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37章

  【新经文】

  道恒无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正之以朴。正之以朴,夫也将无欲。无欲诣静,天下将自正。

  【原经文】

  甲本: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乙本: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王弼: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书局:道恒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辨 析】

  “道恒无为。”甲本、乙本经文作“道恒无名。”世传本经文作“道恒(常)无为而无不为。”我们在第32章已经辨析“道恒无名”之提法不对,改“恒”为“原”,取义“原本、本来”。因为“朴”是“原木”,未加工的木材,而“道”是先天形态物质,是宇宙本源。“道”与“朴”都具备“原始”属性,人们将“道”的运化法则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则功成事遂,人们将原木加工则转化为千家万户所需要的器具,功用无量。老子提醒人们,不要看不起无色、无声、无形的“道”,也不要看不起原始、无华的“朴”。它们虽不起眼,可千万别在“道”和“朴”面前逞强。这是核心问题。在本章中,如果要重申,则“道恒无名”的提法同样不对。如果是要引申,则如世传本以“无为”取代甲本、乙本经文的“无名”是合适的。但世传本多“而无不为”。对“道”这种自然物来说,老子说“道法自然(无为)”,这就够了,不必再添加“无为”的结果:“而无不为”。所以“而无不为”这四个字就成为“赘言”,这里删除了。对于侯王,若能“守朴”,也能坚持做到“无为”,就是仿若道行。结果,必能出现“万物将自化”,从而也就“无不为”了。

  “化而欲作,吾将正之以朴。”原是“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何谓“欲”?《说文解字》注:“欲,贪欲也。”孔颖达疏:“心所贪爱为欲。”承接前文“万物将自化”,那么此处的“化而欲作”是“万物”中的哪一种“欲作”呢?充其量这仅仅是对人类或某些有思维能力的高等动物而已。又对“镇”字,《说文解字》注:“镇,博压也。”译:“镇,广泛地镇压。”对本段经文,顺治皇帝在《御制道德经注》中云:“作,动也。镇者,压定之,使不动也。”顺治皇帝是不是有超自然的力量?他居然能把“万物”“压定之,使不动也”。皇帝之注释离谱,就因为滥用“镇”字。试问,人类之贪欲能用镇压手段压制住吗?中华民族自夏朝以来四千多年的历史,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用镇压手段压制住贪官污吏之“欲作”呢?就算是现代文明、法治社会,立法、执法、施法各种机构林立,可是贪污腐败事件依然此起彼伏,无法制止。这就表明,用强行镇压不可能杜絶贪欲。从老子“柔胜刚、弱胜强”和“以慈为之”、“辅万物之自然”的教导来看,这里以“正”字取代“镇”字,即是从正面启发教育方面考虑,使人们的不良欲念得到端正,即以“无私”修身,才能去除“贪欲”,举国上下、媒体舆论、各级学校教育……都宣传无私、无贪,开展正面教育。老子作为导师,必然“正之”而非“镇之”。“镇之”是强为,不合于“道”。又在“朴”之前“无名”二字也删节了。“朴”已是名了,为什么在“朴”这名字之前又加“无名”二字?能增加什么意义?第32章中的“朴”字为什么不冠以“无名”二字?为保持一致性,此处把“无名”二字删节了。

  “正之以朴,夫也将无欲。无欲诣静,天下将自正。”世传本经文是“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甲本、乙本经文则为“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首先是原经文“亦”字与新经文“也”字,在句中虽然都是副词,但为了对“将无欲”起强调作用,必须用“也”字。而在总体校勘方面,甲本、乙本经文的格式可取,但改“镇”为“正”,又去“无名之”三字。在“不欲以静”中,改“不”为“无”比较通俗,而改“以”为“诣”,意思更加明确,即“无欲至静”。“不欲以静”中的“以”,如果与“镇之以无名之朴”中的“以”字起同等作用,则只能作“用”、“依据”理解,这样就成为“用静来实现无欲”,这就本末倒置了。“无欲”是本性的体现,“静”是性溢于表的结果。可见,改“以”为“诣”可以避免混淆。又“天地将自正”中的“地”字,本义字应为“底”字,“天底”就是“天下”,用“天下”较通俗。高明对“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注释为:“谓根絶贪欲,清静无为,天象乃运转正常,地气与四时相应,则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但问题是前文指“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谁将不欲?天地运转不正常,风不调雨不顺,能视为“欲作”吗?谁知天地有何欲?天地倘若有欲,“吾”以朴能“镇”住吗?谁有能力镇住天地?可见经文中不能用“天地”,宜用“天下”。“天下”与前面的“万物”,说到底也只是局限于人类和人类社会中的政务,民事。

  本章勘字:正(镇)正(镇)诣(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