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为中华优秀文化固本溯源

  自2012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发展特征是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进度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提速。新一代领导人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同经济发展并重、甚至更为优先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物保护龢利用的事业更为重视,高密度、强针砭地做出数十次指示和批示。

  在此发展态势下,中华文物事业从传统的被动保护逐渐转向主动提供公共服务,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深化体制改革,不断进行领域拓展与管理方法创新。我国文物界面对挑战与机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引起海峡两岸热爱文物的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高度凝聚对文物保护利用的共识

  这几年中,保护文化遗产、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引申到国家战略高度。201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博物馆调研时指出,“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http://www.gov.cn/ldhd/2012-11/29/content_2278733.htm。从而把博物馆的研究和展示工作,同实现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

  这几年来,政府对文物工作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和条例,将一批重大文物项目纳入“十三五”国家规划及专项规划。主管部门召开了多种文物工作会议。习近平主席莅临文物博物馆单位考察指导近30次,出席或见证文物领域重大活动10多次,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40多次。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文物工作会议,28个省级单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11个省级单位将文物工作纳入地市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或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渠道不断拓宽,各界人士向国家自愿捐赠文物、捐助文物修缮的热情不断高涨,文物保护志愿者、社会组织龢民间文物收藏队伍稳步壮大。“加强文物保护,坚定文化自信”,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102/c40531-29623636.html。

  二、纠正城市建设中忽视文物保护的偏

  前述城镇化新思路的产生絶非偶然。习近平主席在长期工作中就已形成了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加强保护龢利用历史文物的思想。2013年11月他就有针对性地作过批示:“在城市工作中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习近平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作批示”,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10/c1001-26361412.html。2014年2月他又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就建设首善之区提五点要求”,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6/c_119519301.html。这既是对以往文化古都建设方针失误提出的含蓄批评,又明确了今后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城镇化建设从此走上了以“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为“灵魂”、为“生命”的新路。

  习主席对原有城建方针做了一系列反思。他尖鋭批评:“现在有的地方搞旧城拆迁改造,把一些文物古迹搞得荡然无存,这是非常可惜的。在现实中就存在着城市文化个性的轻视甚至埋没,造成文脉的断裂,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习近平“七城记”: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规划要保护文脉延续,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2806_1。“‘推陈出新’,不是胡乱‘拆旧建新’,建几条假古街,造几座仿古楼,甚至用假古董破坏真古董,毁掉珍贵的文物。”习近平文物保护简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1/c_1113951139.html。他决然断言:“如果说以前无知情况下的不重视还可以原谅,那么现在有认识情况下的不重视,那就是意识问题、政绩观问题。”“守护民族的根与魂 品味习近平保护文化遗产三境界”,http://news.youth.cn/wztt/201606/t20160612_8109082_2.html。他谆谆指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习近平“七城记”: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规划要保护文脉延续,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2806_1。

  三、树立科学正确的政绩观

  针对忽视文物保护的思想根源,2016年4月,习主席又一次就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习近平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2/c_1118599561.html。这实际上是对各地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指标而忽视文化遗产保护的普遍现象做的一种严正纠偏,是对我国国情健康发展的有力促动,是对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政绩观的明确要求,是对政府部门要大胆依法管理文物、放手发动群众参与相关工作的热烈动员。

  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将引领圆满解决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初心在此,习近平主席五年来反复告诫:“现在有些地方名城保护、古建筑的保护出现一些问题,根源就在于只顾眼前的一些经济利益,随意改变文物管理体制,将原为文物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移交别的部门管理。”习近平:《福州古厝》序,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06/c64094-26331724.html。“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习近平关心文物保护: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110/c1013-26360477.html。

  四、明显改善文物事业的大环境和工作状况

  以上变化,至少意味着文物事业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文物工作条件也随之明显改善。有目共睹的是:针对以往经济发展大潮中对文物事业扶持力度偏低的不平衡状态,中央财政5年来以空前的力度加大了相关的投入。文物工作也更主动地融入经济社会,服务国家大局。例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等国家级的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和境外合作考古项目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收获。在新型城镇发展中,注意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体系”,积极推动当地文旅结合、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2014年,文物局启动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集中成片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龢利用工作。基本形成了以150 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建成了24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同时把142处革命旧址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红色旅游的精品线路,既保护了历史文物,又发展了文化旅游。

  这些年来的文物工作由注重抢救性保护逐渐转变为抢救与预防并重、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的保护并举,同时加强了对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截止到2013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国家文物的保护单位总数已达到4296处。国家文物局还宣布在2018年8月启动第八批国保单位申报与遴选工作。这就全面贯彻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文物部门把这个阶段积累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大局,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文物资源实际状况科学保护;坚持保护第一、保用结合,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提高责任意识、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坚持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制度优势,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文物工作新格局。“砥砺奋进 辉煌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新成就”,http://www.cssn.cn/kgx/kgdt/201710/t20171018_3671471.html。

  另一件值得一书的成就,是成功进行中国大陆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这是在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完成之后实施的又一个重大基础工程。由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政府具体实施。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历时5年。通过开展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文物认定、信息登録等步骤,对我国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藏品进行全面登记,建立统一的可移动文物名録和藏品信息资源库,并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参见http://kydww.sach.gov.cn/pcgk/pcjj/index.htm。通过这次普查,全面掌握了我国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情况、保存状况以及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我国原有经普查登记过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这次经过普查登记,国有可移动文物有1.08亿件/套。这项工程浩大,头绪繁多,耗时甚久,艰巨异常。但成效显着,为国情探索、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利用铺垫了道路,夯实基础,造福后世,劳苦功高。

  五、努力加强制度建设与执法力度

  这一时期,文物部门在具体的政策制度方面做出了新的突破。文物保护能力不断提升,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新一轮立法呈现出地方化的趋势,全国已基本搭建起文物保护标准体系框架。专项整治文物法人违法的行动成效显着,对文物违法犯罪典型案件和文物安全重大事故进行公开曝光已成为常态。跨部门的联合执法和整治的能力加强。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取得新成果,5年累计成功追索返还文物100余件。

  在强化文物保护工作的灵活性、创新性的同时,还通过制度建设大幅度提高保护的水准。2016年国家文物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项目审批的通知》和《中国大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住建部2014年12月发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对这类文化遗产的规划制定,从内容文本、体例要求到操作程序,制定了具体要求。同年,国家文物局还推出了《关于开展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工作的通知》,住建部也在2016年7月出台了《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可视为在保护概念上的一次重大扩展,以及在操作程序上强化国家主管部门的统一认定职权。

  在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上,2012年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公安部、国家文物局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联合长效工作机制>的通知》,力图通过强化部门间的协调力度,有效改善过去存在的督查督办不力、信息和移交机制缓慢等缺陷。2015年又由国家文物局印发了《文物违法行为举报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积极举报,动员基层力量,增强信息流通程度,同时规范举报程序。国家文物局还在2016年相继推出了《2014—2015文物行政执法十大指导性案例》、《关于2015年度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通过对已查处违法行为的公示以起到维护法律尊严并传递执法力度的实然效果正在不断加强的信号。同年,它还发布了《关于部署开展“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2016—2018)”的通知》。这项通知的重要性在于,专门指向“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的文物违法犯罪案件”这类在传统违法案件当中由于诉讼难、隐性行政机制或寻租行为影响大的顽疾。

  六、积极助推博物馆事业多样化、制度化与国际化

  这一时期博物馆建设更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专业化、国际化程度更高。可以说,中国大陆的博物馆已经逐步成为国外博物馆的平等合作者,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到2015年,中国大陆备案博物馆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文物部门管理的国有博物馆2837家,其他行业性国有博物馆745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关于印发2015年度中国大陆博物馆名録的通知》,参见http://www.sach.gov.cn/art/2016/12/27/art_1329_136173.html。 博物馆在类型及营建主体上也更为丰富多样。

  根据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了第659号国务院令,颁布《博物馆条例》。参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5-03/02/content_2823823.htm。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规范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行政法规,对博物馆的性质、功能与日常管理都做了明确规定。

  自此,妥善保存文物有制度性的保障,博物馆管理有规可循。在妥善保存的前提下,文化创意作为指导性方针得到鼓励。健全制度也为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五年间,馆藏文物展示保存条件全面跃升,可移动文物修复取得新进展,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实现突破,5年累计完成1000余项可移动文物修复和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项目、修复4万余件珍贵文物。

  同样在这期间,跨国联合申遗、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和境外合作考古项目都取得了显着成效。大运河、鼓浪屿相继申遗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録》。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的文化遗产,我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成功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録》,这是我国完成的第一个跨国申遗项目。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2项,位列世界第二。中国文物保护机构走出国门,积极援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个国家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并先后与15个国家合作开展了考古项目。

  七、想方设法“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是文物自身内在价值龢利用价值的实现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途径。2014年2月,习主席观看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北京考察工作: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http://cpc.people.com.cn/n/2014/0227/c64094-24476753.html

  这番话点明瞭文物最高价值体现和文物工作的根本目的,明确“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是文物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习主席还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88013.htm这就再次表述了积极利用文物基本思路。他之所以多次阐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的思想,是因为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对象,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是广大人民对文物工作的期盼,也是文物工作者心里藴含的使命感。文物工作者努力思考如何在坚持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让文物工作汇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大潮。他们在这五年间认真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积极探索如何掌握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理”和“度”。虽然一时难以树立精确的标准,但充分发挥文物价值,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的大局共识是一致的。

      “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在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国家实行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博物馆年参观人次从2.8亿增长到9.7亿,数十家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超过百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加强文教结合,开展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提升示范项目。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公布首批92家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支持更多文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文物鉴定服务,加强民间文物收藏管理政策调研和制度设计,培育活跃有序、守信自律的文物市场。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更加活跃,5年累计文物出入境展览近500个。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文物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

  牛大勇、曹 宏:作者来自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