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整合问题的探讨

  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而且逐步超越传统自由贸易协议(区)的范围与内涵。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建成、且具成效的重要区域经济整合包括高度整合的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正在建构的重要多边区域经济整合包括持续扩大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1〕、“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美国—欧盟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与“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等等。这些跨境、大型、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建构,正在重新改写世界经济版图,对未来国际经济关系、世界政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互动甚至海峡两岸关系等均将生产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由美国主导的TPP与东盟及中国等共同主导的RECP成为最受关注、也是影响巨大的两大区域经济整合。两者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区域竞争与抗衡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也彰显了中美两强在亚太地区经贸战略的新变化。有学者认为美国主导的TPP与东盟、中国等主导的RECP,本质上是一种形式的亚太主义和东亚主义之争〔2〕。亚太地区这一区域经济整合形势变化,对海峡两岸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提出新的挑战与课题,需要共同面对,寻找新的发展与合作机遇。 

  一、两岸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整合的处境、角色与战略选择 

  当前海峡两岸在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处境、地位与角色不同,参与程度不同,尤其是对参与TPP、RECP有不同的战略选择。 

  (一)海峡两岸在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整合中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 

  新世纪以来,大陆与台湾都在积极争取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扩大对外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但由于两岸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及两岸关系的特殊性,经济自由化程度并不高的大陆对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更为积极、主动,并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已签署近30个单边与多边FTA,并有多个FTA在协商谈判之中,在亚太地区则主要包括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预计2014年签署)、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PC)等。台湾签署FTA的进展不如预期,除了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外,仅签署了5个FTA(与5个南美国家签署了4个FTA及2013年与新西兰签署的经济合作协议ANZTEC)。另外,另与新加坡完成了经济伙伴协议(ASTEP)实质谈判。目前台湾是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中除朝鲜之外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最少的一个,因此岛内一直有台湾经济发展边缘化之担忧,于是争取参与更多区域经济整合、签署更多自由贸易协议成为台湾重要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观察海峡两岸参与区域经济整合问题,也有诸多类似之外,签署对象均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为主,均是小型经济体,还没有与大型经济体签署FTA,两岸参与多边的FTA更少,台湾一个也没有,大陆只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可见,海峡两岸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区域经济整合问题上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二)海峡两岸对参与TPP、RECP的态度与战略之差异 

  海峡两岸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战略目标与重心并不一致。台湾对外经济重心在东亚(对大陆与东南亚外贸出口占总出口的65%左右),但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战略目标则更重视美国主导的TPP;大陆经济重心在全球,但区域经济整合的战略重心却在东亚与东南亚,更重视RECP,而不是TPP,与台湾有明显差异。近期以来,台湾虽然也主张参与RECP,但不如在参加TPP问题上态度积极,投入的精力与努力相对不足。虽然与RECP的启动时机较晚有密切关系,但台湾对美国及TPP的政治考虑仍是重要原因,有强化台美经济关系及巩固台美准军事安全同盟的考虑。 

  早在TPP前身跨太平洋战略伙伴经济关系协定于2005年诞生之时,台湾就明确表示申请将加入TPP,并希望形成P4+1的自由贸易区。在美国主导TPP之后,台湾就将加入TPP列为最重要的参与亚太经济区域整合的战略目标。2012年,马英九在“黄金十年”“愿景规划”中提出力争在2020年加入TPP的战略目标。随后,台湾制订“经济合作协议(ECA)推动暨行动计划”,提出“同时推动、多元接触、逐一协商”的策略与方针,确立从四大路径加快与台重要贸易的协商。首先是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后续协商,其次与新加坡、新西兰等非邦交国推进经济合作协议(ECA)谈判,再次是接着与美国、日本、欧盟及东盟等重要贸易伙伴采取“堆积木”策略,针对个别ECA进行谈判,最后在2020年加入TPP〔3〕。2012年日本转向积极争取加入TPP并与美国展开谈判后,台湾进一步表示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加入TPP。 

  随着亚太及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台湾对参与TPP与RECP的态度更加积极。2013年10月5日,APEC双部长会议就“APEC与持续演变之区域经济机制”进行讨论,台湾“经建会”主委管中闵发言时表示,“APEC及其他区域经济组织应以更开放的态度,而不该以各种理由排除台湾加入,区域经济机制不该是开放性区域经济主义的障碍”。他还引用前美国总统甘乃迪于1961年在加拿大演说时的名言,“地理位置让我们变成邻居,历史让我们变成朋友,经济让我们变成盟友。因自然而结合的,没有人应该被拆散”,力争APEC成员支持台湾加入TPP与RECP〔4〕。不过,台湾参与的战略重心仍是TPP而非RECP。 

  大陆对参与TPP政策并不明确,存在较大分歧,是大陆面临的另一重要课题。2013年3月,大陆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世界各经济体都有权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选择参与适合自己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大陆将持续与各方沟通交流,同时强调“中国大陆将加快自己的自贸区战略”。新任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也表示,未来工作重点将包括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次区域经贸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及深化两岸四地经贸合作〔5〕。然而,直到目前,大陆还没有明确的参与TPP的政策立场,学界意见更分歧,没有共识。参与派认为,中国大陆如果不加入,将会被排斥在新的国际经济规则之外而被迫接受别人制定的规则;反对派则认为,如果中国大陆要加入,则会面临更大的经济开放挑战,经济上不一定能够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况且TPP成员也未必会同意中国大陆加入。不过,大陆学界多篇文章与报导显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背景则是为了应对TPP的发展〔6〕。大陆的这一考虑,与台湾建设“自由经济示范区”旨在参与TPP的目标类似,但至今大陆官方并没有明确的参与TPP的政策,应该仍在研究阶段。 

  由此发现,大陆更重视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与RECP,对参与TPP相当谨慎。大陆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成效显着,目前已开始提出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推动签署RECP,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中国与东盟合作由“黄金十年”向“钻石十年”发展。但如何面对美国主导的TPP的发展,是大陆无法逥避的区域经济整合的重大课题,需要加强研究,做出明智决策。 

  (三)海峡两岸对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政策主张趋向 

  多年来,台湾方面一直希望大陆为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创造条件或主张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大陆方面对台湾方面的建议与主张十分重视,也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意见。海峡两岸虽然表达了对台湾参与或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某种合作愿望与政策主张,但并没有就这一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也没有取得任何重要进展。 

  在2013年4月亚洲博鳌论坛期间,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向中共中央中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希望两岸共同面对全球经济新局,共同构筑两岸愿景,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两岸可以适时务实探讨经济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和可行途径,为两岸经济合作增添新的活力”。同年1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的第十九次全代会提出的两岸政策纲领中有两项重要政策:“停止两岸外交恶斗,促进两岸共同参与国际组织及活动”,“两岸就周边海域之资源开发及生态维护展开交流合作,促进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7〕。这是国民党重要的两岸政策主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概念,但“促进两岸共同参与国际组织及活动”则包含了这一内容,而且还提出两岸在周边海洋资源开发与合作,值得肯定,为两岸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一定的政治条件。 

  可以说,目前海峡两岸高层均非常重视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差别在于,台湾方面关注的重点是,大陆协助台湾参与或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大陆关注的重点是,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及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与途径,而且特别强调“探讨”,即目前尚没有具体方案,需要两岸共同研究。可见,台湾参与或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两岸如何互动与合作是一个重大课题,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两岸能够共同接受与互利共赢的方案。 

  总体看,海峡两岸在台湾参与或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这一问题上的态度、立场与目标既有一致性,也有显着差异。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战略考虑,不只是为了避免经济边缘化与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经济战略,而且是为了拓展国际空间、参与国际活动与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政治战略。另外,台当局还将两岸签署ECFA视为台湾对外签署FTA或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敲门砖与垫脚石,认为只有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台湾才有可能或较为顺利的对外签署FTA。大陆如何面对台湾对外签署FTA或两岸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重要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大陆不反对台湾参与或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但前提条件是“不能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而且主张两岸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但由于两岸未能就这一重大议题展开协商,从而至今还没有具体的政策与方案。 

  2013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虽然讨论的核心是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但在论坛上则广泛讨论了两岸参与区域经济整合问题,尤其是在提出的10项“对若干问题的认知”中第5条便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两岸应在经济合作及既有相关协议基础上,共同探讨可行路径和机制,因应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等区域经济整合趋势,加强涉外经济事务的协调与合作,以维护和增进两岸共同利益”〔8〕。也只是提出较为抽象的、原则性的主张,也没有形成共识与政策性意见。 

  从上述两岸关于台湾参与或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论述可以看出,两岸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显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需要两岸共同面对、协商与合作。如果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整合,则有助于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涵,有助于巩固和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政策设想 

  如何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是当前及未来两岸面临的共同课题与任务,需要两岸的真诚合作与共同努力,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办法。 

  (一)海峡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的目标、原则与路径 

  一个目标:将建构中华经济联盟或中华经济共同体作为未来两岸经济整合的总目标。在完成ECFA后续协商的基础上,规划两岸ECFA的升级版,积极建构中华经济联盟或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就经济整合而言,ECFA是FTA性质的自由贸易区,属经济整合的初级阶段,需要向更高层次的经济整合目标迈进,即建立ECFA的升级版。即要加快完成签署ECFA的后续协议,推进两岸经济发展的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与自由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中华经济联盟或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 

  一个路径:两岸建立沟通协商机制。海峡两岸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是涉及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涉及对外关系,需要建立两岸沟通协商机制。目前两会尚未就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问题进行讨论与协商。未来是纳入现有两会协商机制进行协商解决,还是在开启两岸政治对话之后作为重大政治性议题进行协商,是迫切需要两岸达成共识的。依目前形势,似乎纳入现行两会协商机制应是可行的。 

  两个原则:一个是坚持政治互信的原则,二是建立经济互信的原则。巩固两岸政治互信是推进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政治基础与原则。一个中国框架(两岸一中)与马英九提出的“新三不”主张(不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应作为两岸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政治基础。台湾参与或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即涉及台湾拓展国际空间与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等问题,海峡两岸若没有坚持“九二共识”与承认“两岸一中”的一个中国框架这一政治基础,就没有基本的政治互信,两岸就很难实现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 

  建立经济互信是实现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经济原则。建立两岸经济互信,首先要明确两岸经济合作与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或区域经济整合,是建立在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经济这一性质基础之上的,是为了实现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与中华民族经济的整体发展。其次,建立两岸经济互信,就是要明确两岸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两岸有着共同经济利益与共同经济目标。再次,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问题上,两岸要树立“包容发展、协同发展与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理念。 

  (二)两岸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需要处理好八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的关系。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不完全一致,前者是更广泛的地区或国际经济合作,包括共同投资、共同建立工业园区、共同参股或合作并购外资企业等多种方式与途经,后者主要是参与双边或多边区域经济组织,区域经济整合只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之一。台湾方面较忽视区域经济合作,过于重视追求参与区域经济组织的区域经济整合,尤其过度重视参与难度更高的TPP,是“舍易求难”。相对的,大陆重视区域经济整合,但更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在领导人的相关讲话中,将区域经济合作或对外经济合作置于非常重要地位,而较少专门谈及区域经济整合。 

  未来海峡两岸应“先易后难”,应更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或国际经济合作,创造更多的经济合作与参与机会。在此基础上,同时推进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问题。否则,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尚未实现,却错过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4月亚洲博鳌论坛上与萧万长先生的对话及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于2013年10月中旬访台时的讲话,均强调两岸区域经济合作,而不是区域经济整合。两岸共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优于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两岸合作,加入全球竞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对台湾经济发展的意义不亚于参与难度更大的TPP。况且,不宜过于扩大台湾参与TPP的经济作用,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内部政治经济等因素,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虽然重要,但不足以扭转或改变一个经济体本身的经济发展方向,因此主张“区域经济合作应优先于区域经济整合”。 

  二是处理好两岸经济整合与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关系。台湾参与或海峡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首先要处理好两岸关系,优先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积极实现两岸经济整合,再推动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将两岸利益置于台湾与大陆各自对外关系利益之上,台湾不能将台美、台日等经济利益置于两岸共同利益之上。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台湾应尽快完成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审查、通过及完成海峡两岸货物贸易协议的谈判与签署,为台湾参与或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创造条件,也就是主张“先两岸,后国际”。 

  三是处理好两岸参与TPP与RECP的关系。在路径选择上,是“先RCPE,后TPP”、“先TPP、后RECP”或“TPP、RECP同时推进”,主张“先RECP,后TPP”。台湾方面的战略重点显然是“TPP优先于RECP”,而大陆的战略重点则是“RECP优先于TPP”。就对台湾经济发展的意义而言,台湾的经济重心在大陆与东亚地区,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是台湾对外贸易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2007-2012年,台湾对东盟10国出口平均增长9.3%,高居各主要出口市场第一位〔9〕),因此参与RECP对台湾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常重要。 

  特别是参与TPP是海峡两岸共同面临的挑战与课题,需要海峡两岸共同处理与应对。目前的状况是台湾积极争取加入、大陆态度不明确,幷存在多个悬念。首先是台湾能否率先加入?其次是大陆要不要加入?再次是台湾率先加入后对大陆加入是助力还是阻力?最后是两岸能否就两岸参与TPP展开交流与协商?这些疑问都是海峡两岸需要讨论与协商的重要问题。

  四是处理好台湾经济大陆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台湾对外经济发展或参与区域经济整合问题,在岛内存在台湾经济“大陆化”与“国际化”的争议。今天岛内存在一种普遍共识,认为台湾经济过于依赖大陆,分散市场,降低依赖,具有强烈的“反台湾经济大陆化”的思维与主张,这不符合区域经济整合理念。同时,在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问题上,民进党(蔡英文)主张“由世界进入大陆”的发展路径,即先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再实现两岸经济整合,虽然是理论选项之一,但不符合客观现实。国民党主张“由大陆走向世界”,即两岸率先签署ECFA,然后对外签署FTA,再参与多边区域经济整合。大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最大的“制造工厂”,台湾经济发展如何能逥避大陆化?台湾已有有识之士提出台湾“追求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与经济国际化,不能排拒大陆化”的主张。况且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不应排拒台湾经济的大陆化,而应进一步推进台湾经济的大陆化,实现两岸经济的高度整合,振兴中华民族经济。 

  五是处理好台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整合的大陆因素与非大陆因素的关系。台湾将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障碍主要归于大陆,认为是大陆在阻挠。不可否认,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两岸在国际社会互动的复杂性与敏感性,尤其是涉及维护一个中国政策框架(不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问题,两岸因素或大陆因素是影响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完全是,非大陆因素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台湾不愿公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或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却要大陆在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上做出让步,对大陆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台湾经济自由化步伐缓慢,对农业与部分产业保护严格,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尤其是高度开放与自由化的TPP,存在自身政策与制度上的经济障碍,不能将一切障碍归于大陆。即使有大陆因素,也需要两岸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解决。 

  六是处理好两岸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的经济与政治关系。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是经济问题,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争取经济利益,但不能逥避其中复杂的非经济问题或政治问题。美国主导下的TPP就有明显对抗中国大陆的战略意图,这一点几乎没有人能够否认。台湾将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及参与国际经济组织作为拓展国际空间的重要战略,不完全是经济考虑也是众所周知的。台湾担心经济边缘化,积极争取双边或多边FTA,但却对香港多次表态希望与台湾签署FTA的主张逥避与反对,就是政治考虑而非经济思考的结果。可以说,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主要受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两岸关系紧张,对立,摩擦不断,影响与制约台湾或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两岸关系改善,经济合作加强,在国际上相互支持,则有助于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整合〔10〕。因此,海峡两岸如何在巩固政治互信基础上,如何将两岸政治问题由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负资产”变为“正资产”,在“政经分离”原则下实现共同参与及互利共赢,仍是海峡两岸面临的一大挑战与困难。 

  七是要处理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中两岸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海峡两岸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有共同的利益,可以积极合作,而且只有合作,也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两岸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经济体,存在着竞争关系,如何处理好两岸在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也是需要海峡两岸共同面对的。 

  八是处理好两岸各自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整合与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整合的关系。在两岸未达成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共识的情况下,海峡两岸各自积极参与双边或多边区域经济合作或区域经济整合,但尽量不要损害对方的利益,或做一些不利对方的事情。 

  在中日钓鱼岛争议持续之时,台湾拒絶与大陆联合保钓,反而与日本率先签署台日渔业协议(并据知在日本要价高与强硬态度下,台湾以大陆介入东海区域不利美国利益之下,美国协调日本之后达成的协议)。同时,在中菲南海争端持续升温之际,台湾也启动与菲律宾的渔业协议谈判。显然,台湾的做法,过度考虑单方面的利益,不利两岸政治互信与经济互信,影响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同样,大陆在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及签署相关经济协议时,也不要损害台湾的利益,甚至要照顾到台湾的关切龢利益,甚至要为两岸的共同参与及合作创造条件,这是建立两岸经济互信,强化两岸共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条件。 

  (三)海峡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模式选择 

  如果海峡两岸有意愿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以何种方式参与或加入,在理论上有多种模式或方式选择。 

  一是“WTO模式”,即“陆先台后”。台湾与大陆在加入WTO时,WTO确立了几个原则与做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以“台澎金马关税区”名义加入,大陆先加入台湾后加入即“陆先台后”。未来两岸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可以采用这一模式,即大陆与有关国家或地区完成签署FTA或参与一个区域经济整合机制之后,台湾再加入。台新经济合作协议(ANZTEC)即是证明。 

  二是“各自努力模式”,即台湾与大陆各自努力,依靠自己的能力,单独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分别对外签署FTA或参与TPP或RECP等。但前提是,台湾或两岸在不违背一个中国框架或马英九提出的“不推动台湾独立、不推动两个中国、不推动一中一台”的“新三不”原则下,两岸各自努力,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FTA或参与有关区域经济整合机制。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国家或地区考虑到与中国大陆的外交关系,在处理与台湾签署FTA的时候会多有顾虑,台湾能否与其签署FTA或加入多边FTA,就存在不确定性。 

  三是“大陆协助模式”,即大陆协助台湾加入。由于台湾争取对外签署FTA的对象多是大陆的建交国家,涉及到签署对象国家与大陆的建交公报对一个中国原则的遵守与确认,政治因素有决定性影响。如果能够遵守一个中国框架,大陆可以适当协助台湾加入,即有条件支持台湾加入。这一条件除了不违背一个中国框架外,两岸还要有高度的政治互信,否则难以做到。这一模式在台湾内部可能会有很大阻力,有人会认为这一模式有矮化台湾之嫌,也不一定会接受。 

  四是“共同参与模式”即海峡两岸四地或大陆及港澳台的共同参与。2013年7月5日,海协会理事长陈德铭针对台湾期望能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议一事表示,“在WTO架构下,中国大陆、台澎金马独立关税区和香港、澳门,这4个成员一同谈区域经济整合,实力才够”。可见,大陆也主张两岸及港澳共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但需要协商,因此大陆与台港澳如何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尤其是对于多边区域经济整合如RECP等,大陆与台港澳是否可以同时参与,目前仍没有具体方案,但却是未来共同努力的方向。 

  可以说,海峡两岸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论是台湾参与还是两岸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或区域经济整合,涉及一个中国框架、两岸政治互信、两岸涉外关系、国际经济整合规则等诸多重大问题,需要海峡两岸共同面对,谨慎处理,妥善协商,共同参与。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海峡两岸要有足够的政治互信,在不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条件下,通过两岸协商方式,逐步有效推进,达到台湾妥善参与,两岸共同参与,实现互利双赢与共同发展。 

  注释:

  〔1〕《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目前成员为东盟(10)+中、日、韩、新、澳、印度(6)共16国,于2012年东亚峰会期间宣布启动“更广泛的区域内全面经济合作”谈判目标。 

  〔2〕吴福成,“台湾对外经济合作应有的新思维——寻求TPP与东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平衡’”,《两岸经贸》(台北),2012年第8期,第8-10页。 

  〔3〕吴福成,“台湾对外经济合作应有的新思维——寻求TPP与东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平衡’”,《两岸经贸》(台北),2012年第8期,第8-10页。 

  〔4〕陈秀兰,“管中闵APEC发言,盼入TPP、RECP”,台湾《旺报》,2013年10月6日。 

  〔5〕台湾《中国时报》,2013年3月20日。 

  〔6〕刘玉海等,“上海自贸区:TPP规则逼近下的中国棋局”,《21世纪经济导报》,2013年10月21日,第15版。 

  〔7〕中国新闻网,2013-09-2221:25:57。 

  〔8〕中新社上海2013年10月12日电。两岸14家民间团体和学术机构共同发布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纪要》。 

  〔9〕梁启源,“台湾应加速服务业自由化”,《台湾银行家》,2013年10月,第6-9—6页。 

  〔10〕马英九上台执政后,由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台湾参与国际经济组织与区域经济整合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7月,台湾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GPA)的正式会员;2012年,台湾与日本签署“双边投资自由化、促进及保护合作协议”;2013年,台湾以中华台北民航总局的身份与贵宾名义参加世界民航组织大会。 

  〔11〕台湾《旺报》,2013年7月6日,A12版。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4年5月号,总第197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