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63章

  【新经文】

  威,无威;慑,无慑;位,无位。大小多少,抱愿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圣人不诿大,故能承启大。

  【原经文】

  甲本: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乙本: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王弼: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书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辨 析】

  书局本经文后面六句排列次序与其它三种版本不同。从事态的变化、发展来看,书局本的排列次序是合理的。此处以书局本经文格式为参考。

  “威,无威;慑,无慑;位,无位。大小多少,抱愿以德。”原经文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段经文,古今学者都认为有疑难。首先是对“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与“报怨以德”中的“怨(恨)”扯不上关系,不明其旨。这段经文开头“为,无为”,如果能这样,其结果必是“无不为”。“无为”是按自然法则办事,“无不为”是说做什么事都能成功。如此,还有什么要“报怨以德”的呢?!这就说明经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在用字、结构上存在问题。如马叙伦《老子核(核)诂》云:“‘报怨以德’一句,当在七十九章‘和大怨’上,错入此章。”关于“报怨以德”,老子对“怨事”在原经文第七十九章中指出:“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老子的意思是:“待到产生大的怨恨,纔来调和、化解怨恨,必然是余怨难消,这怎么可算是妥善的办法呢?”老子的本意是不应该造成怨恨,所以事情不论大、小、多、少,“圣人常执左契”,“有德司祺”,这不是“抱愿以德”吗?如果能“抱愿以德”,则事情不论大、小、多、少,必无产生雠隙、怨恨,这是以道之德(和)当作行为准则的结果,因为有道之德(和)则无雠隙、怨恨,故能“有罪以免(避免)”。所以,在本章中,不必将“报怨以德”移往别处,只需以“抱”代“报”、以“愿”代“怨”,古谜就能解开了。其次,用“威、慑、位”代换声训假字“为、事、味”,则强权者招惹大怨而自取灭亡的形势就显露出来了。强权者无道缺德,必结大怨于天下。老子虽不指名道姓,但其“言有宗,事有根”,与老子同时代的强权者,听到老子的“声训”,必当心知肚明。老子警告各诸侯王,不要滥用威力,不要肆意威慑,不要争当霸主(高位),否则“反者道之动”,什么都会丧失掉。老子特别提醒:事情不论大、小、多、少,都要“抱愿以德”,而且从小事做起,从易事做起。如果“抱愿以德”做不到,则“报怨以德”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圣人不诿大,故能承启大。”书局本经文作“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甲本、乙本经文和王弼本经文作“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一句经文开头“是以”二字是因果连词,第二句经文开头“故”字也是因果连词,显然“是以”应该删节。经文“不为大”最简单是译成“不做大事”,但结果却“能成就大事”,这就太玄了。现在改“为”作“诿”,“不诿大”意思是“不推却大事”;改“成其”作“承启”,意思是“承前启后”。圣人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特别重视困难并拟订克服困难的办法(犹难之,故终无难),所以能办成大事,并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也就是“承启大”。老子说“人之所教,我也教之。”又说“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这些就是“承启大”!

  本章勘字:威(为)威(为)慑(事)慑(事)位(味)位(味)抱(报)愿(怨)诿(为)承(成)启(其)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