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7章 极而化反40

  【经文】

  反1者2道3之4动5,弱6者2道3之4拥7。 天下8万物9生10于11有12,有12生13于11无14。

  【注释】

  1.反:反复,重复。例一,《说文解字》:“反,覆也。”例二,《庄子·则阳》:“穷则反,终则始。”例三,《庄子·田子方》:“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其所穷。”   2.者: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例,《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   3.道:存在于先天宇宙中并演化生成天体的先天形态物质,即宇宙本源。例一,《庄子·大宗师》:“夫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生天生地。”例二,《庄子·渔父》:“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4.之:助词,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庄子·在宥》:“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然焉人乐其性。”性:本性。   5.动:运动,运动状态、运动规律。例一,《庄子·天地》:“夫道……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例二,《庄子·人间世》:“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   6.弱:柔弱,和顺。例,《庄子·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7.拥:拥有,具有。例,诸葛亮《草庐对》:“操已拥百万之众。”   8.天下:宇宙之内。例,《庄子·大宗师》:“若乎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这里第一个“天下”可以理解为后天宇宙(小的时空),第二个“天下”是先天宇宙(无穷大的时空)。   9.万物:指众生万物。例,《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车,万物群生,连属其乡。”   10.生:滋生。例,《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   11.于:介词,从,自。例,《庄子·知北游》:“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   12.有:指有色有声有形的天体(特别是地球或类似地球的、可能存在生命物种的行星)、万物的存在、运动、变化。例一,《庄子·庚桑楚》:“始无‘有’,既而‘有’生。”例二,《庄子·齐物论》:“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   13.生:演化,形成。例,《庄子·大宗师》:“夫道……无为无形……自本自根……生天生地……”   14.无:指先于天体存在的先天形态物质及其存在、运化。例一,《庄子·天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例二,《庄子·更桑楚》:“万物出乎无‘有’……而‘无’有‘一’而无‘有’。”例三,《庄子·齐物论》:“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

  【译文】

  反复是先天形态物质的运动规律,柔弱是先天形态物质所固有的本质。众生万物都是在有色有声有形的天体(例如地球)上滋生繁衍的,而一切有色有声有形的天体是从无色无声无形的先天形态物质演化形成的。

  【评说】

  本章只有四句话,每句话都提出根本性的问题。下面逐句分析说明。

  反者道之动。

  在第3章经文中有“道冲而拥之”,“冲”与“拥”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两者是相反相成的。“冲”表示相互冲激、相互作用,“拥”表示相互渗透、相互交合。现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可归入“反者道之动”的范畴。

  在第2章经文中有“周行而不怠”,“周行”是指从始点出发,运行一周而返回到始点,完成一次反复;“不怠”是不停顿。所以,“周行而不怠”表示不断地循环往返。现代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与“周行而不怠”相类,也可归入“反者道之动”的范畴。

  弱者道之拥。

  在第2章经文中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把它叫做“道”。可见“道”是先天形态物质,是宇宙本源,是“始”,是“元”。在第5章中再次指出“道”这种先天形态物质是无色无声无形的。所以,与任何有色有声有形的物质比较,可知“道”是最柔弱的,或者说,柔弱是“道”固有的本质属性。

  这一句“弱者道之拥”紧接在“反者道之动”后面,表示意思的延伸。那么,“弱者”的潜在意义是什么呢?

  在第23章,有“柔胜刚,弱胜强”;在第34章,有“柔弱者强”。这表示守柔处弱比呈刚示强好,柔弱的东西才是最强旺的东西。以现实世界为例,在待人方面,慈爱胜于残暴;在政治方面,和谐、怀柔胜于争斗、强权;在战争方面,生物化学武器与核武器中柔弱的细菌、毒气、辐射、次声波等,其杀伤力远大于刺刀、子弹之类刚硬、鋭利的东西。可见,本质柔弱者确实胜于刚强者,这正是“反者道之动”。

  天下万物生于有。

  这里的“万物”是指有生命的众生万物,“有”是指有色有声有形的星体,特指地球或类似地球的其它具备生物滋生繁衍条件的行星。“天下万物生于有”这句话是说:地球上的生物,是由地球上的生命物质形成、繁衍、演化、发展起来的,不是由无色无声无形的先天形态物质直接生成的。地球是有形的,人类所看到的众生万物也是有形的,有形的演化、产生有形的,这正如《庄子·知北游》中说的“万物以形相生”。

  有生于无。

  这句话是说,有色有声有形的天体,是从无色无声无形的先天形态物质演化形成的。在第3章中有一个未解的问题:先天形态物质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而在第4章也有一个未解的问题:先天宇宙中的先天形态物质和先天存在的能量是同一种东西吗?

  根据最新的科学探测结果:宇宙中普通物质(例如可见的星体等)只占4%,暗物质(例如黑洞星体)占23%,而暗能量则占73%。后天宇宙在先天宇宙中不断地膨胀运动,其动力来自暗能量。这表示宇宙中占主体的、能够覆、载天体万物的东西是暗能量,它分布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庄子·天地》中指出:“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在这里,“覆载”是指包容和承载(比如,海洋中的海水包容和承载各种海生动物)。可见,道(先天形态物质)与暗能量具有相同的功能。

  在《庄子·知北游》中有“形本生于精”的论述,与本章的“有生于无”对照,可知“无”(即无色无声无形的先天形态物质)就是“精”,是能量。又第73章有“有无相生”的论述,这里说的“生”是指演化、转化。现代物理学理论中有A.爱恩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

  E=mc2

  其中E是能量(“无”,或称为形态物质),m是物质的质量(“有”,或称为形态能量),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每秒钟约30万公里)。这个公式中的等号表示能量和质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也是“有无相生”的现代符号描述。显然,A.爱因斯坦和老子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庄子·达生》中还有“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1的论述。在这里,“体”与“形”相仿,“始”与“精”相应。“不亏”是说总体不会减少。“能”字作“形态”解,“能移”是指形态转变。由《庄子·达生》这段论述可知:第一,能量是一种形态物质,而物质则是形态能量,两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是互为表现形态的东西;第二,能量和物质的总和不因形态转变而亏损。由此可见庄子是多么睿智。

  先天宇宙中的一小部分(约占4%+23%)先天能量经由宇宙大爆炸而转化为物质(后天宇宙天体),这就是“能移”(形态转变)。但是,先天能量与后天物质的总和不因这种形态转变而亏损(形精不亏)。

  在公元前约571~286年间,老子和庄子如此精辟的论述,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光辉写照(老子生活在公元前约571~471年,约在公元前516年路过函谷关而传授《道德经》;庄子生于公元前约369~286年)。

  这里特别指出:根据老子、庄子的论述和现代天体物理学的最新成就,可以推断老子所讲的“先天地生”的物质即是“精”,是现代天体物理学中所称的“暗能量”。因为“暗”,故无色无声无形,也即是“无”。

  【思考】

  1.以日常生活为例说明“反者道之动”。

  2.在工农业和科学技术领域中举例说明“有生于无”。

  注:

  1.能,读tài,义为“形态”。参看《素问·厥论》:“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