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八节 取名习俗

  人都有名,有的不但有名,还有字或号。永定客家人尊孔崇礼,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此,对于人的取名都郑重其事,毫不马虎。受族群观念的左右,或宗教信仰的搅扰,或习惯势力的浸润,或个人品格的影响,他们在取名过程中,便形成一些众所遵从的“俗尚”,代代相循。

  人在孩提时代就有小名。客家有谚:“人没(mó)小名,做人唔成。”取小名的方法有几种,按简单的排行来取是常见的一种。它以顺序数字作词根,前面加上一个词缀,如把男孩叫成阿大、阿二、阿三……最后一个叫阿满。另一种则把双名去掉一个字(有辈序字的则去辈序字),再或前或后或前后都各加一个词缀,如孟由、仲由、季由、满由去一个“由”字,叫成阿孟、阿仲、阿季、阿满或叫阿孟古、阿仲古、阿季古、阿满古。女的后缀词通常加一“嬷”字,如阿喜嬷、阿翠嬷、阿香嬷。这两种方法古已有之。像三国时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春秋时期的四个杰出人物——音乐家俞伯牙、政治家管仲、保举管仲为齐相的鲍叔牙、谋略家姜子牙,前三人的名字就是按排行取的。古代常用伯(或孟)、仲、叔、季、少来代表他在兄弟间的排行,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至于后缀词“牙”与“伢”通假,意为“小孩子”(专指男孩),至今不是还有些地方把小男孩叫毛伢子、冬伢子、春伢子吗?再一种便是以动物为名,这在农村相当普遍。如把小孩叫小羊、小牛、小猪、小狗。传统取小名,似乎有越取越野、越鄙俗越好的心理趋势。据老年人说,因为牛羊猪兔狗这些牲畜,“身份”比较低微,不被妖魔鬼怪注意,取作小名,容易养大;如果取些高雅的名字,一下子引起注目,就反遭伤害了。其实小名取得粗野、鄙俗,并无“坏意”,它在修辞学上叫“倒辞”,只不过是父母对小孩藴含“至爱”的一种变异表达形式,正如马来西亚华人萧遥天所说,“最难听处正洋溢着父母的真爱”(《中国人名的研究》)。至于小名的使用应有一定的规矩和范围。它一般仅限于家庭或亲戚龢熟友间使用,外人和晚辈用不得的。年长以后,则不论长幼、内外都不能再使用,以示尊重;即使父母,也不能当着儿媳、孙子和外人的面叫唤他的小名,除非一些没有教养的人,出于畸形的心理——有意矮化别人,抬升自己,以满足自己的某种虚荣或一泄私怨。

  与小名相对而言的是大名,也就是正名、族名,包括学名和官名。一般来说,大名多由祖父和父亲选取。过去,为了求得宗族内部的认同和外部交往时的识别,取大名时,往往要把辈分与名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用以体现宗族观念特别是宗族结构秩序、人伦关系,并增强宗族间的亲和力与凝聚力。所以在同宗聚落的乡村,选取大名(多为双名)要或前或后用相应的辈序字即整个家族共用一个固定的字代表一代人的辈分,依此取名,代代承传,不能更改。辈序字多是吉语,如“长盛永昌”、“富贵荣华”、“紫气东来”之类。有些宗族在安排辈序字时有严格要求:如果上一代辈序字安排在后一个字时,则下一代须安排在前一个字,很像修辞学上的“顶真格”,表示头尾相连,递接紧凑。试看下面的例子:

  干长        盛文        干永        昌隆
  雍长        盛武        坤永        昌泰
  玉长        盛双        巽永        昌逢
  达长        盛全        钦永        昌业
  庚长        盛国        寿永        昌庆
  益长        盛富        福永        昌际

  从这些名字藴含的内容看,它也反映出浓烈的文化意识:宗族雍睦、“长盛永昌”的理想和子孙代代“文武双全”出人头地的愿望。宗族中有取单名的,他们的辈序字则采用规定字的偏旁办法起名。如高头乡江氏第13代有一支用“鱼”旁字作辈序,取名为鲸、鳄、鲤、鲜、鲘;第14代有一支用“水”旁字作辈序,取名为汕、沥、瀚、洲、汾。还有以用字的特殊结构形式来区分辈分的,如上一代用合二为一的结构字区分辈分,取名为圭、炎、林、比、羽、多、吕、朋;则下一代用合三为一的结构字区分辈分,取名为鑫、森、淼、焱、晶、垚。不过这后两种做法,限制了选字的范围,对群体大的宗族,实行起来困难很多,客家人很少采用。

  客家人敬重德高望隆的乡贤,新生儿一生下地,有些人便请他们取个好名字。乡贤文化造诣深,书卷气重,又喜欢用事,往往从古代名著中寻找经典词语起名。《诗经》是五经之首,又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自然是首选。从中择字取名,既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昭示人生的理想追求、又洋溢着典雅隽永的文学气韵。如“邦彦”,源自《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邦彦”的意思是“国家才德出从的人才”。又如“周翰”,源于《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翰”一说通“干”,指骨干、栋梁,一说指周朝首都墙垣;“周翰”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又如“如璋”,其名源于《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圭璋”是珍贵玉器,借喻人品高尚,为社会倚重。他如“天禄”、“松茂”、“克明”、“维群”、“大成”、“启明”、“秉均”、“舜华”、“成康”、“肇敏”……均源自《诗经》。源于诸子百家著述的如“镜人”,语出《墨子》:“君子不镜以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它告诫人们,立身处世,应多听别人的意见,从自己的得失事件中吸取教训,才能避凶就吉。如“知秋”,名本《淮南子·说训》:“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比喻从个别细微现象可测知事物的发展和结果。如“远谋”,语出《左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谓居高位,享厚禄的官员,往往眼光短浅成不了事;取“远谋”为名是要启示后人:做事要有深远的谋划。如“省三”,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取名的用意是要警省后人要时时省察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过错。其他源于古代名著像《孟子》、《庄子》、《荀子》……以及唐诗、宋词的名字,难以数计,这里不一一枚举。

  客家人受《易经》阴阳五行观念影响至深。他们把生命与物质的不断变化与消亡归根于阴阳的相互作用和五行的相生相克。它经道家术士的炒作和有意“发展”,成为玄妙思想,到了民间,与人的生命联系起来,竟形成命相的迷信。不少人给新生儿取名时,便先请算命测字先生排算生辰八字,确定命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缺少哪一行或两行,然后采取补足办法,用缺行的字或把它用作偏旁来取名,否则孩子将命运多舛。补足办法不外有三:一是用缺行的字直接命名,如缺金的取名“金鑫”,缺木的取名“木森”,缺水的取名“水淼”,缺火的取名“炎焱”,缺土的取名“圭垚”;缺木火的干脆取名“木火”,缺金水的干脆取名“金水”。二是选用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文字做名字,如铎、桓、潮、炬、埙。三是五行与天干、地支相配:天干中的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地支中的寅卯辰属木,巳午未属火,申酉戌属金,亥子丑属水,土则同辰未戌丑配,然后用天干地支去代五行选取名字。像缺木火的取名“丙寅”,缺木的取名“乙辰”,缺金的取名“酉辛”……此外,也有人神乎其神地按五行相生原理,依照相生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把“木、火、土、金、水”(或偏旁字)作为几代人的辈序字或名,以祈愿代代“相生”不息,“世传勿替”。这也反映出客家民间为繁衍后代,维系宗族秩序的一种心态和努力。

  客家人是多神论者,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信仰。冥冥苍天,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是能够主宰生死祸福的,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于是祈求天保佑子孙,把儿女取名为天佑、天安、天生、天福、天刚、天和。信佛的人认为佛门是超絶凡尘所在,遁入其中,当然会得到观音菩萨和西天佛祖的保护,一切妖魔邪祟、祸患灾疾不敢贸然侵凌,于是还在幼婴时候,父母便把孩子送到寺庙,寄托给神佛,并请和尚起个佛门的名字,以缔结槛内槛外的亲属关系,让儿女健康成长:如男的取名为观义、观生、观佑、观妹;女的取名为妙英、妙玉、妙香、妙常。在客家人看来,神灵无处不在,天上有玉皇,地下有阎王,城有城隍,村有公王,社有社官,桥有伯公,田有田只,家有灶君……甚至把一山一水,一木一石都神化了。他们有的崇拜太阳、星宿,便把子女取名为日晖、日新、星亮、星潢;有的把子女“卖”或“契”的给树木或石头,取名为榕生、榕彪、松生、柏生、如松、如柏、石生。这种取名习俗,也体现了客家民间天人思想和多方面的近乎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意识。

  在客家民间,由于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作祟,给女婴取名远不如给男婴取名重视。女性取名似乎约定成地都有女性专用字、带女字旁的和象征贞洁的“玉”作为偏旁的字,或取用以区分性别和标志传统女德(贞、淑、端、庄、娴、婉、静)有关的“芳”名。如女性专用字女、姊、嬷、娘、姑、姐、妹、娥、媛、娣。带女字旁的字有两种:一种是形容女性姿色的字如婵、娟、姣、好、聘、婷、妙;另一种是形容神态的字如娴、婉、媚、妩、娜、娈;带玉字旁的字如玲、珍、珠、玫、琼、珊、琴、琳;区分性别和标志女德的“芳”名的如淑贞、静端、惠庄、婉平、文慧、玉香、素雅。也有根据女婴出生时的节令和逢上的花卉来取名的如晓春、艳兰、碧荷、菊香、月桂、雪梅、美芹。但更多的情形,尤其是往昔,妇女很少有自己正规的名字,或者干脆没有名,只有一个姓作为记号。这在众多的永定客家姓氏族谱可以印证。女性不上名,只上姓,如李氏、张氏、黄氏、苏氏、赖氏、刘氏、廖氏……仅从这些情况看来,在客家民间给女性取名习俗中,至今仍然难以摆脱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观念,连名字也是作为男性意中的一种“把玩”而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取名可以寄托情感,表达愿望,明示志向,密切族群。它的方法五花八门,异彩迭出。它的习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有各的特色。种类繁多的客家人的名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汇成了广博而独特的“名文化”海洋。它折射出客家人的精神状貌,体现了客家群体精神特质,对瞭解客家的语言、习俗、文化心理、宗族观念、人伦关系、民间信仰、天人思想乃到人生观,均有特殊意义,值得探究。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