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黄启臣自编年谱

  我不太相信风水。但1987年去安徽师范大学开中国商业史学术讨论会,后参加会议组织游黄山。一位自称懂得风水学的同道者、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张先生,看见我穿着硬底皮鞋同他一起从北海出发,游览飞来石、光明顶、玉屏楼,最后登上莲花峰、天都峰。下山休息时,他对我戏言,你是与山结缘:生于山,长于山,作于山。当时,我不以为然。现在自编年谱,蓦然回首,觉得张先生给说对了。我确实是出生于广东省灵山县平山乡;读书成长于平山小学、平山中学、灵山中学、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山西省工作,然后又回到中山大学,直至今天,确实是与山结缘。一生离不开山。 

  1938年 

  我是1937年农历12月即1938年1月,出生于广东省灵山县(1965年划入广西管辖)平山乡大湴村的一家贫苦农民家庭。 

  据我看到的《道光黄氏螽斯图部记》记载,黄氏家族原居广东省广州市朱基路(今珠玑路)。顺治三年(1646),清兵攻入广州城,七年(1650),耿继茂、尚可喜再陷广州,大杀广州民众。于是“先祖黄国銮、黄国鸿、黄国英三兄弟率族人西逃至粤西灵山县平山练(乡)大湴村聚族而居”。1985年5月,我父亲大育拿着《图部记》来中山大学探望子孙,他要我按族谱所记领他去珠玑路寻宗问祖,走访黄氏家族后人兄弟。我顺从父意领他到珠玑路走了一趟,让他领略一下先祖的原居地而已,后人兄弟是难以寻认了。 

  1938-1943年 

  在家过童年。现在回忆,当我懂事时看见全家有祖父世龄、父亲大育、母亲何宽、大姐启生、弟启良及一个年幼的妹妹(后殀折)共七人。后来又听母亲说大姐之后还有一个三姐启秀,两岁时因生活困难,被逼送给大路排村姓谭的贫农家庭抚养为童养媳。到我读小学时,经常见到三姐回家。 

  祖父世龄(1876-1951),是靠租种地主的土地耕田为生的农民。父亲大育,字肇生(1905-1988),除了与祖父一起租地耕田外,还学会土木建筑手艺,农闲时外出为别人建造房屋(农村俗称泥水工),赚点钱帮补家庭生计。因此,在我读小学时,家庭生活比较好。解放后,1952年土地改革评定阶级成分时,我家划为佃中农。母亲何宽(1905-1991),是本县石塘乡(镇)大化村人。她家庭有少量土地,土改时家庭成分划为自耕中农。母亲一生在家务农。直到1972年,我儿子海波出生后,纔来到我工作的地方灵山县城、南宁市和广州中山大学与我们共同生活18年,1990年才回老家。 

  记得我6岁时,晚上父亲在油灯下教我读“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蒙童书,并手把手教我钞写一遍,可算是认识和会写一些字了。 

  1944-1949年 

  8月底,父亲带我到平山中心小学报名读书。他找到校长刘沃林说明我已读写过《三字经》,要求准我报读二年级,后得准我从二年级读书。 

  读小学时,祖父对我说,他生有二男一女,因生活困难,我父亲之后的弟弟,2岁时送给灵家村一个同姓的贫农家庭扶养。所以,在我读小学时,曾几次看见过父亲的弟弟回家来,祖父要我叫他为六叔。1951年2月,祖父逝世后,就没有见六叔回来了。 

  1950年 

  5月,读小学五年级时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儿童团(即今天的少先队前身)。 

  9月,以同等学历资格考入平山中学读初中。 

  1951年 

  3月,被选为平山中学学生会学习部长,直至初中毕业。 

  1952年 

  1月,到灵山师范学校参加全县初中学生作文比赛,获第一名奬励。 

  4月,到灵山县团县委参加灵山县学生联合会成立,被选为委员。 

  4月,我写题为《平山人民掀起修筑公路热潮》通讯稿,在《钦州农民报》发表(1952年4月20日)。 

  5月4日,在灵山县第二区政府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今共青团前身)。 

  1953年 

  3月,被选为平山中学新建立的团支部书记。 

  9月,考入灵山中学读高中,被选为学生会学习部长,直至毕业。 

  1954年 

  3月,被选为新民主主义青团灵山中学委员会宣传委员,直至毕业。 

  5月,我撰写的《灵山人民热烈参加和平运动签名集会》通讯稿,在《钦州农民报》发表(1954年5月18日)。 

  1955年 

  4月初,青年团灵山县委学校工作部长赵新民找我谈话,说我犯了泄露团内机密的错误,并出示青年团钦县团县委致灵山团县委信函,内容称: 

  “根据钦州师范学校团委的报告,你县灵山中学团委宣传委员黄启臣与该校中师二年级学生温其辉写信,信中泄露了‘富农子女不能入团’的机密。经扩散后,造成该校团组织发展工作缓慢和停滞的损失。请对该员进行思想教育并作出组织处理。” 

  当时,我感到十分惊讶。我当即承认与温其辉有过通讯,但否认信中写有“富农子女不能入团”的字句;并要求团县委与钦县团县委联系,出示我写有“富农子女不能入团”的信函证据。但团县委不考虑我的要求,而是要我相信钦县团县委公函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5月底,灵山团县委到灵山中学召开团支部委员以上干部会议,有60多人参加。在不经过我所在班的团支部和灵山中学团委会讨论的情况下,当场宣读前述钦县团县委致灵山团县委的公函,然后宣布灵山团县委《关于黄启臣同志的错误与给予团内警告处分的决定》。此是我人生惟一受到莫名的组织处分。 

  1956年 

  6月,青年团灵山中学委员会讨论我的“团内警告处分”问题,经报请灵山团县委批准,撤销我的“团内警告处分”。 

  7月,灵山县教育局资助路费送我到广州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未获録取。 

  8月,在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后被録取入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读书。因自己不想读师范院校,未去报到就读。 

  10月,应聘到灵山师范学校工作,任青年团专职团委书记。 

  1957年 

  6月,到广西省南宁市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未获録取。 

  7月,到合浦地区专署所在地廉州镇廉州中学参加高考。 

  9月,被録取入中山大学历史系读书。 

  1958年 

  9月,随学校组织到东莞县(今东莞市)附城镇白蛟窝村参加劳动,1959年1月回校。 

  1959年 

  3月,被选为班团支部宣传委员。 

  1960年 

  3月,提前毕业留校历史系东南亚历史研究室当助教。 

  4月,与同班同学刘灼琼(今名刘战)合写《帝国主义的本性不变就违反辩证法吗?》一文,在《中山大学校报》发表(1960年4月9日)。 

  1961-1963年 

  9月,在历史系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明清社会经济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社会经济史奠基人之一的梁方仲教授。 

  1964年 

  8月,由学校安排去花县(今花都区)两隆公社铁山大队搞“四清运动”工作,1965年8月回校。故研究生学习延期至1966年。 

  1965年 

  8月至12月,为赶写《明代钢铁生产的发展》毕业论文,导师梁方仲教授亲自带我到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杭州、宁波、武汉、长沙等地的图书馆、档案馆收集资料。在北京期间,除了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部(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南开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宁波天一阁、武汉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等收集资料。经导师的带领和介绍,认识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诸如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及其夫人、宋史专家袁震;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向达、邓广铭、邵循正、翦伯赞、许大龄、梁思庄和经济系的陈岱荪、樊宏等教授;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教授;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历史研究所的王毓铨、谢国桢、杨向奎、胡厚宣研究员;经济研究所的严中平、李文治、汪敬虞、章有义、彭泽益、魏金玉等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系的郑天挺、王玉哲等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周予同、陈守实;历史地理研究所的谭其镶;经济系的伍丹戈等教授;武汉大学历史系的吴于厪、唐长孺、彭雨新等教授,面聆他们的指导,获益匪浅。 

  特别是梁老师的挚友吴晗副市长对我的教诲、指导和帮助尤大。由于他对我的毕业论文题目饶有兴趣,老师叮咛我一定要多向他请教指导。于是在北京期间,我多次到北长街3号吴晗家登门求教。他不但热情接待我,而且将他多年钞録积累与我的论文有关的资料卡片无私地提供给我,又让我利用他书房的各种明史书刊,使我加快收集到相关的资料。更难能可贵的是吴晗还细心地审阅我的论文写作提纲并加以修改,然后又教我如何收集、考订、爬梳、整理资料,从而加以综合研究分析,进一步进行理论说明和升华,得出自己研究的见解和结论。真正是得益良多,终生不忘。 

  1966年 

  4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党支部讨论我的入党申请,一致通过吸收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经中山大学党委派员与我谈话后送党委审批。入党介绍人是研究生党员叶显恩和陈国扬。可惜此时即开始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党委已无暇顾及审批我的入党问题,故未办完批准手续,使我未能正式入党。 

  6月,我与研究生同学骆绍唐合作撰写的论文《批判“清官论”的几种观点》发表于《学术研究》1966年第2期(《南方日报》1966年6月21日转载)。 

  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共广东省委写作组成立,在各大学借调一批年青教师参加。我因是在校等待分配工作,被借调到该组工作。该组组长是省委书记区梦觉,副组长是省委宣传部长陈越平、文教部长李超。写作组共分经济、历史、文艺三小组。我被分配在历史小组,具体负责撰写批判史学文章,曾参与写作批判我校历史系刘节教授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唯心史观》的文章(未发表)。写作组人员全部集中在省委党校进行封闭式写作。 

  1967年 

  10月,中共广东省委写作组解散,我回到学校等待分配工作。 

  1968年 

  5-8月,我被抽借到广东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属下的中山大学冯乃超(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专案组工作,与黄灿荣被派遣到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北等地的图书馆钞録冯乃超早期(1930-1940年)发表的文章和寻找与冯乃超有关系的人员出具证明材料。 

  10月,被分配到冶金工业部属下的山西太原钢铁公司工作。 

  1969年 

  7月18日,与庞秀声女士在太原市西城区登记结婚,然后到北京度蜜月。在高中、大学的老乡同学赖志才(时任国家水利部技术员)的大力帮助下,得以免费借住水利部职工宿舍一个房间作洞房。期间,因太太是初次进京,我领她游览了北京的长城、十三陵、故宫、天坛、颐和园、景山、香山等名胜古迹。在当时“文化大革命”炽热的年代结婚,能到天子脚下的北京度蜜月,算是一大幸事。之后,太太坐火车往上海,得好友安美康母亲热情招待住宿,并领她游览了上海市容。再经广州与其兄庞愉声(广州部队某团副政委)相会后回灵山县。我则离北京回太原市。 

  1970-1971年 

  仍然在太原钢铁公司工作。 

  1972年 

  4月,因夫妻两地分居生活困难,无奈地放弃大城市生活,经多次坚决请求,获批准调回太太工作的单位中共灵山县委宣传部工作,任理论干事。 

  4月19日,儿子海波出生。因为我正在从太原调回灵山的途中,未能及时赶到家见证儿子出生。此成为一生憾事。 

  1973年 

  10月3日,女儿海滨出生。当时是“革命工作第一”,一切服从“革命工作”需要,不讲家庭生活的年代,所以女儿快出生之时,我仍要服从“革命工作”需要,出差到钦州地委开通讯干部会议,未能在家见证女儿出生。此亦成为一生憾事。 

  11月3日,灵山县革委政工组党支部重新讨论我1966年在中山大学曾经党支部讨论通过入党一事,经送县委批准我为中共正式党员。介绍人是丁戴厚、姚募昌。 

  1974年 

  5月16日,奉调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工作,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负责导读《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两门课程。太太庞秀声同时调到党校政治处工作。

  1975年 

  3月,被选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教研室党支部组织委员。 

  5月,给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常委学习中心组讲授《共产党宣言》辅导课。 

  9月,提任党校科级职务教员。 

  11月,参加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委员会直属机关党委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赴平果县旧城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1977年2月结束回党校。 

  1976年 

  在广西平果县旧城公社搞社会主义教育工作。 

  1977年 

  5月,发表论文《为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照耀下胜利前进》(《广西日报》1977年5月3日)。 

  1978年 

  发表论文《吸收历史教训,发展科学技术》、《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广西日报》1978年4月10日、6月13日);《还“四人帮”假左派,真右派的反动面目》(《思想解放》1978年第3期)。 

  1979年 

  5月4日,到北京参加由中宣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讨论会”,提交论文《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 

  发表论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广西日报》1979年6月10日);《党内民主生活健全的重要标志》、《坚持实事求是,提倡科学精神》、《以李自成的失败为戒——重读〈甲申三年祭〉》、《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思想解放》1979年第11期);《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广西日报》1979年5月5日)。 

  11月,向广西区党校提出调回母校中山大学历史系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专业工作的请求报告,未获批准。

  1980年 

  2月,向教育部寄呈要求调回中山大学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申请报告。 

  发表论文《集体接班是一项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老干部的光荣任务》、《民主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广西日报》1980年6月2日、7月7日、12月9日);发表杂文《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拍”与拒“拍”》(《思想解放》1980年第5、9期);《于谦的精神》、《“老某”是尊称》、《吴晗读书的秘窍》、《昭王求贤》、《清官的遗产》、《唐宣宗嫁女》(《南宁晚报》1980年9月20日、10月24日、11月5日、11月15日、12月6日、12月24日)。 

  4月,经时任教育部长的蒋南翔在我的申请调回中山大学从事专业工作报告中作“请广西帮助解决”批示后,获广西区党校领导批准调回中山大学工作。 

  1981年 

  2月23日,携眷乘飞机离开南宁市回母校中山大学历史系重操明清社会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太太庞秀声同时调到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办公室工作。 

  发表历史杂文《杜甫退礼》和《不收鱼的故事》(《南宁晚报》1981年1月2、6日)。 

  1982年 

  3月始,给历史系本科生讲授《中国史学概论》课程。 

  发表论文《读〈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山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梁方仲与明代经济史研究》(《今昔谈》1982年第5期)。《中国经济史基本建设的巨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光明日报》1982年8月17日)。 

  10月,参加在中山大学召开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特点及其发展道路学术讨论会”,为会议撰写《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学术讨论会纪要》一文。 

  1983年 

  3月,当选为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4月,负责接待日本大阪大学人文学部片山刚副教授来访二周。 

  5月,到庐山参加交通部召开的中国海港史学术讨论会。 

  5—8月,负责接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历史系魏安国(Edgar Wickberg)教授来校访问四个月。 

  9月,为历史系、人类学系、地理系本科高年级学生讲授《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选修课程。 

  到无锡市参加“中国明史学术讨论会”。 

  10月,到成都市参加“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会后去登峨嵋山(见上页图),然后取道重庆经长江三峡到武汉回校。 

  发表论文《试论明清时期商业资本流向土地的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学术讨论会纪要》(《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1期);《“福国利民”是林则徐经济思想的核心》(《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明代广东铁矿工的反封建斗争》(《中学历史教学》1983年第1期);书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读汤明檖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学术研究》1983年第6期);《地方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介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清史研究〉1983年第1期)。 

  1984年 

  3月始,给历史系档案专业本科生讲授《中国档案史》课程。 

  4—5月,经学校及国务院港澳办公室批准,去香港收集研究澳门历史的资料,到香港图书馆、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收集资料。 

  5—6月,去澳门收集研究澳门历史的资料和考察澳门的人文地理形态,到澳门图书馆、澳门贾士梅博物馆、何东图书馆、澳门市政厅图书馆、东亚大学(今澳门大学)图书馆收集资料。 

  6月,参加汤明檖教授领衔的《明清广东社会经济》项目的研究工作。 

  7月,经学校批准历史系成立明清经济史研究室,被任命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为汤明檖教授。 

  12月,发表译文《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法制度与土地占有制》(上)(《江淮论坛》1984年第6期)。 

  1985年 

  3月,被选为历史系党总支委员会统战委员,直至1991年。 

  9月,到西安市参加“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被选为中国明史学会理事。 

  10月,到大连参加“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11月,被评为副教授。 

  12月,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应湖南湘潭大学邀请到该校给历史系高年级学生讲授《清代社会经济史》专题。 

  到香港大学参加“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到海口市参加“中国海港史学术研讨会”。 

  应武汉大学历史系彭雨新教授邀请,参加他主编的教育部指定高校教材《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编写工作,负责第六编第二章《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编写。 

  发表论文《明清珠江三角洲商人和商业资本初探》(《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略论粤海关的特殊制度及其影响》(《广州研究》1985年第1期);《近代澳门的苦力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港澳研究》1985年第1期);《元明时期广州的海外贸易》(《广州外贸两千年》,广州出版社1985年);译文《明清时期徽州宗法制度与土地占有制》(下)(《江淮论坛》1985年第1期);译文《广州皇商》(《广州研究》1985年第6期)。 

  1986年 

  7月,应澳门基金会及澳门社会科学学会邀请,到澳门作学术访问,为期1月。 

  10月,当选为广东中国经济史研究会副会长。 

  11月,当选为广州市地方史学会理事。 

  12月,获中国社会科学基金批准资助《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项目研究,经费12000元。 

  12月,到河北省廊房市参加“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会成立大会”。 

  发表论文《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清代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4期);《明清时期西欧殖民主义国家对澳门的争夺》(《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转运港——澳门》(《港澳研究》1986年第3-4期);《澳门名称的由来》(《历史大观园》1986年第7期)。 

  1987年 

  7月,第二次到澳门收集研究澳门历史的资料和考察。 

  8月,到广西招生,任组长 。 

  9月,招收第一名硕士研究生刘正刚(安徽师范大学考生)。 

  到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参加“中国商业史学术讨论会”,当选为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和中国商业史对外贸易分会副会长。 

  到梧州市举办的大专班讲授《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 

  10月,应邀到澳门参加“澳门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表论文《明代山西冶铁业的发展》(《晋阳学刊》1987年第2期);《四百年来澳门人口的发展》(《南方人口》1987年第2期);《历史上澳门与珠海的经济往来》(《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明清时期广东人口与田地的变动》(《学术研究》1987年第3期);《试论澳门港的兴衰》(《中国水运史研究》1987年第1期)。 

  11月,到深圳参加“中国社会经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1988年 

  5月,到湖南张家界参加“中国社会经济史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当选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会理事。 

  8月,到广西招生,任组长。 

  9月,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中国海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10月21日,父亲大育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3岁。噩耗传来,即回家办理丧事。但因交通阻塞于广西岑溪至玉林路段24小时,回到家里迟了一天,兄弟们已办好埋葬父亲丧事。未能最后见到父亲一面和送终,成为一生憾事。 

  11月,参加在中山大学举行的“纪念梁方仲教授80周年诞辰学术讨论会”。 

  12月,应暨南大学历史系朱杰勤教授邀请,出任中外交通史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12月,《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一文获广州市1986-1987年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奬。 

  发表论文《万历年间矿业政策的争论》(《晋阳学刊》1988年第3期);《澳门港的兴起、发展和衰落》(《澳门研究》1988年第1期);《清代前期广东的对外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评〈青岛港史〉》(《中国水运史研究》1988第5期);《跋〈历代广东农业基本情况统计〉》(广东省农业委员会政策研究室,1988年出版)。 

  给研究生讲授《明清社会经济史文献》和《〈资本论〉导读》两门课程。 

  1989年 

  8月,到太原市参加“中国明史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赴五台山游览。 

  9月,到厦门大学参加“中国海关史学术研讨会”。 

  出版处女作《十四——十七世纪中国钢铁生产史》一书(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发表论文《明清时期两广的商业贸易往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4期);《赫德是中国海关主权的彻底破坏者》(《中山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澳门是16至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澳门《行政》1989年第6期)。 

  1990年 

  9月,招收第二名硕士研究生黄国信入学(湖南省考生)。 

  12月,被评为正教授。 

  出版主编及作者的《纪念梁方仲教授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澳门港史资料汇编》(第二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发表论文《明代广州海外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4期);《16至19世纪中国政府对澳门的特殊方针和政策》(《学术论坛》1990年第6期);书评《一部新颖的断代社会经济史——评介李龙潜<明清经济史>》(《学术研究》1990年第1期)。 

  1991年 

  5月,应邀到香港大学参加“第12届亚洲历史学家会议”,为期7天。 

  6月,被任命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明经济史研究室主任。 

  6月,应澳门基金会主席黎祖智邀请,到澳门进行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 

  8月,到郑州市参加“中国社会经济史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9月,接到台湾淡江大学邀请参加在该校举办的“清朝海外贸易学术讨论会”,未获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不能赴会。 

  10月,应灵山县政府邀请,组织农、工、商类的专家一行8人考察团,回家乡进行发展灵山经济的考察共5天,各专家向县领导提出发展灵山工、农、商业的意见,甚得重视。我又应邀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作题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报告,从思想上鼓舞灵山干部团结齐心、共同把灵山经济搞上去。 

  10月,到香港中文大学参加“明未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 

  11月4日,接母亲病危电报,赶回家请医生为母亲医治及侍奉。经5天医治病情好转,但第六天突然恶化,经医生抢救无效,11日母亲病逝,享年86岁。在家为母亲殡葬。痛定之后,特写下列絶句纪念:

  急来电告母病危,日夜兼程赶路归。 
  眼见母卧床不起,含泪耳告儿已回。 
  床前侍候母五日,灌药喂粥时不离。 
  十号仍食三餐粥,十一溘然谢世逝。 
  失母痛哭情不禁,丧事办好靠兄弟。 
  八十六岁属高寿,愿母九泉安息兮。 
  儿孙满堂已四代,不负老人心愿怀。 
  来年齐到坟山上,扫拜母翁恭敬祭。 

  1991年11月17日 

  (原载广州《诗刊》1993年第3期) 

  发表论文《赫德与〈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中山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澳门宗教》(澳门《行政》1991年第13-14期);《16至18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汇》(《社会科学阵线》1991年第1期);《清朝与亚洲各国传统关系的继续》、《清朝城市私营手工业的同行业组织》、《清朝农户手工业生产形态及其在家计中的地位》(《清朝全史》第5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 

  1992年 

  1月2日,被学校任命为社会学系主任,但仍在历史系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命书见56页图)。 

  4月,负责接待日本吉备国际大学校长大藤真率领的社会学访问团。 

  5月,到深圳大学参加“中国社会学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接待加拿大卡加里大学社会工作学院院长Ray Thom Mlison来访,商谈两校社会工作研究合作计划。 

  《十四—十七世纪中国钢铁生产史》一书获1988-1990年度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奬。 

  6月,当选为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 

  7月,被任命为中山大学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法学学科教师职称评定小组副组长、法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 

  应邀到厦门大学参加该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9月,给社会学系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中国社会学史》课程。 

  9月,当选为广东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12月,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为期两周。 

  发表论文《明清广东商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4期);《16-18世纪中国文化对欧洲国家的传播和影响》(《中山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明清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山大学史学集刊》1992年第1辑)。 

  1993年 

  2月,被聘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3月,应邀到澳门参加“东西文化交流——历史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 

  给社会学系本科生讲授《社会工作概论》课程,至1997年。 

  给日本吉备国际大学与学校外事处合作举办的日本大学生访问学习班学生讲授《中国开放改革以来的婚姻家庭嬗变》课程,至1998年。 

  5月,被聘为广州市警察学会顾问。 

  与日本吉备国际大学社会学系柳原佳子教授合作研究《中国国营企业职工住宅问题——以广州重型机械厂为个案》课题,时间两年。 

  7月12日,被学校任命为中山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任命书见右下图),仍兼任社会学系主任。 

  到厦门大学参加该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8月,应邀到香港大学参加“第34届亚非及北非国际学术讨论会”。 

  到武夷山参加“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到香港参加“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9月,应澳门基金会邀请到澳门访问两周,给澳门社会科学界人士作为题为《明清时期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的学术报告。 

  9月,到海南大学商订合作举办社会学课程研究生班,为期两年。我每年到该班讲授《社会工作概论》和《中国社会学史》两门课程。 

  10月,到天津南开大学参加“中国社会学系主任联席会议”。 

  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终身。开始时每月300元,2009年1月增至1200元。 

  发表论文《略论元代广州的对外贸易》(台湾《淡江史学》1993年第5期);《明至清前期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1期);《霍韬的经济思想》(《广东史志》1993年第1期);《清代农村家族组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3年第5-6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理经济条件》、《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经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对欧洲国家的传播和影响》(《论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以〈邓小平文选〉为指南加速发展粤港澳经济〉》(《亚太经济时报》1993年11月23日);《改善人民生活,解决就业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1994年 

  4月,负责接待日本吉备国际大学校长万成博教授率领的社会学访问团。 

  当选为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 

  5月,当选为广东民政学会常务理事。 

  7月,到湖北宜昌市参加“中国社会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并到三峡库区考察建设长江三峡水电站沿岸各县市居民迁移问题。  

  9月,指导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温永瑜。 

  10月,负责接待美国爱荷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来访,商谈两校社会学学术研究计划和互派教师来往交流事宜。 

  被聘为《岭南文化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委员。 

  10月,小传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12月,《明代广州的海外贸易及其社会效应》一文获广州市1991-1993年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奬。 

  出版专著《澳门经济四百年》、《澳门宗教》(澳门基金会1994年6、11月)。 

  发表论文《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明代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文化效应》(《史学集刊》1994年第2期);《广东是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岭峤春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澳门历史研究刍议》(《中山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保障观》(《民政论坛》1994年第5期);《中国社会保障概述》(《澳门社工人员协进会十周年纪念专刊》1994年);《禁毒斗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亡》(《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第3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探索》1994年第5期)。 

  1995年 

  5月,邀请和接待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刘创楚教授来访,并向教师和研究生作题为《工业社会学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 

  5—7月,应加拿大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委员会邀请,到加、美两国访问,按对方提供访问的计划,访问了温哥华市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卡加里市的卡加里大学、蒙特利尔市的麦吉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多伦多市的约克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美国的华盛顿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与上述大学的历史系、社会学系的有关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后游览了费城、纽约、华盛顿等城市(见下页图)。 

  7月,儿子海波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计算机系毕业,并通过托福(Toelf)考试,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録取入经济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后因两次签证被拒,未能赴美就读。 

  8月,到安徽省凤阳县参加“中国明史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小传(英文)被载入Who  who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6年8月。 

  9月,招收和指导历史系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生鲍炜。 

  指导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陈子匹、蒋廉雄。 

  10月,到北京大学出席“全国社会学系主任联席会议”。 

  11月,应日本吉备国际大学、大阪大学、神奈川大学邀请访问三校,并在吉备国际大学社会学系作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婚姻家庭的嬗变》的学术报告;在大阪大学人文学部和神奈川大学外国语学部作题为《明清时期中国商人和商业资本的发展》的学术报告。后又应东洋文库邀请,到该文库作题为《明代澳门与长崎的贸易往来》的学术报告。 

  到西安市参加“中国明史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12月,到澳门参加“纪念利玛窦诞辰443周年学术讨论会”。 

  出版专著《广州外贸史》上、中、下(广州出版社1995年);《中外学者论澳门历史》(澳门基金会1995年);《澳门历史(自远古——1840年)》(澳门历史学会1995年);《广东商帮》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 

  发表论文《澳门的第一所大学——圣保禄学院》(《岭南文史》1995年第1期);《澳门对外贸易史资料汇编》(澳门《华侨报》1995年2月-1998年12月连载);《关于增城县建置年代的思考》(《增城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浅谈劳动就业问题》(《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5年第4期);《大学生生活状况和价值观调查报告》(《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5年第4期);《城市安全小区建设的实践与理论》(《南粤警坛》1995年第1期)。 

  1996年 

  1月16日,回老家安葬父母亲骨骸,坟山地选址于新庄村的小山丘。父母骨骸合葬于此长眠安息。 

  3月,小传被载入《中国专家》辞典,专利文献出版社1996年3月。 

  6月,应香港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邀请到两校讲学,作题为《中国社会保障述要》的学术报告;期间,又应香港岭南大学、珠海书院邀请,到两院校作题为《鸦片战争扭曲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的学术报告。 

  7月,应暨南大学历史系邀请,出任该系中外交通史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7月,女儿海滨于广州大学旅游经济管理系毕业,被日本松下电器(中国)公司广州分公司録用工作。 

  9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加“研究加拿大国际学术讨论会”。 

  10月,应邀到日本吉备国际大学社会学部作题为《中国社会工作现状》的学术报告;期间又应广岛大学经济学部和社会学部之请,到校作题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学术报告。 

  11月,辞去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职务,回历史系工作。我任社会学系主任五年,因太太庞秀声先在该系任办公室主任。中大的朋友戏言:我是开夫妻店,一时被传为笑话。 

  发表论文《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对澳门海关的管理》(《中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深入研究经济史管见》(《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丝绸之路通四海,开放口岸贯古今》、《广州封建经济的全面高涨》、《中国唯一通商口岸——广州》(《广州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崔以之的经济实践业绩》(《崔以之研究文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家政学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家政报》1996年7月31日)。 

  1997年 

  指导明清社会经济史硕士研究生韦锦新。 

  4月,被聘为《澳门大辞典》副主编,并为本书作者之一。 

  4月,到深圳市参加“香港回归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 

  5月,小传被载入《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5月。 

  8月,到长春参加“中国明史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偕太太庞秀声到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游览,并登上天安门城楼瞭望北京全城。之后经山东登泰山(见右图),又经上海、杭州回广州。 

  11月,应日本吉备国际大学邀请,到该校访问并与该校社会学部合作研究,并作题为《中国农民工的流动调查》的学术报告。 

  担任《地域商人丛书》总主编并撰写总序,同时出版《货殖华洋的粤商》一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发表论文《鸦片战争扭曲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广东人在加拿大》(《中山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朱元璋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明史论文集》,黄山书社1997年);《澳门居民信仰宗教的历史回顾与前瞻》、《〈清实録〉澳门史料编年》(澳门《文化杂志》1997年第3期);《〈广东新语〉反映的明末清初经济发展状况》(《岭峤春秋(四)》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略论加拿大的社会保障》(《当代社会保障》1997年第2期)。 

  1998年 

  5月,到台湾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参加“近代中国与港澳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之请,作题为《广州开放海外贸易两千年》的学术报告;又应台中市暨南大学、高雄市中山大学之请,作题为《澳门不是割让给葡萄牙——论澳门主权始末》的学术报告。之后游览台湾的阳明山、日月潭、阿里山、阁鲁山、鹅鸾鼻等风景区及参观了台北的故宫、中山堂、国史馆等。 

  8月,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孙科之女)从美国来广州,适逢灵山县在粤工作人员座谈会召开,她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午宴,作者有幸与孙博士同席,后摄影留念。 

  9月—12月,应聘为日本大阪大学客座教授,给该校人文学部东洋史研究室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讲授《明清经济史专题》课程。期间又应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之请,作题为《梁经国天宝行的演变》的学术报告;又应九州大学邀请参加在该校举办的“日本华侨华人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又应邀到神户大学作题为《18世纪以来广东商人与华侨》的学术报告。然后到长崎收集明清广东商人到长崎贸易的资料。 

  10月,研究《澳门是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课题,获中国社会科学基金批准资助研究,经费22000元。 

  大姐启生因病不治逝世,享年75岁。 

  12月,接待日本大阪大学人文学部片山刚教授来校访问和讲学。 

  发表论文《明末菲律宾的华人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麦德乐使华与中葡关系》(澳门《行政》1998年第40期);《明清政府在澳门行使海关主权》(澳门《行政》1998年第41期);《从西江在汉唐的经济发展看珠江文化》(《西江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社会成员的“安全网”》(《广东公安报》1998年3月19日);《国有企业职工住房制度的改革》(《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999年 

  6月,全家到香港送儿子海波赴加拿大多伦多读书。 

  7月,到澳门参加“庆祝澳门回归暨粤澳关系学术讨论会”。 

  8月,偕太太庞秀声到兰州参加“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后随会议组织赴甘肃省清河县参观那不勒寺,到青海省西宁市参观塔尔寺,并到青海湖游览,然后到敦煌参观莫高窟,到新疆乌鲁木齐市游览天池及库尔勒市博斯藤湖游览,饱览西北大好河山风光。 

  12月,到珠海市参加“庆祝澳门回归国际学术讨论会”。 

  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及中共广西自治区党校邀请,到广西区政协、区党校、柳州市政协、广西民族学院等单位作题为《明清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学术报告。 

  为庆祝澳门回归,专著《澳门通史(自远古——1998年)》由广东教育出版社于5月正式出版,7月在澳门举行首发式向全球发行。本书出版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日报》、《历史研究》、《广东社会科学》、《史学集刊》等报刊均发表书讯及书评。《历史研究》书评指出:在澳门回归前夕,“《澳门通史(自远古-1998年)》是一部全面、翔实阐述澳门历史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着”(《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担任副主编和作者之一的《澳门大辞典》于10月由广州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于11月在广州大厦举行首发式。本书获2000年全国图书一等奬。 

  发表论文《人痘西传与牛痘东渐》(《海交史研究》1999年第1期);《18世纪以来的广东商人与华侨》(日本《孙文研究》1999年第1期);《弘扬郑和精神迎接海洋世纪》《岭峤春秋——海洋文化论集(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澳门主权问题始末》(《中国边疆史研究》1999年第2期);《澳门主权问题的历史审视》(《中山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从近代粤港经济关系看香港回归的必然性》(《岭峤春秋——省港澳文化交流论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清代澳门对外贸易的式微》(澳门《文化杂志》1999年第39期);《历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史回顾》(《学术研究》1999年第12期);《从澳门回归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珠海潮》1999年第4期);《〈澳门传奇〉序言》(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 

  2000年 

  5月,到香港参加“五十年来的香港、中国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中国经济的曲折发展——从大跃进到改革开放》。 

  8月,到湖南省石门县参加“中国明史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 

  9月,到澳门参加“纪念郑观应学术讨论会”。 

  到香港新亚书院参加“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学术讨论会”。 

  10月,传略被载入《灵山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被聘为四川省世界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发表论文《清代活跃在日本贸易及日本港市的广东商人》(《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16-19世纪中叶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和管理》(澳门《行政》2000年第2期);《中西文化在澳门——以华洋通婚为例》(《汉学研究》中华书局2000年);《徐闻是西汉南海丝绸之路的出海港》(《岭南文史》2000年第4期);《人痘从陆路西传欧洲》(《寻根》2000年第5期);《十三行行商梁经国》、《清朝时期的黄埔港》(《凤埔古今》,广州出版社2000年)。 

  2001年 

  2月,偕太太庞秀声、女儿海滨、女婿张凯(日本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到泰国旅游,游览泰国皇宫、巴提雅、金沙滩等,还从边界过桥到缅甸的小城镇一行及购物 (见下页图)。

  5月,到东莞市参加“广东海洋文化学术讨论会”。 

  8月,接待日本关西大学人文学部松浦章教授来访,并请他给历史系教师及研究生作题为《清朝对外贸易》的学术报告。 

  9月,与太太庞秀声到昆明参加“中国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后随会议组织游览大理和丽江古城(见下页图)。

  10月,到湛江参加“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方港学术讨论会”。 

  出版专著《明清广东商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 

  发表论文《明朝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从官商到吏士》(《广州十三行沧桑》,广东地图出版社200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审视》(《五十年来的香港、中国与亚洲论文集》,香港珠海书院出版2001年);《梁纶枢传略》、《梁肇煌传略》、《梁肇晋传略》、《梁同新传略》,(《名城明珠黄埔村》,广州出版社2001年);《广州丝路贸易两千年及其缘由》(澳门《纪念郑观应学术研讨会文集》,澳门历史学会出版社2001年);《大明宣德年制铜香炉序言》(花城出版社2001年);书评:《评〈珠江传〉》(《岭南文史》2001年第1期)。

  2002年 

  1月12日,外孙女张子欣在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诞生。我们夫妇、亲家爷爷张瑞民、奶奶崔祖秀及女婿张凯一同在产房外等候好消息。果然外孙女诞辰,母女十分平安。当护士示知我们后,全家乐也融融。

  8月,到武夷山参加“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9月,应聘为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 

  小传被载入《中国当代广州人物志》,2002年。 

  9—12月,应聘为日本关西大学客座教授,偕太太庞秀声前往赴聘,到该校东西学术研究所给博士、硕士研究生讲授《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课程。期间还应邀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大阪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又应邀参加神户大学举办的“日本华侨华人学术讨论会”。期间,还偕太太庞秀声到东京、横滨、京都、奈良等市游览参观日本的名胜古迹。 

  发表论文《晚清中国首位美籍华人百万富翁陈芳》(《珠海潮》2002年第2期);《澳门海洋文化的特色》(《岭峤春秋——海洋文化论集(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澳门是“西学东渐”的桥梁》(澳门《文化杂志》2002年第44期);《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国家文官制的影响》(澳门《中西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在广东》(香港《中国评论》2002年第5期);《略论郑观应商办企业的思想》(《纪念郑观应逝世8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澳门历史学会出版,2002年);书评《读万明着《中葡早期关系史》(《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2期)。 

  2003年 

  4月,到英德参加“广东农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10月,回老家拜祭父母坟山。 

  到澳参加“纪念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讨论会”。 

  11月,到澳门理工学院参加“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 

  12月,被聘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属终身职务(聘书见右图)。 

  出版主编及作者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7月在广州举行首发式;《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保障》(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3年);《广东十三行之一:梁经国天宝行史迹》(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黄启臣文集》(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 

  发表论文《明清时期广东商人的海外移民》(《第9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郑观应的吏治思想》(《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澳门历史关注协会2003年);《广州在19世纪西医学东渐的领先地位》(《岭峤春秋——广东文化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发扬海上丝绸之路传统,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强省》(《岭峤春秋——海洋文化论集(四)》,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明清时期广东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古今农史论丛》,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游日本奈良两个寺散记》(《岭南文史》2003年第1期)。

  2004年 

  1月,荣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颁发的2003年度积极贡献奬;《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获2003年度优秀作品奬。 

  2—6月,应邀偕太太庞秀声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访问学者;7月后顺留加探望儿子海波。期间除抽空游览尼亚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加拿大国家电视塔(C N Tower)等多伦多风景外,还到渥太华(Ottawa)、蒙特利尔(Montreal)、京士顿(Kingston)、魁伯克(Quebec)、温莎(Windsor)、白求恩故居游览观光。同时到美国的布法罗、大西洋城、费城、纽约、华盛顿、芝加哥等城市游览,可算是饱览了北美州东部的美、加两国的主要大城市的市容和风光人情。 

  4月,应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委员。 

  5月,被聘为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顾问。 

  6月,被聘为《岭南文史》杂志编辑部顾问。 

  将《黄启臣文集》、《明清广东商人》两书赠送给多伦多大学郑裕彤东亚图书馆。 

  11月,小传被载入《中山大学专家小传》,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12月,到合浦县参加“合浦是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出海港学术研讨会”。 

  出版副主编兼作者的《粤港澳关系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发表论文《明末清初(1584-1670)中西音乐的交流》(澳门《“历史文化名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出版2004年);《明清以来中医药学在欧美国家的传播》(《中西文化交流与社会变迁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在贸易全球化的主导地位——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加拿大景观掠影》(《岭南文史》2004年第4期)。 

  2005年 

  4月,到深圳市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举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学术讨论会”。 

  5月中旬,我偕太太庞秀声、女儿海滨,女婿张凯、外孙女张子欣(三岁),前往美国的布法罗(Buffalo)、波士顿(Boston)、奥尔巴尼(Albany)、哈特福德(Hartford)、纽黑文(New Harven)、纽瓦克(New Wark)、纽约(New York)、巴尔的摩(Baltimore)、费城(philadelphia)、特伦顿(Trenton)、大西洋城(City of Atlantic Ocean)、华盛顿(Washington)、洛杉矶(Los Angeles)、圣迭戈(San Diego)等城市旅游,除游览城市风景外,特意带外孙女子欣到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和好莱坞环球影城游览。 

  6月5日,到华盛顿参加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召开的“郑和下西洋与世界学术讨论会”,发表论文《郑和下西洋与广东》。 

  6月16日,由加拿大多伦多回广州,开始整理恩师梁方仲教授未发表的手稿,准备与已发表的论著编辑成《梁方仲文集》共8册,交由中华书局出版。 

  6月底,三姐启秀因病逝世,享年75岁。 

  7月,参加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组织的馆员参观考察团到黑龙江省、吉林省与两省文史馆进行文史研究交流,并到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长春、牡丹江等城市参观游览和考察东北风土人情和风光。 

  8月,偕太太庞秀声去重游黄山,再次领略黄山风光(见右图)。

  11月,到深圳参加“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被聘为广东华侨历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顾问。 

  发表论文《论明清时期广州和澳门在贸易全球化的地位和作用》(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第57期);《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之缘由》(《生物史与农史新探》,万人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感受美国历史文化》(《岭南文史》2005年第4期);《广州十三行:以官制商、以商制夷》、(21世纪经济报导)2005年12月16日;《郑和下西洋与广东南洋移民》(《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 

  2006年 

  1月,荣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颁发2005年度积极贡献奬;《海上丝路与广东古港》获优秀作品奬。 

  4月,应澳门历史博物馆和澳门理工学院邀请,偕太太庞秀声分别到两个单位作题为《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学术报告。 

  5月,被聘为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顾问。 

  5—6月,偕太太庞秀声到欧洲旅游,游览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瑞士、卢森堡、列支敦士登、梵蒂冈等11个国家的伦敦(London)、剑桥(Cambridge)、巴黎(Paris)、第庄(Dijon)、慕尼黑(Munich)、特里尔(Trier,马克思故乡)、法兰克福(Frankfurt)、科隆(Cologne)、米兰(Milan)、比萨(Pisa)、罗马(Rome)、佛罗棱萨(Florence)、威尼斯(Venice)、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海牙(Den Haeg)、萨尔茨堡(Salzburg)、茵斯布鲁克(Innsbruck)、布鲁塞尔(Brussels)、苏黎世(Zurich)、卢森堡(Luxembourg)、瓦杜兹(Vaduz)、梵蒂冈(Vatican)等23个城市,饱览欧洲古老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大大扩宽了视野(见下页图)。 

  8月,胞弟启良于家乡病逝,享年67岁。 

  11月,到肇庆参加“利玛窦与肇庆学术研讨会”。 

  出版《广州十三行之一:潘同文(孚)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发表论文《广信是西汉海上丝绸之路与内地互动的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感受欧洲历史文化》(《中大老园丁》2006年第3期);《珠江文化与海洋》,《山海相约》(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6年)。 

  2007年 

  3月,完成《梁方仲文集》的整理、编辑工作,文集共分八册:第一册《明代赋役制度》、第二册《明代赋税与社会经济》、第三册《中国社会经济史论》、第四册《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五册《明代粮长制度》(补校本)、第六册《中国经济史讲稿》、第七册《梁方仲读书札记》、第八册《梁方仲文存》,全《文集》共计370万字。 

  4月,与恩师梁方仲教授公子梁承邺先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将《梁方仲文集》书稿送至北京交与中华书局准备出版。期间,与高中毕业在北京工作居住的老同学聚会,他们是:卢祖品(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及夫人姚月芬(人民日报干部);周创志、温昌娥夫妇(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邝惟洁及丈夫张仲哲(天津发电设备厂高级工程师);程鑫光(国家粮食部处长)。 

  6月,偕太太庞秀声到俄罗斯旅游,游览莫斯科(Moscow)的克里姆林宫、红场和莫斯科大学等。到红场的列宁墓内瞻仰保持完好的列宁遗体;同时到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参观冬宫和夏宫等古迹。亦通过访问瞭解到前苏联于1989年解体后的社会经济与民生。据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姜珊和圣彼得堡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生赵大明提供的资料,可知目前俄罗斯国民经济成份,私有经济已占91.3%。因此目前俄罗斯存在三大社会问题:第一,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第二,房价过高,许多低收入者买不起房;第三,人口负增长,男女比例失调,据统计在1.4亿人口中,男女比例为1:2.7。 

  9月,偕太太庞秀声到山西省杏花村汾酒有限(集团)公司,参加“晋商与汾酒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后随会议组织的旅游团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和大同云岗石窟(见下图),并到五台山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参观昭君墓和包头市的包头钢铁有限(集团)公司。 

  10月,到广西南宁市收集撰写《中国珠江文化史》第七章《明清时代的珠江文化》的资料。期间,拜会妻兄庞愉声(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管理局处长)、妻兄嫂劳奕荃(原广西进出口公司锦绣公司副经理)、妻表兄梁日英(原广西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妻侄儿庞海俊、妻侄媳宁静、妻侄孙女媛元。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与老同事聚会,他们是:张敦(常务副校长、教授)、黎影材(教授)、潘大荣(教授)、苏毅之(教授)、陈赞才(教授)、郭洛(副教授)、聂观石(副院长、副教授)、徐锡洪(副处长、副教授)、王其文(处长);亦到广西民族大学拜见中学时代的老师黄文华先生(高龄92岁),并与在南宁工作的大学同学及朋友聚会,有黄天源(黄文华之子,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广西翻译协会会长)及夫人杨朝霞(同校图书馆助理研究馆员)、黄桂梓(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及夫人杨伯芳、董立昌(原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处长)、姚启中(广西邮电学校教师)。 

  11月,参加“纪念梁方仲教授诞辰100周年暨中国社会经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会议,决定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历史系联合于2008年11月19—21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召开。 

  到香港大学参加“罗香林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广东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路向——兼论罗香林教授的广东学术源流观》。 

  即届七旬,因月底要去加拿大探望儿子,我指导过的研究生刘正刚(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黄国信(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李庆奎(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处长)、黄海妍(广东工艺美术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熊燕、鲍炜(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科长)、温春来(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等提前为我七十诞辰祝寿,令我们夫妇为之感动 (见上页图)。

  出版《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副主编及作者,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年);《广东商帮》(增订本)(黄山书社2007年);《黄启臣文集(二)》(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年);发表论文《广东开放海外贸易两千年——明清以澳门为转运港》(澳门《文化杂志》2007年冬季刊);《先秦岭南古越族土邦小国的社会性质》(《百越研究》第1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冼玉清赞赏同文(孚)行商潘有为和潘正炜》、《冼玉清研究论文集》(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年);《从珠江到南海——论广东古代文化发展的走向》(《珠江文化》2007年第1期)。 

  12月26日,偕太太庞秀声经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往加拿大多伦多探望儿子海波(加拿大国际线路程序安全系统第一服务公司,Intercon programmable Access Security system First company工程师)。 

  2008年 

  1-12月,住多伦多儿子海波家里,除买菜煮饭外,修改《澳门是最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桥梁》书稿,于9月寄回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请领导推荐出版;修改《中国珠江文化史》第七章《明清时代的珠江文化》,寄回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准备交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承加拿大《地产周刊》总编辑何兆龙之约,撰写《中国人在加拿大》长文。 

  4月,到渥太华参加“反对藏独,支持奥运”集会,在国会山庄与师兄许肇琳教授合影留念 (见上页图)。 

  8月,女儿海滨(德国海恩斯坦(Hohenstein)研究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女婿张凯(日本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家电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地域营业本部总监)、外孙女张子欣从上海来加拿大团聚。他们先到温哥华,我和太太庞秀声从多伦多飞去温哥华与他们会合,游览被评为世界第一个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温哥华市容和著名风景区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卡布兰奴吊桥公园(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park)和唐人街(北美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唐人街)等风景和市容,然后一起飞往多伦多,全家团聚。 

  11月19—21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清华大学历史系和中山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纪念梁方仲教授诞辰100周年暨中国社会经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召开,我因旅次加拿大多伦多探亲,未能参加会议,但撰写论文《一只看不见的手——回忆恩师梁方仲教授指导我阅读和重读〈国富论〉的体会》参加会议,并致函祝贺,以纪念恩师梁方仲教授。 

  12月,被选为广东文史学会副会长。 

  出版《客商》(副主编、作者)一书,人民出版社2008年。 

  我整理、编辑的《梁方仲文集》共八册出版(中华书局2008年)。 

  发表论文《利玛窦在肇庆、韶州和南雄》(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期》,《俄罗斯纪行》(《中大老园丁》2008年第1期)),《明清时期荷兰与广州的茶叶贸易——以澳门为转运港》,(《茶风传韵——澳门在茶文化传播与发展中的角色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8年),《丝路花雨海不扬波》(《共鸣》2008年11月号),《一部反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著——评顾涧清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岭南文史》2008年第3期)。 

  2009年 

  1-6月,仍旅居加拿大多伦多探望儿子海波。 

  第二次修改《中国珠江文化史》第七章《明清时代的珠江文化》书稿(第三稿)。 

  4—6月,应加拿大平权会多伦多分会邀请,参加该分会组织实施的《话说唐人街》研究项目,提交《中国人在加拿大》论文,并向参加研究者报告。在此期间访问刘金斗、刘来增、伍国怡、谭荣德和陈世超等老华人,获得不少宝贵的华侨华人在加拿大的资料。 

  5月,偕太太庞秀声到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属下的郑裕彤东亚图书馆(Cheng yu Tung East Asian Library)龢利铭泽典(the Richard charles lee Canada-hong kong library)看书,收集中国人在加拿大的资料,并将《黄启臣文集(二)》送赠该馆。 

  7月12日,女儿海滨、女婿张凯、外孙女张子欣从上海来多伦多探望我们(此前我们夫妇已于2007年12月来多伦多探望儿子海波,一直在此往了一年半),在多伦多住了三天。之后,我们一行5人于16日离开多伦多前往纽约重游。18日,从纽约飞往美国东部最南部的佛罗里达州(Florida)游览。在奥兰多(Orlando)游览了世界最早的迪士尼(Disney)奇幻王国(Magic Kingdtom)、冒险群岛(Islands of Adventure)和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在迈阿密(Miami)游览市容及迈阿密海滩;又游览美国最南端佛罗里达群岛的基韦斯特岛(Keys west),瞭望左右的墨西哥湾和大西洋以及对面不远(144公里)的古巴。23日回到纽约。24日,女儿他们3人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飞经香港回上海,我和太太庞秀声从纽约飞回多伦多。 

  7月18日,是我与庞秀声女士结婚40周年纪念日。时适我们与女儿海滨、女婿张凯和外孙女子欣重游纽约的中央公园、洛克菲勒广场等景点。晚上,在唐人街的“广东人家酒楼”晚宴,共同庆祝纪念。 

  7月27日,我们夫妇乘机离开多伦多,回到离开一年半的中国上海,住在浦东的女儿家。 

  8月6日,我们夫妇回到广州中山大学。 

  发表论文《中国人在加拿大》(加拿大多伦多《地产周刊》Chinese Real Estate Weekly,2009年1月至4月第209至224期),《跟随梁方仲教授学习和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地产周刊》第231期,2009年6月12日),《一部填补空白的开创性巨著——评黄庆华:〈中葡关系史〉(1513-1999)》,澳门《文化杂志》2009年,第71期),《珠江流域是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游历美国最南端的天涯海角》,(《中大老园丁》2009年第4期)。 

  9月,当选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7届理事会学术委员。 

  10月,美国俄亥俄州赖特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袁清(Tsing yuan)来访,与历史系胡守为、袁丁教授及图书馆长程焕文教授畅谈当前研究明清史、华侨华人史和图书馆学等问题,并共进午餐(见下页图)。 

  11月,到澳门参加“澳门历史与社会——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研讨会”和“澳门与中国地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广州大学参加“广州十三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12月,在广州参加“纪念美国‘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225周年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落日辉煌的广州黄埔港》。 

  应广西民族大学邀请,偕太太庞秀声到该校给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作题为《明清之际中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的学术报告。 

  自1995年至本年为止,我有机会偕太太庞秀声一起游览了亚洲、美洲、欧洲的17个主要国家的61个著名城市,即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太阪、神户、京都、奈良、九州、冈山、仑敷、广岛、长崎、日立;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美国的华盛顿(Washington)、纽约(New York)、波士顿(Boston)、费城(Philedelpia)、洛杉矶(Los Angeles)、芝加哥(Chicago)、圣迭戈(San Diego)、布法罗(Buffalo)、纽黑文(New Harven)、纽瓦克(New Wark)、特伦顿(Telinton)、大西洋城(City of the Atlantic Ocean)、巴尔的摩(Baltimore)、底特律(Detroit)、三藩市(San Francisco)、奥兰多(orlando)、迈阿密(Miami);加拿大的温哥华(Vancouver)、维多利亚(Victoria)、渥太华(Ottawa)、蒙特利尔(Montreal)、魁伯克(Quebec)、京士顿(Kingston)、多伦多(Toronto)、伦敦(London)、剑桥(Cambridge)、温莎(Windsor);英国的伦敦(London)、剑桥(Cambridge);法国的巴黎(Paris)、第庄(Dijon);德国的法兰克福(Frankfurt)、慕尼黑(Munich)、科隆(Cologne)、特里尔(Trier,马克思故乡);意大利的米兰(Milano)、比萨(Pieza)、罗马(Rome)、佛罗棱萨(Florene)、威尼斯(Venice);荷兰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海牙(Den Haeg);奥地利的萨尔茨堡(Salzburg)、茵斯布鲁克(Innsbruck);比利时的布鲁塞尔(Brussels);瑞士的苏黎世(Zurich);卢森堡公国的卢森堡(Luxendburg);列支敦士登的瓦杜兹(Vaduz);梵蒂冈(Vatican);泰国的曼谷等。其中有些城市是去多次,如到东京4次、大阪5次、神户5次、横滨2次、奈良3次、京都3次、仑敷2次;华盛顿4次、纽约5次、费城3次、波士顿2次、大西洋城3次、布法罗3次;多伦多10次、温哥华2次、渥太华(Ottawa)3次、蒙特利尔(Montreal)3次、魁伯克(Quebec)2次。 

  游览之余,时乘兴曾作顺口溜,今列于下,以资纪念。 

  访美加直觉 

  1995年5-7月 

  一、温哥华 

  首次出国访美加,北京飞至温哥华; 
  落矶山顶仍积雪,城市街树发緑芽。 

  二、渥太华 

  加国首都渥太华,国会山庄是奇葩; 
  城市布满緑茵地,空气清新受人夸。 

  三、多伦多 

  第一大城多伦多,安大略湖似海河; 
  尼亚加拉大瀑布,闻名遐迩游客伙。 

  四、费城  

  费城市里自由钟,美国独立是首功; 
  华盛顿任首总统,临时国都于此中。 

  五、纽约  

  纽约高楼耸云霄,世贸大厦最高超; 
  曼哈顿区堪热闹,长岛别墅尚逍遥。 

  六、华盛顿 

  托马克河流水淙,华盛顿市寓其中。 
  国会大厦偏西隅,北面建筑美白宫。 

  东瀛讲学纪事 
  2002年9月-12月 

  东瀛讲学第五回,夫妇同来头一次; 
  学子皆是硕博士,普通话说两相知。 
  授课终结游东京,途经日本山富士; 
  横滨必是旅次地,顺道观光中华市。 

  游洛杉矶和芝加哥 
  2005年5月 

  阖家飞临洛杉矶,意欲游玩迪斯尼; 
  好莱坞环球影城,观看影视堪魑魅。 
  密歇根湖芝加哥,高楼建筑艺术多; 
  环宇学者来观赏,学习仿效结硕果。 

  漫游欧洲观感 
  2006年5-6月 

  一、巴黎    

  塞纳河旁巴黎城,古典建筑满齐整; 
  卢浮宫殿在彼岸,圣母院前双楼呈。 

  二、伦敦    

  泰晤士河大本钟,旁威斯敏斯特宫; 
  伦敦塔桥跨两岸,车水马龙来去匆。 

  三、特里尔   

  朝离德国慕尼黑,晚宿北境特里尔; 
  马克思诞生此地,瞻仰故居思遐迩。 

  四、佛罗伦萨  

  意国佛罗伦萨市,文艺复兴发源地; 
  资本主义萌芽早,人文市井生灵气。 

  五、威尼斯   

  意大利北威尼斯,马可波罗诞生地; 
  全城筑在水面上,交通全靠船联系。 

  六、苏黎世   

  瑞士名城苏黎世,依山顶巅积满雪; 
  名曰阿尔卑斯山,穿越瑞奥意大利。 

  七、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比国都,欧洲联盟共总部; 
  国际机构数百个,环球文化交融萃。 

  八、阿姆斯特丹 

  荷兰阿姆斯特丹,海拔低于一米三;
  满城皆斜山墙屋,歪而不倒显奇观。

  游历美国最南端天涯海角 
  2009年7月 

  美国最南迈阿密,天涯海角在Key west。 
  对面便是哈瓦那,两地相隔144公里。

  到本年为止,亦有机会偕太太庞秀声游览了祖国除西藏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省会和一些著名城市和山川古迹,如游览了长白山、泰山、五台山、黄山、庐山、武夷山、峨眉山、五指山等名山和长江大、小三峡、海南岛的天涯海角等大川海滩,以及参观了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古迹。此是人生一大幸事和乐事,谨记于此,以资纪念。 

  2010年 

  2月,按规定惯例,列席一年一度的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及政协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偕太太庞秀声到在上海工作的女儿海滨家欢度春节。上海市允许放鞭炮和烟花。除夕及年初四晚零时后,全上海市家家户户均大放鞭炮和烟花,过年气氛比广州浓烈百倍。 

  3月,《黄启臣文集(三)》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 

  4月12日,参加广州市海珠区文化局召开的《黄埔古港历史陈列》提纲讨论会。 

  4月14-18日,到澳门参加“首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论文《澳门历史与澳门学——论构建澳门学的缘由》。 

  4月23日,给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全体干部作题为《明清之际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的学术报告。 

  5月13-16日,去柳州参加“岭南地区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庆祝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考古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广西文博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珠江流域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先锋作用——读张镇洪新著〈南蛮不蛮——论珠江流域史前文化〉》。 

  6月13-19日偕太太庞秀声去澳大利亚旅游,先到悉尼,游览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港大桥,前者于2006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然后参观市容和悉尼艺术馆。第二天下午,乘飞机到昆士兰省(Queensland)的凯恩斯(Cairns),在此游览了昆士兰热带森林,幷坐船去緑岛。在那里,我们夫妇作一次冒险的游览——海底漫步,由潜水员领着到大海中的船上,然后穿上胶质衣服,带上氧气头盔,由船沿着长长铁梯往海底沉下,大约有40米左右即到海底,看到雪白的海沙。然后由潜水员领着我们8人(其中有4人是日本人,我们是年龄最大者)在海底漫步去欣赏海底的多种鱼类活动和珊瑚,景色十分美丽。各种鱼类在我们周围游来游去,我们用手摸鱼的尾巴及身,还有摸弄海草、活珊瑚等。20分钟的漫步,既锻炼身心,也亲历海底世界。此是人生第一次,恐怕也是最后一次海底漫步了。 

  第五天,从凯因斯乘飞机往昆士兰省会布里斯班(Brisbane),在这里看了澳洲特有的动物袋鼠、抱熊等,然后到黄金海岸(Gold Coast)去看大海和冲浪,于19晚乘飞机经香港转返广州。 

  回来之后,写有《冬游澳洲》一文,于《中大老园丁》2010年第2期发表。 

  6月28日,我参加写作的《中国珠江文化史》首发式在广东科学馆举行。因为是与纪念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成立十周年庆典,所以省委统战部长周镇洪亲临会议并作讲话。 

  7月10日,专著《澳门是最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桥梁》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8月12-14日,应邀出席在贺州召开的“广西贺州瑶妃故里文化论坛”,我撰写《淑妃纪姓考》一文参加论坛。淑妃是明孝宗朱佑樘生母,贺州人,只活了23年。他自称为姓纪,但有太监陆恺以李、纪同音为由,说淑妃为李姓。光绪十九年(1890)《贺县志》杜撰淑妃姓李名唐妹,这样淑妃姓纪、姓李引起争论不休。我以《明史》、《明宣宗实録》、《明孝宗实録》为据证明淑妃应是姓纪无疑也。 

  8月21-25日,为写好《北部湾海洋文化论坛》论文:《海上丝绸之路与北部湾海域》一文,偕太太与张镇洪教授及其夫人黄归珠一同去广西防城港、钦州港考察,看了2处贝丘遗址、防城港口、钦州港口及钦州保税区的建设,为写好论文收集了不少资料。 

  9月9-13日,参加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组织的参观团,赴上海参观上海世界博览会,由上海市文史馆接待。先到中国馆参观了“清明上河图”,后到捷克斯洛伐克馆、荷兰馆、罗马尼亚馆等参观,不觉到了下午4时了,只好按时回到丝绸之路大宾馆住宿。第二天去苏州旅游,第三天到吴江市的同里镇,第四天到杭州重游,晚上回广州。因飞机延误至十时十分才起飞,回到家已是14日凌晨2时了。 

  9月19-20日,到澳门参加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举办的第九届年会,发表论文《澳门历史文化文献比敦煌更丰富》。 

  10月27日,偕太太庞秀声在上海浦东机场乘加拿大航空公司飞机直飞多伦多,女儿海滨送至机场。到多伦多时,儿子海波到皮尔逊机场迎接。11月6日,凌晨2时,心脏突然绞痛,送至多伦多北约克中心医院急诊,因有一条血管堵塞60%,医生立即施放支架手术,在医院住一天,7日下午出院。 

  12月24日,圣诞节。儿海波、儿媳易荣川积有一周假期,于是全家乘机南飞去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共和国渡假8天。那里在海地共和国东边,冬天气候温暖,犹如中国的海南岛三亚,仍可游泳冲浪晒太阳。来此渡假者多是美国、加拿大白种人。 

  2011年 

  2月3日春节,在多伦多过春节。因该市有70多万华人,特别是万锦市社区(Markham)、列治文山市(Richmond Hill)华人竞达30-40%,所以春节气氛甚浓。吃团园饭、舞狮、放鞭炮、放烟花一如中国。 

  4月24日,复活节放假3天(连星期日),全家驱车去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探望亲家夫妇。中途经匹兹堡市住宿一晚,次日上午游市中心。匹兹堡是美国排位第廿一位的城市,市内人口33万,加上市郊人口共240万。城市有特色,其一,有一幢美国唯一的80多层的钢铁大厦。全大厦全用钢铁架构,镶篏大玻璃,屹立于市中心,是全市标志性建筑物;其二,有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年仅26岁的年轻市长,且连任两届共8年。 

  在北卡,除拜见亲家全家人外。另相约会晤了吾师胡守为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的女儿胡晖小姐。大家相见甚欢,并在一自助餐馆共进午餐,摄影留念。此一乐也。 

  6月19日,夏天到来,全家于星期日驱车北去至北山温泉泡温泉,不亦乐乎。 

  8月10日,偕太太同去多伦多大学,将自着《黄启臣文集(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广州十三行之一:潘同文(孚)行》和《澳门是最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桥梁》四书赠送给该校图书馆。 

  8月26日-9月4日,按原计划约定全家去乘世界最大邮轮海洋緑洲号(Oasis of the seas)游加勒比海。8月25日,女儿海滨、外孙女张子欣从上海乘飞机经美国底特律转机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我和太太、儿子海波、儿媳易荣川于26日从多伦多飞往迈阿密,全家会合。先游览该市北面的罗德岱堡(Lauderdabe)港市。27日下午5时登船游览。该邮轮长361.8米,宽63.4米,高出水面72米,相当于一座17层的高楼,可乘住游客6296人,船员人数达2115人,共8411人,船重量22万吨。船行第4天,到圣汤姆斯岛国的夏洛特阿玛丽;第五天到达圣马丁岛国的菲利普斯堡,第六天到达巴哈马国首都拿骚(Nassau),游览拿骚一天,晚上船航返迈阿密,9月4日回到迈阿密。然后女儿、外孙女乘机北飞底特律转机回上海,我们四人乘机北飞回多伦多。此次全家共游加勒比海,其乐融融。 

  9月15日,偕太太庞秀声乘机返回上海。 

  9月16-23日,在上海女儿海滨家住一周。 

  9月23日,偕太太庞秀声乘机回广州中山大学。 

  9月28日,大学毕业50年周年同学聚会。全国共有23个同学回来团聚。个个都已进入古稀之年了,算是幸会。 

  10月17日,接待韩国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在荔湾区十三行史料陈列馆拍外镜,并在办公室回答十三行发展过程和美国的“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的历史诸问题。 

  11月3-7日,偕太太庞秀声赴广西南宁参加“第二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发表题为《明清中西数学的互动》论文。 

  11月13日,应邀出席由中山大学和广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每年一次的“广州与世界高峰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十三行商的国际自由贸易理念》的演讲。14日,在分会场广州大学出席“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的学术研讨会,发表《广州十三行商领潮接纳西方文化》论文。 

  11月21日,应广东省文化学会之请,出席《粤商与中国商帮文化论坛》,发表题为《弘扬十三行商自由贸易的文化遗存》论文演讲。 

  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编导郄国伟,为拍《粤商》电视故事片来访,要我谈干隆二十二年(1757)至道光二十年(1840)广东十三行商贸易的历史,并要我提供晚清粤商陈芳、张弼士、陈宜禧、陈启沅等商人的资料。我一一作了回答。临走时,他说剧本写出后送给我过目,并计划请我为本剧的历史顾问。 

  2012年

  5月13日,应邀出席广东省博物馆召开的《杨式挺考古五十年暨八十华诞》学术座谈会,发表题为《杨式挺的考古研究与海上丝绸之路》论文。

  6月15日,应邀出席在中山大学历史系召开的“广州市黄埔古村古港研究会”成立大会,并被选为研究会顾问。

  6月18日,应《广雅书院长卷》一书作者戴国雄先生之请,为其著书写序言。我为其着写了4000多字的序言,称广雅书院是承上启下的书院,即晚清的广雅书院到民国的广雅学堂至今天的广雅中学一脉相传。并赞扬作者花费十三年功夫,甘于坐冷板凳编着成一套20卷的《广雅书院长卷》的钻研精神,指出此书是填补广雅书院研究空白之作。

  6月26日,在上海女儿海滨家住一周后,于今天乘加航飞机飞往西半球的加拿大多伦多探望儿子海波,因飞机延误至晚上11时才起飞,到多伦多已是27日凌晨1时许。经儿子按时到机场接机驱车回家,十分顺利。

  7月25日,龙年行好运。今天上午8时48分-51分,儿媳妇易荣川在多伦多士嘉堡医院(Scarboroug Hospital)分娩,生下孙儿黄尧骏(英文名Troy)、孙女黄馨仪(Tara),俗称龙凤胎(见下页图),一切顺利,母子平安。我和太太庞秀声,亲家母(从美国来)戴琼英在产房门前守候,见证孙辈新生儿降世,阖家高兴,其乐融融。孙儿、孙女降世,不仅是我们家族传宗接代继后香堂,而且是为人类社会增添了新生力量,意义深远。从理论层面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生在世界上最本能的追求和目的是寻求自己生存和繁衍后代,其他都是手段。人类只有一代接一代繁衍,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或说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有了人,才有家庭,才有社会,才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才有社会的文化、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北京大学著名美学专家朱光潜教授,在其美学著作中说得好:

  “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如人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 那么学问事业在人生中就失去意义与价值。”

  所谓“培养生机”,其内容包含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所以,在大千世界,不论是什么人,凡是生育子女,都视之为天大的喜事奔走相告,额手恭贺。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做了父亲和母亲,不无道理。孙儿、孙女诞辰,高兴之余,特赋七言顺口溜,以抒感怀和庆贺:

  孙辈降世加拿大,弄璋弄瓦龙凤胎。
  阖家两代齐见证,个个笑逐颜开怀。
  传宗接代于家族,社会则添新人才。
  后代必然超前代,万世其昌冀未来。

  现将我所见全家五代直系宗支列表如下,以见家族发展之一斑。

  7月27日,研究生时代同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陈启新教授偕其女儿陈苑自加卡利(Cargary)飞来多伦多旅游。我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原总支书记邵集权,相约于市中心唐人街(Chinatown)龙城酒楼相聚会,并共进晚餐。饭前,在酒楼外阳台以加拿大国家电视塔(CN塔)为背景摄影纪念。饭席时,大家言谈甚欢,为大家能在多伦多异国相聚的难得机会而高兴。8时,饭局尽欢而散。

  8月12-21日,在伦敦举行的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因女婿张凯工作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上海总部作为奥运会赞助商,需率各分公司经理前往伦敦观看闭幕式,于是女儿海滨、外孙女子欣也自费一同随观礼团同往伦敦游览。他们游览了伦敦、牛津、爱丁堡等英国重要城市的名胜古迹。

  8月25日,今天是孙儿尧骏,孙女馨仪出生满月,儿子在多伦多凯龙船酒楼设弥月酒席庆祝,邀请同事、同学和朋友共20多人赴宴。是晚,大家均庆祝我家今年行好运生了龙凤胎。宴会非常热闹,直至晚上九时才兴尽散席。

  2013年

  2月10日

  今天是中国农历春节(过年),我和太太庞秀声在多伦多儿子家欢度。昨夜是新年除夕,在家吃火锅作团圆饭。儿子的老好朋友王志光全家三人来共进晚餐,十分高兴,10时才散席。他们即驱车回家。过年在中国已有4000年历史,但定为春节而且放假者则是辛亥革命后的民国三年(1914)开始,至今年春节实际上只有100历史年而已。

  女儿海滨、女婿张凯及外孙女子欣摄于新加坡

  今年春节,中国放假一周,在上海工作的女儿海滨全家到新加坡旅游欢度春节(见上图)。

  2月26日,多伦多迎来四年来最大一场风雪,据报导积雪至25-30厘米。早上各家门前车房道各扫门前雪,然后才能开车上班。

  5月6日,儿子、儿媳驱车送孙儿尧骏、孙女馨仪到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外婆家,让外家全家人也分享天伦之乐。

  7月6日,灵山同乡、中山大学同学,今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黄天源及其夫人杨朝霞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长黄桂辛夫人杨伯芳来美加旅游,首途经多伦多。早上8时,我偕儿子海波驱车到酒店看望他们幷合影留念(见上页图)。同乡会唔于西半球,实是难得的机会。

  7月25日,孙儿尧骏,孙女馨仪一周岁,晚上7时半在多伦多凯龙船酒家全家庆祝(见下图)。

  自左起前排:作者、太太庞秀声、孙儿尧骏、亲家母戴琼英、 

  孙女馨仪、亲家公易京杨;后排:儿子海波、儿媳易荣川

  8月2日,下午5时20分,与太太庞秀声乘飞机(商务舱)离开大西洋的多伦多,途经太平洋,不远万里,于3日下午6时20分准时到达北京,历时13.5小时。4日转乘北京至上海飞机,可惜上了飞机,北京突然下暴雨,在飞机上静坐一个多小时,下午6时,机场宣布取消飞行,只好折回宾馆再住一晚,5号下午3时才回到上海女儿海滨家。

  8月7日,女儿海滨、女婿张凯及外孙女子欣全家去日本东京、冲绳旅游,将于8月14日回到上海。

  9月1日,在上海女儿海滨家住了24天,今天回到住满45年的广州中山大学家。

  2014年 

  1月30日

  我和太太庞秀声从中大飞赴上海女儿海滨家欢渡春节。上海过年因不禁止居民燃放鞭炮和烟花,所以节日气氛较为浓烈。

  3月14日

  从上海飞回广州中山大学家中。

  本月在家撰写《“北季南饶”两国学大师与丝绸之路研究》论文,目的是宣扬季羡林和香港饶宗颐两个国内外公认的大师自1950年代至上世纪末研究丝绸之路的论著和观点,特别在文中将季羡林题词“深入开展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公诸于世,让读者分享。本文将得以在今年《岭南文史》第3期发表,《南方日报》转载。

  4月

  1-10日,校对我主编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2003年版的增订本书稿,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再版。

  10-15日,撰写《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美贸易》一文。本文将于今年《岭南文史》第2期刊出。

  16日,飞经上海女儿海滨家转乘北京至多伦多飞机去探望儿孙。到多伦多儿子海波家里后,看见2岁多孙儿尧骏,孙女馨仪已经能自己走路和操简单语言,十分高兴。

  21日,写完《为人类社会进步撰书》一文,发回学校离退休处邓炳良教授主编的《老有所为——庆祝中山大学校庆九十周年文集》一书刊出。

  22日,接广州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顾涧清托李钧的电话及发来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一书编写大纲,要我提出修改意见,希望参加主编和组织人力编写。

  26日,经我修改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编写大纲,以快递寄回广州市社联,并写信建议由原来参加编写《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的8位教授、专家负责编写即可。

  6月4日,与到美国亚拉巴马州翰市探亲的大学、研究生同学黄崇岳夫妇通电话,知悉他与后妻的女儿黄蜜于今年2月喜生一外孙,成为世界公民,为他高兴。

  5日,将《黄启臣文集(四)》送给多伦多大学图书馆郑裕彤东亚图书馆收藏。

  7日,中山大学多伦多校友会聚会,我将《黄启臣文集(四)》送给汤明檖教授(已故)、黄锦瑶副教授之子汤友志博士惠存。

  9日,将《黄启文臣文集(四)》寄给移居多伦多的高中同学邝惟洁夫妇惠存。

  12日,写寄一函给我的研究生开门弟子,现任暨南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长刘正刚教授,请他组织原参加编写《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的人员参加编写《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工作,如能成功,也是对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决定的一个贡献。

  15日,原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万秀亲戚侯显曾及其夫人英时、儿子侯隽从渥太华驱车来多伦多游览及探访我家。我们与他们一家在附近的好景超市的“君临天下”茶楼共进午餐,后又在我家门前摄影留念,十分高兴。

  22日,看《星岛日报》报导,在卡塔尔多哈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次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録》,给国内个别学者否认古代世界存在丝绸之路见解当头一棒。

  27日,收到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寄来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记録片摄影项目单——来源方式公示,注明大型记録片《海上丝路》是由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梦”系列的重大题材立项,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及社科联四方联合拍摄,影片共12集,每集40分钟和一同名影片(90分钟)组成,摄制完成后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投资预算经费450万元人民币。该片聘请多位专家参加,即张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启臣(中山大学教授)、冷东(广州大学教授)、李权时(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凡(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21-27日,为了庆祝孙儿尧骏(Trog)、孙女馨仪(Tara)两周年生日,我和太太庞秀声、儿子海波、儿媳易荣川带领孙儿女到大西洋海洋省新斯科舍省城哈利法斯(Halifax)及受德华王子岛省(Prina Edward Island)省城夏洛特敦(Charlttetmon)旅游。21日,从多伦多的皮尔逊机场乘机,经2小时行程到达哈利发斯。然后租了一部车作6天游览之用。先在哈利发斯游览三天。

  第一天,游览哈利法斯湾港区。据资料介绍,此港按自然地形计算,是世界第二大港口,是加拿大第一大港口。1605年,法国人首先来此港口定居。1949年,英国人爱德华·康沃里斯大佐(Edwward Corriwsallis)带领2500名战士到这里进行殖民开拓,建立第一条街道,并在这条街的高地上建立能俯视全海港的西塔得尔塔。我们乘搭第一部海陆两用的游览汽车船,先是游览全市陆上景点,然后驶入海港游览整个港湾。

  第二天,乘海船到大海港处观看鲸鱼,直等至下午6时才看到两条鲸鱼在港湾翻腾露出水面。回来后,原计划是去参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卢嫩岛(Lunenourg)游览,但时间接近傍晚,只好作罢。

  第三天,我们在市内自由行,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参观博物馆,使我们更多瞭解哈利法斯的历史和现状。哈利法斯城市不大,只有27万人口。市中心很热闹,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18-19世纪的欧洲建筑。有一座1749年由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建造的加拿大最古老的耶稣会教堂,教堂以伦敦彼得斯教堂为样板,支柱用的是当时从殖民地美国运来的原料。1787年英国神父来访,成为英国国教的大教堂。我们参观省议会大厦。这是加拿大最古老的乔治亚式的议会大厦。大厦中亭立着新斯科舍民主主义者领导人Josepn Howe的雕像。我们还瞭解到,这个省是加拿大唯一禁止星期天商店关门休息的省份。

  第四天下午,我们驱车离开哈利法斯市,开往爱德华王子岛省,行程1.5小时,经过一条长达13公里的Confedreation Bridge 跨海大桥,到达该省的陆地。这是加拿大面积最小的一个岛省,全岛省人口仅有97000人,省城夏洛特敦(Charlttetmon)有人口38114人。省城的名字是1762年英国取代法国夺得后以英王乔治亚三世的名字命名的。1864年各殖民地的代表聚集于此地召开成立加拿大联邦会议,从此作为加拿大联邦的发祥地(诞生地)载入史册,而闻名于世界。市区仍保留着省城。我们还登上维多利亚式的比肯斯菲尔德大厦(Beaconfield House)瞰全市景色,看到University Aveune大道是全市最宽最大的街道。全市由Unversty Aveune大道和Queen街以及Richmond街三条街组成一个城市。我们还仔细参观了省议会大厦,是座四层楼的石结构建筑。里面的联盟会议室(Confederation House),是英属北美洲殖民地的23位代表首次创建加拿大的地方。据说明介绍,1864年9月,在这里召开了夏洛特敦会议,包括新斯科舍、新不伦瑞、受德华王子岛省的代表,决议成立加拿大联邦。1867年,美国议会通过《北美法案》,于是又在北美和伦敦各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成立加拿大自治领。这就是加拿大的诞生。1783年7月1日,成为加拿大国庆节,1982年称“加拿大日”。

  26日,我们开车回到哈利法斯机场,在酒店住了一个晚上。27日早上10时乘机飞回多伦多,顺利完成这次旅游。

  8月10日,今天是太太庞秀声70寿辰,全家在凯龙船酒家设晚宴庆祝。先是共进晚餐,然后当席切蛋糕点腊烛,唱生日歌祝贺。孙儿、女在席间相争吹腊烛,十分高兴。全家其乐融融。

  26-27日,全家开车去市北面的休伦湖(Lake Huron)游览。下午先陪孙儿、女到沙滩玩水玩沙,然后回宾馆住宿。27日早上10时,乘船游览休伦湖,下午到湖边石滩处玩水,7时在途中吃晚餐,10时回到多伦多。休伦湖面积比安大略湖大两倍,而且全湖均在加拿大国境内。

  9月1日,全家到市中心(Downtown)观看加拿大国家展览会(Canadian National Exhibiton),孙儿、女十分高兴。途中巧遇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梅宁建一家人也去参观。同是中大人,能在大西洋彼岸的多伦多大城市邂逅,十分高兴。

  12月23日,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来临,全家开车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大狼渡假村(Great worlf)住两天,让孙儿、女在那里的室内大泳池玩水取乐。晚上到大瀑布的中餐馆晚餐,然后到大瀑布旁一个酒楼,会老朋友王志光全家,并在酒楼上欣赏大瀑布夜景,在灯光照耀下的大瀑布,格外壮丽辉煌。

  11月11日-12日,全家开车北去蒙特利尔。我是自1995年至今第四次到这个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游览了。1995年第一次到此市时,它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经济十分发达,全市人口达320万。但经20年的发展,多伦多后来居上变为经济发达的第一大城市,人口超过蒙特利尔一倍,达600-700万,其中华人华侨达70万之多。

  2015年

   2月11日

  因儿子将5年前买的房子(House)卖出,拟购买新房。在未买到新屋前,今天暂搬到万锦市租住一House。这里靠近旺角、新旺角市场及大统华超市,十分方便。

  2月18日,今天是中国农历春节的除夕晚。我们应王志光全家之约到一家酒楼处吃年三十晚饭。加拿大是没有春节假期的,但因居住的多伦多华人多,特别是万锦市,全市32万人口,华人占42%,所以每到春节,万锦市均举行庆祝春节晚会,后会在万锦广场燃放烟花和舞狮、龙表演,以示庆祝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节,气氛一如中国热烈隆重。

  3月22日至4月1日

  我和太太庞秀声、儿了海波、儿媳易荣川、孙儿尧骏、孙女馨仪六人于今天早上6时到皮尔逊机场乘飞机飞往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Orlando)市海边港口,经2.5小时到达。下午2时许,准时在港口登上邮轮出发,开始游览大西洋东面的加勒比海。邮船高9层,共乘游客3000多人,工作人员约800多人,比我们于2010年乘坐的世界最大的邮轮小一倍。

  23日早上10时,邮轮到达墨西哥的一个港口Gastaway岛。我们于午餐后下船上岸,租车到一个海滩去游泳。又陪孙儿、女玩沙玩水,至四时多返回邮轮。晚上邮轮继续往东驶去。

  24日早上10时,邮轮到达墨西哥的一个港口Grand Caymam,午餐后,我们上岸,与别人合租一辆面包车去游览全岛,然到海边一个海豚池观看海豚表演。儿子、儿媳及孙儿、女还买票亲自到池内和海豚接触相玩,我们夫妻替他们摄像纪念,直到下午5时才回邮轮吃晚餐。

  25日,陪孙儿、女在船九层的泳池内玩水,并给他们摄像留念。

  26日早上10时,船到牙买加共和国(Jamaica),午餐后上岸游览。我们租了一部车,先到哥伦布发现牙买加的上岸港口码头参观摄影。然后到达山区瀑布游览。孙儿、女及儿子、儿媳亲自到瀑布玩水石,我们夫妻在岸上为他们摄影,下午4时回邮轮。

  29日上午10时,邮轮逥到奥兰多原出发码头。我们租好车,即开往市区住宿。下午开车到奥兰多海洋公园(Sea world)游览,观看海豚大型表演,孙儿女十分高兴。

  30日,早餐后驱车去世界最大的迪士尼(Desney)乐园游览。奥兰多迪士乐园是美国首建的第一个迪士尼乐园,规模比洛杉矶迪士尼要大,比法国、日本、香港的迪士乐园也大。我和太太、女儿海滨、女婿张凯及外孙女子欣于2010年曾到此游览过。这次主要陪孙儿、女来游览。这次时间充足,比前次游览更多景点,直到晚上11时,观看了燃放烟花和迪士尼的各种灯式幻景才离开,回到宾馆已是零晨1时了。虽然很累,但孙儿、女仍然兴致勃勃,十分高兴,有儿点流连忘返。

  31日,早餐后驱车到奥兰多动物园游览。孙儿、女十分高兴和好奇观看各种各样动物,玩得十分开心,下午7时才离开回宾馆晚餐。

  4月1日,上午早餐后开车到奥兰多机场。下午1时登机飞回多伦多,3时半按时到达。在龙珠汇吃完自助晚餐才回家,算是顺利完成了这次长达11天的旅游行程。

  4月8日,撰写《为人类社会进步撰书》一文,准备回广州后投《岭南文史》杂志,以求发表。

  5月17日下午2时,偕太太庞秀声离开多伦多皮尔逊机场回上海。18日下午4时到达浦东国际机场。女儿海滨到机场迎接,40分后回到女儿家浦东东方路1800弄18号1601房,见到女婿张凯及外孙女张子欣,大家十分高兴。

  6月25日下午2时。在上海住宿5周后于今天在虹口机场乘机回离别一年的中山大学家里。因女婿派司机雷司机到机场接我们,9时回到了中山大学。

  11月7日,离开广州飞赴上海,在女儿家住一星期,期间与太原相识好友刘伟泉(中大1964年历史系毕业),叶佐良(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66年毕业)夫妇聚会于浦东正大广场5楼餐厅,然后在浦东黄埔江边漫步摄影留念。

  12日,约中大化学系1966年毕业的灵山老乡、灵中同学韦昌佩及其夫人在巴黎春天超市五楼共进午餐。他拿出退休前为原子能研究所、导弹及人造卫星所制造的原材料示我,使我十分欣佩他为国家的国防尖端工业做出的基础性贡献。

  15日,从上海浦东机场乘加航飞往加拿大多伦多,晚上6时半到达。儿子海波在机场迎接我们,40分钟后回到家中,冲洗后休息。

  一周来与孙儿骏尧、孙女馨仪相聚甚欢,十分高兴,尽享天伦之乐也。

  12月1日

  今天是我的79岁生日,即至今天我已走进一生的79个年头了。晚上8时,儿子海波为庆祝我的生日,特别在市中心(Downtown)一家多伦多西餐馆的54层楼餐厅设宴庆祝。在吃完西餐之后,又设置特制蛋糕、腊烛、唱着Happy Birthday生日歌以示庆祝。十时才离席,开车回到康山的家里(Thkonhill)。在异国庆祝生日,也别有风味。

  12月25日

  今天是西方基督教国家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加拿大当然全国同庆,家家早在门前悬灯结彩,各大建筑物更高悬灯饰,树立耸高圣诞树以示庆祝。但各大商场均放假一天,关闭营业。说起圣诞节,这是指西方信奉基督教国家人们的节日,中国则不时兴。那么俄罗斯、东欧一些信奉东正教国家,人们虽也过圣诞节,但时间则为每年1月7日。加拿大今年是过一个非白色圣诞,因为至今还未下过雪,天气暖和,据报纸介绍是1964年以来51年最暖的圣诞节,温度高度28℃。

  2016年

  1月7日

  前天晚上孙儿尧骏、孙女馨仪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回到多伦多。他们是去年11月27日去美探望姥姥、姥爷的。

  今天早上早餐后,我们领他们两去吃午饭,然后到儿童游乐场玩。今天是星期四,其他儿童均上学,所以整个乐场只有他们两个人玩。他们在这里滑梯、坐车等,跑来跑去,满头大汗,十分快乐。我为他拍下不少玩耍的照片,留作纪念。他们去了一个多月,回来已能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等。小孩长大,日新月异,真正是茁壮成长。

  2月5日—15日

  今年春节期间,因为我们夫妇已来儿子海波家,所以按中国习俗:父母在,家就在。女儿一家(女海滨、女婿张凯,外孙女张子欣)已于5日晚从上海飞到多伦多,于是全家团聚加拿大异国过春节,其乐融融。

  7日,是除夕,全家在一个中国式餐厅共进晚餐,庆祝除夕,算是吃团圆饭。

  8日是春节,因为外孙女要看雪景和滑雪,又适今年多伦多是暖冬,一直下雪很少,无雪景可看,更无雪可滑,于是午餐后,儿子海波开车,全家六人驱车北上到魁北克省的Tremlant市的翠湖山庄去看雪景和滑雪。经6个小时的车程,至下午7时纔到达目的地。

  休息一夜,9日早餐后,他们四人去滑雪。滑雪场就在我们住的宾馆一楼的山坡上,看去山高约200多米,分三条滑雪道而下。九时许,许多滑雪爱好者已从山顶向下滑雪。滑雪者高山滑雪自如,十分熟练,享受自然乐趣。一些不熟练滑雪者及儿童在半山坡练习滑雪,也一乐也。

  海波及女儿全家4人,还不十分会滑雪,也在半山坡腰练习,我们两位老人当然不能再享受滑雪乐事了,就拿相机给他们四人照相,作为不可多得的过春节留念。

  10日,早餐后返程,也经6个小时车程,下午5时回到多伦多。

  11日,与孙儿尧骏、孙女馨仪全家等在钓鱼台国宴厅饮茶共进午餐。

  2月13日,在钓鱼台国宴厅与孙儿、孙女一家饮茶。下午4时,与女儿一家到旺市超市(Vaughan Malls)商场购物。此是多伦多最大的一个超级商场,规模宏大,车辆不计其数,人们熙熙攘攘,白人、黑人、棕色人、黄色人………全世界各种族人均聚会于市场,体现了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

  15日,女儿家一家的春节期满,9时早餐后,海波驱车送他们到多伦多皮尔逊机场,乘坐加航12时飞机回上海上班,外孙女欣亦于2月22日开学上课。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这样愉快度过了。这是全家第一次在异国过春节,是人生难得之事也。

  2月29日

  到今天为止,完成了《坎坷人生路、回眸可一笑》一文,回顾自己一生走过的读书、教书和写书的道路,以示众人,教育后代。因为人生八十载不容易。所谓活在当下,也是精彩人生也。

  3月23日,

  今早6时,全家人陪孙儿、女(Troy Tara)去多伦多跑马场学跑马,说是多伦多CP电视台以他们年纪最小的小孩骑马拍电视广告,共拍了两次才算完,直到9时才离开跑马场。

  4月19日

  今天是儿子海波的生日,晚上到龙珠汇自助餐厅吃饭表示庆祝。孙儿尧骏(Troy)、孙女馨仪(Tara)十分高兴,他们相争吹灭餐厅水果茶的酒精灯当腊烛先庆祝一番,然后吃饭。他们高兴,今天特别开胃,连吃两小碗面条后,还吃了不少叉烧肉及鱼,又吃一大盘水果、甜点心等,直到9时才回家。

  5月4日

  近两周来,算是写完了《敬仰和崇拜陈寅恪国学大师——浅论无法学得到他的崇高学问和治学精神》一文。本文列举了四个无法学得到陈寅恪的事实。第一,他的惊人超强记忆力;第二,他通晓14国的今古语言文字;第三,他公开表明不宗奉马列主义,坚持“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研究历史;第四,他无学位和著作可当教授。这是当代中国历史学者无法学得到他的。本文准备查对引文后寄回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刊物《岭南文化》,请他们代为发表。全文目的是针对目前史学界盲目宣扬陈寅恪“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研究历史的“风骨”精神而发的意见。

  8日,今天是母亲节,全球庆祝。母亲是家庭的旗帜,母亲在,兄弟姐妹就是一家人;万一母亲不在了,兄弟姐妹便变成为亲戚了。而且母爱如海,无私奉献,深沉细腻,无微不至,从点滴的关爱、婚姻嫁娶到繁衍后代的寄望,都沉浸着母亲时时刻刻的热切眷顾和深切牵挂。正如唐代孟浩然所写《游子吟》一诗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看,母亲的心迹表露是何等琳璃尽致。

  因此每逢母亲节,全世界的儿女们都以各种形式寄寓对母亲的最美好的祝福:母亲快乐、健康、长寿。

  今天,我们全家三代6人在多伦多新旺角广场阿一餐厅吃团圆饭,共同庆祝母亲节,祝两位母亲节日快乐。九时才散席回家。

  12日

  今天下午7日,去列治文山滑冰馆看孙儿尧骏(Troy)、孙女馨仪(Tara)滑冰,两人滑冰有很大进步,能滑行10-20米不摔跤;摔了也能自己再站起再滑行。特别是孙儿,上月还不敢滑,这个星期就会滑了。

  14日

  11时,送孙儿尧骏(Troy)、孙女馨仪(Tara)去上音乐课,也有很大进步,能跟老师的指挥打击乐器,也能跟着做各种指挥的动作。看见孙辈茁壮成长,十分高兴。

  22日

  中午,中大人事处退休者黄春艳女儿陈小燕夫妇请我们去钓鱼台国宴厅饮茶。大家多年不见,如此聚会是一大乐事。而且看到陈小燕夫妇两个儿子读小学四年级、一年级了,深感一代新人在茁壮成长。

  6月7日

  今天中午12时,儿子海波,儿媳易荣川、孙儿尧骏(Troy)、孙女馨仪(Tara)驱车前往美国佛罗里达的奥兰度(Olanda)迪士尼乐园游览,计划在那里一个星期,然后返回北卡罗莱纳州亲家处,让孙儿、孙女与  外公及两个姨妈住一个月,才回来多伦多度过四周岁生日。儿子则于本月中自己驱车回来上班。

  6月13日

  我写的《我们无法学得到陈寅恪的学向和精神》一文,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华文报纸《看中国》周报C5版发表,表达了我思考多年的史学界要学习陈寅恪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研究学术的思想,搞好人文科学的学术研究。但大家都不去瞭解陈寅恪坚持“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细看陈寅恪1929年为王国维所作纪念碑文提出“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主张,再看1953年他答复中国科学院的信函的内容,就可以清楚看到陈寅恪主张和坚持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研究学问,实质就是否定我党提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研究学术。那么,今天我们怎么可以号召广大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包括教师,研究人员和广大青年文科学生)去学习陈寅恪坚持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做学问呢,这实在是一种误导。正确对侍陈寅恪国学大师的态度应该是:承认他有深奥的学问,但他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我们是万万不可以学的,更不应广为宣传。

  6月19日

  今天是父亲节。儿子海波为庆祝父亲节,我们父母子3人中午到钓鱼台国宴厅茶餐厅饮茶庆祝。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确实如此。儿子现在也荣升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因孙儿孙女已去美国外婆、外公处,未能在多伦多欢度父亲节。但他刚送孙子、孙女去美国回来几天也算是尽了他父爱如山的情感了。

  6月25日

  今天下午6时,杨燕去三藩市一养老院探望父亲杨万秀,并在养老院打电话来,因此得与杨万秀讲电话,更具体瞭解他的病情,从声音听出,他身体恢复不错。我在电话中多次敦促他保重身体。几十年老同学、老朋友,能在加拿大与美国之间互通电话问候,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也。

  29日

  外孙女张子欣暑期参加加拿大游学班学习一个月,今天下午2时25分乘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到达,我和太太庞秀声、儿子海波到多伦多皮尔逊机场接她,4时半回到家里。

  30日,儿子及我们三人去旺市超市逛市场。这是多伦多最大型的百货商场,外孙女张子欣也感叹,这偌大的商场上海没有。

  7月1日

  按外孙女张子欣的计划,我们陪她去多伦多大学参观。儿子送我们到大学后,我们三人在大学内参观校舍外观,并到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楼照相留念。然后到唐人街的龙城茶楼吃中餐。之后乘505号街车去央街(young)的Eaton商店逛和在书店看书。3时,儿子海波到商店会合驱车回家。

  2日

  今天是外孙女张子欣参加的游学入学日,中午我们在龙珠汇吃中餐后,即驱车去College报到。我们去得早,算是第一个吧,之后是一个巴西的女同学也来了,刚好她们同一宿舍,于是大家把行李搬入宿舍安顿好后,我们到学校参观了办公室和教室,并也到校外走了一圈,瞭解学校的周围环境。又回到宿舍,看见参加游学的学生陆续到来,其中有一名学生是来自台湾高雄市,听其父母说,他们高雄没有直飞多伦多的班机,只好先飞至日本东京,然后转乘东京直飞多伦多的飞机纔到达此地。

  22日

  今天外孙女张子欣参加的游学班学习结束。上午9时半我和太太庞秀声,由儿子海波开车去处于北郊的Pickreing College接她回来。中午到附近人人菜馆吃饭。她已经在学校吃了三周的西餐,今天吃回广东菜饭,感到十分香甜。

  23日

  女儿海滨从上海乘东航MU207航班于下午2时35分到达多伦多。我和太太、外孙女张子欣一起,由儿子海波开车到皮尔逊机场接她。因为飞机误点两小时,所以6时才回到家,全家人聚会,非常高兴。晚上到黄金市场人人餐馆吃饭。

  25日

  今天上午10时,倍儿子海波、女儿海滨到Highway Seven租车,以方便海滨在多伦多出入的方便。办理租车手续很顺利,不到30分钟把租车开回家里了。这是发达国家交通方便的标志之一。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在不久将来也会如此的。

  26日

  这两天我和太太、女儿、外孙女张子欣都到大多伦多最大的商场旺帝市场(Vaughan Malls)去逛幷且购买了一些衣物、鞋之类。这个市场虽然离市中心很远,但购物者却很多,熙熙攘攘。

  29日

  女儿海滨今天早上九时飞往美国德黑萨斯州的达拉斯市探望她六中同学朱凯,31日下午回多伦多。

  8月1日

  今天是加拿大市民日(Civic dag),全国放假一天。我们全家于10时到市中心参观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全馆分四层展馆摆设文物:一层为亚洲特别展览、内容包括中国建筑、中国雕塑、加拿大特别展览、加拿大原住居民、日本、韩国;二层内容包括:蝙蝠洞、鸟类、恐龙、探索馆、地球宝藏、宝石、黄金、矿物、加拿大采矿名人堂;三层内容包括:非洲、美洲和亚太大陆地区、古代赛普路斯、青铜时代的爱琴文化、拜占庭、欧洲特别展览、伊顿堂、埃及、希腊、中东、南亚、努比亚、罗马;四层包括纺织品和服式。看完已是下午一时。然后驱车到大鸭梨餐厅午餐。

  8月3日

  外孙女来多伦多游学5周结束,女儿海滨来接她也11天了。今天下午4时25分要飞回上海了。下午一时,我和太太庞秀声,儿子海波驱车送他们到机场,依依不舍送别她们,祝她们一路顺风,明天下午顺利到达上海。

  晚上7时,全家在人人餐馆共进晚餐。孙儿尧骏、孙女馨仪昨天晚上才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外公外婆家飞回多伦多。不见两个月,孙儿、孙女似长高了,而且会写1至10的数目字了,全家均感到十分高兴。

  4日

  接女儿海滨的微信,得悉她和外孙女张子欣平安扺上海家中,为她们一帆风顺不远万里回到家中感到高兴。

  10日

  今天是太太庞秀声生日,晚餐在附近的高级餐厅凯龙船吃晚饭庆祝。孙儿尧骏、孙女馨仪吃得很开心。龙虾、螃蟹、福寿鱼、乳猪拼盘等均有,最后吃长寿面,以资表示生日快乐。全家乐也融融。4岁孙儿、孙女共画一幅画送给奶奶、祝奶奶生日快乐!贝贝、宝宝8/10/16。现影印如上以资纪念。

  9月18日

  今天是孙儿、孙女的幼儿园开学,早上8时半早餐后,由儿子开车送他们上幼儿园。这学期开始,在多伦多幼儿园体制已属于学前班教育,所以开始学习一些文化课的内容,以方便六岁上小学的衔接。

  15日

  今日适是农历8月15日,是中国的中秋节。中国放假一天,让上班一族回家团圆赏月。多伦多当然不会放假,但不少华人晚上在各大餐厅全家吃团圆饭庆祝。万锦广场还有文娱节目表演。儿子海波买了两盒月饼,可惜我们夫妇怕糖高,已经10多年不吃月饼了,只好留给孙儿、孙女慢慢吃完是了。

  17日

  今晚饭后,儿子驱车到市西的密西沙加市Hammerson Hall剧院,观看由华人“枫彩艺术团”举办的2016《月朗枫情》中秋之夜文艺晚会演出。演出节目很丰富,包括6个篇23个节目,即序章:《观月圆》、第一篇章《花好月圆》、第二篇章《多彩枫都》、第三篇章《乡音乡情》、第四篇章《秋月情思》、尾声篇章《海上明月》,每个篇章由2-6个节目组合,内容丰富,而且以舞、歌加上小品,武术等,场场获得1000多名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喝彩。演出场面宽广,影视背景十分恰如其分,漂亮之极,加上剧院灯光、音响效果极好,所以使人观之陶醉贻情。全部演出成员均是《枫彩艺术团》260名团员负责演出。而这些团员均是业余人员组成,以中年为主。整个演出节目艺术水平相当高超,不亚于国内一些省级歌舞团的水平。

  19日

  儿子海波出差美国拉斯维加斯一个礼拜,下星期二才回来。晚上9时半起飞,7时离开家里,我们都祝他一路顺风。

  10月

  15日,今天中午夫妇及儿子、孙儿、孙女一同到太古商场玩。中午饭后,孙子、女俩就在儿童乐场玩各种电子游戏机,约一个小时,他们心满意足地坐车回家,然后在家里看电视。

  28日,我们去年十一月十五日来多伦多探望儿、孙将近一年了。今天中午离开多伦多儿子家,到皮尔逊机场搭MU208航班飞机回上海,明天下午7时到达。

  29日,今天下午7月20分按时飞扺上海,出站领取行李后出闸,看见女婿张凯等我们,十分高兴。于是把行李推上车,安置好行李,开车回浦东1800弄女儿家。大家几个月又重逢,全家高兴。外孙女张子欣忙于做功课,打了招呼后,我们不打扰她了,让她好好做功课,读好书。

  11月4日

  这几天住上海女儿海滨家,她上班后,我们无事,多次到上海闹市浦东陆家咀、浦西的南京路、城隍庙去逛街。在福州路上海书城,看到近来出版了约十二本关于“一带一路”的新书。其中有一本是李庆新近来写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他前两年写的普及本的扩大,但属于学术性质。说明已掀起丝绸之路热了。

  11月12日

  今天11时30分乘MU5305航班飞回广州,4时回到阔别一年的中山大学家里,一切依旧。毕竟是自己的家。

  11月16日

  今天是一年一度大学同学聚会日,大家都高兴地返回母校团聚。见面言笑甚欢,共话当年来母校求学之情,其乐融融,下午一时结束。

  26日,上午9时出席“纪念岑仲教授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由主办单位中山大学副书记李萍、省社科联书记分别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美国、韩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约100人参加,算是大型的学术研讨会了。我在27日上午的小组讨论会发言,盛赞岑老师于51岁才从事史学研究,11年共撰写和出版20本专著和180多篇论文,共达1000万字,堪称高产学者。

  12月2日

  今天是我跨入八秩的第二天,女儿海滨、女婿张凯、外孙女子欣昨晚从上海飞回来为我庆祝生日。亲情超于阶级友爱。人人如此,中外如此。今晚女儿在沙面侨联餐厅设宴庆祝我八秩生日,除了吃晚饭,之后吃蛋糕吹腊烛唱生日歌,然后开车去大古汇逛商场,十时才回到中大家里(见下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