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020台湾大选第三政治力量动向及对两岸关系影响

  2020台湾大选和“立委”选举前夕,小党“喜乐岛联盟”“台湾基层联盟党”及陈水扁为精神领袖的“一边一国行动党”、前台南市长苏焕智为召集人的“台湾维新党”等纷纷成立。尤其,台北市长柯文哲亲任主席成立的“台湾民众党”备受注目。选举结果,17个小党共获得“政党票”近400万张,民众党、时代力量分别获5、3席“不分区立委”,泛绿台湾基进党获1席“区域立委”。代表第三政治力量的小党来势汹汹,其未来走向及对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影响值得关注。

  一、台湾第三政治力量的生存空间

  台湾政党政治发展,从国民党“一党专制、威权独裁”,到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党轮替执政,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第三政治力量的“兴起、衰弱、泡沫、再兴起”。这种格局,循环不断,已成规律。

  1.起源于蒋经国开放党禁和报禁。上世纪80年代,台湾党外势力活跃,要求民主呼声强烈,国民党的“法统”危机加深,违反民主政治法则和侵犯人民权利的“戒严”难以存在。蒋经国面对反对运动空前的政治高压,推动全面革新,包括解除“戒严”、允许民间社会组织即组党等。1986年9月28日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宣告成立,国民党无奈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当时仅由“法务部长”施启扬发表声明,称“目前台湾不宜组织新党,违者将依法处置”,然后就不了了之。11月10日民进党召开首届“全代会”,标志着党外政治势力正式登上台湾政治舞台。之前10月10日例行的纪念“双十节”大会,蒋经国发表了“向历史交待”的讲话,暗示将解除“戒严”。15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解除在台澎金马地区”的戒严令,制定“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幷于次年6月16日获得通过。7月15日零点起台湾地区解严。由此,持续长达38年的“戒严令”撤销,国民党威权时代结束,从此台湾开启了两党政治,也为第三政治力量兴起打开大门创造了条件。

  2.总有政治精英撑起第三政治力量。可谓时事造“英雄”,“英雄”造政党。1977年以反对国民党地方公职选举营私舞弊为诉求的“中坜事件”、1979年要求国民党取消“戒严”而遭镇压的“高雄事件(又称美丽岛事件)”、1986年“陈水扁等光荣入狱欢送会事件”、“桃园机场事件”等先后发生。四起重大事件中的黄信介、施明德、林义雄、陈菊、吕秀莲及许信良、陈水扁等人,后来脱颖而出,均成为民进党重要政治人物。1993年赵少康、郁慕明等人不满李登辉问政,“揭竿而起”成立新党;2000大选宋楚瑜因脱党参选失败,“另立山头”成立亲民党。两党政治精英郁慕明、宋楚瑜长期活跃在台湾政治舞台。此后,以李登辉为精神领袖、黄昆辉任党主席的台联党、以“太阳花学运”领袖黄国昌为主席的时代力量、以宗教领袖妙天为主席的国会政党联盟(与民国党合幷)、以前台南县长苏焕智为主席的台湾维新党及喜乐岛联盟、台湾基层联盟党等成立。今年8月6日刚成立、以台北市长柯文哲为主席的台湾民众党,作为第三政治力量的重要政党,在 2020“立委”选举中一跃成为第三大党。

  3.民意有选择除蓝绿之外的需求。解除戒严,开放党禁,至今建党33年的民进党,“从地方包围中央”,不断蚕食国民党的各级政权。无论是在“立法院”、县市议员、县市长等,直至2000、2004、2016年及2020年,四次大选取得台湾地区执政权,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当然是台湾民众“非蓝即绿”的选择。但无论国民党或民进党,在台湾民众眼里,过去国民党长期“以党领政”“一党专制”,民进党执政步国民党后尘,大搞“绿色恐怖”,有过之而无不极。蓝绿政党权力恶斗,你死我活;经济民生得不到提升;与台湾及民众休戚相关的两岸关系,时好时坏、对立紧张,台湾选民开始对国、民两党失望。所以,“庶民觉醒”,别无选择之下,希望用选择第三种政治力量,期待“自救”。由此,岛内新成立的政党、政团,像雨后春笋般,纷纷而起。过去“一党独大”变“多党林立”,30多年里大大小小的政党已经有300多个,平均每年成立10多个。

  4.冲刺“政党票”有补贴具吸引力。台湾现有113席“立委”,分为 “区域立委”73席和 “不分区立委”34席及6席原住民。《政党法》规定,各政党在四年一次的“立委”选举中,“不分区立委”按“政党票”得票率达到5%分配席次,同时政党不论大小,所得“政党票”只要达到3.5%门槛,即可获每年每票50元新台币补助(“总统”选举需要达到5%门槛方可每年每票补助30元)。上届“不分区立委”选举,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时代力量、新党超过“政党票”门槛,分别获得每年2.6亿、1.6亿、3974万、3721万、2550万元新台币的政党补助款。这次除国、民两党外,台湾民众党、时代力量、亲民党的“政党票”均超过3.5%,将可获得补助款。《政党法》也明定,补助款用于竞选,不得经营或投资营利事业,也不得购置不动产,但如果供办公使用处所,不在此限。事实上,补助款不仅能用于政党正常运作,也可帮助政党积蓄政治能量“站住脚”,更重要的是有利政党政客延续、扩大其政治生命。

  二、台湾第三政治力量的基本特点

  目前台湾政党状况呈现:民进党与国民党两大党及小党多元幷存的基本格局。无论政党政治如何复杂的演变,第三政治力量小党生存的空间始终没有窒息,如果遇到重大政治“转折期”,自然而然地还会产生新的第三政治力量的政党和代表人物。基本特征:

  1.现行选制让小党生存艰难但还是有机会。政党提名“总统”大选候选人,必须由上届选举达到总有效票数5%以上政党推荐,幷缴纳保证金1500万元新台币。非政党推荐参选人须申请经公民连署达到最近一次“立委”选举人总数的1.5%,幷先缴交连署保证金100万元新台币,通过连署门槛后再缴交1500万元新台币保证金才能参选,这对多数小党来讲确有困难。“立委”选举采取“单一选区两票制”,小选区也只能有一人当选,基本变成蓝、绿对抗的局面。但有些实力的小党寄望“政党票”分得席次,占有台湾政治舞台。只要提满10席“区域立委”参选、“政党票”超过5%门槛,就可依“政党票”得票率分配“不分区立委”。上届“立委”选举,亲民党和时代力量“政党票”均超过门槛,分别获得3席、2席“不分区立委”。2020台湾民众党、时代力量分别获得5席、3席。因此,2020年仍有17个小党与国、民两党抢夺“政党票”,而且这种情况必将成为趋势。

  2.基本是“一人党”或少数人党。综观近20多年新成立的小党,基本由少数政治精英组成,甚至由一人撑起整个政党,最明显的是亲民党。党主席宋楚瑜曾经身居国民党要职,先后任党的秘书长、台湾省长等,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的党内高手。自2000年离党另立山头成立亲民党,曾取得“立院”46个席位,占总席次225席的20.4%。至今,宋参加过2000、2012、2016、2020四次“总统”大选,2004作为副手与连战搭档参选,虽然均败北,但一直没有退意。2016年大选,宋竟然还能获得158万票,得票率12.8%。宋发挥以“母鸡带小鸡”效应,其目的就是要撑住亲民党,上届选举“区域立委”,虽全军尽墨,但“政党票”超过门槛,获得6.5%,取得3席“不分区立委”。2020年77岁的宋“宝刀未老”,再次为保存幷扩大亲民党实力而参选,但结果“总统”得票仅60万;“政党票”得3.66%,双双失败。

  3.“时和势”给第三政治力量创造机会。台湾政党已成为政治选举机器,也是政客争权平台及工具。此次适逢2020大选,由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组台湾民众党布局参选“立委”,在台湾政坛尚属首个。正是蓝、绿陷入内部困局之际,给政治企图心旺盛的柯创造了机会。而且,一段时间来,台湾首富郭台铭、政坛元老王金平等曾一度向柯“靠拢”,试图“郭柯王”结盟。台湾民众党有如此魅力,表面上看是柯主动引诱、力拱郭参选,称“郭是最理想的参选人”,刻意放话、制造“郭柯王”合作表象。然而,最重要的还是“郭王”看重新的第三政治力量的代表柯文哲手中有票。尽管三人各自精算利益得失,交易与合作难度甚高而破局,最终郭幷未参与2020连署竞选“总统”,柯、王也没有领票参与连署,势力单薄的王逐步被“边缘化”。但客观事实证明,代表第三政治力量的小党只要有选票,蓝、绿总会有人叛离投靠或合作结盟。事实验证,最终台湾民众党获得158万多票,给柯文哲2024拿到“门票”,幷为参选打下了基础。

  4.台湾第三政治力量“弱中有势”。过去20多年的选举中,第三政治力量不论蓝、绿或其它颜色的小党,都能拿到不少选票。2016年“立委”选举,10多个小党获得“政党票”超过350万,占26%。其中,亲民党、时代力量、新党分别获得6.5、6.1、4.1,均超过3.5%门槛。2018年“九合一”选举,22个县市长中无党籍获得1席、县市议员276席、乡镇市长81席、最基层的村里长6231席,无党籍总得票率占30%。2020年17个小党“政党票”共获得近400万票,比上届增加约50万票。显然,选民厌恶蓝、绿,第三政治力量不会终结,在台湾政治舞台总占有一席之地。2020大选和“立委”选举,像柯P这样虽然常讲错话、常道谦,但有话直说,批“蓝绿不分垃圾”,讽刺“台湾只剩草包和菜包可选”(指韩和蔡),台湾民众,尤其青年人喜欢这种“政治素人”不拐弯抹角的直爽性格和语言。由此,支持台湾民众党才会成为选民超越蓝、绿的另一种选择。

  5.各自为主,分而自治,难成合力。每次选举,特别是大选,国、民两党各自都在同阵营进行艰苦的整合,希望“一加一大于二”。以泛蓝为例,迄今20多年唯一次“连宋配”参选2004大选整合勉强算成功。利益驱动与政治交换,确有个别案例成功。但总体上小党不会归顺大党,整合也难以成功。因为,政党各自的政治目标与理念不尽相同;各自的政治能量与利益不尽一致;各自结集组成的政治人物来自不同的方向。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此,第三政治力量在台湾政治舞台,会扮演一定的角色,成为“关键性少数”,但也难成合力。同属深绿阵营的台联党,2016“立委”选举被时代力量挤掉。2020“立委”选举亲民党被民众党代替而被挤出“立法院”。小党分裂投票,致使台湾“政党票”趋于“零碎化”。 

  6.小党资源极为有限生存困难。政治很现实,政治很残酷。长远看小党命运,或依一般规律,新组建的政党总是“高开低走”,要想“光环”持久很难做到。亲民党、新党及台联党,在2016年“区域立委”选举中“全军覆灭”,2020这三个小党遭遇同样的命运,因为台湾“选制”决定不利小党。而林林总总的小党,本身人才及资源匮乏,赤手空拳,单打独斗,加上政治理念“统独”极端化,无法得到主流民意支持,还要受制于执政当局的打压,使得多数小党名存实亡。过往即使有李登辉支持的“极独”政党台联党,命也不长,在政坛几乎无声“自灭”。2015年成立由民进党力挺的“极独”政党时代力量,也好景不长,2019年黄国昌、邱显智两位党主席已先后辞职,林昶佐、洪慈庸两位“立委”先后退党,高潞·以用“立委”被除名(由台大教授郑秀玲递补)。时代力量2016“立院”占5席“立委”,2020剩下3席。

  三、台湾第三政治力量的两岸立场

  台湾政治光谱,粗看总体“统独”分明,细察有刻意模糊的“政治算计”。国民党“不独不统”,其中的“不独”令人怀疑;民进党顽固“台独 ”,借“中华民国”之壳渐进式“去中国化”,用心险恶。第三政治力量的两岸立场,有的清晰,有的模糊,包括刻意模糊。

  1.以新党为代表的“统派”立场鲜明。长期以来,新党、中国统一联盟等统派小党,捍卫国家统一、反对“台独”不遗余力。与“台独”势力进行艰苦抗争,逐渐得到台湾青年支持,为统派团体的发展积蓄了力量。2019年8月17日新党26周年党庆,首次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国号为“中国”。党主席郁慕明指出:一个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统一的中国,一国两制根本就是现状,反对一国两制,除非是要搞“台独”,不然就是主张“一国一制”。亲民党在蓝、绿之间有时左右逢源,但宋也明确强调:坚持“一中反独”,可以探索“两制”台湾方案 ,“追求一个统一的中国,是两岸所有中国人共同责任”。毫无疑问,第三政治力量“统派”小党在台湾虽然力量薄弱,声量不大,但不畏打压,勇敢发声,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所依靠的不可缺少的政治力量。

  2.以时代力量为代表的“独派”极其顽固。时代力量由“反服贸运动”起家,主要成员多为“太阳花学运”分子。“台独”色彩鲜明,“台独”立场顽固,明目张胆地把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关系。打着所谓“公民、民主”旗号,主张“台湾国家地位正常化”,多次在“立法院”提案“修宪、制宪、正名、入联、公投”,呼吁终结“一个中国”政策,极力“反中、反统”,勾结“港独”分子,充当“台独”急先锋。时代力量与民进党亦敌亦友,竞争执政资源时是“敌”,面对“反独促统”压力时是“友”,与民进党在“台独”路上分进合击,是一个赤裸裸的“台独”小绿党。时代力量与喜乐岛联盟、“一边一国行动党”、台湾基进党等,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破坏力量。

  3.以台湾民众党为代表的“骑墙派”立场模糊。曾自称“墨绿”、现称“绿底色”的柯文哲,出于政治需求,延续“双城论坛”,一直把“两岸一家亲”“五个互相”挂嘴上。也曾提出:“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不是国际关系”“尊重过去已签订的协议和互动的历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此次组党在《党章》中提出:“对外关系上则采取务实路线以争取台湾最大之生存空间,确保主体性”。显然,这个表态回避了两岸政策,而是选票高于一切。台湾民众党要想站住脚,或有所拓展,首先要在2020“立委”选举中“挤压”蓝绿,力拼“政党票”,争取“立院”席次,如此才能助柯在政坛撑起属于台湾民众党的第三政治力量空间。目前看,柯文哲基本达到了目的。但现时柯的两岸政策也是基本“留白”,未来走向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

  总而言之,2020“总统”和“立委”选举结果表明,台湾政党政治及第三政治力量重新“洗牌”,民进党蔡英文以817万票大胜国民党韩国瑜552万票,毫无疑问全面执政。但1930多万有投票权的选民中,对蓝、绿之外的第三政治力量,还是有所期待。“立院”席次,民进党过半达61席,比上届减少7席;国民党38席,比上届增加3席;民众党5席,时代力量3席,其它6席。在“政党票”部分,蓝绿及小党得票率分别为33.35%、33.99%、28%。选民投给国、民两党的“政党票”相当接近,小党似乎接近“三分天下”。这样的政治版图,势必对未来的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         

(2020年9月  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第十届两岸关系前瞻”研讨会论文,原载《上海台湾研究》第十九辑)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