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金融改革:国脉所系

  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也是一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主政者对此不可不慎。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整个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其他领域的改革大都基本完成,唯独金融改革滞后的原因了。 

  中国金融改革虽然从总体上落后于其他经济领域,但其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顿,只是迈出的步子小了一点,频率慢了一点而已。事实上,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中国已经形成初步市场化的金融机制:银行体系改革框架已定,商业银行的建立、健全和股份制改造完成上市已在稳步进行中;资本市场的创建与发展渐趋完善;汇率改革迈出关键步伐,初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保险、投资及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也都全面展开,取得丰硕成果;新的金融监管机制的建立与顺利运行,监管水准大幅提高等等。 

  尽管取得上述成绩,中国仍然不能放慢金融改革的步子,不能忽视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与问题。首先,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压力:中国加入WTO后,金融领域承诺的开放期限今年底即将到期,届时,中国的金融机构将面临来自全世界的竞争压力。如果中国的金融机构不能加速完成市场化改造,不能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不能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就有在竞争中落后、逐渐丧失市场份额的危险。 

  其次,是来自内部经营机制老化以及历年积累的大量呆坏帐所产生的风险与压力。据统计,目前中国国有金融机构员工人均利润仅为外资金融机构的十分之一,效率低下,亟待提高。正是基于此,中国的商业银行陆续实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发行股票。商业银行上市的目的很明确,不是仅为融资,而是欲通过股权多元化和公众持有,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企业文化的转变,解决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体制及机制问题,加强社会对银行的监管,并使银行的财务指标达到资本市场的要求,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力,加速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金融改革,除了完成商业银行及其它各种金融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改革:汇率与利率的市场化。这两项改革影响深远,是整个中国金融改革基本完成的标志性象征。汇率和利率,牵涉到方方面面,涉及多方利益群体甚至是国际之间的利益博弈,当然需谨言慎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市场化方向和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相信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将会基本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实现藏汇于民的目的。 

  金融改革并非是孤立的,它与国家的各方面改革息息相关。据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不良资产源于金融体制外部的体制环境。这就充分说明了金融改革与整个国家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国家在政治、经济体制等各方面的深入改革,就无法为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也就不可能最终实现金融改革的市场化目标。 

  (原载2006年8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