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富岭裕隆楼的传奇故事 王贵垣

  五凤楼起源的传说

  关于五凤楼的起源,旧时“余娘娘与五凤楼”传说故事在永定乡间可说是家喻户晓,说的是明代某朝年间,永定出了一位贵妃余娘娘,余娘娘的兄弟在京城住了一段时间,实在住不惯,很想回家乡。皇上特批这位国舅回乡仿照京城皇宫建造五凤楼。于是五凤楼这种宫殿式建筑便在永定落地生根,其它地方是想找也找不到的。

  坐落于永定高陂富岭大塘角的裕隆楼,是福建土楼中最典型的五凤楼。裕隆楼历代也口耳相传一个故事。相传裕隆楼人的一位先祖当上大内侍卫,在一次宫廷大火中冒死救出妃子,这位妃子后来当上贵妃娘娘。侍卫告老还乡时,一步一回头,眼泪汪汪,十分留恋宫廷生活,贵妃特奏皇上恩准其回乡后可以仿照宫殿样式建造五凤楼。

  三代秀才奠底藴

  因为建楼先祖王学洲(名步瀛,字旭照,一字兰瑞)去世后谥文翼,裕隆楼又名文翼堂。翼,就是羽翅。楼名取为文翼堂,既表示铭记建楼先祖,又带有希冀文化给裕隆楼人腾飞插上翅膀的意思。

  王学洲的祖父王素亭和父亲王昌元都是秀才。公元1765年,也就是清朝第一位陕西籍状元王杰刚刚由翰林院修撰外放福建担任学政的第二年,王学洲前往汀州府参加科试,被王杰録取为秀才。一时间,三代秀才传为佳话。

  王素亭曾经为开发台湾作出过贡献。族谱和县志记载“王素亭,讳玉书,字辉麟,号素亭”,“幼岐嶷,康熙间邑庠,习《春秋》,于《胡传》尤精熟。中年客台湾,台有鹿饷恶例,番民每持刀箭,借射鹿而杀耕垦者,民患之。玉书为指利害于当道,遂罢鹿饷,台民颂之”。也就是说,王素亭是武秀才,中年时曾经客居台湾,当时台湾有鹿饷恶例,但番民经常借射鹿而射杀响应清政府号召赴台开垦耕地的闽粤移民,这显然不利于清政府对于台湾的整体开发,不利于台湾的发展,王素亭便上书并当面陈说于当道,于是清政府便废除鹿饷,台湾人民纷纷称颂王素亭的义举。

  正因为王素亭中年客居台湾,曾经打下一定基础,为其一部分儿孙迁台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王昌言(名光远,字昌言)是赴台科举的成功者,因为那时候台湾从康熙朝手上收复回来,台湾刚刚开发,文化教育稍显落后,台湾科举制度也才建立不久,县试、府试、院试的竞争相对不会像大陆州府那么激烈,很多闽粤读书人便想方设法移民过去,取得户籍,参加那里的考试。雍正八年(1730)适逢台湾府考试,王昌言立即娶台湾府漳化县原籍漳州府海澄县陈焜的女儿为妻,取得漳化县户籍,于次年参加台湾府岁试,考取了漳化县学秀才,1732年回到省城福州参加壬子科乡试,乡试第二年(1733)又再前往台湾,1734年因水土不服患病卒于台湾。

  王学洲的二哥王照瑞和四弟王呈瑞,都生于台、长于台、娶于台、卒于台。王照瑞娶台湾漳化县刘志扬的女儿为妻,王呈瑞娶台湾漳化县刘氏为妻。王照瑞的骨骸于道光五年(1825)由大儿子王鼎基领着孙子王台镇带回原籍,归葬于富岭王氏棺山军营排,王鼎基的妻子邱氏,则卒于台、葬于台。王台镇,生于台湾,道光五年(1825)随父亲王鼎基由台回籍后,又于道光三十年(1850)复往台湾,从此未再返回原籍。

  王学洲的一位堂弟王东照也移居台湾。

  三代秀才奠定了裕隆楼人的文化底藴,参与台湾开发则开阔了裕隆楼人的视野。

  赌博馆王学洲押摊发大财

  太平里人士历代口耳相传,王学洲小小年纪就胆子很大。他4岁丧父,12岁又丧祖父,之后他前往广东佛山一家店铺当学徒。说是学徒,其实就是打杂,做个半劳力使用。不过,王学洲头脑灵活,手脚勤快,深得老板喜爱,倒也不曾吃过什么特别大的苦。

  有一天,他去挑水,路过一家赌博馆。大家正在押摊。王学洲停了下来,把水桶放置一边,抱来一块石头,站在上面踮起脚尖观看。时间一长,突然想起出来挑水已有些时间,躭搁太久,老板会骂。于是,他用衣服把石头一包,从人群中钻了进去,押了其中的一摊,大声嚷道:“我就押这个!”说完就转身去挑水了。人们见这沉甸甸的包裹,认得是那家店铺商家的字号,也都认得这孩子是那商家的学徒,以为他是代表商家主人来试试手气的。结果,果然开出了王学洲所押的那一摊,庄家把包裹一称,惊出一身冷汗,足足有几十锭重!于是照三倍银两赔偿!此时,王学洲已经忘记了刚才所押的摊,挑着水回到店铺了。开赌博馆的庄家还算讲信用,于是,庄家吩咐下人,挑着一担白花花的银元来到王学洲当学徒的店铺,高叫老板收下,说“这是贵店财运到了,贵店学徒手气不错,替您赢了这么多钱财回来”。店铺老板暗自吃惊,也便收下了。退至内店,详细询问王学洲经过,王学洲一一照实说了。老板心想:“小子胆子真大,我店是容他不下了,万一哪一天他把我整个店铺都输了去,一点都不奇怪,还是早早把他打发回去罢。”于是,他拿出与这担银元相当的银票,婉言对王学洲说:“敝店货物滞销,暂时不用这么多人手帮忙。这是你赢得的银子,理应归你。我怕你带在路上不安全,换成银票给你。你据此自奔前程罢!”王学洲自知理亏,也深知老板好意,遂携带银票踏上归程。

  王学洲来到了广州城。其时正遇上发大水,许多房屋倒塌,桁子随洪水漂流而下,洪水退后,大批木材堵在河流两岸码头。灾荒之年,人们吃饭都成了问题,哪还顾得上建房子?因此,大批木材无人问津。王学洲以极低的价格悉数购入。灾后恢复生产之后,饥民的温饱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不久,广州城内又发生了火灾,过半数的店铺烧毁了。商家急于重建店铺,木材需求旺盛!王学洲转手赚了个金银满盆!

  王学洲发财回到家乡,办起了条丝烟厂,又把烟生意做到广州、佛山等地。

  楼址选在学堂边

  客家人发财之后,就想着“买田、做屋”两件事。王学洲也不例外。他常常在原住地永隆楼门前的岩永通道虎岭顶上向南眺望,发现千米之外的私塾天宿楼附近总有氤氲之气升起,后山正像一条太师椅。王学洲数次前往天宿楼察看地形,发现天宿楼大门所对方向,正是永定最负盛名的笔架山,与永隆楼的后龙山、平寨增坑岭一起,构成了数重案山。这正符合地理学所说的建房最佳位置——“后有靠山(太师椅),前有案山(案台)”。而且把房子建在天宿楼旁边,正可汲取百年天宿楼所积聚的文化气脉。

  话说这私塾天宿楼,乃王学洲曾叔祖王吉庵于清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所建。曾先后聘请坎市云川乡卢奏平贡生和福州才子邱振芳副解元等名师任教,出了不少秀才、贡生、举人,富岭文风从此大振。王学洲三代秀才,亦受惠于此。于是王学洲决定把大楼建于学堂旁边。

  为了筹划建楼,王学洲还颇费了一番心思。因为这里有坎市云川乡卢姓婆太的一座坟墓。要想在此建房,必须先把卢姓婆太墓迁走。如何让卢姓人把墓迁走呢?王学洲极力与卢姓人和好,每逢卢姓祭墓,必好茶好酒招待,以尽地主之谊。逢农历三七坎市墟,前往赶集必带“手信”到卢姓府上登门拜访。长年累月,王学洲与墓主子孙成了莫逆之交。王学洲又凭着雄厚的财力,把鸦片馆办到了坎市。墓主子孙也常到馆里去,吸食鸦片渐渐上了瘾。后来卢家家道中落,常常赊账吸食鸦片烟。欠帐累计已到很大数目,王学洲给他一笔勾销,说:“我们是义结金兰啊,不分彼此的,从今往后,您尽管来,账都不必记的。”受此恩惠,卢姓人实在不好意思了,自己主动提出把墓迁走,方便王学洲更好建房。当然,迁墓经费统由王学洲支出。王学洲还打点了卢姓宗族的乡绅头面人物,以利迁墓顺利进行。

  请风水先生踏勘楼址,确定楼门的方位时,风水先生又有一说:楼门可设计向东,子孙后代必有人高中显贵,问王学洲是否需要把大门改为朝东方面。王学洲问其故,风水先生解释说:“大门朝东,前有一大山如案桌,主有权有势;大门朝北,远望诸峰并峙,犹如笔架,主子孙多文人学士。”王学洲沉吟良久,说:“‘伴君如伴虎’,还是不要子孙做高官为好。若能代代知书达礼,平安昌盛,予愿足矣。”楼门遂定为朝北。

  兴建大厦裕隆楼

  裕隆楼兴建筹备工作,几乎花去了王学洲毕生的精力。这期间,王学洲的条丝烟厂越办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到了四房儿孙接手时,“裕隆”商号已经享誉闽粤赣边、特别是两广地区。

  道光八年(1828),裕隆楼正式兴建。王学洲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亦已去世多年,三儿子垂垂老矣,四儿子则接近花甲。主持建房者,是国学生王克夫和副举人王维两两人。王克夫,时年38岁,代表三房;王维两是王克夫亲弟弟,时年34岁,自小过继给长房,代表长房。道光十四年(1834),裕隆楼落成。道光十五年(1835)乔迁新楼。建楼前后历时八载,规模大,工艺精细。

  当然实际建房远不止八年时间,很多石材是王学洲及其儿子手上就开始准备了的,很早就聘请石匠打造。因此,又有石匠祖孙三代建造裕隆楼的传说。

  王学洲的四儿子王硕丰,早于建楼前十多年就恩授州同,其父王学洲敕赠为儒林郎。乔迁之日,王学洲的长房三孙王泉甫又恩授同知,其父王洛川、其祖王学洲诰赠为奉政大夫,因此大门前半圆形池塘边上还对称立了两座石桅杆。

  裕隆楼扬名天下

  裕隆楼规模宏大,工艺精细,为三堂两落府第式土楼(俗称“五凤楼”)。

  “三堂”的后堂(主楼)是一座5层高(含阁楼)的大楼,中堂是高大宽敞的“四点金”大厅,前堂即入门厅。“两落”就是左右厢,各由三座由高到低的楼房组成,分别为上横楼(4层)、中横楼(3层)、下横楼(2层)。左右上横楼各有一个横厅与后堂连接,各有一个后门直通主楼背后的半圆形后花园。下横楼又称学堂楼,前面有水池、假山、花圃,各有一道侧门,通往水井、猪舍、水圳、礁寮、厕所、浴室、木工房等。横屋歇山顶,由前而后形成三层叠起,与三堂叠起的屋顶呼应。大门设在入门厅中轴线正中位置,大门大门额顶写着“大夫第”三个刚劲大字,两副大门对联藴含丰富。大门两旁各开一个小门,可进入左右横楼。大门坪十分宽阔,照墙外有一个半月形的大鱼塘,鱼塘边塍外高耸几对石桅杆。全楼占地8000余平方米,共有房间120个、厨房4个、外门7个、内门16个,厅堂25个,水井1口。整座楼外观显得巍峨、庄重、富丽、雍容。

  内部装饰很讲究,有许多精美的木雕、泥塑艺术品和内涵丰富的历史名人题刻、牌匾、楹联。大门门楼、前堂、中堂等处有许多木雕和泥塑艺术品,梁、柱、窗棂、斗拱、屏风等处的雕镂,花样繁多,镂工精细。大门门楼的地板、台阶、门框等均用青色花岗石条;三堂的天井、走廊等则用白色花岗石铺筑。中堂的地板用三合土加红糖等捶打而成,至今仍光洁锃亮。屋脊前低后高,为九脊歇山顶,上面雕龙塑凤,泥塑多反映戏文中的故事或是人们熟悉的掌故,色彩艳丽,人物形态逼真。大门坪全用小鹅卵石砌成图案,或方或圆,美观大方。

  裕隆楼依山傍水,坐南朝北偏西,其三堂两落的布局,不仅追求美观,更注意卫生舒适。楼中建筑物之间,高低、远近的安排,都充分考虑到通风、采光、卫生及其他方面的要求。用水排水设施,也考虑得周详,出入水口都使用石栅栏,以防杂物堵塞;排水阴沟内还放养乌龟充当“清洁工”,以疏通淤泥。

  早在1950年代,中国建筑界的顶尖高校——南京工学院(现名东南大学)的专家就前来考察,绘制平面图、剖面图、剖视图和外观图,列入建筑学教科书,幷发表论文,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1960年代,中国建筑科学院的前身、依托在南京工学院的中国建筑研究室专家继续深入该楼考察。建筑权威杂志《中国建筑》刊载的《古代客家民居建筑》一文中,首先详细介绍的就是裕隆楼(书中称“大夫第”)。不仅有文,还有楼房的全景和平面图。

  1977年夏,同济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专程考察此楼后,感叹不已,在回沪途中吟诗一首:“仿佛仙山入梦初,自怜老眼未模糊。流风已逝宋元画,如此楼台凯易图。”后来他在专著《书带集.闽游记胜》中写道:“七月,至永定观土楼,大塘角王宅文翼堂(即富岭村的大夫第),以土楼环厅、正中后部大楼高四层,每层皆铺地砖,极坚固……虽达傍晚,徘徊留恋,未忍遂别。而处处土墙深檐黄墙,衬于青山白云间,其色彩造型之美,宛如宋元仙山楼阁图。”

  197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再次出版由著名建筑专家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对裕隆楼(另有高头承启楼)专门作了介绍。

  裕隆楼现已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常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名扬天下。

  后裔英才辈出

  同治年间,太平军南来福建汀州府,永定境内不太平了。王学洲的四房曾孙王恩波恩授知府加二级,诰封其父王芑田、诰赠其嗣父王湘镇和其祖王硕丰为中议大夫。由于时局动荡,来不及立石桅杆,王恩波便英年早逝,葬于广东南海石湾土名大杉岗的福建义山(今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石湾镇)。

  裕隆楼后裔真是应瞭风水所言,读书人出了很多,总计共有国学生54人,邑庠生8人,武邑庠生1人,郡庠生1人,贡生4人,副举人1人。新式教育兴起后,大中专生更是不计其数,而且大多从事文教事业。后裔英才辈出,文翼堂之名发扬光大!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