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试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当代意义

  经济发展,体制更新,要求文化建设与之同步发展。如何建设适应新时代之新文化,是我们当前所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我们的文化建设是否一定要与一段时间以来流行的所谓“解构主义”的道路亦步亦趋,否认对价值和意义的哲学追问,否认本质主义和形而上学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说,是否一定要以解构为前提和基础?正如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能做出自己的特殊选择一样,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可不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后现代以“解构”为主要特征的新路子?

  我们认为,这是可能的。因为单独的个人,也许可能像动物一样,浑浑噩噩地生活,饥来吃饭倦来眠,今朝有酒今朝醉,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对于诸如安身立命、终极关怀、人生意义等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这是关系到人类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的问题。因为发展不单纯是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贤早已提出,科技的增长是一柄双刃剑。科技发展必须为人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经济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尺度。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寻。在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寻过程中,需要一定程度的“解构”,所谓“不破不立”即是如此;而为了寻求意义和价值而“解构”现存的一切价值和意义,或者说为“解构”而“解构”,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特定时期,也许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工具理性的高度发达导致人日渐成为技术的奴隶,反理性主义的出现使人能够重拾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但仅有非理性还不足以体现和维护人的真正的尊严,因为非理性本身并不能将人从动物群中分离出来,非理性也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身心自由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后现代主义对现存价值和意义的破坏性“解构”,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所有的历史发展时期而言,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哲学与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哲学和文化,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哲学和文化。但是,不论什么社会、不论那个国家,其社会发展、稳定皆离不开一整套价值理论体系的建设。每个社会皆承担有“教化”的功能,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塑造人,要宣传某种理想人格、理想社会,表达某种社会期望,进行社会教育。为此,社会就要提供一整套支配人类外在活动和内在思想的价值观念,将其推广于人群之中,帮助人们形成价值评判,提供价值尺度,使社会、人群形成一种规范的日常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引导人们遵循良性的价值理念,不断培养人们高尚和健康的思想和情感。故价值为人伦、政教之本,无论是公民自身健康人格的养成,还是建设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皆离不开价值观念的指导。由此,我们即能得出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建设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何等重要!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每个公民自觉确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理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藴含有许多优秀的价值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其所倡导的积极入世、济世之爱国精神,关于理想人格、理想社会之建构的理念等,在我们当前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如我们所熟知的“良知”、“仁”、“诚”等价值之本的思想;“急乎天下国家之用”、“开物成务”、“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自强不息”、“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善”与“恶”、“公”与“私”、“义”与“利”、“群”与“己”、“荣”与“辱”的价值评判思想;“厚德载物”、“乐天知命”、“与天地合其德”的道德价值的超越境界,等等这些方面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龢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教化”,我们的民族文化探讨了关于德性之善的种种表现和实现方式,为个体修养和社会完善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原则和尺度,使之成为调整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部分内容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也相当丰富,如“知”与“行”,“涵养”与“省察”,“正心”与“修身”、“持敬”与“存诚”,“格物”与“致知”等等。综观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关于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养成的内容,其中存在着许多健康的、积极的、高尚的道德、价值追求,能够激励人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为人们提供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活力。通过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汲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将可以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华民族文化衍化、整合所形成的这些价值观念体系,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所铸造的文化精神方向,既对此前的中国传统价值精神做出了的理性反思和重塑,也对我们现代社会的文化精神之发展,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继承、发扬民族文化龢民族精神的理论精华,为当前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战略服务,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文化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幷且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与现实中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的精髓仍然存活在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之中,总结其理论思维的成就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讲,如果处理不好,就是一个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沉重包袱;而如果处理得好,也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是财富还是包袱,关键在于我们当代的中国人怎样对它进行创造性地转换。如果说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进行创造性转换的这么一条新路子,那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新路子是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个创造性转换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来扬弃自身,弘扬什么,汲取什么,消解什么?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因此,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固然是为了总结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但更为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于古为今用、实现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也许有人要问:旧的、传统的民族文化怎么可以照搬到现代社会?对此,我们建议这样来理解: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为支柱,并不意味着死守传统的一切而不与时俱进。应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的价值主体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是各不相同的,如以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整体为主体,则其价值观具有时代性、社会性;以不同民族为主体,则其价值观又具有民族性。推而广之,个人、集体、阶级、国家等等,其价值观亦如此。因此,我们强调继承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照搬、照钞而不对之进行现代创新,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精神做出理性反思和重塑,对我们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发展是可以起到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的。

  第二,我们还要看到,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有些在性质上是和过去相一致的。民族精神的凝聚、弘扬,爱国情操的培养,对社会、他人的关爱,对事业的追求等等,古往今来,无不有此性质的问题存在,民族传统文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对我们当前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故文化虽然在时间上有新旧之异,但文化发展中亦存在某些共时性的话题,这也是不容我们忽略的。民族文化、道德、价值观中对社会主义社会有促进作用的方面,我们当然应该继承和发扬之。

  第三,现实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并不是从虚无开始,过去特定时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理念总是作为现实一切活动的前提和预设条件而存在,成为我们当前行动和实践的出发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研究,是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所提出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肩负着对人们的行为、观念进行价值导向的重任,它要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肯定其进步的一面,使人们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过程中,我们要确立起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以之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使人们的活动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要对社会活动是否有价值进行评价,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就能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确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导向,这对于有效解决存在于人们思想当中的价值观冲突、价值危机等问题,对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必将产生积极地影响。故建构一个科学、严谨、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能割断自己的历史,社会主义的所有创造无不是在既定的历史传统基础之上来进行的。历史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衍化、整合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人基本的思维方式、价值理想,成为人们修身、治国的指导思想。可以说,不理解民族文化及其特性,就不能透彻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也不能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与民族精神。如果不了解理想社会的价值理念,我们就不可能在实践中真正寻找到一条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模式。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要求出发,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总结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内容,这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我们今天处于古与今、中与西哲学文化大冲突、大融合的时代,研究影响中国社会深远的民族文化、价值哲学问题,可以为建构符合现代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

  对民族文化中优秀民族精神之继承、弘扬,将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因为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与现实中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她的精髓仍然存活在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之中。我们通过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将之与现代社会的现实需求相结合中,与现代文化融会贯通,将可以为我们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和借鉴。我们希望,通过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继承、创新与弘扬,能够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某种借鉴的作用,也为人类面向未来、寻求自身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做出贡献。

  本文为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4ZDB003。

  章伟文: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