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4.民进党当局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挣扎与末路

  2022年,民进党当局继续以所谓的“民主阵营不可或缺的坚实伙伴”自居,极力博取国际社会“关切”,同时配合美国操弄“抗中保台”牌,以高昂的经济代价换取虚妄的政治利益。但相关操作并未掩盖蔡英文当局执政无能的现实,民进党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中的惨败,就是岛内民众用选票对民进党当局包括对外关系在内的所谓“政绩”的回应,再次证明瞭岛内和平与稳定的主流民意不可违。

  一、台湾地区与美国关系:佩洛西窜台挑动台海风暴

  2022年美台勾连进一步强化,尤其是8月时任美国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这一倒行逆施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美方所作的承诺,将台海局势推到危机边缘。

  (一)启动“21世纪贸易倡议”加强经贸勾连

  经过数年运作,美台经贸整合与互动涉及议题更广、谈判层级更高,政治意味也更强。2022年8月,双方宣布启动“21世纪贸易倡议”谈判,此后双方在视频准备会议的基础上,于11月在纽约召开首次实体会议,台湾当局称其最终目标是2023年底前完成整个“经贸协议”谈判。加上双方之前已开展的“经济繁荣伙伴对话”(EPPD)、“科技贸易暨投资合作”(TTIC)、“贸易暨投资框架协议”(TIFA)等机制和对话,美台经贸领域勾连机制化态势愈加明显。

  12月,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的新工厂举行声势浩大的移机典礼。美国总统拜登在现场讲话中称“台积电将帮助美国赢得21世纪的经济竞争”。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则无奈表示“全球化几乎死了,自由贸易也差不多了”。但为了迎合美国政府,台积电宣布将原定的120亿美元对亚利桑那工厂投资额提高至400亿美元,计划分别于2024年和2026年在美投产4纳米和3纳米芯片。这使亚利桑那工厂成为台积电在台湾以外的最大投资项目,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资项目之一。

  一年来,美台双方聚焦高科技产业链(尤其是半导体产业),通过动用行政力量诱导,逼迫更多台企将产能移出中国大陆,企图加速两岸经济“脱钩”。台湾的所谓“芯片筹码”被赋予更多的战略价值,成为美国打“台湾牌”的重要内容。面对台积电不得不向美国转移资金、技术和人才,可能沦为“美积电”的风险,民进党当局自始至终充耳不闻,不断声称并没有芯片产业“去台化”的问题,以经济利益换取美国政治“挺台”的算盘昭然若揭。

  (二)强化政治互动虚化美方“一中政策”

  一是美国国会利用台湾问题冲撞一个中国原则。第117届国会出现了近80项涉台法案、决议案,涵盖防务、经济、教育及所谓的台湾“国际空间”等议题,包括拜登签署的“要求国务卿拟订策略协助台湾重获世界卫生组织(WHO)观察员地位法”“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等。2022年9月,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又审议通过“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其中包含将台湾当局列为“主要非北约盟友”(Major NonNATO Ally)等内容,挑衅意味进一步增强。尽管该法案未走完立法流程,但已有部分内容以不同方式列入了其他涉台法案,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是美国行政部门继续强化对台“实质关系”。5月,美国国务院网站更新“美台关系事实清单”,更新后的内容一度删除了先前版本中“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等表述,但之后国务院再度修改,加回“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表述,并称“美国数十年来对于台湾的态度始终如一”。8月,佩洛西窜台导致台海局势紧张动荡,此后拜登竟公开声称,若台湾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攻击,美国会出兵“保台”,这是拜登上台后第4次所谓“口误”,所释放的错误信号加剧了区域安全风险。

  2022年美国行政部门与台湾当局的实质合作也有所强化。一方面,双方签署多个协议:3月双方举行“教育倡议第二次高层对话”,并签署相关“合作备忘録”,11月双方又签署“发展及人道援助合作谅解备忘録”“太平洋美国基金—美台伙伴关系备忘録”与“在巴拉圭合作中小企业育成中心协议”三份文件。另一方面,美国还与台湾当局合作,继续运作“全球合作暨训练架构”(GCTF)平台。2022年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包括在日本举办“法治原则下永续海洋国际研习营”,在印度举行“数字医疗协作”,在圣卢西亚举行“强化后疫情时代妇女赋权”工作坊,在以色列举办“数字经济趋势下的机会及政策建议”等。其中在中东地区举办相关活动还是首次。蔡英文称,台湾当局还将与美日合作,持续扩大GCTF规模。此外,2022年10月,美国政府掌控下的“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还与“台湾民主基金会”合作,在台北举办了所谓第11届“世界民主运动全球大会”。

  三是台美基层互动升温。2022年2月台中市与关岛签署“结盟城市协议”,10月台南市与新奥尔良市缔结为姐妹城市。8月美国印第安纳州州长霍尔科姆(Eric Holcomb)、9月亚利桑那州州长杜西(Doug Ducey)、12月爱达荷州州长布拉德·利特尔(Brad Little)接连窜台;美国明尼苏达州、宾夕法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等3个州在台湾地区新设或复设“办事处”,至此,美国已有14州及关岛在台湾地区设有“办事处”。

  (三)深化军事关系实施“豪猪战略”

  2022年,“台湾”成为美国政府和国会多个报告或文件中的高频关键词,包括“印太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报告”等文件均提及台湾议题,呼吁支持台湾当局“自我防卫”,由此不难看出美国安全战略重心的转变。尤其是“台湾”一词在“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出现了400多次,其中不仅涉及向台湾当局提供巨额军援,更显示出将对台军事合作进一步制度化的趋势。佩洛西窜台引发台海危机后,美国国内将台湾问题“乌克兰化”的议论增加,协助台湾当局发展“不对称战力”的意图更加明确,一些美国政客公然叫嚣若发生“武统”要比照“乌克兰模式”“援助台湾”。12月拜登政府又启动任内第七、八轮对台军售,其中新增了价值1.8亿美元“火山”反坦克布雷系统与相关设备。种种迹象都显示,美国试图通过不断强化对台湾当局的军事支持,将其打造为军事上的“豪猪”。

  在以佩洛西为代表的美国政客挑动下,2022年美方操弄“台湾牌”变本加厉、花样繁多,双方互动极为“热闹”,有300多名美国政治人物窜台,包括近40名美国国会议员、3名州长等。然而,美台互动“热闹”的背后是“算计”,“亲密”之下是“利益”。美台勾连加剧了台海安全风险,首先影响到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

  二、台湾地区与欧洲关系:欧洲持续试探性干涉台海局势

  (一)欧台经贸互动极具政治色彩

  2022年民进党当局继续勾连欧洲部分国家搞“小动作”,企图将经贸合作“政治化”。一是以半导体产业合作为“卖点”。蔡英文在2022年元旦讲话中提到“强化欧洲链接计划”,首次提出要推动“跨部门”的对欧经贸布局。欧盟也出台自己的“芯片法案”,将台湾地区称为“志同道合的伙伴”之一。在此背景下,台积电已着手评估在德国建厂事宜。二是推进“机制化对话”。6月,台湾当局与欧盟举行了“经济对话”,台湾当局称对话可视为“与欧盟关系的重大突破”。此外两地间“劳动咨商”“人权咨商”“非经贸议题咨商”等也在推进。三是台湾地区与部分欧洲国家往来有所增强。8月双方举行首届“经贸政策对话”。“德国在台协会处长”许佑格(Jörg Polster)列举双方企业合作、人文交流、留学生互动等领域成果,称德国与台湾地区的关系“正在成长”。此外,2022年6月台湾当局与斯洛伐克签署“民事暨商事司法合作协议”,为台湾地区与欧盟国家首个民商事司法合作协议。11月又有英国国际贸易部副大臣格雷格·汉兹(Gregory Hands)窜台,召开“第25届台英经贸对话”。

  (二)欧洲政界多形式“挺台”

  一是行政部门频频发表涉台文件。佩洛西窜台引发中方强烈反制后,欧盟外长和G7集团发表联合声明,对台海局势指手画脚,遭到中方严厉回击。9月,欧盟理事会主席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声称“支持台海稳定”。一些欧洲国家也纷纷在其政策文件中对台海事务指手画脚。如法国在其“国家战略报告”中提到对台海的所谓“关切”;瑞典新任总理在施政报告中称“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最新言论令人担忧”;德国发布的“2022年印太指导原则进展报告”首次“关注”了台海形势;捷克在“印太战略政策架构文件”中也提到所谓“与台湾等印太自由伙伴合作”等。

  二是欧洲议会组织串联“挺台”。2022年欧盟、欧洲多国及地方议会通过20多项“友台”决议案及涉台文件。例如2月英国国会下议院就“英国与台湾的友谊及合作”动议案进行辩论后通过“友台”决议。11月荷兰众议院通过两项“友台”动议等。欧洲议会同样变本加厉,出台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共同安全防卫政策”(CSDP) 、“欧盟印太战略贸易及投资面向”等报告均含涉台内容。9月,欧洲议会又通过所谓“台海情势决议案”,妄称欧洲将“保障台海安全”。

  三是欧洲政治人物密集窜台。4月瑞典议员欧柏莉(Boriana Aberg)、魏莫斯(Charlie Weimers)等人窜台。其中欧柏莉作为“亲台”议员,曾联合数十名瑞典国会议员联名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魏莫斯则是欧洲议会议员,是“台欧盟政治关系暨合作”议案的发起人之一。6月法国参议院外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葛里欧(Joël Guerriau)窜台。7月,欧洲议会副议长贝尔(Nicola Beer)率团窜台,贝尔在台期间称“高调赴台就是要传递一种‘吓阻’讯号,清楚表达欧洲议会‘支持台湾民主’”。9月法国参议员贝勒发(Cyril Pellevat)窜台,这是其第三次窜台。10月德国议会派出了两个团赴台活动,分别是由德国基民盟克劳斯彼得·韦尔斯(Klaus-Peter Willsch)率领的团体和由海特(Peter Heidt)率领的国会“人权委员会”团。11月英国国会下议院外交委员会5人窜台,团长为保守党外委会主席柯恩诗(Alicia Kearns)。11月又有西方反华议员组织“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共同主席、欧洲议会对中国关系代表团团长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窜台。这些窜台团大多受到民进党当局的高规格接待,包括蔡英文、苏贞昌以及台湾当局外事、经济、安全等部门负责人纷纷出面会见。

  (三)“台立代表处事件”负面效应发酵

  2022年11月,立陶宛任命卢思融(Pau‐lius Lukauskas)为在台“代表机构”(英文为Lithuanian Trade Representative Office)首任代表。台湾当局与立陶宛政府勾连的负面效应持续发酵。在欧盟层面,该事件正在绑架欧盟对华政策。2022年1月,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指责中国对立陶宛的“歧视性贸易行为”,称“威胁到欧盟单一市场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不仅同意立陶宛农产品输台、展开与立陶宛的半导体合作,还宣布加大对立陶宛投资,首先在“中东欧投资基金”框架下对立陶宛科技公司Litilit投资1亿元新台币,其目的也是以经贸合作为诱饵,在欧盟内形成所谓“立陶宛效应”,寻找更多国家以“台湾”为名称设立“代表机构”。

  此外,部分欧洲国家也逐渐成为民进党当局的“外宣窗口”。2022年蔡英文继续在“哥本哈根民主峰会”和捷克“公元2000论坛”发表视频演说,吴钊燮则在“奥斯陆自由论坛”“2022欧洲价值高峰会”等会议发表演讲。7月,台湾当局立法机构负责人游锡堃窜访捷克、立陶宛、法国,并在当地大放“台独”厥词,企图借所谓“议会外交”突破对欧关系。12月,欧洲媒体Politico将台湾当局在立陶宛“代表机构”负责人黄钧耀列为“欧洲年度影响力人物”,为欧洲国家发展对台关系造势。值得注意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民进党当局以“援助乌克兰”为名举办各类“援助仪式”,邀请欧洲政治人物参与,每次“捐赠”都成为其对欧洲“公共外交”的行销场合,并取得一定效果。8月乌克兰国会宣布成立“友台小组”,10月台湾当局立法机构成立“台乌议员友好协会”。5月,台湾成功大学和波兰科学院签署“协助乌克兰学者合作备忘録”。乌克兰战事正成为民进党当局对欧关系的另一个“突破口”。

  三、台湾地区与日本关系:勾连趋于常态化

  2022年,日台两地政客多次炒作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提出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话题。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的台海政策挑衅性愈发增强,对台勾连趋势愈加明显。

  一是政客窜访强化政治互动。2022年有近50人次日本政客窜台,如5月日本自民党青年局长小仓将信率团窜台;7月日本众议员石破茂率领“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议员之会”窜台,成为安倍身亡后首个日本议会窜台团;8月“日华议员恳谈会”会长古屋圭司窜台,并借机攻击中国大陆“严重威胁台湾(地区)甚至整个东亚的和平与安全”;10月古屋圭司再次率团赴台参加“双十”纪念活动,并出席“玉山论坛”;12月日本执政党高层、议员萩生田光一以“自民党政调会会长”名义窜台,这是日本执政党高层时隔19年再次窜台;12月被视为“安倍派”的自民党干事长世耕弘成也率团窜台。2022年台湾政治人物赴日也较为频繁:7月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以“私人身份”赴日参加安倍晋三的悼念活动;9月台湾当局经济部门负责人王美花率团赴日出席台日“2022产业合作搭桥论坛”活动;12月高雄市长陈其迈赴东京、台北市长柯文哲赴冲绳交流。此外,2022年9月,延期两年的日台“观光高峰论坛”在桃园举行,预示台湾当局防疫政策转变后,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活动可能逐步恢复和加强。据悉,2023年日本有多个地方政府与团体正规划赴台,台湾当局和岛内县市政府也有一些前往日本考察的计划。

  二是借解禁“核食”与半导体合作密切经贸勾连。一方面,解禁“核食”后日台两地经贸合作制度化有所提速。对民进党当局宣布签署“关于台日间食品安全合作及促进食品进出口备忘録”,日本多名政治人物表示“欢迎、感谢”,民进党也借机宣称此举“对台日关系、台日未来经贸发展有正面影响”。2022年2月第45届“台日经济贸易会议”举行,会后日方建议重启中断8年的“台日经济伙伴委员会”(EPC),双方签署了“台北关松山分关及东京税关羽田税关支署合作”“台日青少年交流”等备忘録。12月,台湾当局“对外贸易发展协会董事长”黄志芳赴日,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理事长佐佐木伸彦举行“联席会议”并签订2.0版“协助台日企业合作拓展第三地市场”备忘録。同月还举行了第4届“台日经济伙伴委员会”(EPC)会议。

  另一方面,半导体合作刺激两地投资与贸易发展。日本自民党众议员、“半导体战略推进议员联盟”秘书长关芳弘透露,台积电除了正在熊本建设工厂之外,还考虑在日本建设第二座工厂。7月台湾当局“国发会副主委”龚明鑫又带领企业界团队出席在东京举办的“日本台湾新创高峰会”。据统计,2021年台湾企业对日投资金额约为22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约470%,新增投资以电子零部件制造业为主,未来台积电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刺激台湾对日投资。此外,农业合作方面,日本福岛“林养鱼场”表示愿意协助进口台湾石斑鱼,7月首批屏东石斑鱼出口日本。9月,两地医疗社团签署备忘録,同意以合作方式开拓东南亚国家市场。这一备忘録被视为“台日医疗结盟重头戏”。台湾当局“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还将其称为“新南向政策”“进展较快一项”。

  三是日本政府干涉台海调门升高。日本政府近年来反复强调“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性,为干涉台海局势寻找藉口。2022年台湾当局和日本在外事、防务、安全等议题方面进行多次对话,如2022年1月举办所谓的“政党安保论坛”,民进党籍民意代表王定宇、赵天麟与日本前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现任总务副大臣田畑裕明等人出席。12月“台日关系永续论坛”上,萩生田光一又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同日美同盟有事”。岸田政府在首份“外交蓝皮书”中也公然提出“支持台湾重获WHA观察员身份”。12月,岸田政府又出台“新安保战略三文件”,其中“防卫白皮书”大幅增加涉台篇幅,将台湾定位为“具有紧密经济关系与人员往来的重要伙伴与友人”,且明确表示日本自卫队将准备应对台海地区可能爆发的“危机”。

  2022年日台勾连互动看似更为密切,但其结果往往是日本的“单赢”。台湾当局放宽日本“核食”进口,满足日本对其半导体供应链的需求,甚至对日本公然批准福岛核废水排放海洋计划也继续保持沉默。但其多次催促日方支持台湾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CPTPP),却只获得模棱两可的回应。此外,在2023年即将开始的两地渔业谈判上,日方也仍未表现出积极态度。蔡英文用“患难见真情”吹捧其对日关系,但所谓“台日友好”却让台湾地区付出瞭高昂代价。

  四、台湾地区与“新南向”国家关系:“新南向”负面事件频发

  蔡英文当局曾对“新南向政策”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寄予厚望,但2022年“东南亚诈骗打工”却成为岛内社会新闻的焦点。许多台湾民众被“高薪打工”诱拐至柬埔寨等地,不少人最终沦为“猪仔”。而民进党当局不但毫无作为,还在不具备外事沟通能力的情况下继续鼓吹“新南向”,导致越来越多缺乏警惕的民众受骗,被批“新南向政策”“灰头土脸、几乎崩解”。这一乱象也揭露出台湾“低薪产业结构”下贫富差距严重、青年高失业率的真实状况。戳破“新南向”“大内宣”幻象的案例还不止于此,2022年“新南向”国家留学生接二连三卷入岛内负面社会事件:10月马来西亚女留学生在台湾被杀害,12月台湾某高校爆出10多名女留学生“失踪”等,频频引发岛内各界对“新南向政策”的反思。台湾当局无奈低调降低政策投入,如外事部门曾经大肆宣传其“特考”将增设东南亚语种组别,包括印度尼西亚文、越南文、马来文、泰文等,但2020年、2021年“特考”均下架了相关东南亚语种名额。

  在此背景下,所谓的“新南向成果”只能寄望于经贸合作。2021年台湾地区和“新南向”国家贸易额1490亿美元,其中台湾地区对“新南向”各国出口825亿美元,增加35%。在投资方面,2021年台湾地区对“新南向”国家投资突破50亿美元。2022上半年台湾地区对“新南向”国家投资件数为69件,金额达20.6亿美元,主要集中于新加坡、澳大利亚及越南。台湾当局宣称,对东盟投资“很可能会突破对中国大陆的投资,进入‘黄金交叉’”。其中,台湾纺织业、医疗卫生产业、金融业等对“新南向”国家投资发展迅速。2022年12月长庚医院在马来西亚设立“台湾特色医疗暨科技产品推广中心”,台湾“合作金库银行”设新加坡分行。2021年,台湾地区与印度间贸易额为76.9亿美元,印度正在成为台商最重要的据点之一。台湾当局还将新经济发展视为其对印合作“新契机”,特别是强调印度电商市场规模有望以5%的速度持续增长,可以成为未来台商赴印度布局重点。

  在岛内舆论频频要求检讨“新南向政策”的同时,蔡英文当局却继续吹嘘“新南向告捷”。2022年11月台湾当局交通部门重启为“新南向”旅客赴台提供签证便利措施的“观宏项目”,蔡英文在第六届“玉山论坛”致辞时又称,“新南向政策”是“印太政策核心的一环”。这显示,不论“新南向政策”如何四处碰壁,其仍然是民进党当局对外政策的重点和维系对美关系的重要工具。

  五、台湾地区与国际组织关系:谋“独”闹剧时有上演

  新冠疫情发生3年来,民进党当局炒作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的“套路”愈发娴熟。一方面是继续争取西方“亲台”政客表态支持。2022年台湾当局运作其13个“邦交国”向世卫组织提出“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世卫大会WHA”议案。美、英、加、澳、日在台“代表机构”也发表联合新闻稿,重申“支持台湾参与WHA”立场。另一方面则是频频上演“蹭会”“闯关”闹剧。但国际社会显然不接受这一“套路”。5月,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务委员会和全会分别做出决定,明确拒絶将个别国家提出的所谓“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卫大会”提案列入大会议程。同样,2022年9月,三年一度的国际民航大会在加拿大举行,台湾当局依旧没有取得邀请。10月,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史托克(Jurgen Stock)公开表示该组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代表,不会赋予台湾地区观察员地位”。这些明确表态再次打击了民进党当局“以疫谋独”的嚣张气焰,证明一个中国原则不可撼动。

  在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方面,2022年台湾地区代表出席了包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经济领袖会议”在内的近300场各层级会议,另有APEC相关的27场会议或活动在台湾地区举行。11月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以“领袖代表”身份参加APEC会议,并分别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进行会谈。民进党当局还不断鼓吹其与中美洲经济合作银行(CABEI)的合作。8月,CABEI总裁丹堤摩西(Dante Mossi)赴台,被台湾当局授予所谓“紫色大绶景星勋章”。台湾当局称,CABEI在台“设处”1周年,展现了所谓“中美洲银行对台湾金融及贸易市场的高度重视与兴趣,并凸显双方日益深化的友好合作关系”。“台湾-CABEI伙伴关系信托基金”也成为台湾当局对其中美洲“邦交国”“援助”的途径之一。

  2022年在美国与西方支持下,台湾当局以所谓“创始会员身份”加入3个国际组织及多边机制,分别是新西兰倡议的“原住民族经济贸易合作协议”(IPETCA)、美国主导的“全球跨境隐私规则论坛”(Global CBPR Forum)、菲律宾提议的“亚洲信息通路联盟”(AAIA)。此外,台湾当局还以“观察员”身份加入“更安全天空谘询委员会”(SSCC)以及“国际宗教自由信仰联盟”(IRFBA)。在国际非政府组织方面,民进党当局以所谓“强化台湾与全球民主社群的联结”为由,继续争取非政府组织赴台设点。2022年有美国“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等组织完成登记,在台设立“办事处”。

  可以预见,民进党当局在台湾所谓的“国际活动空间”问题上的表演不会收场,美国和“反华”势力对台湾当局的“支持”也不会停止,但其沦为闹剧的结果同样不会改变。只有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才是台湾地区对外交往的唯一选项。

  六、台湾地区所谓“邦交”关系:美国“护身符”难奏效

  与当地政客“互访”、维持“金援”与经贸合作以及利用美国支持是民进党当局近年来维系和宣传其所谓“邦交关系”的主要手段。一是在窜访活动方面,2022年帕劳、瑙鲁、马绍尔群岛、图瓦卢、斯威士兰、贝里斯、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圣文森、圣卢西亚的领导人相继窜台,与蔡英文、苏贞昌、吴钊燮等人见面。1月,赖清德作为蔡英文的“特使”,与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共同出席洪都拉斯新任总统小玛拉·卡斯特罗(Iris Xiomara Castro)就职典礼,并“过境”美国。在美国压力下,洪都拉斯新总统暂时维持了与台湾当局的“邦交”,但对台湾当局来说,洪都拉斯“生变”的“警讯”一直未断。2023年1月,洪都拉斯外长雷依纳在参加巴西总统就职典礼时又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举行了双边会谈。此外,2022年9月台湾当局前副领导人陈建仁也到梵蒂冈进行活动。

  二是在“金援”与经贸方面,虽然台湾当局外事部门酝酿中的新版“援外政策小册子”尝试提出以“国际合作发展”取代旧版“援外”的概念,但这改变不了其“金援固邦”的事实与本质。2022年台湾当局继续筹组“2022中南美经济合作及商机考察团”“2022年台巴产业政策合作意向书专家考察团”等访团,并与危地马拉举办“第6届经济联席会议”,邀请危地马拉及巴拉圭企业赴台等。2月台湾当局又与洪都拉斯签署“合作备忘録”。9月,台媒报导巴拉圭总统阿布铎(Mario Abdo Benitez)高调“邀请”台湾方面投资巴拉圭10亿美元“巩固邦交”。台湾当局也宣布,在已开放巴拉圭牛肉进口基础上,再开放巴拉圭猪肉进口。同月,台湾当局“国合会”索马里兰技术团展开医疗、教育等多项援助计划,又派出医疗团队援助马绍尔群岛。但在花样繁多的计划背后,2022年台湾当局“援外”活动又再度曝出丑闻:危地马拉以90万美元雇用巴拉德合伙公司总裁巴拉德(Brian Ballard)进行对美游说,竟由台湾当局“买单”,台湾当局对此却回应“预算完全合法,执行面也符合美国当地法规”,再次验证了其作为“邦交国”“提款机”的现实处境。

  三是美国继续助台“固邦”。在美国操纵下,一些国家表态强化与台湾当局的“邦交”,如帕劳总统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称将“坚持维持与台湾的‘邦交’”。2022年9月和11月台湾当局前副领导人陈建仁和现任副领导人赖清德分别窜访帕劳。台湾当局环保机构负责人张子敬以所谓“官方身份”参加由帕劳主办的第7届“我们的海洋大会”,被鼓吹为“参与国际海洋活动的一大突破与提升”。而在2022年美国宣布“美国太平洋岛屿国家战略”(US National Strategy for Pacific Islands)后,台湾当局也主动宣称“将积极推动在太平洋的援助计划”。10月,美台又联合启动“BELUU”计划,内容是协助台湾当局太平洋“邦交国”帕劳、瑙鲁、图瓦卢及马绍尔群岛“强化妇女经济能力”。此外,美台正在进行的类似合作项目还包括“后疫情时期协助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经济复苏暨妇女赋权专案计划”“建立蓝色太平洋经济包容性计划”等。

  从效果来看,民进党当局在佩洛西窜台、要求参加世卫大会等问题上极力拉拢“邦交国”为其“发声”,企图证明“邦交稳固”,但事实却是蔡英文执政7年,其“邦交”数量从22个减少到14个,可见美国的极力扶持也无法改变历史的潮流,未来台湾当局的“邦交国”数量只会越来越少。

  七、结语

  回望2022年,美国及其铁杆盟友们变本加厉地企图干涉台海局势,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美欧盟中国事务对话”“印太咨商”“G7峰会”以及美国与其盟友的双边峰会等都不断炒作台湾问题。针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干涉龢民进党当局妄图勾连外部势力的谋“独”行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国际社会释放明确有力的信号,提出对台工作将更加紧密地统筹反干涉和反“台独”两条战线,反干涉的斗争力度会进一步加强。中国不会接受、容忍任何国家阻挠、破坏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原则已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其地位不可撼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