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46章

  【新经文】

  天下有道,策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伸于徼。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原经文】

  甲本: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乙本: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王弼: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书局: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辨 析】

  比较可知,王弼本经文少一句“罪莫大于可欲”,疑为脱漏。

  “天下有道,策走马以粪。”原是“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说文解字》:“却,节却也。”译:“却,节制它并使它退却。”那么“却走马以粪”可以翻译成:“限制马群并往回赶,以便收集马粪。”这即是说把马群赶回马厩以便收集马粪。这太局限了,对于有心积肥的农、牧民来说,在赶着马群往、返的路上,就可以收集马粪,也就是“策走马以粪”。天下有道,则社会安定和谐,没有战争,民不从戎,马不从征。放牧,为了积肥而收集马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天下无道,戎马伸于徼。”原是“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乙本经文少了“天下”二字,不影响经文意义。《说文解字译述(全本)》:“徼,循也。”译:“徼为巡逻,巡察。”《古今汉语词典》:“徼,边界。”而“边界”,通常指国界、区界。天下无道,战争不断,民必从戎,马必从征,军队前赴边陲巡逻、御敌侵入,是“伸于徼”,而非“生于郊”。再看:《说文解字》:“郊,距国百里为郊。”译:“郊,离都城百里叫做郊。”如此则意味着敌兵扺达国都远郊区了,国家危矣!可见改“郊”为“徼”(音jiào,边界、边塞)是合理的。

  “咎莫大于欲得。”甲本、乙本经文作“咎莫憯于欲得。”高明谓:“‘憯’与‘痛’同,犹言‘咎莫痛于欲得’。”先分析经文的意义:“咎”是指“错误、过失”。“欲得”是指“想要得到(名利、地位、权力……)”。“痛”则表示某种心态,如“悲痛、痛苦”。“于”是介词,相当于“比”字。如果把“莫”字视为副词,有三种词义:一表示否定,二表示禁止,三表示揣测(或反问)。这样“咎莫痛于欲得”就是:一、错误不比想要得到(名利、地位、权力……)更悲痛(痛苦)。二、错误不许比想要得到(名利、地位、权力……)更悲痛(痛苦)。三、错误可能比想要得到(名利、地位、权力……)更悲痛(痛苦)。如果把“莫”字视为不定代词,词义是:没有谁,没有什么。这样“咎莫痛于欲得”就是:错误没有谁(或没有什么)比想要得到(名利、地位、权力……)更悲痛(痛苦)。上述各种情况都不好理解。因为错误(过失)的程度只能用轻、重、大、小来说明,这里用心态(痛)来说明,真的不好理解。为了便于理解,选用世传本的用字,以“大”代换“憯”,这样三句经文都统一为“莫大于”。“咎莫大于欲得”的白话文可以是:“错误没有比想要得到(名利、地位、权力……)更大的了。”或者译成:“没有比想要追求名利的错误更大的了。”相信这样不会违背老子的原意。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甲本、乙本经文用“恒”字代换“常”字,意义一样。

  本章勘字:策(却)伸(生)徼(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