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青山方可鉴

  1931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从广西右江向江西中央苏区东进的“小长征”途中,在乳源北部梅花(1952年划乐昌)与国民党强敌进行了一次殊死战斗,歼敌1000多人。红七军400多伤病员由中共地方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今乳源大桥镇的铁龙头村休整养伤。从此,以铁龙头为中心的这片土地,成了血与火相交织的红色赤土。

  一场为救护红七军伤病员的反“围剿”战斗在这里打响。

  一个当地村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红七军伤病员安全的可歌可泣的惨烈故事在这里发生。

  一场不亚于农民武装暴动的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刀枪相见、生死对决的抗争在这里展开。

  一部“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悲壮史诗在这里谱写。

  一个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张金泮的英雄故事在这里演绎。

  90年过去了,张金泮秘密救护红七军伤病员的故事一直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口口相传。

  张金泮,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铁龙头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自小喜欢跟大人上山打猎,磨炼出一身大胆、勇敢、坚定等过人本领,足智多谋,逐渐成为一村和一方的“话事人”(领头人)。地方“话事人”之间有较多的交往,张金泮在日常事务交往中结识了梅花大坪杨家的“话事人”杨高林(杨高林,青年时期投身于乳乐地区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成立中共大坪杨家支部,先后担任支部书记和中共湘粤边区工作委员会委员。1931年2月,在梅花协助红七军伤病员安全撤离。抗日战争时期在乳源大坪杨家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军。1949年7月在家病逝)关系愈加密切,逐发展为“同年”(结拜兄弟)。杨高林长期在乳源梅花大坪杨家寨,在梅花、大桥一带民众中有一定的威望。1927年起,张金泮受到杨高林革命思想的影响,1929年冬,在梅花孔圣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党的地下秘密活动,在自己家乡铁龙头村组织起一支有瑶汉族贫苦农民参加、近百人的武装自卫队伍,保卫乡土,扶穷济困。 

  1931年2月5日,张金泮收到杨高林写给他的一封介绍信,内容是要他负责梅花战场上撤离的400多红七军伤病员的安置和安全救护工作。信中不仅有杨高林的亲笔签名,并字字千钧地嘱托:“红七军梅花大战死伤者甚多,紧急转移过来的伤员恳托接纳安置!”有人担心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事情,是比天还要大的大事!要考虑清楚来做!”张金泮坚决地表示:“救红军伤员要紧,国民党反动派来了就和他拼!”张金泮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上级党交给他这项光荣而又特别艰巨的任务。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张金泮遵照上级指示,立即发动村民,各家各户腾出私厅、灶厦、柴竂、杂屋,让红七军伤病员进屋休息,并生火给伤病员烤火取暖。他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粮筹款,解决400多人的吃住安置、伤病医疗和安全保卫等问题。当时只有20多户人家的铁龙头村,家家户户住满了红七军伤病员。张金泮走家串户,动员每家每户拿出家中一些红薯、芋头,共凑了六谷箩担,煮好给红七军伤病员充饥。同时还宰了一头100多斤重的过年猪招待红军伤病员。

  红七军伤病员的到来,安全问题是天大的大事,要保护好400多伤病员的安全,首先必须做好保密工作,絶不能让红七军伤病员在铁龙头村的消息泄露出去。铁龙头村四面环山,环境偏僻。来往村子有东、南、北三条要道。张金泮立即组织自卫队,在三条要道上设立双重哨卡,选派年轻精干的自卫队员日夜坚守,严查来往人员。过路的人无论生人熟人,一律只许进而不许出,严密封锁红七军在铁龙头村的消息。

  2月7日下午,张金泮接到邓安德带来红七军首长的口信,说来到横溪的红七军首长请他立即去一趟。横溪距离铁龙头村相隔五六公里,张金泮知道事情紧急,便连夜赶往横溪的下湾村。原来,红七军军长张云逸率领在桂头杨溪抢渡武江河时受阻未过江人员共700多人,回经必背的半岗岭瑶寨,辗转来到了横溪下湾村。7日晚,张金泮在横溪的下湾村面见了张云逸军长。张军长听了张金泮关于400多红七军伤病员在铁龙头村的情况汇报后,立即作出决定,400多伤病员中凡能够走动的,8日随部队出发,确实无法走动的重伤病员,继续留在铁龙头养伤。张军长拜托张金泮连夜赶回铁龙头村传达这一命令,并赠送了十多条枪和一批弹药给张金泮。

  8日,凡能够走动的人员跟随大部队走了,留下44名行动不便的重伤病员继续在铁龙头养伤。张金泮心里清楚,44名红七军伤病员如果集中在一个村子养伤非常危险。事不宜迟,为确保安全,张金泮在自卫队员中挑选了几名心腹骨干,秘密组成一个临时保卫小队,在离村子3公里远、地名叫“曲潭”的山坳搭起两间茅棚,把住在村子里的红七军伤病员神不知鬼不觉一个一个秘密转移到茅棚里隐蔽养伤。张金泮给临时保卫小队制定严格的保密纪律:“锁住心,封住口,风尘不可漏”。对安全保卫、粮食运送、伤病医治等事项作了周密安排和详细分工。

  梅花战场撤出的大批伤病员转移,如此大的事件,再保密也躲不过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1931年3月18日,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军队会同地方武装共1000多人,直扑铁龙头村进行搜捕“围剿”。张金泮领导和指挥自卫队和青壮年村民持鸟枪土炮奋起抗击,在与强敌展开反“围剿”战斗的同时,组织村民突围。 

  夜幕降临,村民挖开墙壁从水坑突围上山,遭到敌机枪疯狂扫射,敌人同时用小钢炮、手榴弹轰炸,20多村民倒在血泊之中。次日上午,敌人冲进村子,威逼未能突围出去的村民说出红七军伤病员的藏身之处,村民誓死不说红七军伤病员藏在哪里!敌人一无所获,残忍地杀害了被抓的村民后,便放火烧村,全村多数民房被烧毁。敌人紧接着又放火烧山,妄图烧死或烧出红七军伤病员。张金泮指挥自卫队声东击西,与敌人周旋,引敌远离红七军伤病员的秘密养伤之地,以保护红七军伤病员的安全。

  在张金泮的精心安排和严格保密下,红七军伤病员在曲潭山坳隐蔽养伤两个多月,躲过了国民党的重兵“围剿”和搜捕。红七军44名重伤病员除一位姓唐的连长和一位不知名的战士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牺牲外,其他42名得以安全养伤至痊愈,分批绕道必背南坑瑶寨,化装成瑶民走出瑶山去找大部队。

  张金泮为保护红七军伤病员的安全转移和44位重伤员隐蔽养伤,领导和指挥自卫队与强敌进行了两次惨烈的反“围剿”战斗。 

  面对国民党反动军队两次重兵“围剿”、村民44人遇难、村子两次被烧造成的白色恐怖,张金泮没有被吓倒,他坚定信念,掩埋好亲人的尸体,继续战斗。1931年至1934年,多次击退国民党军警前来铁龙头村搜村抓人。边与反动派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边带领自卫队和铁龙头村民开展战后重建家园工作。 

  1934年冬,因叛徒设下陷阱,张金泮在自家门前巷道,未及防备,叛徒突然连开数枪,张金泮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年仅41岁。 

  张金泮是乳源早期加入组织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对党忠诚,意志坚定。为了党的事业敢于斗争,临危不惧,不怕牺牲!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是一位“丹心昭日月,碧血铸春秋”的革命者。80多年尘封岁月,张金泮渺无声息长眠地下,少为人知。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却风雨无催,青山可鉴。 

  2019年清明节期间,铁龙头村民慷慨解囊,迁移张金泮遗骸至村边安葬,修墓立碑。墓碑刻有张金泮事迹简介,镌有“铁镰旗前铭赤胆,青山雨后鉴忠肝”的挽联。

  本文原载《韶关市红色保密故事》,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韶关市国家保密局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第164—167页。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