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富岭三槐第走出闽西首位建筑工程师

  王弼卿,学名翼云,字才振,永定县高陂富岭土楼三槐第人,1895年出生于广东番禺,父亲长期在广东经商。其自幼聪颖,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读书一目十行,出语惊人。少年时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后入北方路矿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前身)土木工程系学习,精数理,善英文,通经史,好诗词。毕业后先执教于永定中学。

  民国七年(1918年),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部进驻漳州,在闽南兴建公路。民国十三年(1924年),王弼卿任岩永公路局局长,在闽西开始修筑公路。王弼卿成为闽西第一位建筑工程师。

  民国十七年(1928年),王弼卿应“汀漳龙工务总局”局长周醒南之聘,任该局工务处长,兼汀漳龙公路工程学校教员。在此期间,先后主持设计和开筑漳州经石码至浮宫的全省第一条公路,设计了汀漳龙公路并开筑从漳州至宝林的路段,开筑漳州至九龙岭(漳汕线)、漳州至江东桥(通厦门)以及漳州附近的其他短途公路,共长约180余公里。在公路修筑过程中,他又设计和修筑了各线的桥梁涵洞。其中,漳州市区九龙江西溪芗江上中山桥(古桥),全长426.72米,桥面宽5.4米,利用江面上的三个沙洲作路堤,以古桥的坚实石墩为桥基,上覆钢筋混凝土桥面,全桥分为四段22孔,是当时闽南第一座用古桥改建成的公路大桥。如今,中山桥桥头纪念亭内碑刻,仍有“工程师王弼卿”的刻字。南靖县的宝林桥,桥长173.34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全省最早兴建的永久式公路大桥。

  王弼卿曾以汀漳龙工务局总局名义发函,呼吁闽西南各界筹款兴建公路,并在上报的《全闽公路工程进行报告书》中,建议在福建全省修筑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和闽中五大公路干线,详列出各线的起讫处、通过地点和里程。这一建议为民国十六年福建省政府拟订的“三纵线、四横线”全省公路规划提供了蓝本,并由此形成民国十八年经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审定的闽省“五条国道、十八条省道”的规划。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应印尼华侨黄超群之请,王弼卿往厦门任大成建筑工程公司工程师。先后设计和主持了思明南路壅菜河段街道楼房、思明戏院、中华戏院、白鹤岭建设等工程,还为厦门工程处拟订了《开发嵩屿商埠计划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承友人推荐,王弼卿到河南开封陇海铁路上任职。不久应邀至南京任京赣铁路局宁芜段(南京至芜湖)任工程师、工务段长。抗战期间,转赴西南,参加湘黔、川黔铁路新线测量设计,后又转任川陕公路总局高级工程师、工程处副处长,以廉能着称。抗战胜利后,在衡阳任粤汉铁路局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工程处副处长,主持战后粤汉铁路全线的修复改造工程。

  王弼卿从事公路、铁路和城市建设工程30年,为本省和漳龙的公路建设做了不少工作,是闽西早期卓越的筑路工程师。

  1949年后,王弼卿移居香港,先后执教于珠海、香江两书院高等土木工程专科,因教学有方,备受学生尊敬,培养了很多高级建筑人才。1968年5月在香港九龙病逝,享年74岁。1990年代初,《龙岩地区志》、《永定县志》、《永定县交通志》均为其立传。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