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015: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

  台湾政局,因2014年11月29日九合一选举结果发生不小的变化。22个县市长选举,国民党仅获6席(原13变6),得票率40.70%;民进党获13席(原6变13),得票率47.55%,加上绿营支持的台北市,掌握地方政权半壁江山,管辖人口占三分之二。无党籍获3席,得票率11.70%。这场2016“总统”大选前哨战,国民党遭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县市政权“蓝消绿长”,改变了台湾地方政治版图,台湾政局发生新的快速变化,而且更趋诡谲、复杂。

  国民党重返执政七年了,本不看好的选举,结果意想不到的惨败,跌破眼镜。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人民怒吼、不满。社会贫富差距大,失业率高,油电、房价高涨,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涨。加上选前食安(顶新地沟油)事件冲击。马英九执政无能,民心思变,选民用选票教训国民党。二是国民党内斗、权争。党内争权诡谲,反马的人当然要看马输的笑话。九月争政,马王心结加重。泛蓝阵营无法整合,候选人本身的问题。马改革军公教退休18%优惠及取消年终奖金,基本盘铁票流失。三是青年世代、网络选战颠覆传统组织打法。新媒体运用,特别是年轻人、首投族,似乎人人都有“话筒”,信息可快速集聚、传递。台北市柯文哲文宣主打“庶民对权贵、富二代”,超越蓝、绿。台中市林佳龙文宣主打“做太久,换人做”。而国民党打“两岸牌”、“九二共识”、“墨绿”、“皇民”及中韩FTA等,几乎全盘失效。

  一、2015台湾政局

  九合一选后的台湾政局,总体上讲“朝野政争依旧”。

  1. 国民党受重伤需要疗伤,能否浴火重生有待努力。人民对国民党执政七年的怨气和不满,通过九合一选举用选票教训,暂时得到释放。可以相信,国民党定会吸取教训,加倍努力变革。但相信是一回事,客观上能否找回失去的民意,又是另外一回事。距2016年“总统”大选仅一年时间,民心思变强烈,国民党如果没有重大改变,短时间内很难挽回或改变民众“换党做做看”的心态。

  马英九为九合一败选辞去党主席,新北市长险胜的朱立伦兼党主席,这个当家人不好当。一是面临党内“三驾马车”的不利处境,“府、院、党”及马、王、朱三角关系,对朱来讲无法掌控“行政”和“立法”重权,却有难逃的责任与风险。从未有过的县市长兼国民党主席,是地方首长指挥“中央”,还是“中央”听地方首长?1月“行政院”提交关于“高铁财政案”,竟被国民党的18位“立委”全盘否决,“交通部长”无奈辞职。二是党内融合问题。朱面临与党内重量级人士貌合神离的关系及泛蓝难以整合,既想与马冷酷切割,又不能不利用马剩余价值;既想大动作改造国民党,又要非常小心伤及自己。朱要找回创党精神,扭转乾坤,为四分五裂、元气大伤的国民党“疗伤”,谈何容易。三是民生问题。民众对执政党的信心,主要来自于民生。台湾多年积存的闷经济、高物价,贫富差距,利益分配,高达13%的年轻人失业率,何时解决?

  2. 民进党形成对国民党“地方包围中央”之大势。挟九合一胜选之势,13个绿营县市长将成为民进党地方组织的重要力量。民进党地方政治版图扩增,政党得票率绿47比蓝40(如加上无党籍柯文哲绿总得票率超过51%),政治实力大大增强。民进党意外获取地方选举的胜利,同时大大巩固幷确立了蔡英文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和在民众的正面印象。原想争权的苏贞昌、谢长廷、吕秀莲“天王”,己无力挑战蔡。如果蔡拿下2016大位,2020年前蔡在党内的共主地位不会动摇。

  但是,民进党内派系复杂,斗争从未停止,即便想问鼎大位的蔡英文能够成为泛绿共主,派系矛盾也不会就此化解。目前看,如无意外,蔡出战2016基本定局。不过还是要面临党内存在的问题,九合一高票当选台南市长的赖清德,挟民意自重,正以舍我其谁、咄咄逼人的态势,以所谓“李全教议长贿选”为由,拒绝出席台南市议会质询,反映其强烈的政治企图心。蔡要面对人气颇旺、被捧为明日之星的赖清德,还要处理与无党籍、政治怪手、台北市长柯文哲的关系,也要妥善、慎重处理党内诸多不同杂音。况且,2012蔡曾选输,2016再选,党内不是没有障碍。

  3. 国民党惨败的“骨牌”效应将大于“钟摆”效应。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挫败,对蓝营讲己产生结构性影响,单是六都就输143万票。2016年“总统”大选,国民党要在一年时间里很难找回大面积失去的民意,形势复杂严峻,执政权可能再次沦陷。虽然,传统的蓝绿基本盘还存在,但在今后的政治选举中,很难完全发挥作用,新媒体网络战,动员神速、广泛,民进党玩得炉火纯青。台湾公民运动的兴起,对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官商勾结腐败,矛头主要针对执政党,这也是国民党的“短板”。在野的民进党试图夺回政权重返执政,下一步将全力以赴结合公民团体力量,争取扩充民意,杯葛国民党,东山再起。

  二、2015两岸关系

  去年两岸贸易首破1983亿美元,两岸人员往来首破940万人次,其中大陆赴台首破400万人次。今年,两民间交往持续,政治关系难有突破,总体“审慎乐观”。

  1. 今年的国共关系面临新的考验。元旦,张志军发表谈话期许两岸“稳定、发展、利民”;马英九发表谈话谈到“和解、合作、和平”。1月17日朱立伦当选国民党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致电祝贺: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平发展;朱立伦复电:回应九二共识,互利双赢,和平繁荣。朱还表示,“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定会继续推动,所有必要的会议、论坛,该举办的一定会举办,两岸关系必然朝向和平路线,不管由任何人或政党执政,都会是同一个方向”。新年伊始,开局良好,“习朱会”也有管道、政治基础、身份合适、民意支持。应该讲,九合一选举是地方政权选举,主要影响在岛内社会、经济、政治。但由于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的相关度越来越密切,势必会影响到国民党的大陆政策,进而影响两岸关系,这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况且朱试图碰触敏感的“修宪”公投,其结果如何?影响多大?还有待密切观察。

  2. 民进党两岸政策不会急转弯。今年1月21日民进党召开“中国事务委员会”会议定调:所谓三个有利:“两岸交流要有利国家民主发展、区域和平安全、两岸互惠互利”;所谓三个坚持:“坚持国家主权、遵循民主宪政、维护台湾主体性”;一个建议:12个县市学高雄成立“两岸交流小组”,推动城市交流。不难看出,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胜,两岸交流、和平发展,会高调支持,策略上是改“中国”为“两岸”,把城市交流推在前面。但九二共识不会承认,“台独党纲”不会放弃,对抗仇视大陆会更加小心,激进的“台独”路线也不会采纳。2016年“总统”的竞选策略和凝聚方向,民进党会更加纳入公民力量思维,坚守岛内经济民生、参选人素质、能力、形象为主要选项。当然,面对台湾主流民意,将会采取审慎的策略,改用“新论述”,包装、替代既有的立场,不会完全忽视大陆和美国的反应。而目前,民、共党对党沟通阻塞,美国对民进党执政疑云也没有散去,这是民进党的罩门。

  3. 两岸和平发展大格局、大方向、大趋势不会改变。台陆委会2014年12月25日民调,80.9%民众肯定两岸应持续进行各领域民间交流;77.1%赞成持续推动两岸官方互动交流正常化,74.8%支持两岸持续透过制度化协商来处理两岸间交流问题。人心所向,两岸和平发展累积的民意无法逆转,但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出,台湾政治波及到国民党的两岸政策。败选后国共关系、政治互信如何加强?台湾民众“恐共仇中”心态如何化解?台湾民众“主体意识”上升如何引导?新世代青年工作如何深化?新媒体网络如何应对?如何与13个民进党籍县市长打交道?具指标性的台北与上海城市交流如何处理等?均无法回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仍在增加。

  两岸深水期中的结构性政治问题,仍然是原地踏步,始终无解。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台湾民意:“和平发展”与“维持现状”幷存。和平发展是当今台湾的主流民意和最大公约数,但错综复杂的内外因素造成的“维持现状”,也是当今台湾大多数民众的主流想法。最明显的是,台湾民众视统一为“禁区”,惧怕统一后,民主自由的现状被改变;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被改变。对特别敏感的两岸政治问题,存有“对立”,甚至“敌对”情绪,两岸和平发展仍有人为的障碍。

  二是,国族认同:“中华民族”与“中华民国”幷存。台湾大多数民众幷不排斥自己的根,来自中华民族。即使两岸分离65年,无论如何华人的血脉相通,血浓于水,藕断丝还连,骨断筋不断。2014年台湾竞争力论坛(第4季)民调显示,85%的台湾民众认同中华民族。但“中华民国”在台湾民众心里也是根深蒂固的,对“中华民国”的政治定位,两岸存在严重分歧。

  三是,两岸交流:“和平红利”与“恐共反中”幷存。两岸和平发展大环境,为台商投资大陆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给台湾航运、旅馆、餐饮等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大陆出台一系列惠台政策,无可置疑台湾享受到两岸的“和平红利”。但“和平红利”不可能都直接惠及到台湾所有民众,很多人无感,甚至误认为是“图利财团”,造成“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对两岸交流与合作抱有疑虑。

  四是,国民党执政:“政治互信”与“政治僵局”幷存。国共两党以“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为政治基础,两党高层历经“汪辜会谈”、“胡连会”、“习连会”,通过国共论坛、博鳌论坛、海峡论坛、紫荆论坛等多个管道接触,以及海协会与海基会、国台办与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政治互信逐步积累。但国民党及台湾当局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只经不政”,能守则守,能拖则拖,两岸政治僵局依然无法打开。

  五是,民进党在野:“台独党纲”与“执政压力”幷存。民进党为重返执政,迫于党内压力,不敢轻易放弃“台独”神主牌。同时,包装和淡化“台独”,逐步向“中华民国在台湾、是台湾”靠拢。“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赢后,暂无动力和压力调整两岸政策。而2016年“总统”大选,面对大陆和美国态度,不适应台湾主流民意的两岸政策,将会且走、且看、且变。

  六是,美国因素:“以台制华”与“和而不统”幷存。美国一直视台湾是远东地区一艘不沉的航母,至今以《与台湾关系法》维系美台关系,“以台制华”的战略始终未放弃。但美国基于国家利益和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希望台海“不统不独”,“维持现状”。两岸统一,丢了遏制、围堵中国的一枚棋子;台湾“独立”,拖美下水,中美“推牌”,不符合美国全球战略。

  分析上述六个问题,主要原因有:

  一是,大陆对台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深得台湾民心,对两岸关系发展至关重要。大陆坚持和平发展,两岸交往与合作,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双赢。但历史的伤痕造成台湾民众“认同台湾多,认同中国少”,“恐惧”大陆的心理根深蒂固。同时,大陆越发展、越强大,台湾民众越疑虑、越恐慌,担扰台湾的现状和未来前途。尤其,青年学生“本土化和台湾化”意识,还在不断增强。

  二是,台湾公民运动受到历史和政党的双重影响而逐步兴起,幷波及到两岸关系。“洪仲丘事件”、318“太阳花学运”,涉及岛内贫富差距拉大、蓝绿政党权争恶斗等复杂的社会问题,矛头主要对着执政当局。“公民运动”幷非仅针对国民党,2006年民进党执政同样发生更大规模的百万红衫军“倒扁”运动。但原本有利于台湾经济的两岸“服贸协议”,作为“公民运动”议题受到严重冲击,表明两岸和平发展的正能量,还未被台湾民众认识。

  三是,台湾民意的主脉搏受政治选举及政党操作而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台湾民意被政治选举及蓝、绿政党操纵所左右,所谓“爱台”与“卖台”在选举中成热点话题。国民党两岸政策主轴坚持“三不”政策,原因之一是被政治选举“绑架”,怕被民进党“抹红”;民进党两岸政策底线死守“台独党纲”,也被极端“台独”约10%铁票“绑架”,怕基本盘松动。但未来选举,选民更多关注的会是超越蓝绿的候选人本身及岛内社会经济和民生问题。

  四是,美国“以台制华”战略仍是台湾问题的首要外因。美国“重返亚太”及“战略再平衡”,虽不明显对台搞事,台海局势大体上暂时稳定。但美对军购一直未停,两岸政治僵局无法化解,影响两岸关系走向的重要外因,仍然是美国。台湾当局“挟美拒统”,还不时打些“擦边球”。美台“断交”36年后的台湾驻美代表处,2015元旦“双橡园升起中华民国旗”一事,明显是向大陆“试水”。沈吕巡先说“台美有默契”,美国表态不知情,幷反对。无论如何,在中美台三边关系中,孰轻孰重美国心中有数。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美对台关系仍是服从于中美关系,只不过把台湾当成美国利益的一枚“棋子”。当前,美国对台影响力未减,在“以台制华”战略不变的情况下,国、民两党都看美国脸色。美国对民进党九合一选举的大胜,出乎意料之外,或许对民进党未来重返执政的信心有些增加。

  总而言之,两岸和平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其“脆弱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决定,两岸关系的反复与波折,在所难免。因为,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红蓝绿三方面关系和互动如何运作越来越重要。目前,两岸当局高层政治互信还相当不足;争取台湾民意还需要不断积累,提升认同中国需要渐进。相信两岸只要持续的进行“人通、商通、文通”,终将会达到“心通”,即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 

    (写于2015年6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