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华文化复兴与两岸关系

  一、前言

  台湾自民进党于2016年重返执政以来,重新启动“政治排中、经济脱中、文化去中”的种种政策,台湾出现前所未有的排斥中华文化传统、去文言文、姓氏罗马拼音化等等政治运作;蔡英文计划出访南太平洋三友邦时,外交部官员称这次出访“也是一趟寻亲之旅”,因为造访的马绍尔群岛、图瓦卢及所罗门群岛,“和我们一样皆是南岛语族大家庭的一份子”。

  但中国大陆在召开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时,高举民族复兴大纛,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本文论述, 两岸交流30年,已经从单纯观光、探亲往来、投资经贸到社会各阶层全方位交流,进一步走到文化交流新阶段,未来中华文化在两岸关系中将扮演重要接合功能、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二、台湾从倡议中华文化复兴、尊崇台湾本土到文化去中国

  早在1966年11月,中国大陆文革期间,当时台湾的国民党政府由孙科、王云五等1500人联名建议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要求定每年11月12日国父孙中山诞辰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节”。1967年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发起大会,由蒋中正担任会长,运动在台湾和海外同时推行,作为争取全球华侨向心的重要运动。

  当时的文化复兴运动有三个核心:(一)以伦理道德为淑世之本。其中最具体的行为表征,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二)以民主自由为福国之则,有全国共同遵守的宪法大法,使政治举措有常轨。(三)以科学技术为正德利用厚生之实,其终极目的,在于养民。养民之道,不外衣、食、住、行、育、乐六项,故特以此六项科学化之建设,为正德、利用、厚生之张本。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Wikiwand.com, http://www.wikiwand.com/zh-hk/%E4%B8%AD%E8%8F%AF%E6%96%87%E5%8C%96%E5%BE%A9%E8%88%88%E9%81%8B%E5%8B%95.

  由于当时中国大陆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破旧立新”口号的大破坏中,蒋中正趁机揭起复兴中国文化之旗帜,希望树立为中国文化承继者和捍卫者之形象。

  然而,曾经以中华文化正统捍卫者自翊的台湾当局,却在解除戒严之后,错误的把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和国民党党化教育画上等号,连带中华文化当成统治者的外来文化,要以所谓的“本土文化”取而代之。最简单的表征是将国语课改为中文课,幷且大量删减古文诗辞和历史典故。甚至在1991年李登辉政权掌握稳定后,将文复会改组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简称文化总会,重新订立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四项目标:一、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艺文活动。二、结合小区团体,宣扬伦理道德观念。三、改良礼仪习俗,倡导现代生活方式,改善社会风气。四、丰富文化内涵,鼓励文化交流融汇,建立祥和社会。已然把中华文化的意涵冲淡。

  等到陈水扁执政,在2000年9月,改以“文化台湾世纪维新”作为文化总会的新方向,第一次标举“文化台湾”作为为“中华文化”的替代。陈水扁第二任,在2006年底更把文化总会更名为“国家文化总会”。以所谓“活力·创意·向前行”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完全以台湾文化取代中华文化。虽然“国家文化总会”在国民党马英九执政期间于2010年底再度更改会名为“中华文化总会”,但已不具有带领文化风潮的作用。

  由于马英九政府并未改民进党执政时期“去中国化”的中小学教育课纲,造成台湾青年长期受到不正确台独史观误导,在反中华文化的“台湾本土化”意识扭曲下,对中华传统文化出现疏离和排斥,但仍然无法阻挡中华文化在台湾无所不在的影响力和血脉相承的民俗教宗活动。

  民进党2016年重新执政,急独派郑丽君主掌文化部,形同宣告蔡政府“文化去中国”重新启动。2017年7月,国家教育研究院公布“12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纲”草案,高中历史课纲中国史部分由原本一册半缩为一册,且一改过去朝代编年史,中国史被改放在东亚史的脉络国,此举遭批就是要去中国化,制造“天然独”世代。

  但这只是开始。原本教育部9月10日课审大会通过研修小组草案,高中国文科文言文比例维持原课纲的45%至55%、推荐选文20篇,但立即引来独派抗议,并随即在隔周、即9月23日的课审大会中翻案,最后文言文比例降了一成到35%至45%、推荐选文也降为15篇。

  对此,包括中研院院士王德威等人发起“国语文是我们的屋宇”联署,谴责教育部“轻率的表决,让台湾教育改革史步入最黑闇的一日”;但反对声音并未被采纳,10月29日,教育部课审会审查并选出15篇高中国文科推荐选文,其中过去长期存在于教科书中的连横《台湾通史序》也被剔除。

  去文言文以去中国化主张,更扩及国家考试。11月8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审查考试院预算,民进党立委周春米提案删除考试院2000万预算,理由是今年的律师与司法官考试文言文比重与难度甚高,“与法律白话文运动背道而驰”。

  但不只中国史要重置,文言文要删除,连台湾人同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蔡政府也要解构。10月28日蔡英文出访南太平洋三友邦,10月13日外交部召开记者会,外交部次长吴志中称这次的出访“也是一趟寻亲之旅”,因为造访的马绍尔群岛、图瓦卢及所罗门群岛,“和我们一样皆是南岛语族大家庭的一份子”。

  此论点遭外界批评后,蔡政府虽于10月19日澄清所谓“寻亲之旅”,是因出访团有部分成员是原住民;不过对外作此说明的却非外交部发言人,而是陆委会发言人邱垂正,明显只是为“唬弄”大陆。事实上,不少独派向来主张台湾人有南岛血缘,借此否认台湾人与“汉人”的血缘关联,说出“寻亲之旅”的吴志中,正是緑营独派大老吴荣义之子,其说法不过是真实反映独派台湾人的血统思维。

  11月10日赖清德召开“五缺”中的“缺才”记者会,政务委员林万亿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从新南向各国,引进“计划型劳动移民”。此政策被质疑是要“促进台湾和南岛民族的再一次融合 ”,也标示民进党已从“文化去中”进入“血缘脱中”的具体行动。

  三、中国大陆从文革、河觞到孔子学院

  虽然,中国大陆曾经爆发“十年文革”风波,也曾出现像“河殇”那样的反中华文化逆流,但中华文化早是所有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共同DNA,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中华文化如今在中国大陆展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和新生命。但由于中国国力快速崛起,国际上有心人士开始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大陆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将国务院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扩大改组,成立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自2004年开始,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该国语言经验,开始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不但有效反击“中国威胁论”,而且也为中国大陆建构了软实力外交的新局面。

  2011年,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文化复兴的号角。 2017年,大陆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将复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升到国家重大战略的位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华社2017年1月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5/c_1120383155.htm.到了十九大,进一步把中华文化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国家发展目标相结合。

  四、十九大与中华文化复兴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张淑燕、周斌:“温儒敏:文化兴,国运兴”,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1月15日,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n1/2017/1115/c372333-29648547.html.

  作为十九大政治报告的重中之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习近平主席思想的精华,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创新,也是对全球思想文明的创新,和广大开发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理论的创新,最后更是解决东西方思想转换主跑道的新指引。这份报告适时回答了全世界,中国不仅不依靠西方选举制与资本主义双轴而能达到完成现代化国家建设,更能及时扭转西方政治体制治理失能、贫富差距与道德沦丧的严重缺失,成为主导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思想本体,为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苦思民族复兴之道,提供了答案。

  针对十九大,美国、英国与德国等的主要杂志媒体,陆续把“中国崛起”当成封面故事报导,美国时代周刊和德国明镜周刊等相继以中文或拼音当封面、正面评价中国大陆的体制,西方世界有越来越强烈省思自身制度与路线的声音。

  五、十九大政治报告与两岸关系 

  十九大政治报告有力反击了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观,希望带领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恢复整个民族对自身发展道路的骄傲感与自信力。这对长期受到美国西方思想影响的台湾民众而言,形成中国式社会主义文明价值与美国式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对比,有助台湾民众重新思考自身处境与所处内外客观环境变化的发展方向。尤其对台湾青年学生而言,长期受到美式教育下的思想灌输,对马克思主义的丑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妖魔化,十九大提出有理有力的反思,有助开启他们新的思想视野,反省自身未来的出路。

  报告引述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宣示中国“永不称霸,发展和分享的世界观”,中国梦不只是中国的强大,而是和全球各民族分享的共荣圈,是建立在合作、发展、共享、生命共同体的全球发展观。这个打破西方上世纪建立在海权独霸、船坚炮利、帝国资本主义侵略的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中国王道文化的时代版,是结合亚欧陆海发展的新战略,完全体现《礼记·礼运·大同篇》的理性,对全球华人能形成心理上极高的共鸣。

  政治报告以“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为引,完整论述“两岸一家亲”理念。尤其宣示“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被台湾媒体广泛解读为是明显的善意。报告宣示要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具体彰显了文化复兴在未来对台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幷且向台湾民众宣示将“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进一步体现两岸一家亲,对争取台湾民众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尤其显示今后对台工作完全可以跳过民进党当局的阻碍,直接面向台湾人民;幷且以坚不可破、不容挑战的反独宣示结尾,这四段体论述台湾问题,不但展现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定力与耐力,明确高举实现祖国统一的决心和目标,更展现足以遏制“台独”冒险的能力和决心,对台湾民众是一次清楚的对台工作总说明。

  报告再次强调包括“完成祖国统一”在内的“三大历史任务”,幷且明确表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在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大历史任务”高举“完成祖国统一”之后,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都反复重申在新的征程中需要继续为早日实现“三大历史任务”而继续奋斗。十九大再次将“三大历史任务”写入政治报告中,宣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继续奋斗,彰显北京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

  如果在2020年前,中国大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台湾民众而言,就可能吸纳愿意认同中国和接受两岸一家亲的泛蓝群众,也有机会再一次掀起转向认同红色祖国的新风潮。这个中国梦就会是台湾未来的出路,更是台湾青年未来的舞台。中国梦如何连接到台湾农业、商业、文化及青年未来的发展龢利益,而台湾又不会失去自己的特性和主体性,如何将两岸都带到实现中国梦的队伍中,这是非常关键的。

  六、结论:中华文化复兴是两岸融合的新动力 

  事实上,虽然两岸因“九二共识”争议致使两会机制中断,但两岸交流持续深化,而且朝正向发展。依据日前公布的两项长期民调显示,56%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留下好印象,而且40%正面评价大陆政府,和过去历年相比,呈现黄金交叉。而且有近7成民众认为大陆已超越台湾,超过6成认为和平统一对台湾较有利,更有86.5%的台湾民众觉得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照近来国际热议中国大陆十九大,美国时代周刊和德国明镜周刊等相继以中文或拼音当封面、正面评价中国大陆的体制,显示国际和台湾民众已能正面看待大陆的崛起。

  虽然台湾内部仍存在“逢中必反”和以台湾与大陆对立的两分法看待两岸事务,以所谓的“天然独”硬将爱台湾和爱中华民族对立起来,造成两岸无谓的敌对和台湾长期的内耗、迟迟无法充分运用大陆的崛起,追求自身的转型与再成长。然而,两岸积累30年的交流,两岸同胞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条件、更有办法化解心结、消除隔阂、凝聚认同。即使泛緑阵营重新启动文化台独与史观的虚造,终究难敌台湾同胞血液里来自黄河、长江母亲河的文化召唤与回归;任何和五千年中华文化违逆的政治操作,最终在母亲河的冲洗下,都将溃解。


  陈建仲:作者系台湾大陆地区高校学生协会理事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