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锡矿大王胡子春的故事

  发达后回乡建大楼

  胡子春发财后于1885年在家乡建了一座土楼,叫“荣禄第”。其坐落在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豪树窠自然村,占地1200多平方米。四周峰峦起伏,松涛阵阵,石道蜿蜒,翠竹婀娜,屋舍黛青,雾岚淡紫,芭蕉郁郁,蜜柚悠悠,鸟声啁啾,阳光如花,空气清冽。楼前一泓池塘漾着粼粼波光,塘下是层层叠叠的仄仄的田垄,细细碎碎的翠緑。

  玲珑精致的荣禄第,二层土木砖建筑,前低后高,重檐叠瓦,二厅一天井。正楼底层16间,左右有横屋“九如轩”,是典型的客家土楼建筑风格。花岗石大门,雕鹿的石凳,门楣两角用龙形雕出“福禄”二字,石门上方是光绪帝的御笔“荣禄第”三个大字,门联为雍容大气的隶书:“荣叨祖德,禄受皇恩”。楼内上下厅地板全由进口花砖铺设,天井用花岗石砌成具有象征意味的八卦形状。石柱石栏细腻逸雅,门窗柱桁井台梯凳均精雕细刻,描龙画凤,彩塑人物,栩栩如生。天井摆设秀雅盆景,奇花异草吐蕊献翠,令人赏心悦目。上厅中央挂着光绪帝敕封的“赏戴花翎”镏金牌匾。两侧挂着慈禧太后赏赐的“福”“寿”二字,圆润秀敛。厅堂上摆着胡子春当时用的摇椅与梨木精雕双“喜”字太师椅。上厅顶板雕刻有色彩斑斓的“梅花鹿”“鲤鱼跃龙门”图案,寄意“有福有禄”,让人感到儒家、道家文化对客家人精神品格的深刻影响。顶板悬挂古色古香的宫灯一架。全楼安设楼梯二道,扶手镂雕有层层叠叠的花瓶,“瓶”谐音“平”,寓意上下出入平平安安,传统文化的意韵浓郁。楼上地板用红砖铺设,既隔音又防火。房间木板绘制历史人物、山水花鸟中国画,色彩缤纷,仍隐约依稀。墨写的“舍1”“舍2”朦胧可见,仿佛又飘散出私塾的琅琅书声。有趣的是右侧楼梯窗口玻璃竟镶嵌红黄緑三色组合玻璃,又让人感受到西洋文化的淡淡影子,想起胡子春飞黄腾达时的爱国爱乡,想起风雨飘摇的清末时代……

  在国内外创办中华学校、中华女学、永定师范学堂、犹兴学校等九所中小学,成为吡叻州德高望重的侨领,连任吡叻州民政院议员、参事局参事十几年,被清政府封为邮传尚书、荣禄大夫、驻槟榔屿领事等。

  最有意味的是佛香阁的建造:1906年,祖母病逝,胡子春忧心如焚,回国奔丧,行扺广州,慈禧立即电召晋京。一边是恩重如山的祖母,一边是皇恩浩荡的清廷,他左右为难,只好在广州总督衙门奏请延期晋京,收到恩准,已躭搁了回乡奔丧。他深感剜心之痛,撰联云:“服贾远洋邦,定省久疏,万里奔丧惊鹤唳;陈情羁粤地,诏书催逼,百年终养负乌私。”慈禧太后接见赐宴后,胡子春捐献白银八十万两给朝廷加强海军实力,扺御帝国主义侵略。不料,慈禧却将这笔钱挪作建颐和园的佛香阁。现它成为家乡人旅游北京时值得骄傲的历史遗物。

  胡子春因不愿占用家乡少得可怜的田地,所以荣禄第的建筑规模并不宏大,但它是“锡矿大王”胡子春留给家乡人民的珍贵文物。

  办矿成了“锡矿大王”

  胡子春(1859—1921年),又名国廉,永定县下洋中川人。清咸丰九年(1859年)生。父母早丧,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随水客南渡马来亚吡叻州谋生。先在吡叻当商店学徒近十年,稍有积蓄,便在督亚冷买了一片矿山经营锡业。由于引进欧洲新技术,获利甚丰,业务日益兴旺,最后拥有矿业机构30余处,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锡矿企业家,人称“锡矿大王”。此外,他还开辟了数千英亩的橡胶园和规模巨大的种植丁香荳蔻的“春园”。鉴于胡子春对开发马来亚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当时英国驻南洋参政大臣特封他为“太平局绅”,英皇也封他为矿务大臣。马来亚怡保埠有一条“胡子春街”,是特为表彰其功绩而命名的。

  热爱祖国捐巨款

  胡子春少年漂泊异邦,饱受祖国贫弱的苦难,因此救国热情特别强烈。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他更是时刻心系国家民族的安危。当两广总督岑春煊出巡南洋宣慰侨胞时,胡子春即向清廷捐献建设资金50万两白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祖母去世,他回国奔丧。慈禧太后在京城召见他,又献银50万两。开办粤汉、沪杭、漳厦三条铁路,他再投资20多万两。清廷为此先后封他为邮传尚书、荣禄大夫、琼崖督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后,他对清廷越来越失望,加上受到孙中山在南洋进行革命活动的影响,与清廷日益疏远,转而积极支持革命党,屡次以巨款资助孙中山。武昌起义前,他还捐资托知友王绍经买武器运回国内以应起义需要。武昌起义后,他立即剪掉辫子,继续捐款支持国民革命政府,在当地华侨社会中扩大了革命的影响。

  热心办学和慈善公益

  胡子春根据自己运用先进技术发展企业的成功经验,深深体会到兴办教育、昌明科技实乃至国家民族富强的一条重要途径。他常对人说:“当今之世,中国非发展教育、昌明科学,无以振兴。”所以他毕生对华侨社会办学和国内办学,总是不遗余力。清廷废科举兴学校的次年(1906年),他就在故乡中川率先创办礤角书院(今培红小学)和犹兴学校,又在永定县城创办师范学堂。至于在马来亚办华侨学校,则开始得更早。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在槟城创办中华女学,开创南洋华侨妇女教育的先河。

  胡子春还非常热心华侨公益事业。最为人称颂的是创立“振武善社”,以宣传和免费供应戒烟药水,大力推动禁烟(鸦片),造福侨胞良多。此外,资助慈善事业,周济同胞同乡,被人称为南洋的“孟尝君”。他在华侨社会中声望日隆,连任吡叻州民政院议员和参事局参事十余年,负责华侨各社团要职指不胜屈。

  胡子春与南洋革命活动

  胡子春从王绍经那里瞭解到了清廷后党残民卖国、腐败无能的种种内幕。王绍经与胡子春从此由相识到相知,成为知己,开始了长达一辈子的友谊。在王绍经的影响和帮助下,胡子春长期热心于实业救国,曾对京沪、苏浙、漳厦、粤汉等铁路及琼崖地区的垦矿事业连续投资几十万,这些在国内的各种实业,均委托王绍经一手代办。但是晚清的腐朽统治已濒于灭亡,实业难以救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使王绍经明确了救国的方向,他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认识到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是救国的真正道路。于是,王绍经劝胡子春从教育入手,从长远计议,走教育救国之路。胡子春也常说:“当今之世,中国非发展教育、昌明科学,无以振兴。”于是,胡子春又先后捐资三十余万,委托王绍经创办南洋各埠的侨民学校和家乡的永定师范、劝学所、犹兴学堂(在下洋中川)等。这些学校除教化侨民子弟外,客观上为革命党人宣传革命道理,进行秘密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新生的革命力量。

  胡子春则秉承一贯热心爱国的传统,屡屡带头捐给巨资,华侨们踊跃支持。

  1910年底,孙中山为组织准备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亲自来到南洋。王绍经代表胡子春与孙中山见了面,并给予了巨额资金支持。

  胡子春不但自己带头、还吁请广大华侨慷慨解囊,在经济上大力支持革命,幷且在实际行动上也有大手笔支持革命。1911年11月,他和王绍经一起倡议建立一个包括嘉应州(今梅州)、潮州与汀州的保安会,协助广东、福建两省在上述地区建立革命政府。事实证明,这一举措为这三个地区的最终光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曾有诗人写诗赞颂胡子春“捐助共和非易事,嘉潮光复又汀州”,后一句写的就是这一事实。

  1911年12月,广东都督胡汉民,给予胡子春、王绍经领导东南亚华侨社会筹款支助革命北伐的任务,胡子春、王绍经又积极投入这一光荣任务之中。

  胡子春和王绍经还筹集到一批枪支弹药,由王绍经亲自秘密运送回永定,创立永定地方保安团,为迎接革命的到来,配合革命党人光复永定做好准备。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