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新形势下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深化路径

  一、经济融合发展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核心内涵

  两岸融合发展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路径。其中,经济融合发展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两岸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石和重要支柱。

  (一)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是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物质载体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钓鱼台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发表了“两岸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讲话,首次明确、系统阐述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内涵与本质,成为新时期中央对台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熨平心里创伤需要亲情,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情”。他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褔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核心就是强调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是炎黄子孙,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相同的血缘,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融合,实现两岸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如何真正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就需要通过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这一重要途径,继续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贸易、投资的稳定增长,推进两岸产业对接与合作,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经济发展的机遇,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利益,才能让台湾同胞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亲情,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二)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是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新方向

  历经30余年发展,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间接到直接,合作领域、规模和层次不断扩大。两岸贸易额比30年前增长了120多倍,大陆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尤其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在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基础上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两岸经济合作正常化、制度化成效显着。但随着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进入“深水区”,涉及更为敏感的合作领域、更为纷繁的合作内容和更为复杂的利益考虑,两岸传统的“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欧美”的加工贸易模式也在国际经济萎缩的压力下难以持续,亟待转型升级。因此,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是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新方向。

  (三)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是粉碎民进党“经济台独”意图的根本所在

  实践表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已成为台湾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符合台湾民众的根本利益。但是民进党执政后,为实现“台独”目标,在经济上也全面实行“去中国化”政策,如收紧对陆资入岛的管制、裁撤ECFA小组等,同时强化同美日经济合作,大力推行“新南向政策”,积极发展同东南亚、南亚等国的经济合作,导致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出现波折,台湾民众切实利益受到损害。值此形势下,大陆既要坚决遏制民进党“经济去中国化”政策、粉碎其“经济台独”企图,同时又强调要惠及台湾普通民众,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途径。如果不能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多年来的既有成果将会流失,台湾民众就会被岛内“台独”势力及相关舆论误导、分化,难以正确瞭解、认识大陆的对台政策和主张。因此,继续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才能引导台湾民众认识到两岸经济合作“互惠互利”的本质所在,揭批民进党当局限制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政策的实质和危害,建构两岸同胞对经济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二、新形势下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两岸经济合作正处于集蓄动力、转换轨道的关键时期,中美贸易摩擦将阻滞两岸贸易投资增长,民进党当局也借机加速实施经济“去中入美”战略,内外多重负面因素叠加导致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中美贸易摩擦阻滞两岸贸易投资增长

  此次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两国全面战略博弈在经济领域的集中反映。未来,美国将锁定高科技领域和“中国制造2025”等先进制造业对大陆进行全面经济遏制。多年来,两岸贸易主要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欧美”的加工贸易为主。以台湾对大陆出口的机械类产品为例,有近40%属于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也就是台湾将这些零部件和中间品出口到大陆,在大陆生产组装后再出口到美国市场。在这种模式下,美国对大陆出口的机械、电子信息类产品征收关税也会间接影响台湾对大陆出口,对两岸贸易产生缩量效应。目前,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台资企业多数也是以美国为出口市场,大陆对美国出口的前10大企业中有8家是台资企业,前100大企业中有近四成是台资企业。未来,为维持原有市场份额和规避风险,台资企业很可能调整其在大陆的投资布局,降低其大陆投资意愿。 

  (二)民进党加紧实施经济“去中入美”战略

  民进党执政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和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导致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全面停摆。同时,为实现“台独”的政治目标,民进党当局在岛内大力推行经济“去中国化”政策,进一步收紧对陆资入岛的管制,裁撤ECFA小组;强化同美日经济合作,大力推行“新南向政策”,积极发展同东南亚、南亚等国的经济合作,意图以此弱化两岸经济合作,阻挡两岸经济融合趋势。在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中,民进党当局罔顾自身经济与产业损失,以逥避贸易冲突及争取对美谈判筹码为由,进一步加大经济“去中入美”步伐,启动对美出口产品的“大陆成分”审查,在钢铝产品上要求岛内企业剔除大陆进口原材料以争取美国关税豁免,并宣布对大陆钢产品进口进行“双反”调查;并配合美国要求台湾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等高科技企业对中兴等大陆企业出口必须申请许可证。从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判断,未来民进党当局会继续延续经济“去中入美”的经贸战略,进一步限制两岸经贸合作,势必干扰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三)两岸新兴产业同质性竞争趋势加剧

  近年来,随着两岸经济实力消长和大陆工业体系崛起,台湾部分传统优势产业如液晶面板、LED照明、石化产业等已被大陆赶超,两岸产业由以前的互补分工合作转向局部领域的水平竞争替代。在“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中,大陆正大力扶持太阳能、面板、半导体、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与台湾新兴产业的布局高度重叠,发展趋同性增强。以半导体产业为例,2017年台湾半导体产业产值为2.46万亿新台币,预计2020年前大陆半导体产业将超过台湾中国台湾网:“台湾面板与半导体两大优势产业即将被大陆超越”[EB/OL],http://www.taiwan.cn/ plzhx/ zhjzhl/tyzhj/wjm/201803/t20180302_11929454.htm。。面对两岸产业的同质性竞争加剧趋势,蔡当局对岛内业者呼吁两岸产业整合的声音充耳不闻,对两岸产业对接合作避而不谈,未在两岸产业政策协调及产业链合作上有任何作为,反而刻意渲染大陆本土产业崛起对台湾经济带来的威胁,大肆炒作“红色供应链”假议题激发岛内民粹保护主义。如此一来,两岸部分产业领域的竞争状态因缺乏政策面的支撑而难以有效协调及疏导,甚至有可能强化出现“对立”状态。

  (四)两岸经济合作的传统模式亟待转型升级

  多年来,两岸经济合作动力源于两岸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生产要素优势的高度互补。在两岸经济合作发展进程中,这种成本驱动型、市场单一化的合作模式客观上造成两岸产业失衡、市场失衡及贸易结构失衡,且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大陆经济新常态下难以持续。2014年以来两岸贸易、投资增速均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便是两岸经济合作结构性失衡日益严重的后果。两岸经济合作亟待在新市场商机牵引下实现合作模式转型和发展动力转换。

  三、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十九大报告提出“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等主张,均是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包含了丰富、具体的政策内涵,揭示了未来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重点与方向。基于此,面对多重挑战,大陆要“以我为本”,积极推进自身经济发展,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拓展两岸经济新空间;以现代服务业、人工智能等产业为重点促进两岸新经济产业的互嵌合作;以同等待遇为指向实施对台开放新政策,努力探索既可以遏制民进党“经济去中国化”政策、又可以惠及台湾普通民众的政策措施,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中不断夯实民意基础,为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以“一带一路”战略开拓两岸经济新空间

  “一带一路”建设是当前大陆大力推动的对外经济合作战略。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大陆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台湾经济衰退的现况下,“一带一路”应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实践场域。大陆一直对台湾工商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持欢迎态度,鼓励台湾企业与大陆企业共同开发“一带一路”商机,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园区与产业园区共建、资本共营的试点合作,将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共同耕耘“一带一路”市场,从而开拓两岸经济合作新空间,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由成本驱动、市场单一化向利益共享、市场多元化转变, 

  (二)以现代服务业、人工智能等产业为重点促进两岸新经济产业的互嵌合作

  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成长,两岸在传统产业领域的资源优势互补逐渐弱化,液晶面板、LED照明、太阳光伏、石化产业、通讯产业等部分产业竞争加剧。 “十三五”期间大陆正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着力发展网络经济、服务业经济、创意经济,这为两岸产业合作提供了新商机。两岸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緑色低碳产业、高端装备和材料、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合作空间巨大。两岸应积极发挥自身产业与资源禀赋优势,引导两岸企业合作领域转向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在技术、专利、产品、应用、资金、市场和人才等层面的交流合作,以推动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整合、实现新经济产业嵌入式合作。同时,藉助两岸产业协会等民间平台促进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协调对接,避免恶性竞争。

  (三)以同等待遇为指向实施对台开放新政策

  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台31条具体措施,在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影视等多个领域致力实现大陆台企台胞的同等待遇。为进一步便利台胞在大陆的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大陆出台《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自9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台胞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让持证台胞能享受国家和居住地提供的三项权利、六项基本公共服务和九项便利新华网:“国台办:逾2.2万名台胞已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http://www.xinhuanet.com/local/ 2018-09/12/c_1123419010.htm.。以上同等待遇措施从台企台胞的切实需求出发,有效撤除台企台胞在大陆的限制性政策框架,缩小台湾同胞与大陆居民在大陆工作生活中的体验差异,引起台企台胞的广泛好评和一致好评。今后,在贯彻落实已出台31条措施的同时,要研拟出台更多的推动大陆台企台胞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以此为突破口实施对台开放新政策,加速台湾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向大陆转移。如当前台资在大陆投资仍比照外资,遵循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録》,按其规定设立了鼓励类、禁止类、限制类,在一些市场竞争尚不激烈、大陆企业优势不明显的领域特别是服务业,台资仍未被准许投资。因此,今后应根本改变对台资的涉外管理思维,将台资与陆资同等对待,分阶段逐步放宽台资投资市场准入,让台资企业与大陆本土企业享有公平竞争机会。

  (四)构建“自下而上”的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新机制

  2008年以来,两岸经济合作在“官方主导、民间推动”的双轨式合作管道下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民进党执政后,官方合作的机制和渠道不再通畅,行业协会、民间经济组织与工商企业将成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主体。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已成为两岸民间推动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特别在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产业合作小组、两岸“产业搭桥”等停止运作后发挥了重要沟通协调作用。在去年举办的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与会700多名两岸企业家及重要工商团体负责人围遶“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新形势新商机新思路”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共签署了29项合作协议新华网:“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闭幕”.http://www.xinhuanet.com//2017-11/07/c_ 1121920175.htm.。这是两岸民间推进产业合作的有益尝试。未来,大陆应建构以民间力量为主的对接机制和协商平台,发挥两岸企业家峰会、海峡论坛等化解两岸经济合作分歧、达成共识、协同行动的平台功能,密切与台湾工业总会等六大工商团体的常态化联系,建构两岸产业协会在产业对接与合作上的沟通、协商机制,辅导两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吸引台湾更多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打造“自下而上”的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新机制。

  (五)积极反制民进党当局的经济“去中入美”战略

  两岸经济合作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增进两岸民众利益,存在内生发展动力,这是不以民进党当局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但两岸经济合作对政策敏感性强,民进党当局经济“去中入美”战略不可避免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大陆应牢牢掌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增强对台湾经济的“磁吸力”,使民进党“远中去中”的企图落空。一方面,加紧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自贸区等战略,开拓两岸经济关系的新动能;继续推动和深化两岸民间经济往来,继续举办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两岸花卉博览会、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两岸互联网金融暨大数据金融峰会等,吸引台湾工商团体和企业负责人、青年和基层民众代表等在内的两岸社会各界参与两岸经济合作;另一方面,有效运用经济、外交、政治等多种手段粉碎民进党当局“联美入美”、开拓国际经济空间的险恶企图,必要时应对台湾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俄罗斯抓住机遇,对接中国“一带一路”

  岳西宽刘传路: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副秘书长。

  中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五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被纳入联合国、20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而俄罗斯为了开发远东并对接中国的“一带一路”,也于2015年9月在远东城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东方经济论坛”。2018年9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参加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席东方论坛,对中俄经济合作其意义尤为重大。

  一、中国是俄罗斯开发远东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

  2017年中国同俄罗斯远东联邦区贸易额超过77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国,两国务实合作堪称互利双赢的典范。

  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发表题为《共享远东发展新机遇,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的致辞,全面总结中方参与俄罗斯远东的丰硕成果,阐明“一带一路”倡议给当前中俄远东合作和东北亚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四点倡议。一是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合作共赢,就要增进和睦友好的互信。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一个和睦互信、团结稳定的东北亚符合各国利益和国际社会期待,对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合作共赢,就要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从中俄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取得重要早期收获,到中日韩、中俄蒙等三方合作取得良好成效,再到中方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发挥更大作用,各方面务实合作正在有序推进。提升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努力构建东北亚经济圈;三是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合作共赢,就要巩固传统友谊的基础。东北亚各国地缘相近、文化相融、民心相通,各国人民在长期交往中结下深厚友谊;四是合作共赢需要共同努力,实现综合协调发展,积极探讨建立东北亚地区协调发展新模式,加快科技创新,转变发展理念,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格局和生活方式,携手应对共同面临的区域性环境问题,光明未来需要共同开创。新华社评论员:《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合作共赢》,新华网2018年9月12日。

  这次中国元首出席东方论坛,中俄还着重进行了一次主题为“新时代的中俄地方合作”的地方对话,来自中国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广东等9个省、自治区的负责人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后贝加尔边疆区、鞑靼斯坦共和国、下诺夫哥罗德州、伊尔库茨克州、莫斯科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雅罗斯拉夫尔州、图拉州、车臣共和国等13个联邦州的负责人参加对话会,取得了多项合作成果。尤其与中国黑龙江接壤的几个州,如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与中国合作的热情极高。

  二、俄罗斯政府开发远东的战略与决心

  开发远东,普京一锤定音。长期以来,俄罗斯的“欧洲大西洋派”和“斯拉夫派”在国家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俄罗斯政府开发远东的政策制定也很纠结。在这犹豫阶段,普京总统于2011年10月4日发表了《欧亚地区新一体化——未来诞生于今日》一文,主张由前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西接欧盟、东连亚太,自成世界一极,跟美欧中三大中心平起平坐。只有欧亚两翼同样强劲,俄罗斯双头鹰才能展翅高飞。盛世良:《普京接力中国开发远东》,国际先驱导报2012年9月14日。而同中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也为俄罗斯消除了后顾之忧,藉助中国“一带一路”,开发远东和振兴东北,同时也有助于中俄在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夯实战略伙伴关系。显然,远东开发是俄罗斯经济振兴的战略性举措。

  俄罗斯开发远东“三步走”战略。俄罗斯早在2010年就制定了远东开发“三步走”战略,根据《2025年前远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2015年,重点是加快投资、增加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广节能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兴建工农业项目;到2020年,新建大型能源项目,建立运输枢纽,完善物流网络;到2025年,进一步发展创新经济。为此,俄罗斯政府设置了远东发展公司和远东发展部,负责整个远东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政府举办论坛,为开发远东造势。2015年4月4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主持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会议,强调政府已推出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例如设立超前发展区,在滨海地区建立自由港,发展中小企业等,为远东营造良好经济环境。目前,俄远东地区建立了13个超前发展区:滨海边疆区有3个,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萨哈林州各有2个,勘察加、楚科奇、雅库特各有1个。超前发展区享受国家扶持措施,这些措施目的是推动远东开发,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015年5月19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宣布每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东方经济论坛,对接中国的“一带一路”,以促进远东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并成立组委会,责成俄罗斯联邦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和组织工作支持。如第三届东方经济论坛2017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远东联邦大学俄罗斯岛校区举办,主题为“远东:创造新的现实”。为了参与第三届远东经济论坛,俄远东发展部在项目甄选上,为远东地区提供了148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4万亿卢布。论坛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国际投资界、俄罗斯商界、联邦政权机关和地方政权机关的联络,并为亚太地区合作发展提供平台。

  俄罗斯特别希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能为其远东发展助力,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人力方面的支持和合作,中国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从前三届皆为副总理级别的国家领导出席,到这次出席的是国家元首,充分显示了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开发的关注及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视。 


  吴凤娇:作者系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