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北山留一堂的传奇故事

  焙烟烧老屋做楼取佳名

  留一堂老楼于清朝道光年后期由北山二十世张琏峰(名序宾,字增元,1801—1857年)建造。张琏峰幼习儒业,长大后亦曾打过铁,后从商,在湖南、江西、广东及本省各地开烟行,发财后在家乡建造了一座三堂两落加围楼的府第式土楼。关于“留一堂”的楼名,有一个历史典故。原来当年张琏峰在自己的老屋做烟,一次不慎引起火灾,把老屋烧毁,只留下一个厅堂。于是建新楼后,为了纪念老屋,便把新楼取名“留一堂”。

  老楼又新楼一座接一座

  留一堂老楼于清朝道光年后期建造。大楼坐东北朝西南,占地2000多平方米。

  前堂门楼高约4.5米,青色花岗石门框和门槛,两扇衫木门扇各宽约0.9米、高2.1米、厚4.5厘米,门扇上铁门环下饰有像大钹样子的圆形八卦纹厚铁皮。左边门扇上部阴刻“加冠”,右边门扇上部阴刻“晋禄”,字皆镏金。左右石门框阴刻“圣世恩波远;儒门气象新”的门联,突出了先人崇尚儒学的思想,字亦镏金。石门框顶部浮雕三个圆形 “书带”“户对”,门槛左右“石门当”前向分别浮雕“仙鹿回头”和“白鹤衔书”图案。门楣书“大夫第”三个硕大的颜体墨色大字。

  前堂(下厅)屋顶两侧起屋架,装饰木雕祥云和花卉。下厅背向中间由6扇木屏组成的屏门隔着,两边4扇为固定门扇,中间2扇为活动门扇,只有在婚丧喜事、重大节日及贵客光临才有打开,每扇木屏上部雕饰精美。屋面歇山顶,栋脊前后也有花鸟灰塑浮雕,屋檐四角也装饰木雕凶禽避邪。

  下厅进去,中间隔一个天井,再往内便是中堂(上厅)。上厅宽6米,深8米,高5.8米,白墙,做成有几何线条的黑墙裙,三合土地板。顶上天花板中间装饰八卦纹。上厅背向两根圆柱之间是木屏,前放一条长供桌,木屏顶挂一块镏金“留一堂”大木匾,两边屏柱挂木刻镏金嵌楼名楹联“留意俭勤,创业守成,天下皆无难事;一心孝友,型仁讲让,堂中自有太和”,体现了客家人勤俭持家、孝顺友爱、讲仁义、讲礼让的美德。上厅厅口左右各有一扇宽1.3米的隔屏,隔屏上部两根方柱之间各镶18块铜钱图案的緑色瓷花格,下部齐人头高前向为吉祥图案灰塑。隔屏顶上各装饰一个倒垂莲花透雕,雕刻精美。隔屏不仅能遮阳挡雨,而且使厅堂显得富丽堂皇。上厅与侧厅之间装有通向两边的侧门,左右门楣分别横书“义路”、“礼门”。 左右门扇上部分别阴刻“孝悌;忠信”和“礼义;廉耻”的门联。整座厅堂的装饰充满了浓厚的书香味和传统文化。

  上厅木屏背后,中间隔着天井是正楼。正楼门楣书“让三居”楼名,门两边是嵌楼名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也是客家人礼让美德的体现。正楼楼上木地板面上均铺砌青砖,隔音效果更佳。正楼高14米,屋面也是九脊歇山顶,四周出檐1.6米。

  正楼后还建有一圈弧形围楼,有12个房间。

  三堂两边隔着天井是左右横楼,前向高一层,后向高二层。横楼与正楼间有楼房连接正楼成为一个整体。

  张琏峰的十个儿子张学海等十兄弟继承父亲的家业,继续在省内外从事条丝烟生意。人丁兴旺,兄弟子侄房间不够住了。于是又决定在老楼的北面另建新楼。

  新楼距离老楼约30米,坐北朝南,占地约1600平方米,与老楼成犄角之势。新楼原准备建成由一座三堂主楼和左右两边二座三堂附楼组成的大土楼,规模要比老楼大很多,后来左边三堂附楼没有建成。

  新楼主楼前堂门楼高约4.3米,青色花岗石门框和门槛,厚厚的衫木门扇左右上部也分别阴刻“加冠”、“晋禄”,字皆镏金。左右石门框阴刻“皇恩深雨露;帝德大干坤”的门联,字亦镏金。顶部石门框三个“户对”,分别刻“福”、“禄”、“寿”三个浮雕篆字,门槛前面的左右石“门当”,前向分别浮雕麒麟图案。大门门楣书“大夫第”三个颜体墨色大字。

  新楼前堂(下厅)高4.5米,宽15米,深4米。屋顶两侧起屋架,装饰木雕祥云和卷草。背面中间有6扇木屏组成的屏门隔着。两边4扇为固定门扇,中间2扇为活动门扇。每扇木屏上部雕饰精美,均雕饰不同形态的腾龙、卷草透雕,中间两扇木屏还雕饰“郭子仪上寿”、“关云长拜印封金” 浮雕。

  下厅进去,中间是天井。往内便是中堂(上厅)。上厅宽6.2米,深8米,高5.7米,上有天花板,天花板中间装饰八卦纹。上厅背向是大木屏,木屏前放一条长供桌,过年时,供桌上放一对精致的宫灯,宫灯有嵌楼名对联“留余阴,留清芳,燕翼百年,祖泽留裔仍未艾;一顷田,一方砚,鲤庭重过,父书一读愈难忘”。木屏顶上挂一块“留一堂” 镏金大木匾。两边屏柱挂木刻嵌楼名镏金楹联“留本欲其余,善于留,自尔生生不已;一为数之始,贞夫一,极诸万万无难”。上厅厅口左右各有一扇宽1.3米的隔屏,隔屏上部两根方柱之间各镶18块花卉图案和铜钱图案间隔的蓝緑色瓷花格,色彩艳丽;下部齐人头高前向为吉祥图案灰塑。隔屏遮阳挡雨,也使厅堂更加富丽堂皇。上厅与侧厅之间装有通向两边横楼的侧门,对联与老楼相同。整座厅堂的装饰充满了浓厚的书香味和传统文化。

  三堂两边隔着天井是左右横舍,为附属建筑。左边横舍地方原准备再建一座三堂的附楼,后因生意不顺,无法续建了。

  留一堂新楼与老楼建筑结构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都属于精美的府第式土楼。

  文人留笔墨书香飘门庭

  老楼门楼门面及左右墙壁镶有4列共12幅书画,每个书画边框装饰精美。还请来文人作书画。顶上四幅为“渔樵耕读”壁画,中间四幅是名家书法,题写家训、格言、诗文,如“积亩田,遗卷书,教儿孙智愚随分,耕也,宜哉,读也,宜哉”,“坐青山,朝緑水,任吾侪俯仰陶情,樵兮,可矣,渔兮,可矣”,“居乐土,遍种桑麻,带一色尧天雨露;广心田,厚培兰桂,瞻九重舜日恩光”,“一水护田将緑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体现了留一堂先人羡慕传统文人“渔樵耕读”和乐生活,在盛世天下乐于农耕,培养子孙,也反映了当年家园青山緑水、环境优美的现实情景。门楼屋面歇山顶,栋脊前后有花鸟灰塑,两边檐角装饰木雕凶禽避邪。来客未进门,便闻到了浓浓的书香味。

  新楼门楼左右墙壁共镶有4排共12幅书画,书画边框彩画精美。顶排是壁画,有“状元游街”、“彭子求寿”等吉祥内容,中间四幅是家训、格言、诗文书法,如“业不论士农工商,成就时皆称富贵;伦莫大父子兄弟,和乐处便是祯祥”、“草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化日望光天,曙色帘栊开锦绣;华堂膺景福,春风台榭绕烟霞”、“门外拥珠旗,报国曾持三尺剑;庭前罗玉树,传家唯有五车书”等,表达了留一堂人希望四海发财、子孙和乐、悠闲自乐、建设家园、文武报国的传统理念。书法皆上乘。门楼屋面为歇山顶,屋顶飞檐翘栋,两边檐角装饰木雕凶禽避邪,栋脊前向还有花鸟灰塑。门楼装饰华丽,书香味浓厚。

  三英聚楼内雅士常来会

  楼主琏峰公孙子张拔山、张质山、张萃山三兄弟都中秀才,在乡里人气很旺。光绪年间,他们曾在左片横楼设“三英寨”,为当时远近文人雅士聚会之所。文人雅士来此兴会,在此吟诗作赋,讨论做应制文,或者弹琴、下棋、写书、作画。有时候,他们也会到近处的名胜古迹游玩,顺便写一写记游诗。兄弟还在北山至大甲墟的半路上筑凉亭为行人遮荫,起名“最乐亭”。张质山为凉亭撰写楹联:“最莫蒸燃中,匆忙错过;乐之幽爽处,顷刻清闲。”

  龙岩知事任数月离任沿街摆清水

  留一堂自创建以来,书香绵延,人才辈出。张鼎升民国十二年八月任龙岩县知事。上任之初,由于资历低,不为人看重。刚上任,他设便宴邀请县里有名士绅前来见面问政,结果来者寥寥。

  之后,他在县衙厅柱上题写了一副嵌名楹联“龙洞纪名山,看是邦文风鼎盛,正气恒存,果然人杰地灵,足使新罗增色彩;岩疆居要塞,际此日羽檄星驰,旌旗云集,任尔心劳力瘁,不教单户有声闻”。对联上联称赞龙岩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正气长存,让人骄傲;下联则隐晦地写出当下现实:驻军扰民,弄得人心劳力瘁,还不敢口出怨言,表现了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对联对仗工整,意思曲直兼备,切合民意。龙岩县文人、士绅皆称赞作得好,使张鼎升在龙岩县上层人士中马上树立起威信。他又在四大城门张贴布告,告示本届知事的施政大纲,二次设宴时,县里著名士绅均前来出席,并提出了不少建议。此前,赣军李烈钧部赖世璜师占据龙岩,强迫农民种罂粟,每亩征收烟苗捐银元12元,民众坚决扺制。赣军苏世安师又窜来龙岩,沿途掠夺民物。张鼎升联络乡绅,支持民众拒种罂粟,向上峰控告驻军扰民,受到了龙岩县绅民一致好评。张鼎升虽然只任职数月,离任回乡时,龙岩县绅民沿街摆放清水(表示其为政清廉),敲锣打鼓,夹道欢送,省立九中校长、龙岩名士魏梦云为首赠其“关心民瘼”匾额。

  黄埔军校生一楼出两位

  留一堂人张作猷,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与黄维、郑洞国、俞济时、李延年、周士第等都是同期第二队学员。张作猷为国民党左派人士,有正义感,在校就常常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民国《永定县志》载:“张作猷,幼有大志,入黄埔军校肄业,为国党先烈廖仲恺所器重。广州商团之变,冲锋陷阵,战殁于西关。”其英年早逝,家里还得到了广州军政府的抚恤金。

  张树华,别号范良,早年曾任永定太平里高陂乡高级小学教员,公立明达高等小学校长。1924年春由驻粤闽军参谋蓝玉田、钟文才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他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福建省防军连长、营长、保安团长。抗日战争后,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上校情报组长。闽南师管区副司令,福州绥靖公署少将高参。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