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65章 博行多知47

  【经文】

  博1出2户3,知4天下5; 博1窥6牖7,见8天道9。其10出2弥11远12,其10知13弥11照14。 是以15圣人16博1行17而18知19, 博1见8而18明20,博1为21而18成22。

  【注释】

  1.博:多,很多。例,《荀子·儒效》:“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2.出:出去,从里面到外面去。例,《庄子·养生主》:“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3.户:防护用的单扇门。例一,《说文解字》:“户,护也,半门曰户。”例二,《庄子·大宗师》:“倚其户与之语。”   4.知:知道,瞭解。例:《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之:这。   5.天下:泛指万事万物。例,《庄子·大宗师》:“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守:保持清静本性;参:三;外:把……置之度外。   6.窥:观察。例,《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7.牖:窗。例,《庄子·让王》:“……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瓮牖:用破瓦做的窗口。   8.见:看到或听到。例一,《庄子·齐物论》:“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灸。”时夜:公鸡报晓;鸮灸:斑鸠一类的鸟。例二,《庄子·让王》:“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丘:孔丘;回:颜回。   9.天道:自然法则,即事物存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运:运行;积:停滞。   10.其:人称代词,他,他们。例,《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不朋:不拉邦结派。此处“其”字,可理解为“人们”。   11.弥:副词,更加。例,屈原《离骚》:“芳菲菲其弥章。”   12.远:空间距离大,广大。例,《庄子 · 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3.知:认识。例,《庄子·齐物论》:“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14.照:明白,知晓。例,《韩非子 · 难三》:“明能照远奸而见隐微。”   15.是以:连词,因此,所以。例,《庄子 · 盗跖》:“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 16.圣人:“圣”字的意义,《说文解字》表述为:“圣,通也。”《古今汉语词典》对“圣”字表述为:“才能非凡,无所不通。”而对“圣人”则表述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综合起来,“圣人”可以表述为:“德才高超,事事通达的人。”例,《庄子·人间世》:“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成:实现;生:出现。   17.行:实践,做。例,《庄子·天地》:“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   18.而:连词,表示顺接,就。例,《战国策·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19.知:真知灼见。例,《庄子·外物》:“虽有至知,万人谋之。”   20.明:明理。例一,《淮南子·主术训》:“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例二,《庄子·庚桑楚》:“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   21.为:做,干。例,《庄子·人间世》:“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   22.成:完成,成功。例,《庄子·人间世》:“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

  【译文】

  人们能够多次走出家门到外界进行调查瞭解,就知道许许多多事物的情况;人们能够多多观察窗外的情况,就能够认识许许多多事物存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能够更广泛地瞭解客观世界各方面的情况,他们所得到的认识就更加明白。因此,圣人通过很多很多的社会实践而获得真知灼见,得到很多很多见闻而明白事理,做了很多很多的事都取得了成功。

  【评说】

  本章简要叙述了“认识论”的问题。全章只有36个字,分为两段。第一段经文20个字,提出“博出户”、“博窥牖”,再强调“其出弥远,其知弥照”。出户、窥牖表示开放,到外界去走走、看看、听听、问问、摸摸、学学、练练。“其出弥远”是说“出户”的范围要大,“窥牖”的视野要广。以现代社会来说,就是要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学习,或出国深造,这样就能“知天下”、“见天道”。第二段经文16个字,有三个“博”字,在前段经文“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行”、要“为”。“行”是为了使“知”更丰富,“为”是要把“知”放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检验和提高,从而获得真知,如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为什么“使用”更重要?因为只有在使用中,即在实践中才会出真知。例如我们读老子的书,知道天体演化分为几个阶段,即“道是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生二”开始,至今约137亿年了,而人类从猿进化到类人猿,只有约700万年。所以,人类是无法亲自到“一生二,二生三”那个阶段去实践的。但是人类在后天宇宙中可以接收到宇宙演化进程中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在宇宙空间中遨游的信息,从而捕捉到典型的天体现象,据以提出假设,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宇宙演化模型。这也是一种实践,是理论上的实践。这种实践能否出真知,就要看理论预见能否被更多的天体现象所证实了。以大爆炸宇宙模型为例,其中几个主要论点(见注)是:

  (1)所有恒星都是在大爆炸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此任何星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这一段时间为短,也即小于137亿年。各个星体年龄的测量结果已证明瞭这一点。

  (2)后天宇宙一直在膨胀。科学家实际观察到河外星系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上成正比例。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红移就是后天宇宙膨胀的反映。

  (3)后天宇宙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应该很高。实际观察表明,在各种不同星体上,氦丰度都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

  (4)由后天宇宙膨胀速度和氦丰度等数据,可以计算出后天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絶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即零下270℃)。这一结果无论定性上或定量上都同大爆炸理论的预见相符合。

  由此可见,科学家在理论上的研究实践,确实出了真知。这样的真知,愈是表现在更多的方面,则人类就愈能认识宇宙的本质,也就是“博见而明”,明白后天宇宙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即自然法则。既然认识了自然法则,那么按照自然法则在各个方面开展研究、探索,例如发射人造卫星、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太阳系外宇宙飞船……都一一获得相应的结果,这也就是“博为而成”了。

  【思考】

  1.为什么提倡“博出户”和“博窥牖”?

  2.你的家人或朋友中有哪些人做到“博行而知,博见而明,博为而成”的?

  注:

  参看《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