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宏观调控与强化农业发展

  自去年底以来,中央政府针对一些行业出现过度投资,低水准重覆建设,致使产能严重过剩,并导致资源、能源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逐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促使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在平稳有序的轨道上。其功效,已经日益显现。 

  从广义的角度看,宏观调控决非一时之计,它是中央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是在全国乃至全球视野范围内,中央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兼顾产业平衡及各地区、各阶层利益,作出的政策选择和指引。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并不仅仅是对某些行业的投资冲动予以控制,更重要的内容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村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对农民的生产技能教育培训。 

  中国以农立国。新中国成立五十五年来,中国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之不断下降,目前仅占GDP的七分之一;然而,农村人口数量却达九亿之巨。如此巨大的反差,印证农业的困境和农民的窘境。 

  “三农”问题,决不是简单地投入巨额资金就能解决。减轻农民负担,强化农业技术、教育、医疗体系及公共设施的兴建等,只是可见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如何使以家庭为单位的亿万农户能够适应市场机制,从而建立起符合中国实情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将分散单干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村生产自治合作组织,统一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以及农副产品的销售。如此,才能打破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小农经济桎梏,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原载2004年7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