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016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影响分析

  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二合一选举”揭晓,蔡英文带领民进党以絶对优势当选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并取得“立法院”过半的席次。国民党遭遇惨败,“立法院”席次大幅下降。选举结果不仅导致台湾发生第三次政党轮替,更重要的是政治格局由此发生了结构性的翻转,政党实力对比由过去的蓝大緑小变为緑大蓝小,本土緑色势力大幅扩张,首次占据了政坛优势并掌控台湾政局发展的主导权,其影响台湾民意、干扰两岸关系的能力大大增强。未来四到八年,两岸关系将面临多种严峻的风险与挑战。

  一、 选举结果及原因

  此次选举结果如选前各方所预测,民进党大胜,蔡英文以689万票、56.1%得票率当选“总统”;国民党溃败,朱立伦以381万票、31%得票率落选;亲民党的宋楚瑜以157万票、12.8%得票率殿后。“立委”选举部分,“立法院”113席次,民进党赢得68席,国民党35席,“时代力量”异军突起一举拿下5席,亲民党3席,无盟1席,无党籍1席。这一结果,是台湾政治、社会及民意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有其必然性。

  (一) 国民党的失败表面上是因执政困局所致,但深层次原因是其内部多种痼疾持续累积的结果

  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国民党经历短暂的上升期,但不到一年就因施政不佳及经济困境而开始走下坡路,而民进党则在蔡英文带领下从低谷一步步气势回升。2012年马英九虽然获得连任,但与蔡英文的选票差距已从2008年赢民进党谢长廷时的220万票,缩小到70万票,国民党的选票在快速流失。到2014年底“九合一”选举国民党遭遇全面溃败,丢掉了三分之二的地方执政版图,“六都”(六个直辖市)仅守新北市一都。之后的一年多,国民党进一步走向衰败,多种痼疾幷发,最终惨败,不仅失去执政权,还丢掉了“立法院”多数党的地位。

  综合来看,国民党自身问题是内因,也是主因。一是在理念上,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台湾政治与社会转型的进程,国民党不断走向本土化,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政党核心价值与立场,作为一个缺少党魂,缺乏理想,失去共同目标与奋斗方向的党,仅靠权力与利益已难以维系一个百年老党的生命力与向心力。二是在政策路线上,僵化思维与决策模式,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把握台湾社会新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台湾经济形势的恶化与贫富差距的拉大,其政策与社会现实龢民意严重脱节,失去民心。三是在党内整合上,长期形成的山头派系与利益集团,矛盾错综复杂,高层之间内斗不止,2014年“九合一”败选后,党内更加分崩离析,基层人心涣散,新任党主席朱立伦的能力与担当魄力令党内失望,选前百日又上演朱上洪下的“换柱”闹剧,强行换下洪秀柱,更加剧了党内裂痕。此次选举投票率跌破70%,国民党选票流失了300万票,显示蓝营支持者用不投票表达不满。四是在实力上,党内长期缺乏凝聚力,当然缺乏战斗力,更缺乏人才储备与领军人物,严重影响到权力接班与世代交替,总体实力持续下滑。选举中不仅主帅朱立伦无力与蔡英文抗衡,在基层更缺乏强有力的战将,在区域“立委”选举,国民党惧战畏战者众多,一些南部选区无将可用。五是蓝营分裂,此次选举泛蓝阵营实际处于分裂状态,宋楚瑜投入选战使国民党选情雪上加霜,最终获得157万票,其中大多为国民党票源。“立委”选举中蓝营国亲新三党争相提名,国民党在多个选区遭遇民进党与亲民党或新党的两面夹击,坐困愁城无力回天。

  (二) 民进党利用国民党执政失误与社会矛盾,催生出反国民党、“换党换人做”的社会气氛

  蔡英文带领民进党经过8年的调整与恢复,充分吸取陈水扁执政失败的教训,总结了2012年败选的经验,从各个方面对民进党进行了改革与调整,有备而来,一举夺回政权。一是整合党内派系,推动世代交替,形成了以蔡英文为核心、全党上下团结一心重新夺回政权的凝聚力与求胜的气势。二是利用台湾社会矛盾激化和公民运动崛起,将马当局执政失误作为打击目标,炒作公平正义、分配不公等,拉拢公民团体,鼓吹“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换人换党做”等文宣,营造变天的社会氛围。三是借“太阳花学运”操作“反陆恐中”,污称“两岸和平红利未惠及民众”,使两岸因素对选举的影响力下降,弱化国民党两岸政策的优势。四是蔡英文推出“维持现状”,“沟通、不挑衅、无意外”的两岸主张,具模糊性与欺骗性,化解了中间选民及国际社会对民进党“台独”的疑虑与担心,成功地掩避了其在两岸政策的“罩门” 。

  (三)台湾政治与社会转型导致的本土化趋势,台湾主体意识上升营造了有利于民进党社会气氛

  经过近二十年的本土化,“台湾利益优先,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决定”的所谓“主体意识”上升,加之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期间施行去中国化教育,台湾社会民意呈现“统降独升”趋势。民进党长期将自己标榜成代表台湾本土利益的政党,将国民党打成外来政权,近年来更将马英九的两岸和平发展政策攻击为“联共卖台”,制造出“反中反蓝”舆论。此次大选年青世代总体倾向支持民进党,2016年“大选”新增选民约120万,多数支持民进党。

  二、 选后岛内政局走向

  (一)台湾政党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翻转成为“緑大蓝小”,民进党发展进入上升期

  2008年国民党赢民进党220万票,2012年国民党赢民进党70万票,此次蔡英文以赢国民党300万票的巨大优势赢得“大选”并掌控“立法院”多数席次,整体得票数及得票率都大大超越国民党,台湾政党格局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由过去的“蓝大緑小”变为“緑大蓝小”。国民党长期占多数席次的“立法院”政党版图首次被改变,民进党实现了全面执政的目标。选后民进党掌握庞大执政资源,士气高涨,党内世代交替加速推进,人才梯队的培养有序进行,基层实力将继续增强,岛内政治生态呈现“西瓜偎大边”,有利于民进党扩张社会基础。

  (二)民进党实现全面执政,但也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选后民进党将集“中央行政权”、“立法权”及多数地方执政权于一身,与2000年首次上台时“立法院”多数席次被国民党掌握、陈水扁是少数执政受制于在野党的被动局面完全不同,蔡英文真正实现了全面执政,具备主导台湾政局走向的实力。然而,民进党的执政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是蔡英文上台后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是台湾经济因全球化竞争加剧导致的增长停滞、贫富分化差距扩大、在区域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等结构性困境,不会因为民进党上台而改变,蔡英文获得的票越高,民众的期望也越大,经济能否成长,民众生活能否改善,考验蔡的执政能力;二是民进党为动员选票诉诸“公平正义”、重分配不重增长的“左倾”经济政策不利于经济复苏;三是民进党上台后不放弃“台独”立场的情况下,两岸关系难以稳定,两岸交流的和平红利也难以持续,势必导致其执政困境加剧;四是朝野恶斗、蓝緑对抗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民进党仍将面临在野党的攻击。

  (三)国民党内部权力和路线斗争激化,整体实力下降,进入衰败与混乱期

  败选后的国民党整体实力大幅下降,全面丢失“中央”执政权、“立法院”和地方执政的主导权,势必经历一段衰败期,政党版图加速萎缩,短期内难以对民进党形成有效牵制。与此同时,党内矛盾斗争加剧势所难免,本土派与亲陆派之间、党内各利益集团之间,围遶败选究责、权力重组、发展路线、两岸政策等问题的斗争将更加激烈。选举前夕,由于败局已定,党内各方围遶未来党主席人选的争夺已暗中展开。

  (四)第三势力影响力上升,将在未来政坛占据一席之地

  此次选举共有十八个政党角逐“立法院”席次,台湾政治势力由此完成一次大洗牌,代表新兴第三势力的时代力量首次参选就突破政党门槛,一举夺得5席“立委”,亲民党取得3席,显示第三势力正在蚕食国、民两党的地盘。第三势力未来发展空间和影响力增大,将成为国、民两大党争相拉拢的对象,在塑造岛内舆论走向、影响政局及两岸关系上扮演“关键少数”的作用。时代力量、台联党等本土深緑势力会持续向蔡英文施压要求其推进“台独”,干扰两岸关系。第三势力的代表人物柯文哲在为蓝緑两营“立委”候选人辅选中局部主导了选战议题,持续累积政治能量,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

  (五)台湾社会“经左政右”倾向更加严重

  选后,台湾社会发展民粹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经济层面:强调分配正义的左倾趋势更加明显,重公平分配不重增长、反全球化、反商仇富、追求公平正义的民意倾向加剧,社会矛盾将更加突显。政治层面:保守倾“独”的趋势更加严重,“反中拒统”氛围更浓厚,“去中国化”程度加深,民众国家认同混乱、民粹横行的局面难以改观,台湾主体意识愈加浓厚。

  三、 两岸关系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

  虽然选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总体方向不会发生根本逆转,但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面临的挑战及风险将上升,在缺乏政治互信的前提下两岸交流降温势所必然。

  (一)民进党不放弃“台独”立场威胁两岸和平稳定

  蔡英文上台后,为了稳定政权,很可能会采取柔性求和的做法,营造两岸和平稳定、持续交流的气氛,避免制造两岸冲突。但民进党是在不放弃“台独”立场、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情况下以絶对优势胜选的,因此民进党不会也很难放弃追求“台独”的目标,只是在手法和策略上有所调整,以“软对抗”代替“硬摩擦”,以蔡英文式的“柔性台独”代替陈水扁式的“激进台独”。

  其可能做法:一是继续主打“维持现状”的模糊牌,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以“中华民国是台湾”强化“事实台独”。二是借内政议题启动“修宪”,凭藉在“立法院”的优势席次降低“公投”门槛及“修宪”门槛,为未来谋求“法理台独”铺路。三是拉拢第三势力中的“独派”及本土力量,以公民运动方式对台湾社会大众进行“台独”动员和洗脑,厚植“台独”的社会基础。四是在文化教育领域强力推行“文化台独”,加大向年轻一代灌输“台独”意识,落实“台独”理念的世代传承。

  (二) 国民党加速“本土化”,其两岸路线政策将更趋保守

  近二十年,由于台湾主体意识的恶性膨胀,国民党本土化进程随之加深,党内本土派与亲大陆派两股势力的较量日趋激化。选前百日国民党强行换柱,实际上是本土派对亲大陆派发难并最终取胜的结果。洪秀柱提出“一中同表”、“终极统一”的主张被朱立伦公开指责为“与国民党长期以来的主张有落差,偏离台湾主流民意”,显示党内“亲陆、倾统”势力再次被排挤。可以预见,下台后的国民党将会加速向“台湾国民党”转型,以迎合日益高涨的台湾主体意识,其两岸政策路线会更趋保守,

  (三) 台湾民意加速朝“拒统倾独”方向发展,国家民族认同进一步异化

  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岛内针对两岸关系的民意既呈现多元性,也有一定的矛盾性。一是求安望治,陈水扁时期的台海危机与马英九时期的和平红利形成巨大反差,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岛内共识,求稳怕乱成为民众的普遍心理,这也是此次选举中民进党逥避统独议题,淡化“急独”色彩的原因所在。二是注重实利,普遍关心自身利益,将两岸关系功利化,采取政经分割的态度,只想获取和平发展的经济红利,不愿承受和平发展导致的政治统合。三是台湾主体意识上升,去中国化教育导致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历史、文化、思想价值观日趋澹薄,两岸共同的连接纽带弱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民众对“中国人”的认同快速下降,对“台湾人”的认同快速上升。四是恐中拒统,两岸实力差距及台湾经济停滞造成的社会集体焦虑感与挫折感,大陆和两岸关系成为这种情绪的发泄对象,民众对统一的恐惧与排斥加重,追求以“和平分裂”为导向的“维持现状”成为一种最安全的选择。

  (四) 民进党将积极配合美日“以台制华”的战略

  蔡英文上台后,为了取得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认同与支持,将全面积极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奉行“亲美、媚日、反中、求独”政策,增强与我对抗的实力。对外关系上会以提美台实质关系为核心,强化与日本、菲律宾的同盟关系,积极寻求加入亚太地区多边合作架构如TPP ,在东海南海问题上配合美日的战略,我南海维权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台海局势也由进入新一轮风险高发期。

  (2016年1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