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21章 舍若慥服59

  【经文】

  治1人2事3天4 ,莫若5舍6。夫7唯8舍6,是谓9慥10服11,慥10服11谓12之13重14积德15。重14积德15者16无不17恪18,无不17恪18也19莫知其极20, 莫知其极20将21可以22佑23国24 。 国24之25有26母27,可以22长久28,是谓9根深柢固29,长30晟31久32嗣33之34道35。

  【注释】

  1.治:管理。例,《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鲁莽,治民焉勿灭裂。”   2.人:泛指任何人,人们。例,《庄子·至乐》:“人之生也,与忧俱生。”   3.事:奉事,为……办事。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寡人不佞,不能事父兄。”   4.天:指百姓。例,《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天最大,人民最大。   5.莫若:不如……,最好是……。例,《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   6.舍(shě):舍己为人,给予,奉献。例,《左传·昭公十年》:“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施:实行,进行。   7.夫:助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例,《庄子·天运》:“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8.唯:副词,希望。例,《左传·僖公三十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是谓:这说的是,这是。例,《庄子·马蹄》:“同乎无欲,是谓素檏。素檏而民性得矣。”   10.慥:忠厚,诚实。例,《礼记·中庸》:“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11.服:服务,服事。例,《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   12.谓:名词,意义。例,唐·李商隐《无题》诗:“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13.之:助词,是。例,《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   14.重:崇尚,注重。例,《庄子·胠箧》:“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庄子所指之所谓“圣人”,是指那些执掌政权以谋取私利的最高统治者。   15.积德:积善,积累功德。例,《奈何天》二八出:“都是他自己积德,感动神明。”   16.者:助词,表示“……的人”。例,《庄子·人间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17.无不:有,能。例一,《庄子·至乐》:“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也。”例二,《文子》:“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相然:相似。   18.恪: 谨慎,恭敬。 例,《诗经·商颂·那》:“温恭朝夕, 执事有恪。”   19.也:用在句中,调整音节。例,《庄子·德充符》:“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   20.莫知其极:不知道终止,表示永远如此而没有止境。例,《庄子·大宗师》:“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21.将:副词,会,一定。例,《庄子·德充符》:“夫子, 圣人也……丘将以为师……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夫子:指鲁国大智者王骀。   22.可以:可能,能够。例,《庄子·外物》:“静然可以补病,眦搣可以沐老,宁可以止遽。”眦:眼角;搣:按摩;沐老:防老。   23.佑:帮助。例,《书·泰誓上》:“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24.国:古代指邦国,王侯的封域。亦泛指国家。例一,《说文解字》:“国,邦也。”例二,《庄子·让王》:“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   25.之:助词,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庄子·在宥》:“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然焉人乐其性。”性:本性。   26.有:具有,与“无”相对。例,《庄子·大宗师》:“夫卜梁奇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   27.母:指第2章中老子所说的先于天体存在的“混成之物”,老子“字之曰道”,即宇宙本源。例一,《淮南子·要略》:“穷逐终始之化……通造化之母也。”例二,《庄子·大宗师》:“夫道……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气母:能量的本原。)在《道德经》中,母、媪、道、天道、大道、始、元、极、无、一、精、气、神,都是同义或近义词。“道”有三种含义:宇宙本源、自然法则(道理)、自然品格(道德)。此处是指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   28.长久:指事业长时期存在。例,《庄子·在宥》:“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非:无。   29.根深柢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例,宋·司马光《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虽国家恩德在民,沦于骨髓,根深柢固,万无所虑。”   30.长:时间久。例,《庄子·在宥》:“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女:你。   31.晟:兴盛。例,《西垂石刻録·周李君修佛龛碑》:“自秦创兴,于周转晟。”   32.久:时间长。例,《庄子·德充符》:“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33.嗣:继承,接续。例,《书·洪范》:“禹乃嗣兴。”   34.之:助词,用于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相当于“的”字。例,《庄子·德充符》:“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35.道:方法,途径。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译文】

  为官者在管理人事和为民众办事时,最好是做奉献。希望对民众做奉献,这说的是忠厚诚实的服务,忠厚诚实服务的意义是崇尚积累功德。崇尚积累功德的人能谨慎办事,谨慎办事而没有止境,能永远地坚持谨慎办事就一定能够对国家有所帮助。国计民生事业能够保持按自然法则运作,就能够长治久安,这说的是使事业基础深厚不易动摇,是长久兴盛和延续不断的方法。

  【评说】

  本章谈为官者应有的品德、行为,而主要是忠厚、诚实地为民众服务,多做有益于民众的贡献。要能够这样做,从根本上说是要使国计民生能按照自然法则运化,才能长久兴盛,这也就是积累功德了。作为典型的例子,我们看看章河从《贞观政要》编译的《唐太宗治国的故事》中魏征上奏李世民的《十思疏》和李世民的态度。

  魏征在《十思疏》中写道:“臣听说希望树木长得高大茂盛,必须有巩固的树根;希望江河长流,必须疏通源泉;希望国家安定,必须先积存道德仁义。源泉不通而想让江河长流,树根不固而想让树木茂盛,德泽不厚而想国家治理,臣虽愚蠢,也知道不可能做到,何况圣哲的人君呢!

  “君主担任着帝业的重任,为道、天、地、人四大之一。要想像天一般高耸,永保无疆的福祥,若不居安思危,戒奢求俭,不因德厚而不修养,不因感情而不控制贪欲,就如同砍伐树根而求树茂盛,堵塞源泉而求水长流一样。凡是君主,都是承受天命而治理天下,无不时刻忧患而成就功业。有的功成后道德就衰败了,能善始者相当多,而能善终者却很少,难道不是创业容易守成难吗?过去取天下觉得智力有余,现在守天下而感到样样不足,是什么原因呢?

  “臣认为,人君忧患时,必然竭诚待下;等到得志后,就会放纵情欲,傲气凌人。竭诚则可使胡人与越人团结一致,傲慢则使骨肉之亲疏远。虽然用严刑来督察,用威势来恐吓,终究只是苟且避免违法而不能心怀仁德,外表恭顺而内心不服。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心怀怨恨的人。人民如同水一样,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故应格外留神戒备,用腐朽的绳索套车飞奔,难道能粗心大意吗?

  “统治人民的君主,应当就下面十个问题认真思考:当贪欲产生时,则思知足而自我警惕;想大兴土木时,则思适可而止以安民心;想到居高势危,则思谦虚谨慎,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则思只有大江大海才能容纳百川之水;在享受游猎的快乐时,则思网开一面,给禽兽留下一条生路,体谅上天好生之德;为懈怠而担忧时,则思如何做到善始善终;担心受到蒙蔽时,则思虚心接受臣下的诤谏;想到馋邪时,则思端正自身而排除邪恶;恩泽施于臣下时,则思不因一时高兴而无原则地奬赏;施行处罚时,则思不因一时气愤而滥用刑罚。总之,君主常思考这十个方面的问题,就会弘扬九种美德(指宽而厚,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选拔任用贤能,听从最好的意见,就可以使智者能发挥计谋,勇者能发挥力量,仁德之士能贡献忠心。文武争相为国家效力,君臣一心相安无事,就可以尽情享受游乐,可以修养赤松子、王子乔(古代得道之人)般的长寿,弹着琴就可以达到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的境界。不用说教,百姓就会受到感化,何必劳神苦思、代臣下处理公务,使聪明的耳目受到忙乱,使无为而治的大道受到损害呢?”

  李世民阅读《十思疏》,深感魏征对他的帝业考虑周详、意义深远,感慨良多,幷亲自写下答诏,其中说道:“你的批评,我都接受了,我要把奏疏放在几案上经常阅读,希望晚年能够善终,不让尧、舜的政治停留在当年,不让刘备、孔明的鱼水之情高出如今。我再次等候你良策嘉谋,可直言无忌,冒犯我也没关系。我将敞开胸怀,心平气和地敬候你的良言。”

  从李世民与魏征的这种关系,我们能看到明君、良臣所具备的天道品格,他们以民为天,以民意为天命。历史上,凡是君主能听得进贤臣劝谏的,其事业能发扬光大;而君主不能听取贤臣劝谏、不注重修行积德的,事业就黯淡无光,甚至铸成大错。这些严重的历史教训,在我们重读《十思疏》时,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思考】

  1.为什么“治人事天,莫若舍”?

  2.为什么“国之有母,可以长久”?

  第三单元 修道 柔和卑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