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二节 奥杳金莲山

  在湖坑镇奥杳村的巍峨南山之腰,有座距今300多年历史的古寺,叫金莲山庵。这是近年来新出版的地图册中一再标明,和“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相伴的著名佛门圣地和旅游景点。

  金莲山庵周围景色迷人,青山环绕,緑水长流,鸟语花香。这里海拔800多米,盛夏可以避暑,深秋可赏红叶,一年到头上香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絶。50多年前,庵四周青松漫野,翠竹遍地,前人有诗曰:

  金莲宝座百花中,翠竹苍松迎清风。
  出米古石望千里,庵前景色蓬莱通。

  金莲山庵背右侧的出米石,高有40米,宽有10多米,主要由三个大石块天然叠在一起,中间还形成十多平方米的空间洞穴。坐在洞内,凉风习习,清爽宜人,使人精神振奋,忘却人生之路的种种飘渺的疲惫与烦恼;登上石顶,东去西延的群山绵绵,视野开阔,使人胸怀天地,顿生未来世界的桩桩远大的景象和光明。

  金莲山佛堂大殿供奉着大悲观世音菩萨、弥勒佛、如来佛、伽蓝菩萨、韦驮菩萨、花仔菩萨等诸佛菩萨金身。每天晨昏暮早或做佛事时,钟鸣鼓响,法乐齐鸣,经忏悠悠,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意念得到超脱,是清净修身的好世界。

  外来宾客,到奥杳村必游金莲山,到金莲山必登出米石。

  金莲山和出米石,奥杳村的名片也。

  1950年代以前,金莲山周围林木茂盛,生态很好,山中的野生动物也很多。杨修娘14岁时,在一阴雨天上山,还曾看见过一只老虎。奥杳地少人多,从1958年乱砍滥伐开始,对森林的破坏极为严重,到“文革”时代,山上的树几乎被砍个精光。后来,农村逐渐从烧柴改成烧煤,才慢慢地恢复了部分植被。最可惜的是,前不到十年,乡亲们大种柿子,把伯公坛以上的数十棵参天的松树砍去。要不然,清风吹拂,松涛阵阵,松香扑鼻,对来金莲山的信众和游客来说,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啊!

  1950年“破除迷信”之时,我曾亲自目睹了大批泥塑菩萨被砸烂,木雕刻佛像被烧毁的惨况。当时出于对金莲山的热爱,我们楼中的亲房梓叔兄弟,曾把金莲山的佛像暗中藏匿在向阳楼旁边曾办过小学的学堂下西北方的一间房子里,过了一年多才搬回到金莲山安放,躲过了第一劫。可到了“文革”,最终还是“在劫难逃”,让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红卫兵”全毁了。每想起这段历史,都会让我们奥杳村的善良村民伤心落泪。

  谈起金莲山,人们一定会说到常住赖容珍;走到金莲山,人们一定会想见到常住赖容珍。赖容珍从16岁到金莲山至今,已经走过75年的沧桑岁月了。

  赖容珍生于广东焦岭豪树岗岭下赖屋,出生50天就被抱送到其家对面的“九江寺”小庵中,由一位叫阿带姑的黄正祥和其他的管庵人抚养到2岁,便由其亲兄长赖传南、邱葵华(用葵法师)和阿带姑一起带到秀峰山。六七岁时,因秀峰山地处偏远,兵荒马乱,被逼回到广东蕉岭与岩前交界的梅子凹福龙庵中居住。容珍生性聪慧,幼年、少年时,习字念经都很快灵巧熟练,深得用葵法师喜爱。1936年,受奥杳的黄玉英和陈满香的邀请,16岁的赖容珍随师父邱葵华,与童玉英、罗阿茶一道三代四人来到金莲山。

  奥杳村的地方善良知名人士对用葵法师一行来到金莲山,非常尊重和支持,当年冬天开始,就由黄廉周先生负责筹集资金,对金莲山进行整修。先请坎下阿芹师(泥水匠)和赖屋阿林师(木匠)整修横楼宿舍。第二年春请湖坑油漆匠阿裕师、李朝芳父子装修佛堂,还开挖了放生池。这样,整个金莲山的面貌焕然一新。加上用葵法师一行念经做佛事的工夫精湛,金莲山的声望在周围乡村信徒的心目中不断提高。

  1939年,金莲山举行盛大佛事活动,打十方佛醮。请当时最有名望的下洋占恒师坐台,醮台搭在庵前的大丘田上,庵角田上作伙食寮。由于当时地方不靖,那天中午遭兵匪机枪扫射,有二三人受伤。此事着实伤了金莲山的元气。

  此后,金莲山在用葵法师的带领下,仍然不断进取。由于兵匪战乱,盗贼经常光顾,使得师徒们只能白天在庵中生活,晚上到村中向阳楼居住,但金莲山的声望还是不断攀升,连南靖的书洋、梅林等地信众亦甚多,常云集金莲山朝拜。特别是有皈依善信往生过世的时候,金莲山往往可以派出一班人为其助念超荐往生净土,其声音柔和动听准确,诵经、念咒、唱引并打莲池,远近闻名。受各个村庄委托,用葵法师带领的常住众信分管着抚市上寨西竺山、陈东古通的善应庵、古竹的彭坑庵、高头的丰门庵等寺庙。

  1949年后,上级号召“破除迷信”。金莲山这所乡间小庙的出家女众,主要靠勤俭持寺,清斋素饭度日。政府分给她们在楼下、坎下背、德昌楼门前、钟屋山角及伯公坛以上几块土地,全体常住勤劳耕作,亦能自食其力,愉快地过日子。1950年代的“百花齐放”期间,赖容珍(法名全容)带领着她的弟子吕聪莲、李五娘、林文英、张阿裕、卢才侑、黄梅英、江阿素、卢集娘等人,和奥杳村中的黄标华、林鸿基等道士合作,将佛教中的莲池舞结合道教中的打火花舞,创造了一出推陈出新的民间艺术舞蹈,赴永定、龙岩、福州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轰动了全省艺术界,为永定的民间艺术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声誉。

  金莲山最兴旺时,曾有常住19人,其中大部分是两三岁时因生活困苦而被父母送到金莲山的女孩子。她们从幼年开始学习诵经,长到成年后都参加劳动,最终都还俗走向社会。1958年,在大跃进中,金莲山的弟子姐妹们,走出庵门,参加永定到岐岭的公路和增瑞、峰市等地的水库建设,这些正值青春妙龄的少女们,纷纷寻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出嫁到周围的各个村庄。赖容珍对她们都表示出自内心的尊重和支持。其中也有些仍在佛门中修行,如杨修娘至今仍在东华山寺度日。她们都忘不了在金莲山阿容姊门下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奥杳人大都还记得金莲山还有两位自幼随赖容珍一起来的姊妹:一位是童玉英(人称哑姑),因她是阿带姑的关门弟子,故佛门中容珍称她为“满叔”,弟子们称她为“满公”,她虽然既聋又哑,但人极为乖巧,金莲山的砍柴、种菜、犁田、耙地、莳田等农活样样精通,一生几乎没有生什么大病,四年前去世。另一位是罗阿茶,人很老实,直到39岁时才嫁给黄坤龙,当年出门时拜别了“满公”童玉英、师父阿容姑和众菩萨,移居到黑龙江后,生有一子黄锦福,50岁时一家三口还回到金莲山拜访大家,现黄锦福仍生活在黑龙江五大连池农场。

  赖容珍虔诚信佛,心地善良,深得众善信徒敬重。1960年代,她的干姐阿英想带她到缅甸仰光去弘扬佛法,连着跑了五六次永定县城,最后办好了出境手续,可护照还是让人给扣下了,没有成行。阿英只好带她这位最知心的姐妹,去厦门、广州参观各处的佛教寺庙。赖容珍第一次走出奥杳,领略了外面世界的佛光风采。在物资困乏的年代,坚持素食的赖容珍和大家一样营养不良、面黄肌瘦,以致一次昏厥在湖坑烟草站,住了两个月的医院,湖坑的阿兰姑利用工休时间每天到医院送饭送菜,后来还想办法让湖坑医院出具证明,才买到了两斤的花生油作为改善生活的营养品,用于煮菜。往后,又曾大病几次,于是大家便劝说她放弃完全素食,适当地进食点肉类和蛋品。她最后听取大家的意见,吃了点肉类,增加点营养,才算把老命保留下来。

  赖容珍16岁来到奥杳金莲山,投身佛门,一生坎坷,受尽艰难困苦、兵匪盗贼之乱,受尽某些肖小之徒的歧视,金莲山也多次受摧毁性的打击,但她能忠于自己的信仰,自始自终皈依佛门,不离不弃与奥杳民众相依为命,献身于奥杳的宗教事业,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年过八十,她又从秀峰山请来邱亮城先生,为奥杳村的宗教事业再做了一件堪称继往开来的功德。对于邱亮城先生住持金莲山庵务所带来的变化,她颇感欣慰。看到周围一些庵毁人去的名山名庵的命运,看到今天金莲山的欣欣向荣景象,有正义感的人都会作出公正的判断与评价。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