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戴耀廷的“风云计划”意欲何为?

  2017年4月,戴耀廷提出泛民要在2019年区议会选举中争取获得更多议席的“风云计划”;2018年4月,戴耀廷表示将为“风云计划”举办“区选培训班”,拟开办五期,每期三十人,现在第一期培训已经结束。距离预计2019年11月举行的区议会选举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泛民主派的布局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而戴的“风云计划”是一招“先手棋”,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对整个建制派的选情、香港区选的政治生态造成冲击。
  
   一、 什么是“风云计划”?
  
  戴耀廷口中的“风云计划”是一场“区议会选举策略投票运动”。即为使泛民主派在区议会中取得更多议席,一方面需要支持泛民的选民的策略投票,另一方面需要吸纳更多人参与是次选举。围遶这两方面,将进行人员招募、培训,大型民调,协调投票等一系列的工作。现在已启动第一步。
  
  至于为什么用“风云”二字,戴称有两个原因:一是2013年他提出的“占领中环”演变为一些人口中的“雨伞革命”,2016年他针对立法会选举提出“雷动计划”,为选民提供泛民推荐的弃保人选。风雷雨电,既已有雨有雷,现在就用瞭风。如是类推,也许以后还会有雷动2,风云3,或者有关其他选举的“闪电行动”之类。可见,戴耀廷所推的“民主运动”一脉相承,有名有号有行动,不是说说而已的“口水战”。二是说到“风云”,戴认为一些香港人或许会联想到1980年代的电视剧《风云》,或者是2014年的《窃听风云》以及香港漫画中的角色,这些联想会让人更熟悉这一概念,且名称简洁,有助于“市场推广”。
  
  戴一直自谓“一介书生”,如果他真的只是书生,那絶对是一介“很用心”的书生。因为自2013年起,从“占领中环”到“雷动计划”,再到现在的“风云计划”,戴耀廷一直在为泛民主派提供概念、策略乃至思想,堪称泛民主派的“理论旗手”与“策略大师”。
  
   二、“风云计划”的野心
  
  “风云计划”是戴耀廷一直推动的“民主运动”的一部分。在其推动“民主运动”的“大策略”中,首先是利用选举争取更多体制内的资源,其次才是利用街头运动施加压力。所以“占中”的街头行动结束后,戴转而提出针对立法会选举的“雷动计划”,并在选举时通过手机推送泛民弃报名单,引导选民投票。此次针对区议会选举的“风云计划”,同样是策略投票,但与建制派“硬撼”的意味明显。以往在区议会选举中,泛民不派人参选的区,即“白区”,建制派会自动当选。以2015年区议会选举为例,全港431个地方选区中有68个区的候选人自动当选,其中絶大部分是建制派。而2019年的区议会选举,泛民无法派出人的“白区”,将由戴耀廷的“风云战士”补上,以确保每一个区都有支持泛民主派的人参加。
  
  日前,“民主动力”已协调出319人的推荐名单,由于2019年区议会的直选议席将增加至452个,泛民大约还需要130个“风云战士”补位。戴耀廷的五期“培训班”,若都满额,将可提供150人的参选队伍,足够泛民挑选。人数够了,理念可以灌输,方法可以传授,区内选民关心的议题可以调研,“风云计划”的胜算貌似不小,但其野心不止于此。按照戴的设想,“风云”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不仅是短期、中期的,更是长期的。短期“赢面低”但长远“回报高”。
  
  香港的区议会议员可以以互选的方式成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由于泛民在一些区不占多数,所以在全票制下该区委员往往由建制派“全得”。戴耀廷认为,2019年,如果泛民能通过“风云计划”取得452个直选议席中的逾半议席,可令泛民主派在港九、新界等区议会界别中全取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100多个选委议席,从而在2021年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中由今届的300+变为500+。一旦泛民主派在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1200名委员中拥有了500票,那就具备了“造王”的能力。
  
  如果说“风云计划”的短期目标是争取区议会议席过半,进而影响乃至左右行政长官的选举,那中期目标就是争取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包括但不限于泛民口中的“民主自由”与“双普选”。长远看,如果泛民主派的力量不断加强,那如何处理与中央政府、与内地的关系,如何处理2047年之后的“一国两制”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提上议程。当然,上述情况是理想状态,现实是复杂多变的。对戴耀廷来讲,更实际的应该是“见步行步”,得着什么算什么。
  
   三、“风云计划”的涟漪效应
  
  小事件可能演化为大危机。戴耀廷的“风云计划”看起来只是针对一次选举,但引发的社会政治效果值得警惕。
  
  在当前政治气氛比较缓和,缺乏持续焦点议题的情况下,“风云计划”可以起到制造议题,炒热社会气氛的作用。从现在起,任何热点事件都可能成为影响2019年11月区议会选举的因素。由于该计划与区议会选举直接挂钩,建制派很难像2010年反对派议员搞“五区总辞”那样置之不理,而如何应对,能否“脱先”,既看形势也看智慧。
  
  促进泛民力量的整合。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去年上任后推行“大和解”策略,泛民主派一下子失去了“打击特区政府及特首”这一斗争目标,加之特区政府依法DQ宣誓不合格的立法会议员,禁止自决派报名参加立法会补选,以及法院开庭审理“旺角暴动”案件,等等,都促使泛民内部进行反思。泛民会如何处理传统泛民与本土派、自决派之间的关系,如何整合老一代和新一代、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力量,下一步的斗争策略与方式是什么?对于香港的建制派与泛民主派而言,社会气氛的平淡,政治氛围的缓和并不代表双方握手言和,相反,双方都不会放弃争斗,也都在找对方的“漏洞”。建制派的武器是“反港独”,而泛民显然没有找好方向,一会阻扰“一地两检”审议,一会翻炒梁振英UGL事件,一会又说特区政府要进行23条立法。戴耀廷“风云计划”的提出,锁定区议会的争夺,且首批招募的“风云战士”大都是“伞兵”(参与“占领中环”的人)、本土派等,这对泛民来说,将是一次内部力量的重新整合。
  
  或从根本上改变区议会选举生态。香港的区议会主要是谘询性质,致力于本区的社会民生事务。与立法会选举的高度政治化相比,区议会自回归以来,除了2003年因23条立法受到政治议题的冲击外,其余基本都保持了低政治化的状态,投票率也不高。戴耀廷的“风云计划”针对的就是区议会的选民,除了让一些“成熟”的选民进行策略投票外,还将培养一批“政治素人”深入社区,给人以新鲜感的同时,也会利用一些活动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为泛民挖掘票源,推高区议会的投票率,令区议会选举逐渐“立法会化”。
  
  香港回归后,有了定期选举,每一次大型选举都相当一次政治动员,社会也越来越政治化。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房屋土地、贫富差距等难以接到解决,这也成为一些年轻人走上街头的原因。还有一些年轻人则开始深入社区,搭建网络,实践“地区民主”,并逐渐站稳脚跟。戴耀廷希望通过“风云计划”招揽这些地区组织,促其与泛民结为政治联盟,在选举中减少竞争,互相借力,一起对抗建制派。未来建制派在地区层面可能受到更多冲击。
  
  戴耀廷的“风云计划”是一盘大棋,且只要开始运作,就会产生有利于泛民主派的影响。笔者并不担心其“涟漪效应”变成“潮涌”,毕竟,香港的政治生态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但是,以建制阵营当前的状况,真的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不仅是2019年,还有更长远的未来。
  
  2018年5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