时,廖星五的商业事业达到了顶峰,旗下囊括“仙东酒厂”、“美东公司”、“东成银庄”三家“东”字号企业,涉及酒业、印刷业、银行三大系统,可谓盛极一时。在上杭、永定、梅县一带无人不知,人称“上杭南门大富翁”,意指上杭城以南所辖地区商界第一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汕头被日军占据,廖星五提前把企业搬迁到了广州,不料过不了多久,广州亦沦陷。一时间广东省蓬勃发展的酿酒工业、印刷业和银庄业瞬间衰退。絶大部分企业一夜之间倒闭或损失惨重。廖星五的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只好无奈地封存了厂房设备,回到老家洪山乡尚径村,广置田产,同时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没想到等广东光复后再回去时,封存的厂房设备均荡然无存,毁于战火。这时自觉年纪已高,无心再从头经营,只好回到老家,从此聊度余生,因为资本家和地主的身份,晚年比较凄凉。于1957年病逝,享寿78岁。

  如今,洪山乡尚径村廖星五修建的“承荫楼”尚存,楼内厅堂还悬挂着其画像。当时为了修建承荫楼,耗尽了钱财,甚至“举家食粥”。而在汕头,“仙东巷”所处的区域在汕头埠开发之前,是一片红树林。这在很多老华侨心目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印记。可惜,如今,原先辉煌的仙东巷一带全部拆除,仙东巷已不复存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