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浅议两岸青年价值观融合与两岸关系发展

  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青年价值观相互影响。一方面,两岸关系是两岸青年价值观形塑的时代背景,两岸之间亲疏远近的关系势必影响两岸青年在看待、处理两岸关系上的态度与行为。另一方面,价值观念作为重要的社会态度及社情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影响政府的政策走向,从而最终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向。青年是两岸的未来,两岸青年价值观是影响两岸关系走向的重要力量,两岸青年只有形成价值合力才能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

  一、两岸关系变化影响两岸青年价值理念

  第一,两岸关系疏远,两岸青年价值观对立冲突区域就越大,两岸关系改善,两岸青年价值观的交集就越大。2008年民进党“台独”政权垮台,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在两岸执政当局的共同努力与推动下,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三通”的实现,推动了两岸青年的双向交流,拓宽了两岸青年相互认识的途径,弱化了两岸青年的紧张对抗情绪,有助于两岸青年理性思考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走向,维护两岸和平合作双赢的良好局面。此外,岛内执政党赞同“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维持稳定,就容易为岛内统一力量的生存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岛内舆论的多元化,为统一发声创造机会与空间。只有台湾内部有越来越多的统一声音,才能逐步与“台独”声音分庭抗礼,让台湾青年听到不同的声音。而两岸关系紧张,“台独”势力就会压制岛内主张统一的声音,恶化舆论环境,使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偏听偏信”,导致岛内年轻人获取大陆信息的渠道单一,难以全面、正面瞭解大陆发展的情况,不能化解对大陆的偏见与成见,支持统一的声音就会变得越来越弱。而两岸关系紧张也给外部势力介入台湾问题制造可乘之机。美国等外部势力希望两岸维持适度紧张的关系,他们才能“恰到好处”地介入两岸关系,维持两岸“和而不统”的局面达到“以台制华”的目的,从而影响台湾青年的两岸价值态度变化。

  第二,大陆对台政策以及台湾大陆政策影响两岸青年价值观。大陆对台政策对台湾青年的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阶段后,大陆充分考虑台湾年轻人的需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台湾年轻人在大陆就学就业的倾斜政策,有力促进了台湾青年对大陆观感的改善。例如,2008年大陆开放台湾居民报考司法考试,并出台《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福建人事工作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毕业于大陆高校的台生可在福建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更加关注台湾青年诉求,加大为台湾青年提供“同等待遇”的政策力度。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7年3月17日。。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31条惠台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受到很多台湾青年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了其对大陆政府的看法态度,提升了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的意愿。

  台湾青年价值观受执政当局政策影响非常大,台湾当局的统“独”政策指向直接影响岛内青年价值观的形成。若台当局的政策指向统一,岛内统一的声音就占据主流。“两蒋”当政期间,虽然两岸在政治上对立、军事上对峙,但两蒋的大陆政策始终指向统一。两蒋当政时反对“台独”,推动“反共复国”、“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政策,蒋氏父子采取各种手段严厉打击“台独”分子,镇压“台独”活动,并言称“谁搞台独,我搞他脑袋”。因蒋介石对“一个中国”的坚持,美国甚至评论蒋介石是顽固的民族主义分子。这期间,台当局颁布“戒严令”、“惩治叛乱条例”,严格管控社会言论,查禁“台独”书刊。对于美国、日本等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台湾地位未定论”、“联合托管”等分裂图谋,蒋氏父子也持反对态度,声称“只要一息尚存,絶不接受两个中国”。因而,这一时期统一成为台湾青年的主流价值观,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也指向中国认同。马英九执政后,推行合作开放的大陆政策,支持两会制度化协商、放宽两岸交流限制,并开始对陈水扁主政期间的“去中国化”进行一定程度的拨乱反正。如:暂缓实施陈水扁任内制定的“去中国化”新教育大纲,通过用“汉语拼音”取代“通用拼音”的提案等,这些做法有助于消除台湾青年对大陆的刻板印象,缓和对立情绪,对促进岛内青年民意的正面转化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不过马英九的大陆政策又具有局限性,他宣扬“不统不独不武”,也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对“去中国化”教育进行彻底的拨乱反正。这难以给台湾社会指出明确的前进方向,在客观上影响了岛内青年对大陆态度的转变。若台当局的政策指向“台独”,岛内主流价值观就会朝向“台独”方向发展。李、扁执政时期,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当政20年剪裁历史、扭曲历史,给民众洗脑,宣扬“台湾主体意识”,割裂岛内青年的祖国认同,误导了青少年的历史观。李登辉当政期间,在思想文化上鼓吹“台湾生命共同体”,推动“本土化教育改革”,使岛内青少年的统“独”态度及身份认同开始出现混乱。陈水扁执政后,篡改教科书,推动“去中国化教育”,炮制出分裂意识浓厚的台湾高中历史课程纲要。陈水扁当局的“抑统”政策与“台独”教化使具有浓厚分离倾向的“台湾主体意识”在岛内大行其道。民调显示,陈水扁当政期间,岛内倾统民众降到10%左右,倾“独”民意上升至25%左右;中国人认同比例降到5%左右,台湾人认同则上升到45%左右根据政大选研中心以及“陆委会”民调综合判断。。统一成了岛内政治禁忌,言统必然被扣上“亲中卖台”的帽子。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从认同中国转向认同台湾,统“独”倾向从认同统一转向“独立”。在“去中国化”教育的耳濡目染下,“台独”文化在校园渐成气候,致使岛内青年在国家认同、身份认同上的混乱。

  第三,两岸互信程度影响两岸青年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客观而言,当前两岸之间互信仍然十分脆弱,国共两党虽然有“九二共识”作为政治基础,在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程度的互信。但双方对“一个中国”的内涵、台当局政治定位、“中华民国”定位、统一方式、统一进程、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双方相互猜忌、误解的事情时有发生。从民共两党之间的关系看,由于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坚持“台独”党纲,所以两党之间缺乏基本的政治信任。因而,民进党上台执政往往意味着两岸关系进入“冰冻期”,两岸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等领域的交流会被民进党当局的政策“拖后腿”,两岸甚至会出现阶段性、局部性的紧张关系。两岸之间互信不足影响了两岸青年之间的互信,台当局在意识形态、大陆政策中表露或暗藏的对大陆的不信任感,时刻“提示”台湾年轻人“防陆之心不可无”,制约了两岸年轻人之间信任度的加深。蔡英文上台后,台当局爆出多起所谓的“共谍案”,民进党“立委”陈其迈在政论节目中不负责任地称“有5000多名共谍在台湾”,试图制造大陆势力渗透台湾,渲染“红色威胁”。2017年3月,台当局称曾在台湾政治大学就读的大陆学生周泓旭向多个台当局机关“刺探公务机密”,违反台湾地区“国家安全法”,并以“共谍”名义逮捕周泓旭。而频繁参与两岸青年交流的新党青年委员会主席王炳忠等人也被民进党扣上“涉嫌危害国安”罪名而遭调查。民进党当局到处“抓共谍”的做法,在岛内制造了恐慌氛围,无疑就是给试图参与两岸交流的台湾年轻人打了“预防针”,试图影响岛内年轻人不要与大陆走得太近。 

  二、两岸青年价值观变化影响两岸双方政策走向

  第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陆对台政策走向。当前台湾经济不景气,台当局无力拉抬经济,台湾青年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台湾年轻人转而希望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解决年轻人的实际问题带来帮助,这就给大陆对台工作、对台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尊重台湾同胞意愿,争取台湾民心是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理念。大陆方面十分关注台湾年轻人的困难与诉求,并通过一些渠道积极瞭解台湾年轻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惠台政策,推动涉台青年政策向更加务实、精准、及时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大陆对台政策重点向“三中一青”台湾中小企业、中低收入阶层、中南部民众以及台湾青年。、“一代一线”青年一代与基层一线。倾斜,并积极推动实施两岸同胞共享“同等待遇”与发展机遇,“31条惠台措施”的出台回应了台湾青年的利益关切,并在落实上下功夫,就是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综合考虑台湾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台湾青年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实际需要,而作出的政策决定。

  第二,影响台湾的大陆政策方向。岛内政党基于选举政治的需要,也必须关注青年群体的价值走向。国民党、民进党谁能够在“大选”中取得成功,就能够掌控台湾最高的政治权力。而“九合一”地方县市长选举则是蓝緑重新划分政治势力的一场重要选战活动。台湾“内政部”的数据显示,20—29岁的青年选民数量超过400万,占全体选民的四分之一。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网站,http://www.dgbasey.gov.tw/.如果无法争取青年认同,赢得青年民心,不可避免地会在选举中处于被动地位。鉴于年轻人对选举的影响不容小觑,台湾各方政治力量在选举中,无一例外地会积极争取年轻选票,重视年轻人的意见诉求,尤其是“首投族”“首投族”是指依台湾“选罢法”规定年满20岁,在“总统”大选中首次具有投票权的年轻选民。更成为候选人争取的重点。“首投族”政党色彩较淡,政治可塑性较高,较少对蓝緑两党有专一的政党认同。他们的政治倾向、投票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人们往往把“首投族”称为“浮动的选民”。“首投族”非常注重个人利益,投票的功利主义取向非常明显,他们关注候选人的政见与能力,“选人不选党”的特点非常突出。“首投族”年轻、学历高、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是台湾社会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新媒体上最活跃的群体。在大学毕业生起薪低、薪资萎缩、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活成本与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首投族”极易通过网络串联,形成“议题风暴”,对台湾社会舆论与选举氛围产生复杂影响。因政治倾向不稳定,“首投族”更容易受突发事件影响而临时改变投票意向,从而对选举结果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

  因此,“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难以忽视年轻群体的意愿,必须根据岛内青年人的特点及需求,调整其政策走向”。近年来,由于台湾经济不景气,影响了岛内年轻人的切实利益,候选人是否有执政能力提振台湾经济,政见是否符合年轻人的利益,成为左右年轻人投票倾向的主要因素。而能否提振台湾经济与两岸关系能否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台湾经济与大陆紧密连接,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市场,能否维持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是候选人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迎合年轻族群的需求,蓝緑两党的候选人为展现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的能力,必须在两岸政策上作出调整——不管这种调整是党内共识还是权宜之计。在最近的两次“大选”中,国民党、民进党推出的候选人在选战期间频繁进出大学校园演讲,还利用“脸书”(Facebook)等新手段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在政策调整上,国民党抓住岛内年轻人渴望两岸和平稳定的心理,主打赞同“九二共识”,推动实施合作开放的大陆政策。而民进党也不得不调整激进、保守的两岸政策向中间靠拢。石勇:《台湾青少年的两岸愿景与大陆态度——2008年以来的观察》,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 ——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558页。蔡英文企图在不改变“台独”立场,维持緑营基本盘的情况下,通过刻意模糊、逥避两岸及“统独”议题,宣扬重新执政会维护两岸关系稳定,不反对两岸经贸交流,力图塑造务实和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的形象,以弥补自己在“大选”中两岸议题上的劣势,迎合民众尤其是年轻选民的需求,吸引年轻选民的支持。

  三、形成两岸青年价值合力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对于两岸关系发展而言,青年是一个不可轻忽的群体,一股十分重要的力量。他们代表着两岸关系的未来,并将最终决定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大陆与台湾青年如何看待两岸历史,怎样认定两岸关系的性质,如何处理当前两岸之间的冲突矛盾,对未来两岸关系走向何处又有什么样的期许。凡此种种青年的两岸价值理念,对于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和平统一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幷且,他们不只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通过自己的价值态度与行为影响当下两岸关系的亲疏冷热,他们终将会把这种态度部分地或者是本原地传递给下一代青年,从而影响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在两岸关系的维度中,两岸青年具有何种价值观将决定两岸是否能够复归统一,何时复归统一,何种程度上复归统一。

  两岸青年在两岸关系上的价值态度对两岸政策产生影响,而两岸双方的政策理念实际上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盘,共同决定着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因而,两岸双方必须形成“双头火车”的政策合力,既需要大陆这台火车头在前面的拉动力,也需要台湾这台火车头在后面的推动力,如果拉动力与推动力的方向不一致,必然会损耗动能,致使两岸关系停止不前,甚至出现开倒车的情况。如果两岸青年在和平发展的价值理念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就会出现缺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设计与愿景设想就会因为民意的缺失难以顺利推动。再如,当前台湾青年中“维持现状”的价值态度无形中阻挡了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不过,台湾青年“维持现状”的民意虽然对遏制“台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青年“不统”的政治态度,对于“台湾主体性”的坚持,对台湾前途的不切实际的看法,也可能成为未来两岸关系继续深化的民意瓶颈,甚至造成两岸分离状态的长期化。如果两岸双方的政策契合度较高,就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两岸青年价值观的融合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两岸和平统一的应有之义,两岸青年具有何种的价值观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着现实而又深远的影响。大陆、台湾的年轻人在涉及两岸议题上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有哪些理念是相近的、契合的?哪些理念没有交集?为什么两岸青年之间会产生彼此水火不容的价值观念?青年的哪些价值诉求是情理兼具的,或者是缺乏情理的?面对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念,又有什么方法让两岸青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形成合力,让双方的价值观念相互包容,从而能够建设性地探讨国家统一相关议题?这都需要我们仔细地研究与探讨。只有两岸青年价值理念形成“双头火车”的合力,才能正面拉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若和平发展的价值理念被两岸青年支持赞同,他们就会共同参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从而形成避免两岸冲突对抗的民意屏障,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岸互信。



  国文,天津台湾研究会秘书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