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61章 敢勇者死73

  【经文】

  敢1于2勇3则4 死5,敢1于2不6勇3 则4活7  。此8 两9者10或11利12或11害13,孰14知15其16故17 ?天之道18,不争19而20善21晟22,不6言23而20善21应24,不6召25 而20自26来27。天28 网29 恢恢30 ,疏31而32不6漏33。

  【注释】 

  1.敢:有勇气、有胆量做某种事情。例,《庄子·骈拇》:“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2.于:介词,在……方面。例,《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3.勇:争斗,对抗。例,《庄子·列御寇》:“勇动多怨,仁义多责。”动:行动。   4.则:连词,表示相承,相当于“就”。例,《庄子·人间世》:“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   5.死:自寻死路,走上死路。例,《庄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6.不:副词,一般性否定。例,《庄子·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   7.活:有生命力,有生机。例,《庄子·应帝王》:“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湿灰:潮湿的灰烬,已经不能复燃,表示必死的征兆。   8.此:指示代词,这。例,《庄子·知北游》:“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9.两:两方面。例,《庄子·大宗师》:“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10.者:助词,与数、量词组合,  表示“……方面(的事物)”。例,《庄子·天地》:“是三者, 非所以养德也。”   11.或:连词,或者。例,《庄子·齐物论》:“其或是也?其或非也?”   12.利:好处,益于。例,《庄子·徐无鬼》:“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   13.害:害处。例,《荀子·臣道》:“除国之大害。”   14.孰:疑问代词,谁。例,《庄子·山木》:“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15.知:知道,瞭解。例,《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之:这。   16.其:指示代词,其中的。例,《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也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害马者:马群中的害群之马。   17.故:原因。例,《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18.天之道: 指真实存在的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例,《孟子·离娄上》:“是故诚者, 天之道也。”   19.不争:没有与人相互抢夺。例,《庄子·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20.而:连词,表示顺接,就。例,《战国策·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21.善:容易。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庆氏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   22.晟:兴旺,兴盛。例,《西垂石刻録·周李君修佛龛碑》:“自秦创兴,于周转晟。”   23.言:①说话。例,《庄子·人间世》:“密!若无言!”②威严,威风。例,明·宋濂《元故朝列大夫知婺州路总管符事致仕赵侯神道碑铭》:“言言赵侯,万人之英。”在经文中的“言”字,宜理解为“说话狂妄”。   24.应:响应,相呼应。例,《易·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5.召:召唤,呼唤。例,《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   26.自:副词,自然而然。例,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谷贵之际,千斛在市,物价自平。”   27.来:前来归顺。例,《诗·大雅·灵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子来: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形容民心归顺。   28.天:指天道,自然法则。例,《庄子·在宥》:“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德:自然品格,即道德。   29.网:像网一样的东西,网络。例,五代·毛文剑《虞美人》词:“蛛丝结网露珠多,滴圆荷。”   30.恢恢:宽阔广大的样子。例,《庄子·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1.疏:稀,不密。例,南朝梁·张缵《秋雨赋》:“周小庭而密下,泫高枝而疏落。”   32.而:连词,表示转折。例,《庄子·天道》:“天不产物而万物化,地不长物而万物育。”   33.漏:从空隙中漏掉。例,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絶。”

  【译文】

  有胆量凶猛争斗就是自寻死路,有胆量不凶猛争斗就有生机。这两种情况是使人得到好处或使人受害,谁知道其中的原因呢?按照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待人处世的统治者,没有与人相互抢夺而事业容易兴盛,没有说话狂妄而容易得到响应,没有主动呼唤而西面八方的人自然而然地前来归顺。自然法则是万物赖以存在、发展的广阔网络,虽然稀疏不密,而万物万事的运化却不能从自然法则的网络中漏脱。

  【评说】

  本章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违背天道者必亡的真理,这不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针对性意义,在现代社会也仍然具有针对性意义。

  勇,从斗争、对抗的意义来看,与天道以“和”为德是相违背的。所以,好勇者必死。以个人为典型者如刺客,不论是伍子胥设计的红烧鲤鱼鱼腹藏剑行刺吴王僚的事件,或“图穷匕首现”以行刺秦王的事件,刺客皆死!现代社会中,如世界近年常常出现的自杀式爆炸事件中的“肉弹”,也皆死!从国家来说,曾经得到伍子胥、孙武辅佐而屡战屡胜的吴国,终于被越王勾践的军队击败,吴王夫差也以自杀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意、日法西斯帝国,曾经是不可一世的“敢于勇”者,但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没有一个不是自取灭亡的。

  不勇是对勇的否定,不争斗、不动武,才能与人和睦共处。庄子有言:“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1。”“夫神者,好和而恶奸2。”“我守其一以处其和3。”在这里,“神”与“一”都是天道的别称,指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敢于不勇者不与别人抢夺,“天下莫能与之争”,故其事业“善晟”。敢于不勇者不发狂妄自大之言,与人为善,亲和万物,故其行为容易得到别人的赞同和支持。敢于不勇者不为利己而召唤别人,“抱愿以德”,爱护弱小,故四方友邻自动亲近、归附。在中国历史上,唐朝贞观之治期间,由于李世民接受良臣魏征、李靖的不以武力压人、不占异国领土的策略,不论国内南方的少数民族,或西域诸多弱小邻国,都能诚信归附或亲近唐朝,甚至拥护李世民为“天可汗”。

  老子说“大道泛兮,其客左右。”天道无所不在,无所不至,其大至于无外,其小至于无内。宇宙之中,万物万事的存在、变化、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法则,也就是本节经文中所论述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人类社会中,由于人类末性的存在,自私自利者妄图超越天道,做“漏网”之徒,则不能以天道“恃之以生”,即使利己于一时,但终归因背离天道而遭遇失败,甚至自取灭亡,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思考】

  1.说说“不争、不言(yín)、不召”的意义。

  2.如何理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

  1.参看《庄子·天道》。

  2.参看《庄子·徐无鬼》。 

  3.参看《庄子·在宥》。

  第七单元 学习 以智治国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