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七节 民间仪式歌

  仪式歌是伴随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而唱或念的歌诀。其主要内容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对祖先和乡土的赞颂与思念,对经受痛苦的怨恨和哭诉。它产生并盛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有些仪式便逐渐被遗忘或淘汰,这些歌诀也会跟着有所改变甚至消失。就仪式应用的情况来看,仪式歌诀可以分为四类:诀术歌、节令歌、祀典歌、礼俗歌。现将客家民间各类仪式歌撮要举例分述如下。

  诀术歌。在人们对大自然的威力尚不认识或不完全认识而对语言的力量又非常崇拜的时候,便企图用幻想的语言去打动神灵,以达到祈福、免灾的目的,于是便逐渐衍化为诀术歌。它常被巫婆和神汉用来从事巫术活动。如过去高头乡高北村有一种异俗:祈保日。它酷似闽南福佬人的“孝月尾”。原来高北村不少居民现住的土楼里房子是从建楼主的后裔手中买过来的,他们害怕建楼人的亡灵来找事,便设置“祈保日”的习俗:每月月底,备办供品,在大楼天井摆一张八仙桌,桌上献三牲和果品敬祀天神;桌下则扎一身稻草人,肩上搁一根担杆(扁担),挑着两个纸糊的箩筐,并在身前放些米粄制作的狗呀鸡呀兔呀,以施舍给厉鬼果腹。然后请来道士念经画符作法,祈求神灵保佑家人生活平安清吉,并藉助神灵的威力,把厉鬼跟随稻草人与米粄制作的狗、鸡、兔一起,送至远离住处的三岔路口。道士边送边念歌诀:

  铜担杆,铁担杆,担到苏州正(念zhà,才)来断,千灾万灾佢承担!

  客家地区农历正月初三日被认为是“穷鬼日”。因此到时家家要清扫楼房,把垃圾送往楼外远处烧掉,称做送穷鬼。有些地方送穷鬼还要边烧香边念如下口诀:

  穷鬼去,富贵入;穷鬼出撇,富贵入屋。

  久雨不晴,乡民放几顶破笠子或几个竹制菜油灯架在天井燃烧,表示不能上山打柴,只好烧笠子、烧灯架了,并责令孩童围着火堆跪拜,齐唱《祈晴歌》,祈求天公地婆施法以解除阴雨天象:

  天公爷,地婆太,你肯晴,我肯拜。

  传统的中秋佳节,客家妇女喜欢相邀“落三姑”。它由一个巫婆或神汉领一群妇女,先对昊昊苍天中的明月烧了香纸,便一起伏在八仙桌上(人多时则两桌并拢使用),让人把香灰撒在她们头上,巫婆或神汉则不停地小声念着口诀,不久她们便浑身抖动起来并拍打着大腿而讲述冥冥世界以及见到故去亲人,聆听他们诉说的情景。巫婆和神汉念的口诀(据说念十遍才生“灵效”)是——

  月三姑,月明明,三姑三姊出庙灵。三姑三姊快快来,莫在高山企呆呆。
  这里有茶打湿嘴,这里有饼桌上摆。三姑三姊快快来,莫在高山企呆呆。

  客家民间认为艻萁(过去普遍用作柴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茅能祛恶避邪,因此,凡遇上倒霉事和出远门归来的人,家属都要扎一小束艻萁和茅把放在大楼门口,先点燃一串鞭炮以后,才让他跨过艻萁、茅把入内,同时还念句口诀:

  艻萁三百茅三百,转来健发发(健康发达吉祥的意思)。

  诀术歌中有些是巫医用以治病、治蚁的咒语。奇怪的是医学发展一日千里的现代,却仍然有人深信这些咒语的“灵验”。

  天皇皇,地皇皇,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夜眠清睡到天光。

  ——《安小儿夜哭》

  五月五日午时节,董氏先师真口诀;黄蚁白蚁地中藏,一年四季白如雪。

  ——《咒蚁歌》

  巫医做法是,当小孩患病夜哭不停时,叫人在晚上把《安小孩夜哭》咒语贴在行人过往的墙上即可保佑小孩安神不哭。至于《咒蚁歌》,俗传在端阳节正午,写这咒语贴于菜厨,则菜厨一年四季不受蚂蚁侵扰。

  节令歌。词语一般都简短、浅白。其内容有描述时令物产的,如:

  三月三,梅子好入盦(ān,坛子)。
  三月枇杷,四月艻瓜,五月粽子,六月糍粑。
  八月半,桃莲(桃金娘)乌一半;九月节,桃莲凿凿跌(凿凿,连续貌;跌,掉落)。

  也有单纯记述时令的,如: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马,三月寒死作田侪。
  正月响雷,二月见雪,三月没田莳,四月秧长节。
  四月冻荷花,八月冻桂花。

  下面是一首记述农事的节景长歌,它以月份数序作线索反映过去社会农民终年劳动却起码生活条件都得不到的惨象——

  正月是新春,光景一时新。户户摆香案,春牛迎家门。

  二月惊蛰到,农家忙浸种。耙田做秧地,开圳作田塍。

  三月是清明,落雨也爱行。秧苗五十日,莳田赶节令。

  四月度荒月,没钱籴米煮。苦瓜正开花,茄子刚生目。

  五月是端阳,肚饥日子长。一升三合米,分做几日粮。

  六月割新禾,农家事头多。晒谷有时雨,担谷背驼驼。

  七月秋风吹,番禾又爱莳。全家齐出动,大细都爱去。

  八月又中秋,人穷唔识愁。莫想食月饼,割草侍牯牛。

  九月已寒露,下身着单裤。买得棉花来,晡娘织粗布。

  十月小阳春,掘蕨到黄昏。落得蕨蓝粉,卖钱度光阴。

  冬月落大雪,种麦心乙乙。麦坑爱打深,两边开田缺。

  腊月梅花寒,辛苦整一年。缺粮又缺着,哪日出头天?

  祀典歌。是另一类的仪式歌。它是在重大庆典时吟唱的祈祷性的歌謡,根据祭祀和庆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如迎春牛、打醮、迎神赛会、祭祖、以及巫师高挂招魂幡为病重昏迷的病人招魂时吟诵的祭歌等都是。人死后表示对死者生前身后思念的丧歌,和尚做佛事时唱的《沐浴》、《三神救苦》、《拜忏》、《把酒》、《接佛》、《关灯》、《莲池》等佛曲以及道士出煞、安龙时唱的《迎神》、《上表》、《扇花》、《梳妆》、《落马》、《召将》等道教歌曲,都属一类。这里仅举两首旧社会流传于客家地区有代表意义祀典仪式歌:一首是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祈神歌》;另一首是道士“做忏”时唱的《丧歌》。

  祈神歌

  一祈保佑弟子家门吉昌,人丁兴旺——
  男增百福,女纳千祥。荣华同地久,富贵比天长。
  老年人南山常青,福寿安康。中年人星君光彩,福食四方。
  大细人长命富贵,天生天养。全家天赐福,和气春满堂。

  二祈保佑士人显达前程,捷步青云。鳌头独占,金榜题名。
  科甲连登叩丹墀,光宗耀祖焕楣门。

  三祈保佑田禾大熟,五谷丰登。春夏秋冬,四时顺景。百样种子,千倍收成。
  做工人心灵手巧夺天工。经商人生意从心财源盛。

  四祈保佑家内和顺,六畜多生。朝出晚归,日日康宁。
  人畜兴旺,大振家声。一年四季瘟疫疾病扫除净。
  士农工商各有一艺,尽显其能。
  千行百业皆得利,四面八方财运通。

  丧歌

  贵府阿伯(或阿婆),劳累一生,勤耙苦耕,戴月披星。
  好菜好饭,唔曾入嘴;好衣好裤,唔曾着身。
  思前想后,目汁难忍,令人伤感,叫人痛心。
  奉劝世人,节力省心,平安祥和,安度一生。
  霸王逞强,乌江自刎;韩信耍能,未央丧身。
  吕布英勇,惨死白门;关羽无敌,败走麦城……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生一世,草活一春。
  金乌玉兔分昼夜,子丑寅卯定晨昏!
  金乌玉兔轮流转,催得幼童成老人。
  山中能有千年树,世间难寻百岁人……

  这一首歌前部分开场的四字句,是用近乎朗诵方式——有时是两人轮流朗诵方式而不是唱的方式念的,速度极慢,给人以凝重、沉痛的感受;接下来的七字句便用唱了,中间镶嵌很多感叹词,听起来尤为哀伤悲恸,催人泪下。《丧歌》宣扬的内容大部分是儒家的“孝义”和道家的“清静无为”相混杂的思想。

  礼俗歌。是伴随一定的礼俗而唱的。从现在所能见到的情况来看,这是客家地区流传最多的仪式歌。

  客家生活习俗多承继古俗,繁文媷节,层出不穷。农历正月初一日,辞旧迎新,子时,土楼里的人们都预先根据星相家测定的具体时间安排人员迎财神开大门。大门一打开,众人便列队出门,并由为首高呼:“左门神,右门神,打开大门财进门。”或呼:“开门大吉,万事顺遂,脚踏四方,方方得益。”接着搬出桌子,朝吉利方位,点燃香烛,大放鞭炮。客家民间逢年过节,要杀鸡鸭摆酒相庆。个别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杀牲仪式,专为那些怕杀生的妇女设置的。割鸡宰鸭前要先洗嘴,洗前要念歌诀:

  敬俺上天五王神,当天筛出茶一杯,
  擦亮五星牙,洗净柳叶嘴,
  食酒食肉肚内过,心中念句阿弥陀。
  念毕,便割鸡或鸭,同样边割边念:
  黄毛生,扁毛生,做哩头牲没念生。
  做个头牲真做恶,俺今让含(你)上天庭。
  大鸡死,细鸡生,一灭一生前世定。
  俺今让含(你)再出世,投胎凤凰跟神灵。

  客家人很重视砌灶头,认为它关系到一家人的吉凶利害。起灶头前要割雄鸡,让鸡血遍滴灶基位以镇妖辟邪,然后埋五谷种子、钱币以及一盏燃着的灯盏,意含“五谷丰登、财丁两旺”,接着唱仪式歌《砌新灶》:

  新砌灶头四四方,一家大细都安康。一年三百六十日,朝朝猪肝煮粉肠。

  唱毕,才开始砌新灶。

  客家人给孩子们的衣服缝纽扣,要先唱《缝纽扣歌》:

  用针连,用针连,莫说俺子偷针线。男人冤枉连目珠,女人冤枉连奶姑。

  给婴儿洗澡,担心婴儿受惊,下澡盆时,先招点水给婴儿胸前和脊背各轻轻拍拍,边拍边念:

  莫着惊,莫着吓,食一千,过八百。

  接着又说:

  点心点背,紧洗紧爱。(点,用手招水轻拍。)

  由于迎娶礼仪繁复,因此它的仪式歌尤其是《哭嫁歌》也最为丰富多彩。《哭嫁歌》在父母给待嫁姑娘办嫁妆时她便开始哭着唱了。裁缝师傅到家做嫁衣,她便哭裁缝:

  一块花布四尺宽,师傅为俺做嫁衫。嫁衫本系离娭(母亲)衫,阿妹伏桌泪唔干。

  一块花布九尺长,今日做衫唔寻常。穿上新衫爱(要)离家,阿妹难忍泪千行……

  木匠师傅到家做橱柜了,她便哭木匠:

  一头香樟高五寻,喜鹊做窝半当(中)心。上有老鹊来打食,下有小鹊来相亲。

  木匠师傅拿利斧,要砍香樟做柜橱。大细喜鹊飞四散,含(你)讲凄苦唔凄苦?

  一头橡树树身圆,猴哥做窝橡树间。上有猴爷揽子坐,下有猴妈抱子眠。

  木匠师傅拿利斧,爱砍橡树做衣箱。大细猴子一时散,含(你)看心伤唔心伤?

  从前,姑娘出嫁都由父母作主。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她一生幸福与否的命运。唱《哭嫁歌》的感情相当复杂,一方面她怀着感恩不尽的心情,悲切而凄楚地唱《十月怀胎》:“十月怀胎娘辛苦”,“三岁食尽娘身乳”;另一方面又哭中带骂,骂父母、骂兄嫂让自己出门,以这种出格的方式表达对家庭的留恋和难以舍弃。《哭嫁歌》的《骂媒歌》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地揭穿媒婆唯利是图的欺骗本质,它咒骂、怨恨媒婆不知葬送多少青春男女的爱情。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在后房炒芝麻,耳听媒婆到家。芝麻芝麻含(你)莫炸,听媒婆讲嘛话。
  头回佢来拿红庚,爸妈推年纪小;二回佢来拿红庚,阿嫂推没针线;
  三回佢来拿红庚,阿哥又推没妆奁。一把扇子两面花,死佬媒婆两面夸,
  夸了娘家夸婆家:三个石头砌个灶,佢讲男家银钱多;三捆茅草盖个房,
  一支竹竿做中梁,佢讲男家有楼房。说这头,讲那头,讲得嘴角满黄油,
  能把人仔说成狗,能把马牯讲成牛。含在家日日走,正把红庚骗到手,
  听此话狠秋秋,拖根棍子来打狗,打得狗嬷汪汪哭,打得狗嬷罄罄皱。

  待新娘出阁,拜别祖宗牌位,吃过“离家宴”,还要举行上轿仪式。放一串长长的鞭炮后,新娘由长辈扶着出楼门登轿,并念些吉语祝新娘过了门后“茶香饭香,幸福吉祥;百年好合,子孙满堂”。花轿到了男家,有些地方还要举行开轿仪式。一位男姓长者,左手捉雄鸡,右手持剑刀,站在花轿前,进行“出煞”,口中朗声念《出煞歌》:

  东方日出一点红,照见新娘在轿中。新娘来得早唔早,迟唔迟,正是入门时。

  弟子左手提金鸡,右手提金刀:这鸡唔系(héi)普通鸡,佢系玉皇报晓鸡;

  这刀唔系普通刀,佢系玉皇斩妖刀。天煞打佢天上去,地煞赶入地中藏。

  若有凶神并恶鬼,全由金鸡来担当。

  然后割鸡,让鸡血绕滴花轿一周,“出煞”告成,接着新郎踢轿门,新娘由“好命婆”牵出,边走边念吉语:“喜迎新人,五福临门;百年偕老,多子多孙。”新娘入门后,还要进行诸如拜堂、摆床、挂帐、入洞房、点花烛、喝交杯酒、闹新房等一列繁多仪式,都要唱歌祝福。这些仪式歌一般简短、明瞭,仅録数首如下:

  蚊帐挂起四四方,夫妻偕老百年长。蚊帐挂得正正的,子孙代代有出息。

  ——挂帐歌

  花烛一点满间光,新郎新娘结鸳鸯。今晡共食交杯酒,明年姜酒又来尝。

  ——点花烛

  食惜圆(汤圆),丁丁圆,供(生)子中状元。珍珠白米饭,结善缘、结善缘!

  ——食惜圆歌

  新被新帐新眠床,新桌新椅坐新娘。咬只红枣被郎食,明年生个好儿郎。

  ——闹新房

  客家人重男轻女,婚后如果生了男婴,那看得简直跟宝一样,弥月时要举行“开斋”仪式。开斋前先“喊鹞婆”(老鹰)——由老婆婆抱着婴儿朝天上抛动,在楼外走一圈,背后跟着一群同楼住的孩子,齐声高喊:“鹞婆!鹞婆!”或高唱:“鹞婆飞得高,明年做阿哥;鹞婆飞得低,明年添老弟。”而且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要到祖祠上灯(挂灯),“丁”与“灯”谐音,意思是向故去的祖宗报喜:家门添了新丁并祈求保佑。上灯时唱《上灯謡》:

  上灯上灯,年年添丁。添一丁,上一灯;上两灯,添两丁。祖宗庇佑,亲朋相庆。

  客家民间有寿为五福之首的说法。活到六十岁称上寿。祖父母及父母亲上寿了,每十年做儿孙的都要给举行一次拜寿庆典。拜寿自然有仪式。拜寿前先点香烛敬神并唱《请神歌》:

  双手点烛烛光现,发烛烧香敬神仙。香烛插在金炉内,一缕清烟袅上天。
  茶筛金杯时时献,果装玉盘奉神前。求寿寿比南山高,求福福如东海宽。
  注福注寿注长生,吉祥如意注寿年。

  唱毕,才开始拜寿,再唱《拜寿歌》:

  高点寿烛拜寿年,双膝跪在爷娘前。祈求神灵多保佑,保佑爷娘寿无边,
  保佑子孙结善缘,上结缘,下结缘,缘到门前井般圆,井水如财溢井栏,
  爷娘添寿禄,子孙五福全!

  此外,客家建筑土楼,从施杨公、放五星石砌石基开始到上墙枋、立柱献架、上梁、下墙枋、出水、出煞、砌灶、迁新居,各个环节都须举行一定仪式,也产生不少仪式歌,拙文《客家民间吉语》(见《永定文史资料》第27辑)已有介绍;还有《酒令歌》也属礼俗歌的一种,这里不再赘述。

  客家民间的仪式歌,与民间的信仰、禁忌、婚丧、喜庆、岁时、节令等许多习俗密切而不可分。它对研究客家传统的生活、心理和文化都是一笔可宝贵的资料和财富,值得珍惜。当然,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统治阶级意识的侵蚀,用现代的眼光和角度看来,仪式歌所表现的某些内容,无论是仪式本身或歌的思想还很幼稚、很落后,甚至夹杂着迷信和宿命论成分。但这些都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态度对待,进行梳理,不可鲁莽,毕竟它的价值主要不在思想而在文化。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