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对战国苏秦地缘战略要素之文化考析

  盖闻地缘战略文化复现于当世宇寰,惟美利坚之艾·塞·马汉名盛于国人学者之间。其所以成者,果何故哉?均因其《海权对历史之影响》,探讨地缘战略组成要素之道,恰适于时也。然,吾窃以为,若论地缘战略要素文化创新之道,至今无出战国苏秦纵横推论之右者。倘若马汉有幸略知其见其论其事,必高山仰止也!何以见之?下予论证。

  艾·塞·马汉对影响海权总体要素之概举:一曰地理位置;二曰自然结构;三曰领土条件;四曰人口构成;五曰政府特点及政策。\[美\] A·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第29-66页。

  夫论地理位置,《战国策》载: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4页。

  又载,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326页。

  再记,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此霸王之资也。”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508页。

  另记,苏秦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昆阳、邵陵、舞阳、新郪;东有淮、颖、沂、黄、煮枣、海盐、无疏;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819页。

  载録,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下),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967页。载述,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下),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081页。 以上集録,足以佐证苏秦以对东西南北山水地理形要之精熟,穿梭于秦、齐、赵、楚、魏、韩、燕之间,创地缘战略要素构成以地理析论为先之风流。

  且夫自然结构者,本谓地貌山川、水文、土壤、气候、植被、动物之特象及结构形状也,亦涵其动态运动变化之必然成因也。《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527页。然,马汉之谓自然结构,则集中于自然结构何以形成地缘权力,以益于国家贸易也。可谓以人地互动关系为宗,以较析自然结构及察验其动态变化之脉络,谋掌海权地缘之道。借此而言,熟谙历史且精明过人之马汉,亦稍逊风骚于战国苏秦。夫苏秦纵横战国之自然结构之论,极具地缘战略文化之创维之意。如其始将连横谓秦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以‘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4页。其在为赵合纵说服齐宣王时曰:“齐地方二千里,……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絶清河、涉渤海也。” 而论秦攻齐因自然条件所致,而难有胜算时曰“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至闱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326-327页。又载,苏秦从燕之赵始合纵,谓赵王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甲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655页。

  惟领土条件者,即领土范围也。然其并非仅领土面积而言,其乃涵陆海长宽、港口岸线、关隘节点、毗邻关系等与国家强弱之关系者也。然其在苏秦纵横游说之中,已菲鲜也。如《战国策·燕册》载:苏秦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疋,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夫安乐无事,不见复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弊,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之万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燕王曰:‘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诏之,合从以安燕,敬以国从。’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下),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081页。据此载述,可知苏秦之拨划领土范围、边界距离,与纵横燕赵秦之地缘关系之史实,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堪为后世之楷模。

  若论人口构成,兹战国风云际会,皆因人力兵力财力比拼之决胜负,看兴亡,故苏秦于战国之间纵横捭阖时,自将人口总数、耕战比例、财富辎重,甚或国民习性,均纳地缘战略衡论之中。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4页。又,苏秦于人口资财实力之析论,尤以其为赵合从说齐宣王之事。据载,苏秦对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若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絶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杀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是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326页。此种卓见,足以验明苏秦地缘战略文化修炼创新之素养,无愧世界地缘战略文化之先祖矣!

  夫谓政府特点及政策,马汉意在政府贤明与否,政策适宜与否。而苏秦于此,不乏宏广之论。其虽在纵横博论之中,有多以褒扬激发之术,谋获纵横功名之嫌。然其地缘战略要素构成文化之创意,则难非议也。如其先后分别说服秦惠王、齐宣王、楚威王、魏惠王、韩宣惠王、赵肃侯、燕文侯时,均称其为“贤王”或“明智”之王,即以尊奉君王为先,而以巧论纵横之策为本。如苏秦始将连横时,谓秦惠王策曰:“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4页。又据载,苏秦说齐闵王去帝号时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借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借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借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借,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也,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 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且夫强大之祸,常以王人为意也;夫弱小之殃,常以谋人为利也。是以大国危,小国灭也。大国之计,莫若后起而重伐不义。夫后起之籍与多而兵劲,则事以众强适罢寡也,兵必立也。事不塞天下之心,则利必附矣。大国行此,则名号不攘而至,伯王不为而立矣。小国之情,莫如谨静而寡信诸侯。谨静,则四邻不反;寡信诸侯,则天下不卖,外不卖,内不反,则槟祸朽腐而不用,币帛矫蠹而不服矣。小国道此,则不祠而福矣,不贷而见足矣。故曰: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19-420页。以是观之,苏秦地缘战略纵横之心理剖析及应策之道,足以使当今遑论文化软实力者相形见绌也。

  《东周列国志》卷首词曰:“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武汉:崇文书局2016年,第1页。而苏秦居中,无论生前死后,皆为地缘战略指点江山、独领风骚者。倘若今人有志于治国理政之业,献身于经天纬地之道,惟以虔恭精诚之心,揣摩证验践行之。若此,岂不彻悟悟智者所云“书不读秦汉以下”之意哉?!


  张江河:作者系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地缘战略研究所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