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岸青年社会文化交流──从理解到认同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两岸都是中国人、炎黄子孙。过去因内战与政治因素,造成两岸分隔,然彼此语言文字相通,风俗习惯、年节几乎一样,双方享有同样文化情感与历史渊源。是以,两岸文化交流,很容易激起共鸣,增进彼此认同。

  我们谈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必须想想文化交流内涵?这里主要谈台湾青年来大陆,应多瞭解些什么?大陆青年来台湾部分,不是本文重点。

  一般来讲,文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拥有共通的信念、价值、偏好或经历共同的历史经验与传承,这些反映在人民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及价值判断,同时也反映在典章制度与史籍之中。

  文化是活的,透过人民互动与外界交流,不断更新,故文化不仅是记忆与传承,更有创新及发展。每一代、每个地区的人们,透过交流,激荡新的文化元素,像新的用语、新的观念,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这是我们看到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时其也与既有的文化与其他文化融合,展现新的风貌。所以,我认为文化是与民众的生活结合,文化从来不是锁定于特定时空的胶囊,它有生命力与活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共同创造的,它的创新也依靠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二、文化交流贴近生活情感

  两岸人民隔絶几十年,双方有着不同生活经验,存在不少误解,留着刻板印象。文化交流的目的,是希望从双方的共同点切入,增进彼此瞭解,消除偏见,进而促进文化认同,共同创新发展中华文化。

  过往两岸文化交流,常看到透过参访,寻访文化根源,共享历史记忆。例如从小读岳飞精忠报国,当走访西湖边上岳王庙,很容易激发我们对岳飞的崇敬与怀念。两岸也常举办民间文化活动,譬如前一阵两岸妈祖在昆山巡安绕境,吸引大批信徒,妈祖成为两岸重要的沟通桥梁。吴泓勋:“两岸妈祖巡安绕境,昆山沸腾”,旺报2019年9月8日。两岸也有共同的艺术偏好,像书法艺术节、书画名家交流展、象棋、围棋比赛,这些皆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拉近情感距离。

  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各地区有不同文化特色;不同年龄层、职业别,也有特定的偏好与价值观。是以,两岸文化交流,面向从来不是单一的,呈现多样性的特质。

  也就是说,两岸文化交流的内涵,除我们熟悉的传统艺术、民俗交流,也有现代的、前瞻的文化交流活动。

  举例来说,我们常见两岸影视与流行音乐的交流合作,两岸乐坛、影坛协同创造许多感人、叫座的作品,影迷乐迷不计其数,两岸影视歌星受欢迎程度超乎想象。如果没有共同的语言文化,不可能产生这样共鸣。这些流行文化,经由市场机制,产生巨大的融合效应,凸显两岸歌坛、影坛的制作、演出者,正共同营建新一代的影音文化,这是一种创新,它对千万青年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流行文化为何易激起共鸣?系因贴近两岸人民的生活情感,这也提供我们一条思路,青年文化交流的面向,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趋势,有前瞻性,效果就越大。但切入点在哪儿?如有机会,如何在短短几星期,协助一群台湾年轻人理解中国大陆发展趋势及背后代表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中国崛起的精神面貌

  过去四十年,中国大陆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一些科研领域,已领先世界。现在很多人谈中国崛起,崛起不单纯是经济、军事力量的展现,背后须有文化力量支撑。没有文化力量指引,崛起是虚浮的,欠缺自信的。所以大国崛起,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思维理念同以往不同。

  一个国家兴起,人民生活态度必然是进取的,不是消极的;人民价值取向是开放的,不是排外的;国民必然将自己国家定位为世界的主要成员,愿承担较多责任,不会只想闭关自守或独善其身。

  这种世界观不单展现一种气魄与胸怀,还将引领各个领域前进发展。所以,大国崛起是全面的,不仅经济、科技的崛起,也激荡人文的创新发展。人民对未来的想望,激励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

  文化是软实力,当文化蓬勃发展,不论人文、艺术、体育、科技各个方面必有可观之处,整个社会的能动性,人民对生活与未来的态度,也不一样。不仅自己人,甚至外国人因为喜欢,愿意模仿、学习。历史上,唐朝兴盛时,即有此番景象。当时外国纷纷前来学习,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对日本文化与制度影响深远。

  中国大陆的崛起,目前尚在初期阶段,各种艰巨挑战有待克服。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社会思维的变化,人们对现在与未来的想象,所展现的朝气,反映这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记得有一次,我长年住北京的朋友,来台北找我。我们在台北星巴克喝咖啡,我们天南地北聊天,他说你看周围的人,与北京的星巴克有很大的不同。我说,有什么不同?他说在北京住的地方,星巴克也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多在谈创业,虽然创业不容易,失败机会高,但都想试一下,你看台北这里很少谈创业。我想这是北京与台北街头角落的对照,也略微看到两岸青年生活态度的差异。

  如果希望台湾青年多瞭解大陆,他们固然应看历史景点、壮丽的山川、精美的文物,但更重要是拉回现实,让他们多瞭解大陆现在与未来的精神面貌与发展前景,这是真正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

  近些年,大陆在人文、艺术、科学、环保及各生活领域,不断前进。与国际接轨程度,进展之快,让各界讶异。这些生活形貌与价值取向所代表的新潮与进步,对台湾青年是有影响及吸引力的,也是他们不熟悉、陌生的。

  如果寻访大陆,除了探访古迹,也可以安排台湾青年参观大陆海南的航天发射场或贵州的天文望眼镜,或者参观北京计划建立亚洲最大的地下污水处理厂,或参观阿里巴巴或腾讯或到北京中关村走访,这些行程不单看工程进步、雄伟,而是瞭解背后成功的故事,及代表的价值观与思路。如果没有乐观进取与高度责任感的生活与工作态度,很难想象如何创造这样的现代文明。

  同样地,不论绘画、电影、动漫、音乐、展览、体育赛事,这些文化活动像跳跃的音符,每日在大陆各大城市展开。随着经济进展、生活环境改善,大陆民众品位提升,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生活。

  所以,两岸交流,应多安排台湾青年深度瞭解大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如果看得越多,越容易发现两岸民众的相似性,也会惊讶大陆新一代的冲劲,以往对大陆的刻板印象,容易消除。

  四、理想与愿景对青年有吸引力

  青年人另一特质是有理想,他们想望美好的未来,进步价值对他们有吸引力,也影响他们观察问题的视角。近几年大陆推动的几项重要政策,深具永续发展理念,具有进步性,不仅与国际接轨,且解决重大民生问题。

  首先是大陆脱贫政策。过去六年大陆政府透过精准脱贫,总共脱贫8000万余万人,估计明年可以达标。“中国六年脱贫八千万”,星岛日报2019年9月11日。参考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detail/2061182/日报-中国-中国六年八千万人脱贫。这是历史一件大事,中国以往为贫穷大国,穷人占人口四分之一,现在把穷困人口拉到贫穷线之上,非常不容易,不只政策成功,亦凸显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愿投入巨资,持之以恒,这是平等价值体现。

  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报告,全球近7.36亿人生活在贫穷线之下。《全球极端贫困率持续下降但速度放慢》,世界银行新闻稿2018年9月19日。参考https://www.shihang.org/zh/news/press-release/2018/09/19/decline-of-global-extreme-poverty-continues-but-has-slowed-world-bank.中国大陆脱贫的成功经验,不只对全球有贡献,也为世界极端穷困的人带来曙光。

  第二项政策是环保,我们知道大陆经济快速成长,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环保虽一再被强调,却与经济成长扞格,往往经济成长放在前头。近些年,大陆政策出现大幅改变,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走向环保优先。“緑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引自“习近平‘两座山论’的三句话透露了什么信息”,新华网2015年8月6日。参考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8/06/c_128099340.htm.这些理念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联系一起,从中央至地方,发展出各式各样的环境保护措施。举例来说,从今年7月上海实施严格垃圾分类。记得九月我刚好在上海开会,发现旅馆不再提供牙刷牙膏类用品,原因为了环保。这是进步的措施,大量这类用品丢弃,对环境造成负担。我看到只是一个点,更大的面向是大陆政府对生态环境重视,反映在诸多政策之上,例如全力发展电动车,可降低空污,节省能源。按照目前态势, 2040年电动车将占大陆整体车辆6成,效果不问可知。Charlotte Beale,《China Is Leading A Surge in Electric Vehicle Sales》, World Economic Forum, 22 May 2018, See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8/05/china-surge-electric-vehicle-sales/.事实上,过去数年中国大陆在緑能与再生能源的投入,已名列世界前茅,逐步建立其国际环保形象。Charlie Campbell, 《China Is Bankrolling Green Energy Projects Around the World》,Time,1 November 2019. See https://time.com/5714267/china-green-energy/?utm_source=newsletter&utm_medium=email &utm_campaign=the-brief-pm&utm_content=20191104&xid=newsletter-brief.

  环境保护奠立在永续发展理念,知易行难。大陆这么大的经济体,区域差异性如此之大,想改变人民习惯与企业经营模式,极为不易,但在坚定实施緑色发展政策下,人民观念正在转变,成功机会越来越高。

  第三项政策是“一带一路”的发展策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许多极为贫穷与动荡,是西方国家与财团不愿投资地区。在北京带动之下,目前有130多个国家参加“一带一路”的计划,其中重点在基础建设及协助融资,帮助发展中国家发达经济,这是利己利人的政策。如果这项政策成功,将翻转世界经济版图,更多国家将有机会享受经济成长果实。以往西方国家不时以帝国主义方式,掠夺殖民地经济或以经济援助为饵,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然而“一带一路”的政策,比较像中国历史的王道文化,济弱扶倾。

  这里提到“脱贫”、“环保”、“一带一路”,无不链接当前国际的主流价值,脱贫意味平等与共同富裕,环保意味永续发展,“一带一路”意味着王道外交。

  这些政策有现实意义,又具理想色彩,可作为两岸青年交流的主题,有系统性地介绍政策内涵、理念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换言之,青年人关心现在与未来,介绍大陆现代文明建设,使参访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五、深度交流增进理解认同

   两岸环境不同,有时累积的偏见易使彼此不想瞭解对方,故文化交流扮演重要角色,因为两岸文化有许多共通处,是很好的切入点。

  参访过程,应该重视对话,使参访者有机会深入瞭解大陆宏观至微观的变化,有助增进瞭解,激发认同,甚而愿意前来大陆发展,参与各项建设。

  我们知道大陆出台一些政策,欢迎台湾青年前来就学就业。不过大陆市场很竞争,再怎么协助,最终得靠自己本事。社会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利于台湾青年瞭解民情与社会脉动,对其在大陆开展学业事业都有帮助。

  从另一角度来看,台湾青年与大陆文化交流,可以将台湾经验与大陆分享切磋。台湾在垃圾回收起步比大陆早,台湾的小区服务与老年照顾也发展比较早,事实上两岸面对现在与未来的挑战,思路有许多相通之处。

  文化交流可考虑以特定主题为轴线,安排台湾青年选择几座城市,针对特定议题,不论脱贫、环保,甚至考古、航天或流行音乐,总之应该让他们感受到大陆发展的动能,体验中国大陆构建现代社会的思路与永续发展的世界观。

  两岸文化交流是从理解开始,进而欣赏,促成融合与认同,一起创新发展新一代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大陆崛起,我们看到中国人的思维与价值观,比从前进取、前瞻,也更有自信,往后还应将现代文明建设做成典范,吸引国内外的人,让中华文化成为二十一世纪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主要桥梁,发挥积极的影响力。



  高朗,香港恒生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台湾大学政治系原主任。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