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悲壮英烈的崖海大决战

  公元1276年(宋德佑二年),元将伯颜带兵占领临安(南宋首府,今杭州)。南宋恭帝和谢、全两太后带领百官出宫投降。此时,南宋政府大势已去,有名无实。在大臣陆秀夫护送下,南宋杨淑妃带领九岁的赵罡和六岁的赵昺逃到福州。5月,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经过商量,决定拥立赵罡为帝,是为端宗,继续打宋朝的旗帜,反抗元朝,史称“二王南迁”。后来,端宗在海上逃亡中遇到飓风,受惊得病而死,由于军情紧急,就在硇州岛(今湛江)草草埋葬。张世杰和陆秀夫在海上又拥立赵昺即位,改景炎三年为祥兴元年。已册封为太后的淑妃仍临朝听政。1278年6月,他们把行宫、水军转移到崖山(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悲壮英烈的宋元最后一次大决战就在这一片群山阔海中展开。

  一、大决战前双方的准备

  崖山,位于新会区南面的西江、潭江汇合出海的崖门口内。这一带背山面海,地势险要,有古井、沙堆之间的一群小山,有海面辽阔的银洲湖(湖面比现在开阔),且有不规则的半日湖侵袭,史称崖海。据文物出土和考察,此处4000多年前已有居民,唐宋时期已有陶瓷制造,且青釉瓷器的工艺水平相当高;设有盐场、锡矿场多个;农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也很发达。由于经济、地理位置重要,该地成了官府、兵家必守必驻之地。

  南宋小朝廷进驻崖海之后,宋元各自都在密锣紧鼓地分别为防守和进攻作准备。在思想上,元朝统治者要彻底消灭南宋的残余势力的决心、信心是毫无疑问的,采取的步骤是先用平和手段进行迫降。迫降不成就用武力歼灭。南宋末将们想的是保存实力,扺抗到底,决不投降,不忘复国。元朝大将张弘范就曾向元世祖报告说:如果不迅速扑灭南宋小朝廷,恐怕有更多的宋人响应。

  在军事上,宋元双方都投入重力,厉兵秣马,操练军船,布阵以待。宋军方面,建有行宫30多间,军屋3000多间,拥有20余万军民,2000余艘巨舰。他们以舰船为居,大索相连,护卫居中的是龙船御舟,形成一座巨大的水中城堡。元军方面,为彻底消灭南宋势力,元世祖忽必烈命张弘范为军都元帅,率水、步、骑军25万,由海道南下,边歼边守,先期到达崖海的战船有300艘,后续到达的有200艘(另说到达崖海的精兵约2万人)。他们陆战所向披靡,但是海战不熟水性。

  二、大决战中宋元的拚搏

  宋元两军对峙的阵势:

  宋军方面:张世杰以为北面近海,非大潮不能通行大船,南面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便将战船排作 “一字阵",迎击元军。元军方面: 除了张弘范的的率军外,还有后来从陆上经梅关、清远、广州等地到达崖山,由副帅李恒率领的近一万将士。元军的战船排成“长蛇形”,与宋军交锋。

  宋元两军开战的时间:1279年1月13日,元军张弘范率兵到达崖山后发动进攻,至2月6日止(有说是公元1279年3月19日),为时24天。

  宋元两军攻略的经过:

  1月下旬,张弘范的军队开始从海上攻打张世杰的战船。元军看到宋军排成连环一字阵,便采取火攻。因宋军预先有所防备,用捆绑好的长木条,挡着元军放火的军船靠近,以泥浆涂船,高挂水筒防火,誓死扺抗,致使元军无法施展纵火的战术,双方一时间相持不下。

  随后,张弘范用软攻势向宋军劝降。先派张世杰的外甥来劝降,遭到张世杰的痛斥;后将被俘的文天祥押到崖山,硬逼他写信给张世杰劝降。文天祥严正拒絶,并笑说: “我自己不能救父母,难道会劝别人背叛父母吗?”又毫不犹豫地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22日,元军李恒的军队从陆路赶到,与张弘范的水军形成包围圈,截断宋军的淡水、粮草的供给,造成宋军靠乾粮、咸水生活,战斗力鋭减。

  26日,张弘范的200艘后续战船到达,以战舰扼制海口,命李恒率军在北面列成水寨阵,突袭宋军的宫室和军屋。

  二月初五,张弘范把元军分成四路,命李恒率军从北、西、南三面包围宋军,而自己亲率一军泊在宋军海阵西南面布阵,伺机进攻。

  初六,天色晦暗,风雨交加,崖门海域早上开始退潮,中午开始涨潮。元军便利用这种自然现象,在潮落时从北面进攻,潮涨时顺着潮水从南面冲击。从晌午到傍晚,崖海上潮水汹涌,杀声震天。宋军两面受敌,整日拚命苦战,终因招架不住,阵势被破,舰队崩溃。张世杰在指挥战斗时,看见一艘艘宋船降下旗子,知道大势已去,便集中精鋭余部,急忙派人驾驰小船,意图把宋帝昺接过来,组织突围。但在混战中一直接不到少帝和丞相。负责护驾的陆秀夫看见宋帝昺座船笨重,难以行驶,元军张弘范的追兵又追近,估计已经回天乏力,决定以死殉国。他先催妻子赴海死,然后登帝舟奏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不宜再辱。"接着用白绸带把宋帝昺和自己绑在一起,怀藏玉玺,从容蹈海殉国。其他群臣、后宫也纷纷投海。

  数天之后,张世杰回航崖山寻找少帝,欲奉杨太后重整朝廷,但太后得知少帝已死,也悲愤地投海自尽。张世杰为求复国,率残兵欲往占城(今越南),途经今海陵岛,遇到飓风,沉船而亡。崖海宋元决战,以宋军全军覆没,元军全线获胜画上句号。至此,南宋彻底灭亡,元朝统一了中国。

  在海战期间,文天祥在元军的囚舰里目睹了宋军数以千计的楼船化为乌有,海上浮尸十余万,沉重地说: “痛若酷罚,无以胜堪。”据说,这次海战,宋元交战总兵力超过40万人,古舰船超过4千艘,沉船超过2千艘。这在古代战争史中,是一场极为罕见的大型海战。

  三、大决战后历史的反思

  崖门海战之后,是汉人正朔的南宋政权的最后完结,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治全面开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相当繁荣的朝代。然而,两宋政权却在北方民族的攻掠下,渐次衰亡。这里有什么值得后人反思的呢?

  一个新生的朝代替代一个末落的朝代,这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进步,自然的规律。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纷争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整个社会一度呈现新面貌、新气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宋内部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党争不已;最高统治集团的腐败不堪;军队质素低下,指挥不统一,战斗力很差。与此相反,北方金民族不断兴起,蒙古民族逐渐强盛,这两个正处于新兴阶级的金国和蒙古汗国,便先后分别战胜了北宋和南宋。新替代旧,先进战胜落后,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奸臣当道是南宋灭亡的一个最大的内患。恭帝、端宗、帝昺,是南宋国破家亡的三个末代王朝。在恭帝登基的时候,元军已经攻克襄樊,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沿江而下。此时,南宋军国大权依然掌握在奸臣贾似道之手。鲁港之战,宋军大败;不久,临安被困,恭帝投降。贾似道是继秦桧之后的又一大奸臣,他导致南宋日落西山,败亡成了定局。后来的端宗和帝昺,虽有矢志抗元的忠臣良将张世杰、陆秀夫等的辅佐,却只是苟延残喘,回天无力。

  在崖海大决战中,宋军英勇忠烈昭天地,兵力装备占优势,而战略战术却大为失策,心理信心严重失缺,被动捱打处处失利。元军原来是一群旱鸭子,不熟水性,在总体兵力上也不如宋军,但主帅有较强的指挥才能和作战谋略,士卒逐步顶住晕船呕吐的反应,越战越勇,越战越强,结果宋军全军败亡,元军大获全胜。

  (本文载于《炎黄天地》杂志2006年第2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