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74章 至和见性55

  【经文】

  得道者1憨厚2,可3比于4赤子5: 骨6弱7筋8柔9而10握11固12,未13知14牝15牡16之17合18而10朘19作20 ,精21之17至22也23;终日24号25而10不26嗄27,和28之17至22也23 。至 29和28诣30常31 ,至29常31诣30明32,至29明32诣30神33,至29神33诣30祥34:夫35毒虫36不26螫37,猛兽38不26獗39,巨雕40不26暴41。此42为43性44使45气46诣30强47哉48。

  【注释】

  1.得道者:说话、办事符合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不主观强为的人。例,《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2.憨厚:檏实厚道。例,《仁心治世》:“党太尉这种做法憨厚之极,宛若三五岁的小儿所为。”党太尉:北宋人,名党进,官至太尉。   3.可:可以。例,《庄子·则阳》:“道不可‘有’,‘有’不可‘无’。”‘有’:有色有声有形。‘无’:无色无声无形。   4.比于:与……相比,比喻为。例,《三国志·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赤子:初生的婴儿。例,《庄子·山木》:“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6.骨:支撑身体肌肉、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例一,《说文解字译述(全本)》:“骨,肉之核也。”例二,《庄子·至乐》:“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   7.弱:柔软,嫩弱。例,汉·杨雄《答刘歆书》:“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翰:野鸡羽毛。油素:光滑的白绢。   8.筋:肌腱,韧带。例,《庄子·山木》:“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加急:拉紧。   9.柔:柔软。例,《易·系辞下》:“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10.而:连词,表示转折。例,《庄子·天道》:“天不产物而万物化,地不长物而万物育。”   11.握:手指弯曲,拿或抓住。例,《庄子·庚桑楚》:“终日握而手不掜。”掜:拳曲。   12.固。牢固。例,《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   13.未:副词,不曾,还没有。例,《书·金滕》:“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盐偃。”   14.知:知道。例,《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之:这。   15.牝:雌,雌性(鸟兽)。例一,《说文解字》:“牝,畜母也。”例二,《尚书·牧誓》:“牝鸡无晨。”雌性即母性,常常比喻先天自然本性,或表示慈祥、宽厚的美德。   16牡:雄,雄性(鸟兽),比喻男性。例一,《说文解字》:“牡,畜父也。”例二,《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雉鸣求其牡。”雄性鸟兽躁动好斗,故“牡”字寓含“刚烈好斗”之意。   17.之: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庄子·在宥》:“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然焉人乐其性。”性:本性。   18.合:媾合,交合。例,《论衡·奇怪》:“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与相合者,异类故也。”   19.朘:男婴的阴茎。例一,《说文解字译述(全本)》:“朘,赤子阴也。”例二,潘雨廷《体老观门》:“至精朘作。”   20.作:挺立,勃起。例:潘雨廷《体老观门》:“至精朘作。”   21.精:精力,生命活力。例,《庄子·刻意》:“精用不已则劳,劳则竭。”劳:过度消耗而疲劳。   22.至:极点,最高的。例,《庄子·刻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23.也:语气词,表示判断。例,《庄子·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24.终日:整天,从早到晚。例,《庄子·田子方》:“文侯傥然,终日不言。”   25.号(háo):痛哭声,大声喊叫。例一,《说文解字译述(全本)》:“号,痛声也。”例二,《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26.不:副词,不曾,没有。例,《庄子·齐物论》:“终身疫疫而不见其成功。”   27.嗄:嗓音嘶哑。例,《庄子·庚桑楚》:“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   28.和:调和,协调,和谐,平衡,有序的状态。例一,《说文解字译述(全本)》:“和,相应也。”指声、音相应,和谐地跟着唱。例二,《庄子·在宥》:“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宗;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例三,《庄子·在宥》:“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   29.至:到,到达。例,《庄子·庚桑楚》:“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30.诣:指某种修为所达到的程度。例,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蓄絶句之作,本于诣极。”   31.常:正常,稳定。例一,《庄子·骈拇》:“天下有常然。”例二,《庄子·德充符》:“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   32.明:空,无,万物之本源状态。 例,《庄子 · 庚桑楚》: “静 则明,明 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   33.神:天道,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即道理和道德。例,《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体:表现;抱:心里存着。   34.祥:吉祥(与凶险相对)。例,《庄子·徐无鬼》:“子綦有八子,陈诸前,召九方歅曰:为吾相吾子,孰为祥?”   35.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例,《庄子·天运》:“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36.毒虫:有毒的虫、蛇、蜘蛛、蜈蚣等等。例,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凡人以此日入山,皆凶害,与虎狼毒虫相遇也。”   37.螫:指昆虫用毒刺刺人或动物。例,《史记·淮阴侯传》:“猛虎之犹豫,不如蜂虿之致螫。”   38.猛兽:大而凶猛的兽类。例,晋·葛洪《抱朴子·微子》:“入山则使猛兽不犯,涉水则令蛟龙不害。”   39.獗:放肆。例,贾宜《新书·俗激》:“其余猖獗而趋之者,乃豕羊驱而往。”   40.巨雕:大鵰,一种凶猛的鸟,也叫“鹫”。例,《三国逍遥记》一 一九章:“轩辕天走了出去,到处打听有没有人见过巨雕,但是没有任何人知道,最多看到一些老鹰之类的大鸟。”   41.暴:欺凌,侵害。例,《商君书·画策》:“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42.此:指示代词,这。例,《庄子·天道》:“夫明白于天地者,此之谓大本大宗。”   43.为:是,就是。例,《庄子·大宗师》:“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   44.性:人的先天自然本性,属阳,本性善。例一,《说文解字》:“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例二,《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体:表现;抱:心里存着。   45.使:促使,致使。例,《庄子·齐物论》:“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46.气:指人的某种特质或属性,如精诚,道行。例,《庄子·达生》:“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壹:有专一、守持之义;养:修养;德:天道的品格;物之所造:造物者,即道。古人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见汉·王充《论衡·感虚篇》,而《庄子·鱼父》中也有:“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7.强:强健,富有生命力(生机)。例,《庄子·知北游》:“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邀:顺,合;此:指天道;四肢:比喻身体、体质。   48.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例,《庄子·齐物论》:“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译文】

  说话、办事符合自然法则而不主观强为的人是檏实厚道的人,这种人可比初生的婴儿:骨骼嫩弱、肌腱柔软但用手抓东西却很牢固,还不知道雌雄媾合之事而阴茎却能勃起,这是生命活力达到最充沛程度的表现;初生婴儿从早到晚大声喊叫而嗓音却不嘶哑,这是身心达到最和谐、平衡、有序状态的表现。人的身心能够达到和谐、平衡、有序的状态也就是达到正常、稳定的状态了,而达到正常、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达到空、无的境界了,达到空、无的境界也就是达到天道的境界了,达到天道的境界也就吉祥了:此时毒虫没有用刺刺人,猛兽没有放肆横行,凶鹫没有前来侵害。这就是先天自然本性使精诚展现而达到有生命力的结果。

  【评说】

  本章以赤子比喻得道的人,赤子是初生的婴儿,对世界没有任何认识,是无,是空,只保留其空明的先天自然本性。赤子自然而然,无欲、无求、无私、无争。当赤子吮吸第一口奶水之后,物质刺激与生命本能“合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无、空而逐渐转化为有、实,唯物意识逐渐增强,末性滋生、发展,而先天本性逐渐淡化、减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俗称“后天意识”,从人类长期进化过程的切身经验来看,后天意识包含对先天本性的认识,“人有本性”就是能“负阴而葆阳”,所以能认识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自然”是说事物能否正常发展,依赖于、也取决于是否能按自然法则运化,就是保持先天自然本性。如果人不能“葆阳”,没有本性,一味“唯物”,追求资货,就是贪欲,就有私心,就想抢夺。这样的后天意识,就是末性,也称为“魔性”,是不良品性。

  从道(即先天形态物质)的存在状态、本质属性、运化规律、自然品格而言,先天自然本性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而不改”的,人类及众生万物就生存在充满先天自然本性的宇宙中。先天自然本性无色无声无形,沐浴着众生万物,又涵养众生万物。因为先天自然本性无色无声无形,故说“本性虚空”。第43章中的“悟入守空”,就是“认识到要达到处虚守无”的先天自然本性。听说曾有一位僧人在讲解佛性时说到众生万物皆具佛性,有一听者发问:“狗也有佛性吗?”僧人说:“有”。又问:“佛有没有狗性呢?”僧人说:“在未得道成佛时,可能也有狗性。得道成佛之后,就没有狗性了。”“狗性”是兽性,是魔性,末性。初生婴儿没有“狗性”,这是人所共知的。得道者,成佛者,和初生婴儿一样,自然而然,无欲、无求、无私、无争,这与人们日常所见的那种为抢夺一根肉骨头而厮咬所表现的狗性是絶然不同的。第7章有“弱者道之拥。”这即是说“柔弱是道固有的本质属性”。第23章有“柔胜刚,弱胜强”,第24章有“守弱者,生之士”,这即是说“柔弱者有旺盛的生命力。”本章中的赤子则“骨弱筋柔”,具备道的本质属性,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得道的人,由于悟道而具备道的本质属性,能按自然法则办事,“无为而无不为”,也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初生婴儿无欲、无求、无私、无争,自然而然处于和谐、平衡、有序的正常状态,即使号叫不停,也是自然而然,一如《庄子·齐物论》所言:“无益、损乎其真”,仍然处于和谐、平衡、有序的正常状态。这是众生万物生存的最佳状态,是最具生命活力的状态。埋在地下千年之久的古莲子能够重新发芽、成长、开花、结子,是这种生命力的生动证明。在人类社会中,不论道家或佛家,都崇尚本性,提倡和谐、平衡、有序的身心修养。这种修养,不但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个人的健康,现代心理医学也证明,身心之和谐、平衡、有序,能够预防疾病,也能治疗疾病,这不等效于“毒虫不螫,猛兽不獗,巨雕不暴”吗?

  【思考】

  1.赤子为什么能处于“和”的状态?你见过“可比于赤子”的道者吗?

  2.人若能修身至和,对自己、对群体会有什么益处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