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58章

  【新经文】

  其政曼曼,其民淳淳;其政拶拶,其民谲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臻耶?正复为畸,善复为妖 ,人之迷也 ,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革,廉而不悔,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原经文】

  甲本:其正闷闷,其民惇惇。其正察察,其民㹟㹟。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乙本:其正闷闷,其民惇惇。其正察察,其民㹟㹟。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王弼: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书局: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耶?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也,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秽,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辨 析】

  比较可知,《帛书老子校注》用一些异体字,如“ 㹟”字。

  “其政曼曼,其民淳淳;其政拶拶,其民谲谲。”世传本经文是“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甲本、乙本经文为“其正闷闷,其民惇惇。其正察察,其民㹟㹟。”“闷”,《说文解字》云:“闷。懑也。”译:“闷,烦闷。”“闷”字义为“烦闷,不爽快。”“闷闷”,《古今汉语词典》:“闷闷,形容愚昧浑噩,抑郁不乐。”高明把“其政闷闷”解释为“其政无事无为。”不肖。谢宏宗曰:“‘闷闷’,昏闇不明也,比喻无为而治。”也不肖。“闷”字也作“不吭声、不透气”解,但无论解释为“不吭声”或解释为“不透气”,都不肖。现在改用“曼曼”,取义“柔和”,或“柔和又柔和”,就可解了。政纲,政策,政纪、法规、刑法等等都能“柔和”,符合老子所讲的“柔弱者强”、“柔胜刚”、“天将救之,以慈为之”、“抱愿以德”的天道品格,能如此为政,百姓会表现得檏实憨厚(淳淳、惇惇)。相反,为政若用压迫与刑罚手段(拶拶),则百姓不服,将表现得狡猾诡诈(谲谲)。帛书《老子》残卷甲本第四句经文原是“其邦夬夬”。高明认为“邦”字乃“民”之误,又说“帛书甲本‘夬夬’,王(弼)本作‘缺缺’。髙亨云:‘夬、缺均借为㹟。㹟与狯同,狡诈也’……其政严明苛细,则民必狡猾㹟诈。”既如此,选用“谲谲”是合理的。

  “其无臻耶。”书局本作“其无正耶。”甲本、乙本经文作“其无正也。”王弼本经文无“也(耶)”字。“臻”与“正”二字发音相近,因为在这句经文前是“孰知其极”?即“谁知道其尽头呢”?那么接下来又问:“这个尽头还没有到来吗”?所以用“臻”字。如果仍用“正”字,有的传本作“其无正邪”、“其无止”、“其无正善”,或把“正”字当作“政”、“定”字……五花八门,难以适从。有人将“其无正也”解释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这与把“正”字当作“定”字是一样的。“它们”指什么呢?就是上、下文中的祸与福,正与畸(奇)、善与妖。可是,这里讲的是“道”的法则,是“反者道之动”,是“物壮则老,是谓服道”。所以不应该是谈是非标准问题,而是谈何时“服道”的问题。特别是在隐居之前的心情,对战事不止,社会混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能何时结束的烦忧,自然而发地发问。所以,在这里把“正”字当作假字,代之以“臻”字,在情上说得通,在理上也不难辨。

  “正复为畸,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这里的“畸”,原是“奇”字。与“正(正直,端正)”相反者为“畸(邪异,偏邪)”而非“奇(不正规)”。至于“人”字,是甲本、乙本经文和王弼本经文的用字。因“迷”者非独于民,为“君”者不也多有昏庸者乎?!但也不独君迷,泛指人是得当的。

  “是以圣人方而不革,廉而不悔,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甲本、乙本经文无“圣人”二字,则无行为之主体,这里用世传本的格式。经文中“革”、“悔”、“耀”,甲本、乙本经文作“割”、“剌”、“耀”;王弼本经文作“割”、“刿”、“耀”;书局本作“割”、“秽”、“耀”。“耀”是“耀”的异体字。有人把“方而不割”释为“大方正直而不割伤人”,释“廉而不刿”为“鋭利而不伤害人”。这些解释,都把圣人变成鋭器了。分析本章最后四句经文,是表达圣人的心志和对统治者的希望:“坚持原则而不改变、廉洁无贪而不后悔、正直坦荡而不放纵、光明正大而不炫耀。”所以,用“革”代换“割”,用“悔”代换“剌”、“刿”、“秽”。

  本章勘字:曼(闷)曼(闷)拶(察)拶(察)谲(缺)谲(缺)臻(正)畸(奇)人(民)革(割)悔(秽)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