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以“双稳健”政策应对全球经济波动

  经历了四年快速发展之后,全球经济最近似乎有明显放缓迹象: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经济自今年第二季度起显着减速,GDP增长指标一路走低,由一季度的56%降至二季度的26%,再跌至三季度的16%。以至大摩首席经济分析师罗奇向全球发出警告:世界经济增长已经见顶,此轮繁荣期即将结束。2007年全球将受到经济减速的严重冲击。 

  山雨欲来。世界经济的风吹草动对于经历二十余年改革开放,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准的中国经济自然会有所影响。按照高盛的经济预测模型显示,全球需求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下降62%。事实上,自三季度起,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主要经济发展指数开始回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工业生产增速回落。 

  客观地说,中国经济的高位增速回落与其说是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毋宁说是出自中国政府睿智的抉择:自去年以来,面对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中国领导人果断采取财政与货币双稳健政策,取代了自1998年以来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而采取刺激经济发展的“积极财政政策”。此次宏观调控,既避免了国内经济运行过热的危险,又未雨绸缪地防范了因为国际经济波动而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大起大落的损失;可以说,充分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于经济形势的精准判断和处理经济问题拿捏得当。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里,中国经济已经跃过了工业化初级阶段,现正向中高级工业化阶段发展。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在于避免企业的低水准重复性投资;而将投资导向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培育以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新型竞争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因为那种靠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的超常代价而获得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不能承受之痛”,势必要加以改变。就这一点而言,宏观调控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即将到来的2007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又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变化中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经济也极可能步入新的调整期。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不但不会改变,反而会更加突出、更加强调。 

  以“稳健”应对“波动”,这应该就是2007年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轴。

  (原载2006年12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