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提升“中华文化论坛”层级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

  两岸同胞同文同种,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中华优秀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灵家园和精神纽带。尽管隔阂60多年,海峡两岸走过不了不一样的道路,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下,两岸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不同的历史和时代烙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但两岸中华文化的底色始终没有被改变,中华文化始终是两岸文化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原素。现在两岸政治仍处于对立状态,中华文化就成为两岸精神上最大的公约数,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岸文化的融合发展,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就成为当前两岸关系的重大课题。当前,两岸文化融合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幷存。

  一方面,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等体现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方案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中华文化也因此日趋繁荣发展,逐渐走向世界,为两岸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也为台湾的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腹地空间。另一方面,“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岛内竭尽全力地在文化上“去中国化”,已到了荒腔走板、丧心病狂的地步,试图把台湾文化从根上彻底地切断与大陆的联系,以培养台湾青年人的“天然独”,对两岸文化融合发展,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构成严重的阻碍。

  因此,现在更需要也更有可能加强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中华文化。正是中华文化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大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两岸文化交流高度重视,使两岸的文化交流成为两岸交流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当前两岸文化交流普遍呈现不系统、不规则、无规划现象,具有交流缘起偶发性、交流项目随意性、交流效果浅层次的特点,许多领域形不成规模,建立不起常态化、机制化联系。两岸文化交流缺乏顶层设计,两岸的文化交流的现实效应还有待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现状与两岸融合发展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扩大、深化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

  中华文化论坛因应国家文化发展大战略而生,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四年来,两岸以及港澳、海外的文化学者们每年都汇集北京大学,就如何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影响力越来越大。今天,为了落实十九大精神,发展繁荣中华文化,以反制“文化台独”的“去中国化”,推动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有必要以更大规模地、更大力气地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为此,我们应该提升“中华文化论坛”的层级,使之成为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的国家级大平台。

  中华文化论坛应以大陆各个领域的文化团体为交流主体,对接台湾民间相应的文化团体,诸如国学、历史、学术、艺术、文学、教育、新闻、体育、工艺、宗教、民俗、戏曲、歌舞、表演、电影、非遗、文创等等,吸引台湾以及港澳海外等各个领域的文化人才汇集到这个大论坛来,共商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大计,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奠定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论坛除了传统的学者研讨之外,还可以设立“两岸文化博览会”、“两岸艺术汇演”、“两岸艺术展览”、“两岸艺术节”等项目。这样,中华文化论坛就是一个既包含理念探讨部分,也有实际各种文化活动部分的论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把中华文化论坛办成是一个两岸高端的文化盛会。

  这样的中华文化论坛是两岸覆盖面最广、层次最高、内容丰富,同时有具有相当权威性的文化论坛,通过这样的论坛,在文化领域建立起两岸各领域文化的机制化对接平台。一方面可以全方位、机制化地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两岸文化界人士通过这个平台共同努力,共同携手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杨毅周:作者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十三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