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迎接挑战马英九要带领台湾走出困境

  由本月开始,马英九的第二个任期正式起步。迎接他的,不是鲜花与喝彩,而是自3月油电涨价以来,带来的一连串抗议与舆论声讨,一时全台民怨冲天,马英九的施政满意度更跌至空前的一成五,而不满意度高达七成,几乎与极度贪腐的陈水扁主政时期民意指标看齐,可谓当头棒喝。 

  为何这个本意与市场挂钩、恢复被扭曲价格的普通民生改革举措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造成新一届马政府几乎要没顶的后果?值得有识之士深思。 

  细心分析,可以发现此次油电涨价引发民怨的几个重要因素:其一,是台湾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008年之前,在李、扁主政时期被掏空了体质,造成公营企事业机构普遍亏损,台湾经济长期下滑,徘徊不前,全社会工资水准也普遍冻结,靠工资收入的基层多年未加薪;而物价水准却又随同国际大趋势节节上升,广大民众对马当局主政以来的“复苏”无感,价格“敏感”,将选举时因害怕绿色掌权而未发泄出的怨气借机发泄出来。 

  其二,是岛内某些媒体和所谓“名嘴”们恶意渲染,不分青红皂白,煽动民怨,扩大发酵,用民粹式政治语言诠释经济民生议题。 

  其三,是反对党乘机借力打力,故意抹黑、中伤马当局,“乱棍打死人”。 

  其四,是马当局内部处置问题方式失误:首先是以简单的经济眼光看待价格调整,以为“对的事就要坚持做”,全然没有顾及已经高度政治化的台湾社会的接受能力和反应度。其次,“正人先正己”,油电涨价,而台“中油”、台电等企业却大发奖金、胡乱采购,社会观感自然不佳,徒遗人口实。本应借民意率先对此改革,却又迟迟未动。第三,在政策出台前未向全社会做充分沟通与解释工作;当舆论与民怨出来后,未充分警惕,及时寻求化解之道。在选举社会的选票考量下,本该出来说话、引领社会理性和主流舆论的蓝营各界人士也纷纷选择“躲闪”,无人愿意面对民众“当坏人”。致使舆论一面倒,理性声音被掩埋。这不能不说是台湾社会的悲剧! 

  四年前,马团队初上台时,社会普遍看好,行情高涨,可谓“高开”;但其后面临内外种种难题及危机,总体而言,一路走低。四年后,马团队的第二任期却是在一片低迷中开始,能否实现逆转,低开高走,却正考验马英九和其团队的政治智慧与领导能力。 

  中国先哲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今中外,所有成就大事业、赢得历史高度评价的政治家们,无一例外地都曾经历过一番艰难困苦。正是在困苦环境的磨砺下,方能显现出英雄本色。马英九也需迎接挑战,勇敢带领台湾走出困境,为自己,也为台湾的未来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大路。 

  就此而言,马当局未来四年主要任务有下列几端: 

  首先,当务之急还是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台湾经济在过往四年内由于两岸关系的大发展,得以分享和平红利和ECFA,经济开始复苏,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发展成果主要为少数阶层掌握,大多数工薪阶层无法分享或感受不到。是故,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和台中南部地区,以及关注民生议题,是施政的重心所在。为此,两岸应加速ECFA后续专案的签署,真正将和平红利惠及全体民众。同时,马当局应注意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之间的平衡,让更多的民众受惠。千条万条,增加民众收入,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准是是第一条。民生问题解决了,台湾才能真正稳定,反对势力也才会真正认清现实,实现岛内和两岸的和解。 

  第二,需要进一步强化两岸关系,建构基于两岸一中之上的共同认同,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要想实现永久和平,不走此路是没有任何前途的。马当局对此应坚定信心,今后四年内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两岸论述,为未来签署和平协定奠定思想基础。

  第三,“勿以善小而不为”,马当局应从小事做起,逐步累积两岸关系的善意和诚意。如下决心认真清除过往几十年遗留的冷战思维,既不搞军事对抗,也不搞什么“台湾主体意识”的意识形态对抗;又如解除对陆生的种种限制、不再对青年一代进行“反共”教育、不再对大陆开展“心战”等等,都是可以着手做的。台湾的出路在于真心走与大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之路。这些小事做到了,两岸关系就前进了一大步,两岸的永久和平也就可期了。

  四年光阴转瞬即逝。马英九需对内把握时机,锐意改革,打破利益集团的牵制与羁绊;对外处理好两岸关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而留下历史评价。这一切作为能否实现,端看他的意志力、决断力以及处理政治社会事务的细腻执行力! 

  (原载2012年6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