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为自由而斗争的歌——读裴多菲的诗

  对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和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中国人民是熟悉的。他的诗歌迸发着19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呼声,洋溢着炽热的情感和战斗的气息,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具有檏实、清新的民歌风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鲁迅曾多次向青年介绍过裴多菲的诗歌,并赞扬道:“这位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已经75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

  “民主”和“自由”是贯穿在裴多菲诗中的一条红线,也体现了诗人创作的思想和倾向。在19世纪上半期,在巴黎二月革命和维也纳三月革命的浪潮激荡下,匈牙利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深受奥地利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官僚压迫的匈牙利人民,立即行动了起来,一时间,革命浪潮汹涌澎湃。裴多菲也是在这个时候走上了创作的道路。他奋勇在时代斗争的前列,用诗歌作武器,向敌人进击,向人民发出呼唤: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时候到了,现在干,或者永远不干!
  愿意作自由的人呢,还是作奴隶?
  就是这个问题:你们自己选择!——
  在匈牙利人的上帝面前,
  我们立誓,
  我们立誓,我们永不作奴隶!

  诗人以敏鋭的目光,看清了摆在人民革命面前的两条道路,进则生存,退则死亡,只有把斗争进行到底,才能获得民主和自由,才能真正地解放自己。作者就是这样,抓住当时斗争的关键问题加以反映,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表达了革命人民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纵览裴多菲的诗歌,字里行间奔放着激情的波涛。他是自觉地为人民斗争而歌唱的,同时又使人感到他的诗句都是发自肺腑的真话、实情,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正是这种强烈而又真挚的革命思想感情,使裴多菲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带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又使他的歌唱带有诗人特有的声音。如在《宝剑和铁链》这首诗中,作者用爱憎分明的对比笔调,描绘了最美的天使和最丑的魔鬼两个形象。天使是骑着美丽的白鹄的项颈,带着纯真的爱来到公园和一位姑娘约会。他们的对话“又神圣又美丽”,连花朵在旁边听着都乐得跳起了舞。而魔鬼却是骑着蛤蟆的头、蛇的尾巴,到火山口去访问巫女,他们的谈话“又丑陋又卑鄙”,星星和月儿都遮住了脸。但他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宕开一笔,在诗中又出现了天使和魔鬼各自结婚生出的不同的孩子:象征着自由的宝剑,象征着奴性的铁链,两者永远做着拼命的斗争。诗人坚信着,宝剑一定会斩断铁链,人民一定会打倒暴君!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裴多菲的战斗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建立在真情实感上的。作者之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个战士,他亲自参加了当时的斗争。他像一个冲锋在前的战士,一面冲锋在前,一面还回头召唤战友们一道前进——这就是他给那个时代留下的大量的战斗的诗。

  裴多菲的“爱”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使“真情”又抹上了一层浪漫色彩,从而充实了“自由”“民主”这根线的内容,使人们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心。这是他区别于本国其他诗人的一个最大特点,也是他的高明之处。在《宝剑和铁链》这首诗中,他虚构了天使和大地姑娘接吻时的情景:

  星星迷人地响着,
  像是小小的银铃,
  合着这天上的音乐,
  花朵都跳舞了,
  像是小小的仙人……

  多么美的意境啊!尽管这是作者的浪漫主义想象,但它却真实地预示着宝剑必然会砍断铁链,未来是美好的。正如他给奥洛妮的信中说的那样:“……只要是‘真’的,也就必然是‘自然的’,是‘好’的,而且,我也认为是美的,这就是我们的美学。”

  在艺术风格上,裴多菲的诗不同于惠特曼的诗雄壮、激越,也不同于海涅的诗那样明丽、浓郁,而是以民歌为基础,融合进自由体,檏实、清新而又奔放,在当时的匈牙利诗坛上独树一帜。裴多菲从16岁起就在社会上流浪,广泛地接触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从1843年起,他就以民歌的风格练习写作,并进行革新创造。在他的思想中,人民永远是神圣的,真正的诗歌是人民的诗歌,这是形成他诗歌风格的根本原因。裴多菲在给诗人阿兰尼的信中写道:“假如人民在诗歌当中起着统治作用,那么人民在政治方面取得统治的日子就更加靠近了。”从他的诗歌内容上看,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占絶大多数,在《勇敢的约翰》这首叙事诗中,就塑造了杨启这个劳动人民的形象,他檏实、机警、刚强,不被一切困难所吓倒。在他流浪到外地时,仍然向往着故乡美丽的未来,对情人伊露士卡充满了纯真的爱,但回来之后,得知伊露士卡被迫害而死,于是杨启悲愤地杀死了迫害她的凶手,最后在仙人国里又和伊露士卡相会。诗歌真实地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愿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人们读裴多菲的诗歌,感到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懂易记,便于普及。在《我愿意是树……》这首诗中,作者比喻新奇,用极为檏素的语言,简洁的句子,创造了耐人玩味的意境:

  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
  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
  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阳光……
  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在一起。

  “树”、“花”、“露水”、“阳光”,都是人们每天可以看到的东西,实在太平常。但作者却看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来比作两人的爱情,暗含“我”和“你”之间相辅相成、牢不可破的寓意,真是余味无穷。高尔基曾说道:“只有用合适的、优美的外衣装饰你的思想的时候,人们才会倾听你的诗”,裴多菲正是用这种独到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做到了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在裴多菲的诗歌中一度有悲观、伤感的情绪,这是由于作者对革命一度感到失望。在长诗《使徒》中,他塑造了“希勒万斯特”这个只凭主观想象向往未来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当这个人被囚禁在监狱时,就认为一切都完了,自己“不需要长久的生命,因为我生活的目的已经失去。”这正是作者当时思想的反映。但是,尽管如此,他本人仍然没有停止战斗,一直到牺牲在为人民解放的战场上。年仅27岁。

  今天,裴多菲离开我们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但他的诗仍然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流传,鼓舞着人们投入生活和斗争。

  原载《珞珈山》第4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