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伤病人员留瑶山

  1931年2月5日,红七军血战梅花后的第三天,部队来到武江河边的杨溪渡口,准备渡过武江河向江西中央苏区进发。下午3时左右,邓小平、李明瑞率领的五十五团和五十八团一个连渡过江后,突然从乐昌县城和从韶关南北两个方向前来围堵红七军的国民党军陆续赶到,拦截红七军过江。过了江的指战员立即抢占武江东岸高地,邓小平登上靠河边的观音山高地指挥战斗。武江东岸,顿时成了主战场。红七军据守河岸山头和滩头阵地,掩护五十八团人员继续渡江。“……乐昌的守敌亦向杨溪附近的长来圩扑来,双方已展开激烈的战斗。过河的部队正在观音山高地一带咬住敌人。”(《莫文骅回忆録》16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李天佑正在整理队伍,准备渡河。突然,河对岸传来隆隆的汽车马达声,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几发炮弹落到河心,激起了几股水柱。原来,广东军阀调兵从韶关乘汽车赶来截击红七军。李天佑听到枪炮声,面向等待渡河的人群,挥手大喊:‘疏散!隐蔽!’战士们立即行动,纷纷离开渡口,疏散到山头、树林里,隐蔽在岩石后面。但是炮弹还在向渡口这边飞来,一发炮弹落在离特务连不远的地方爆炸。连党代表吴西突然感到腿部麻木,疼痛难忍,低头一看,原来是右腿膝盖下面打进了一个弹片,鲜血透过裤子往下直流……李天佑立即命令卫生员,替吴西包扎伤口,抬上担架……李天佑刚把吴西的事处理完毕,紧接着河对岸又飞来几发炮弹,又有几个同志相继负伤。”(《李天佑将军传》86-87页,刘天野等着,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战斗越打越激烈,敌人越来越多。红七军继续抢渡的渡船尚未到达江心,就被敌人密集的炮火封锁,船上的战士一个个中弹牺牲掉入江中,张云逸军长立即下令停止渡江。过了江的部队,在邓小平、李明瑞指挥下,突破敌人的封锁和包围,取道仁化向江西中央苏区前进。未过江人员总共还有700多人,由张云逸军长带领,由瑶胞邓安德当向导,当晚经王坪来到半岗岭瑶寨宿营。

  次日,继续由邓安德作向导引路,部队离开半岗岭走出瑶山到达横溪下湾。大部队经过瑶山,有在行军路上牺牲,永远掩埋在瑶山的红军战士,也有因伤病留在瑶山的伤病人员。

  其中,红七军十九师五十八团三营五连连长黄恩祥,红七军五十八团一营三连战士陈月生,红七军五十八团二营四连通讯员黄世尤,就因伤重留在了瑶山。

  据中共乳源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83年4月5日编印的《乳源党史资料》3期(总第6期)刊登乳源文化局、文化馆调查组1980年春《红七军经过乳源瑶区及伤病员隐蔽养伤情况的调查》记载:“红七军在杨溪——长来武江河边战斗后,兵分两路,邓小平同志带领大部分部队前往江西中央苏区,另一路张云逸军长带领红七军未能渡河的700多人,撤入乳源必背瑶山。行军途中,在七里坑瑶山留下三名伤病员:一名黄恩祥,红七军十九师五十八团三营五连连长,广西东兰县纳合人,右腿负重伤。一名陈月生,红七军五十八团一营三连战士,广西巴马县白马人,脚部负伤。一名黄世尤,黄恩祥的侄儿,红七军五十八团二营四连通讯员,患伤寒病,军部叫他负责照顾黄恩祥、陈月生两伤员。当时,正在进入瑶山的行军途中,他们走路很困难,军部通讯员向三人传达军部的决定:“留在瑶山养伤治病,争取与地方党的秘密组织取得联系,坚持革命斗争”。并向他们说明附近有党的秘密组织,可能会联系上,如果在当地联系不上,就去梅花找姓赖的大队长联系。这三名伤病员就这样在行军途中留了下来。

  一九三〇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必背王茶大圳口瑶寨的贫困瑶胞邓天位(1980年87岁,五保户),挑木板去乐昌卖,他在回家途中经过七里坑时,看到这三位红军伤病员在路边讨吃,邓天位对他们深表同情,便把他们扶回大圳口瑶寨去。大圳口的瑶族同胞知道他们是红七军战士,大家热情接待和帮助他们,把他们三人安置在大路面一间茅寮里住了下来。黄恩祥化名“黄老五”,陈月生化名“黄老四”,黄世尤化名“黄老三”。从此就在瑶山隐蔽养伤治病。此后,他们靠着自己学会的手艺,在瑶山编织竹笠、谷箩和蒸酒、磨豆腐、开荒种地为生。黄世尤曾先后去过梅花、仁化等地找党组织,但没能与党组织接上关系。他们三人一直在必背瑶山生活,学会了瑶话,穿上了瑶族服装,与瑶族同胞广交朋友,经常向瑶族同胞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的革命斗争故事,同瑶族人民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关系。

  1943年,这三名红七军伤病员,由大圳口迁到大岭村瑶寨居住。不久,黄老三到草田坪村一户农家进了门,成了家。之后,黄老四又去半坑瑶寨一户瑶胞家进了门。黄老五(瑶胞们都叫他“共产老黄”)在解放后,于1953年病逝于瑶山。1962年,黄老三回广西老家时,把黄老五(黄恩祥)的骸骨带回原籍安葬。1964年到1965年间,黄老三又从广西家乡回来必背瑶山接黄老四回广西原籍。1975年黄老四在广西老家病逝。20世纪70年代,黄老三(黄世尤)还在广西他的家乡生活,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

  黄恩祥、陈月生、黄世尤三位红七军战士留在乳源瑶山20多年,他们当时由于伤病而离开部队。伤好以后,又因诸多原因而未能归队。他们把自己当成了瑶山人,足迹遍及乳源瑶山,青春岁月献给了乳源瑶山,黄老五甚至还病逝于瑶山。横溪下湾村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还经常见到黄老三跟瑶胞们一起到横溪下湾挑东西及参加其他劳动,之后他们才回到自己的家乡,受到党和政府的照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